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科○第一章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为帮助管理层决策,通常应区分以下三类信息:
一.战略、战术与运营信息企业成本会计系统
设计的初衷是为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战略信息,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用来制定公司目标并评价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的信息。
典型的战略信息包括:企业整体及各部门获利能力的详细情况,未来的资金需求…1.战略信息:战略信息的特征:
1.)可以通过外部或内部渠道获得;
2.)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3.)与进行长期决策相关;
4.)所涉及的问题与企业整体相关;
5.)通常基于特定情况;
6.)既有定量信息,也有定性信息…
战术信息,是指与中层管理者作出可用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配,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等决策相关的信息。
如:劳动力与设备生产率、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现金流量预测….2.战术信息:战术信息的特征:
1.)信息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
2.)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低;
3.)与中短期决策相关;
4.)通常描述和分析个别部门或区域的活动;
5.)通常基于常规情况;
6.)只有定量信息…
运营信息,是指基层管理者或监管人员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能够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效率。
包括:生产工人与设备的产量报告、每个工人的人工工时、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3.运营信息:运营信息的特征:
1.)信息完全来自于内部;
2.)非常详细,通常是没有经过汇总加工的原始数据;
3.)与短期目标相关;
4.)与具体任务相关;
5.)应连续编制和提供;
6.)本质上属于定量信息…决策过程,可以描述为八个步骤:1.识别目的、目标或问题;2.确定有助于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3.搜集并分析与各备选方案相关的数据;4.进行决策;
(描述预期的结果,并检查其是否与整体目标一致)5.实施决策;6.获得关于实际结果的数据;7.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对比,进行绩效评价;8.必要时采取纠错行动,使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
决策过程始于计划、结束于控制:计划→高层、中层管理人员;控制→基层或监管人员。二.决策过程计划控制三.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提供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以及期末财务状况。成本管理会计:是管理人员计划和控制企业活动,并采取有效决策的工具。2.法律要求:财务会计:根据法律要求,法人组织必须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成本管理会计:法律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成本管理会计信息。1、目标:
六方面的区别:3.信息格式:财务会计:法律和会计监管机构规定了会计信息的格式,从而有助于不同企业间的比较。成本管理会计:信息格式,由各企业自主决定。4.核算范围:财务会计:采取整体原则,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关注总体数量,最终结果体现为财务报表。)
成本管理会计:关注企业特定领域或活动。(搜集的信息用于帮助决策,而不是作为最终结果)。5.信息类型:财务会计:货币性信息;成本管理会计:货币性、非货币性信息。6.时间属性:财务会计:事后归纳整理(根据相关历史数据进行计量);
成本管理会计:既包括历史数据,也包括涉及未来的预测数据。成本会计:四.成本管理会计的性质可以这样描述成本会计:
1.收集组织内部关于成本活动的信息;2.根据预算、产品成本等信息编制报表;3.将相关成本归集到产品、服务和存货中去(即,计算产品、服务的成本)。成本会计,
可以视作管理会计的一部分,为管理会计师提供需要的数据。管理会计,
是利用各种财务数据为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的会计。使用者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决策、制定计划,并控制企业的活动。(而,这些信息大量的是成本信息)。
1.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成本;2.特定部门或区域的活动有关的成本;3.企业、某部门或地区获得的收人;4.企业、某部门或地区获得的利润;5.每一种产品、服务的收人与成本之间的关系;6.期末存货的价值;7.对未来成本的预测;8.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最常见的要素:第二章
成本分类成本成本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是一.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由三个要素构成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其他费用。如:电费、折旧费、厂房租金…可以分为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能够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入相关产品、服务或部门的成本
