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单元测试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单元测试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单元测试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单元测试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6【分析】由题意可求出,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所以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D是AC的中点,∴,∴.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形找出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2.9【分析】根据BC=4AB求出线段B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线段AD的长,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BC=4AB,∴BC=4×6=24,∴AC=AB+BC=6+24=30,∵点D是AC的中点,∴AD=AC=15,∴BD=AD-AB=15-6=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8【分析】根据BD⊥m,CE⊥m,得∠BDA=∠CEA=90°,再结合已知AB=AC,BD=AE可推出Rt△ADB≌Rt△CEA,最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解:∵BD⊥m,CE⊥m,∴∠BDA=∠CEA=90°,在Rt△ADB和Rt△CEA中,∵AB=AC,BD=AE,∴Rt△ADB≌Rt△CEA(HL),∵BD=3,CE=5,∴AE=BD=3,AD=CE=5,∴DE=AD+AE=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利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是解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两个线段比大小的知识点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点与重合,点落在的延长线上,则;故答案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大小比较,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11cm【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求出AB+C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进一步可求出EF.【详解】解:∵,,∴,∵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6.【分析】根据数轴上有理数的表示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线段中点的意义可进行求解.【详解】解:因为点M为线段AB的中点;所以可得:;5a=12;a=;3a=3×=所以B点所代表的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有理数的表示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线段中点的意义,熟练掌握数轴上有理数的表示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线段中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7.C【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BC=AB,再求出AD,然后根据DB=AB-A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B=18,点C为AB的中点,∴BC=AB=×18=9,∵AD:CB=1:3,∴AD=×9=3,∴DB=AB-AD=18-3=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以及数形转化的思想.8.C【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点C在线段AB上,点C以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利用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得线段AD的长.【详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则BC=AB-AC=12-4=8(cm)∵点D为线段BC的中点∴∴AD=AC+CD=4+4=8(cm)②点C以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则BC=AB+AC=12+4=16(cm)∵点D为线段BC的中点∴∴AD=CD−AC=8−4=4(cm)综上所述,AD的长为4cm或8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含义、线段的和差运算,注意分类讨论.9.D【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和线段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用两个钉子可以把木条钉在墙上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打靶的时候,眼睛要与枪上的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为了缩短航程把弯曲的河道改直是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和线段的性质,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D【分析】根据点C是线段AD的中点,可得AD=2AC=2CD,再根据2BD>AD,可得BD>AC=CD,再根据线段的和差,逐一进行判即可.【详解】∵点C是线段AD的中点,∴AD=2AC=2CD,∵2BD>AD,∴BD>AC=CD,A.CD=AD-AC>AD-BD,该选项错误;B.由A得AD-BDCD,则ADBD+CD=BC,则AB=AD+BDBC+BD2BD,该选项错误;C.由B得AB2BD,则BD+AD2BD,则ADBD,该选项错误;D.由A得AD-BDCD,则ADBD+CD=BC,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D【分析】根据图示,可得,结合已知条件,,据此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故①正确;∵,∴,故②正确;∵,∴,∴,故③正确;∵,∴,故④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考查了数轴的特征和应用,以及绝对值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12.B【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求出方程x+2=3的解即可.【详解】解:∵x+2=3,∴x=3-2,∴x=1.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13.(1)见解析(2)见解析(3)6【分析】(1)根据条件结合作垂线的方法作出图形,即可得;(2)由题意得BD=CD,根据CM⊥AD,BN⊥AD得∠BND=∠CMD=90°,用AAS证明△BND≌△CMD即可得;(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DM=DN,利用线段的和与差得AM+AN=AD+DM+AD﹣ND和DM=DN,即可得.(1)解:如图所示,(2)解:∵D为BC的中点,∴BD=CD,∵CM⊥AD,BN⊥AD,∴∠BND=∠CMD=90°,在△BND和△CMD中,∴△BND≌△CMD(AAS),∴DN=DM.(3)解:∵△BND≌△CMD,∴DM=DN,∵AM=AD+DM,AN=AD﹣ND,∴AM+AN=AD+DM+AD﹣ND,∵DM=DN,∴AM+AN=2AD=6.【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14.(1)10;(2)a;(3)7.5【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MC=7.5,NC=2.5,进而可得MN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MC和NC,进而可得MN的长;(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MC=7.5,NC=2.5,进而可得MN的长.【详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7.5,NC==2.5,∴MN=MC+NC=7.5+2.5=10;(2)∵点M、N分别是AC,BC中点,∴MC=AC,NC=BC,∴MN=MC+NC=AC+=(AC+CB)=a;(3)如图3,∵点M、N分别是AC,BC中点,∴MC=AC=7.5,NC=BC=2.5,∴MN=MC﹣NC=AC﹣CB=7.5-2.5=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出MC、NC的长度.15.(1)①;②(2)【分析】(1)①先计算BD,PC的长度,再计算AC+PD;②设运动时间为:秒,则,利用中点的性质表达出:,即可得出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