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671-2008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相比于《GB/T 1671-1988》与《GB/T 6489.4-2001》,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2008版标准明确了其适用于测定增塑剂的闪点,而1988版标准可能未特别强调这一点。同时,它整合了GB/T 6489.4-2001中的相关内容,使得应用范围和测试方法更加集中统一。

  2. 技术内容更新:2008版标准对试验仪器的要求、试验步骤以及结果判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和优化,确保测试过程更加精确和可重复。这包括了对克利夫兰开口杯的具体规格、加热速率的控制、样品预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细化。

  3. 安全要求增强:新标准加强了在试验过程中对操作安全的指导和要求,强调了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性,以适应现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需要。

  4. 精度和再现性:2008版标准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程序,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间数据的再现性,这对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5. 术语和定义:对相关专业术语给出了更清晰、更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定义,有助于消除理解和执行过程中的歧义。

  6. 采样和试样制备:提供了更详细的试样准备指南,确保样品代表性和测试前处理的一致性,这对于获得可靠结果至关重要。

  7. 环保与可持续性:虽然直接提及环保的条款可能不明显,但标准的更新通常伴随着对测试方法环保性的考量,减少有害物质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

这些变化旨在提升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增塑剂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8-06-18 颁布
  • 2009-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671-2008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_第1页
GB/T 1671-2008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_第2页
GB/T 1671-2008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671-2008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71.100.40;83.040.30

犌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1671—2008

代替GB/T1671—1988,GB/T6489.4—2001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犘犾犪狊狋犻犮犻狕犲狉狊—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犳犾犪狊犺狆狅犻狀狋—

犆犾犲狏犲犾犪犫犱狅狆犲狀犮狌狆犿犲狋犺狅犱

20080618发布2009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1671—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671—1988《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德开口杯法》和GB/T6489.4—

2001《工业用邻苯二甲酸酯类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本标准与GB/T1671—1988的主要差异为:

———本标准的名称改为《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本标准与GB/T6489.4—2001的主要差异为:

———大气压力修正表中增加了以mmHg表示的大气压力单位。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西省化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艳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71—1981、GB/T1671—1988。

———GB/T6489.4—1986、GB/T6489.4—2001。

犌犅/犜1671—2008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本标准无意涉及因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

所有安全问题。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应性的管理制度是使用者的责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克利夫兰开口杯仪测定增塑剂闪点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增塑剂类产品闪点的测定。

2原理

将试样装至试验杯规定的液面刻度,最初较快地升高试样温度,然后缓慢地以稳定的速度升温至接

近闪点,并不时地在规定的温度下以试验小火焰横扫过杯内液体表面上空,当由于火焰而引起液体表面

上蒸气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为闪点。

3仪器

克利夫兰闪点测定仪(见附录A图A.1)

3.1克利夫兰开口杯仪包括:试验杯、加热器、控制器、温度计支架、点火器。见附录A。

3.2温度计(局浸型):见附录B。

3.3防护屏:46cm×46cm,高61cm,正面开口,内壁涂成黑色。

4仪器的准备

4.1将仪器置于无风房间中水平固定的台上,以适当的方式使仪器的顶部避免强光,以便观察闪光现

象。有的试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当升温至离预期闪点17℃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由于操作者的漫不经

心的动作或在试验杯旁呼吸而搅动试验杯中的蒸气影响测定结果。

注:有些试样的蒸气或热分解产物是有害的,允许将有防护屏的仪器安置在通风橱内,但在距预期闪点前56℃时

需调节通风,使试样的蒸气既能排出又能使试验杯上面无空气流动。

4.2用无铅汽油或其他合适的溶剂洗涤试验杯,以除去前次试验留下的所有油迹、微量胶质或残渣。

如有碳渣存在,应用钢丝绒除去,用水冲洗试验杯,并在明火或加热板上干燥几分钟,以除去残存的微量

溶剂和水。使用前应将试验杯至少冷却到低于预期闪点前56℃。

4.3将温度计垂直固定在温度计支架上,使其球底离试验杯底6mm,并位于试验杯中心与边之间的

中心和测试火焰扫过的弧(或线)相垂直的直径上,位于点火器的对面。

注:温度计的正确位置应使温度计上的浸入刻线位于试验杯边缘以下2mm处。

5操作步骤

5.1将适宜温度的试样装入试验杯中,使弯月面的顶部恰好至装样刻线。如果装入试验杯中的试样过

多时,可用移液管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取出多余的试样。如果试样沾到仪器的外壁时,则需倒出试样,洗

净烘干试验杯重新按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