间接成本或间接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是不可能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生产成本,按其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费用。
包括:监管人员的工资、维修成本、保险费…可以进一步分为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及配送费用、一般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按其用途: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研究费用、开发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也称为间接生产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间接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或吸引顾客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间接费用。
配送费用,是指为确保将产品或服务发出或送达顾客而发生的所有费用。经过上述分类,所有的成本都计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成本构成如下表:产品成本报表表中:完全生产成本=主要成本+制造费用完全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即配送费用+一般间接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120000直接人工80000直接费用40000主要成本240000制造费用25000完全生产成本265000管理费用15000销售和配送费用17000一般间接费用11000完全销售成本完全销售成本308000成本
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是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在一范围内不会受业务量高低影响的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例如: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佣金…
例如:厂房租金、折旧…
半变动成本,是指同时包含固定成本成分和变动成本成分的成本。
例如:电话费…责任中心三.责任中心与成本单位
赋予一定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企业的一部分。是指责任中心按其承担责任的不同,可以分为
成本中心、收人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如:一个部门、生产小组、…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指能够归集成本的企业的一部分(对成本负责)。成本单位,即与成本相联系的产出(负担成本的载体)。如:工厂的产品、火车上的座椅、医院的床位…一个部门、一台机器、一个特定项目、产品系列中的某一产品、需要分配的间接成本的集合…在成本中心内:
将成本按生产数量计算而得到单位成本(即,每成本单位的成本)。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指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销售所取得的收人的责任中心。只对与产品销售相关的收人负责的责任中心(如企业的销售部)。实务中,已很少企业设此类责任中心。多数情况下,利润中心由许多成本中心构成。收人中心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指除了对利润负责以外,投资中心的管理层还必须考虑产生利润所需的资本投入,以及投资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投资的实际回报对比投资的预期回报方法四.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将随产量的上升而增加。总成本:平均成本:也叫单位成本,是指用总成本除以生产量得到的生产或销售全部产品的实际成本.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例P24总成本=总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为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额。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生产(X+1)单位的产品的总成本-生产X单位的产品的总成本例P25计算公式:第三章
成本性态业务量水平:一.成本性态的重要性成本性态是指当业务量水平变化时成本变化的方式。
1.)生产产品的数量、
2.)销售产品的数量、
3.)接受订单的数量、
4.)生产过程中耗用燃料的数量…可能与企业的不同方面联系起来,包括下面的部分或全部:了解成本变化规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它能够使重要的决策基于理性而作出、
2.)、如果能够得到可能变化的相关信息,那么才有可能对企业未来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
3.)、同样重要的是企业有一些控制机制,以保证效率得以持续,这就要求获得关于企业成本的综合信息。成本性态的重要性编制预算,也需要精确的成本信息,一旦编制完成,预算将作为衡量生产过程有效与否的标杆。例如:如果企业的成本急速上升,那么,从其他厂家购买零件而不是自己制造,可能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1.固定成本:二.成本性态的表现形式成本性态表现形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
1.)支付给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
2.)为现有厂房支付的租金或税金、
3.)机器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企业提取的相关折旧费…
