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艺术家张大千_第1页
伟大艺术家张大千_第2页
伟大艺术家张大千_第3页
伟大艺术家张大千_第4页
伟大艺术家张大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大千

(1901~1984)

别号大千居士,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他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徐悲鸿

生平简介:张大千

(1899~1983)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父张怀忠,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盐业。母曾氏友贞,善绘事,姊名琼枝,亦善画。兄弟10人,二兄张泽,号善子,别号虎痴,以画虎名于世。张善子《儿童与虎》

张大千排行第八,7岁启蒙课读,9岁习画,12岁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见者呼为神童,13岁就读于新式学堂,至19岁与仲兄张泽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与染织。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为师,因未婚妻谢舜华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后还俗,奉命归川,与曾庆蓉结婚。婚后重返上海,从师于曾熙李瑞清,曾、李二师以清末遗老提倡书法、绘画,对他影响颇深。曾熙始为他取名曰猿”(亦写作猿),省作爰。

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

1929年筹办全国美展,任干事会员。

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

1932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张大千潜心于历代名家杰作,尤沉酣于石涛,凡能得见,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辞职,专事创作。

1938年,经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宫,临摹宋元名迹。

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凡2年零7个月,共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

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

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声名大震。

1949年,暂居香港,游台湾,次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

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

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

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

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P.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会见。

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

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

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

1973年,捐赠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

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

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筑摩耶精舍。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二、与敦煌的不解情缘——摹敦煌张大千的艺术世界一、假亦真时真亦假——仿石涛三、百年诗酒风流客与泼墨泼彩一、假作真时真亦假---仿石涛张大千学画时,非常重视临摹古画,他强调,“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摘自张大千《对大风堂弟子刘力上的谈话》)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可分为3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40岁之前张大千主要仿古人,临摹得最多的还是石涛。他对石涛有深学精研,仿笔法,能乱真。时至今日,不少张大千仿石涛的画作流传于世,极难分辨。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由石涛、朱耷追徐渭、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莫高窟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张大千《仿唐人吉祥天女》

在临摹方法上,张大千认为:“临摹,就是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透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过程,使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摘自张大千《对友人的谈话》)张大千仿石涛笔意石

尽管张大千的笔力不如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但是,就连当时与他过从甚密的画家朋友也难辨真伪,曾衍生出许多笑谈佳话。石涛的膺品流传于世是较多的,但出自张大千手中的赝品已成珍品,或者说是超越真品的珍品。二、和敦煌的不解情缘——摹敦煌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生涯中的辉煌一页,不仅为弘扬敦煌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使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其艺术创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更使自清代以来日渐衰落的人物绘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重新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除了花卉,山水的画作,张大千摹敦煌的壮举也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人云:“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看戈壁滩,后望鬼门关。”张大千对敦煌壁画亦有同感。为弘扬华夏文明之神韵,传承中华绘画之精髓,他“从事勾摹,藉暮始归,书有未完,夜以继乏。”张大千临摹《反弹琵琶图》三、百年诗酒风流客与泼墨泼彩张大千是个风流潇洒、放荡不羁的人,他一生好诗酒绘画,足迹遍布天下,一副对联,“百年诗酒风流客,一个乾坤浪荡人”,很经典的概括他的一生。60~70岁,张大千历经10年探索,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终于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张大千第一名作《长江万里图》(1968年作)

张大千泼法近似现代西方绘画的自动技法,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种偶然效果,再凭感觉注水或加浓颜色,或用笔添补房屋、山脚、枝干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

他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等古人言论解释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认为它们是符合传统美学原则的。事实上,张大千晚年的这一突变,不仅把他的艺术从古典画风引向了现代画风,也把他推上了中国画革新大家的行列。2、彩墨交融和彩墨交迭。泼墨、泼彩画法特点1、以没骨为基础。3、融会意笔和工笔勾勒于一体。4、运用水迹效果。5、整体性和明暗意识的加强。6、以石青石绿色为主,间用它色。

这六个特点,突出显示了张大千在解决墨、色关系上的变革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确立了他所创立的泼墨泼彩画法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爱痕湖》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画家张大千1968年创作的巨幅绢画泼彩。该绢画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静处于“波涛”间的画面。这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对北宋雄伟山水的现代性翻译,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

张大千的泼彩荷花,虽满幅笔墨纵横,色彩斑驳陆离,但他却善于运用对比,大比小、前比后、浓比淡,更重要的是他更善于把握虚实照应关系。在张大千先生的笔下,虚不是简单概念上的淡,浓也不是简单概念上的浓。2011年,在香港成交价5430.9万元張大千是以“沒骨法”繪畫《蜀山春曉》,即不用墨筆來勾勒輪廓,被外界評為“沒骨山水”爐火純青之作。《蜀山春曉》是張大千1953年春天移居南美阿根廷時繪畫,畫上題詩反映眷懷故鄉四川,而繪畫時採用“沒骨法”,直接用色彩繪畫,筆觸細膩。張大千畫畢後未有把作品示人,至60年代後期,才送贈舊友,故作品歷半世紀仍相當完好,色鮮耀目,清麗如新,更是首度出現在拍賣會場。蜀山晓色图

张大千晚年,仍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