固定成本,通常可以被定义为不受业务量水平影响的一种成本。然而,固定成本与特定时期有关,因此,也称为期间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的这种特性与业务量相联系:
在一定的业务量水平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一旦达到一定的业务量水平,固定成本也随之上升;因此,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呈阶梯状上升。成本业务量业务量成本阶梯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直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会计师通常会假设对于任何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都保持不变。典型的变动成本:稳定的材料单价、稳定的材料消耗量,稳定的工资率、稳定的工时…
变动成本的这种特性,是以稳定(即不变的)的消耗量、稳定的单价为基础的。包括:如果单价变化:
如,批量采购获得价格折扣(即,变动成本线的斜率会更小)。变动成本总额某些情况下:
业务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相应的成比例的支出(如,达到一定产量后奖金按固定比例支付)。业务量成本总额
1.)收取固定服务费的同时也按耗用的数量支付变动费用的物业费、
2.)机器设备预热、加工的电费。3.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既有固定成本特性又有变动成本特性的成本,因此,它在某种程度上受业务量水平的影响。典型的半变动成本:高低点法
半变动成本的分解方法:公式中:Y→总成本b→单位变动成本a→固定成本X→业务量半变动成本模型:Y=a+bx半变动成本的分解←增加的业务量→Δx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a图中:
距离a代表最高点与最低点业务量之间变动成本的增加值,即Δbx批量折扣对单位成本的影响4.成本性态的其他类型:业务量成本业务量成本业务量成本业务量成本超过约定水平所获取的折扣成本初始固定的成本性态有最大成本限制的成本性态平均变动成本5.平均成本(单位成本):业务量单位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总成本成本单位成本单位成本6.变动成本变化的两种情况: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变动成本的变动幅度越来越小。上述成本的多数讨论,都假设成本性态表现为线性方式。然而,成本变化也可能表现为曲线方式。
多数情况下,这种曲线式变化都是变动成本的变化引起的: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变动成本的变动幅度越来越大。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成本业务量成本业务量1.企业类型:三.影响业务量与成本高低的因素业务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可能的影响因素:企业类型、管理方式、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外部因素、员工的素质及态度…资本密集型:业务量增加,可能带来相对较低的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
业务量增加,会极大地增加成本(工资)3.生产能力利用程度:2.管理方式:如果管理层致力于使成本降低他们可能会降低间接成本有剩余能力:业务量增加,可能带来较低的成本增加。无剩余能力:
业务量增加,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5.员工素质及态度:4.外部因素:例如,经济状况产生的影响:失业率、通胀…都可能会影响到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长幅度。低素质、积极性不高的员工:业务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高素质、积极态度的员工:
业务量增加,可能带来较低的成本增加。第四章
成本要素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成本要素:一.材料成本企业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即没有完工的产品)闲置的零部件或消耗材料完工产品<一>存货控制系统预定存货、购买存货、收取存货、储存存货、将存货发给销货商并保持合适的存货水平(即对持有量进行控制)…1.存货控制系统的内容:
①持有大量存货,成本昂贵且浪费(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②如果存货耗尽,生产将受到干扰,会造成潜在利润的流失;
③长时间持有存货,可能会变质、报废,从而导致大量浪费。
(另外,控制购入存货的质量同样重要:
因为劣质的存货将带来劣质的完工产品,从而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受损。)2.对存货持有量进行控制的原因:
①确保有足够的存货满足完工产品的意外需求;
②在各个生产步骤之间提供一个缓冲;
③能够获得可能的批量采购折扣;
④能够应对材料供应方面的季节性波动;
⑤能够解决原材料使用量或生产需求量方面的差异;
⑥有利于保证生产过程的平稳;
⑦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如,葡萄酒需要储藏一段时间才能发酵);⑧通胀时期,可以作为对未来上涨价格的一个对冲。3.持有存货的主要原因(动机):
4.与购买和持有存货相关的成本1.)持有成本:
①储存成本、监测(存货水平)的成本、
②资金利息费用(机会成本)、
③保险费用、
④报废成本、
⑤变质损毁成本(包括浪费成本、处置成本……)2.)订货(获得)成本:
①与订货或接受订单有关的管理与办公费用、
②运输货物发生的运输费、
③企业自己生产存货的成本,而不是从外部采购。3.)缺货成本(存货耗尽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①企业销售量受到损失而发生的成本、
②不得不紧急订货以补充存货的成本、
③生产停工损失(如:机器额外维护)、
④工人停工带来的成本、
⑤企业声誉和形象受到损失带来的成本(如:潜在的未来销售损失)…计算方法:
5.存货数量控制的内容:
1.)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是指决定再次订货时现有存货的持有水平。
收到存货的最大间隔时间:发出订单~收到订货的最大时间间隔
再订货点=存货的最高耗用量×收到存货的最大间隔时间例:P56最低(缓冲)持有量=再订货点-(平均耗用量×平均间隔时间)
2.)最低(缓冲)持有量:最低(缓冲)持有量,是指为避免缺货允许存货持有的最低水平。计算方法:最高持有量,是指存货持有量达到了造成企业资源潜在浪费的水平。它与企业储备能力的增加有关,会导致额外成本的增加。
3.)最高持有量:最高持有量=再订货点+再订货量-(最低耗用量×最低间隔时间)再订货量=最高持有量-最低持有量
4.)再订货量:再订货量,是指企业达到再订货点时需要采购的存货量。在简单存货控制系统中:再订货量,是按经济订货量理论确认的存货采购量。
在更复杂的存货控制系统中:
平均存货量=缓冲持有量+1/2再订货量
5.)平均存货量:平均存货量,是指企业在多数时间内持有的存货量。假设存货水平在最高持有量与最低持有量之间平稳地波动,再订货量是两者之差。订货与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
6.)经济订货量:经济订货量,是指能使存货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订货量。存货的相关总成本:相关成本与经济订货量的关系,见P58图4-2
其中:C→单次订货成本;D→一定时间内的存货需求量;H→一定时间内单位存货的持有成本。
例P58经济订货量EOQ计算公式:
A类存货:严格管理
B、C类存货:简化管理当存货量降到60单位时,将订购30单位的存货,使存货水平恢复到90单位的最高水平。
7.)其他存货控制系统:90-60-30技术:这是一种对低成本存货控制的一种简化方法:将采购的存货放人两个箱子,当其中一个箱子中的存货耗尽时开始订货。
两箱系统:
ABC分类法:
统计发现:80%的存货价值,其数量只占20%。因此,企业应该将精力集中于高价值存货的有效控制。帕累托(80/20)分类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历史成本计价
(二)存货计价方法:1.存货的期末计价:1.)通常条件下,账面存货计价方法:
(即,基本原则)成本与可变现价值熟低法
2.)特殊的期末估价(谨慎原则)2.发出存货的计价:
★先发出旧存货符合逻辑,可以避免其变质和报废;
★容易理解;★剩余存货的计价将更接近于可能的重置成本。
假设:
所有发出的存货都是按照最先购买的最先发出。
例P59先进先出法的优点:
★应用该方法比较耗费时间,尤其是当企业多批次按不同价格购入存货时;★管理人员发现按不同价格计算同类材料的成本,决策变得困难起来;★如果存在较高通胀,发出存货的价值将与当前市场价值相差甚远…
先进先出法的缺点:
1.)先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将按照更接近于当前市场价值的价格进行计价;
★管理者对当前价格更了解,因为发出存货的成本更接近于当前价格。这可能更有利于进行有效决策。
假设:
所有发出的存货都是按照最后收到的最先发出。
例P60后进先出法的优点:
★对这种方法理解起来略有困难,因为可能会发出多批存货以满足总需求;★决策可能会更加困难,因为存货价格的不同以及存货物理上的转移,即最旧的存货会先发出的事实与成本计价方法不同。
后进先出法的缺点:
2.)后进先出法
★材料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被平滑掉,从而简化决策;
★比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更简单,因为不需要确认存货的不同批次。
要求:每当收到新的存货,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平均成本,其后的发出存货就按照该平均成本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平均成本
=收到存货的总成本/收到存货的总数量
例P60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
★计算的价格与实际成本不符,并且当价格波动较大时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存在通胀,平均成本的计算滞后于实际价格波动,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
加权平均法的缺点:
3.)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发出存货按企业将购买的下一批存货的价格计价。
4.)其他存货计价方法:
按重置成本对发出存货计价。从而保证了发出存货的价值与市场价格更加一致。
发出存货按现有存货的最高价格计价。
高进先出法:次进先出法:优点:使存货价值更新更快;缺点:管理起来非常复杂。重置成本法:
缺点:
对管理层来说更加困难;不符合国内税务局的有关规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关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全取决于
方法保持前后一致(遵循“一致性”原则)然而,不同方法对企业盈利能力有不同意义★先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成本低→利润高
期末存货价值高→资产价值高★后进先出法:
相反通胀情况下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生产量比率=生产率×生产能力比率二.人工成本:
生产率,是对生产预期产量水平的劳动效率的一种衡量。☆生产能力比率=实际工时/预算工时☆生产量比率
(即,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的比率)=生产实际产量的预计工时/预算工时
其他衡量劳动效率的指标:预算工时=计划产量×标准工时例P63(一)生产率与效率:
☆生产率(或效率)
=生产实际产量的预计工时/生产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
应付工资
=完成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超标准工时×超时工资率
例P64周薪制
月薪制…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二.)员工报酬:
薪酬计划(即,薪酬制度):
主要有用于支付按工作时间计算的员工工资(超时工作可获超时报酬)。
1.计时工资:具体形式:
使用简便、员工也更愿意接受(工资稳定)、雇主也愿意使用(员工不会匆忙完成工作,保证工作质量)。计时工资制的优点:计时工资制的工资计算:折中方式优点:2.计件工资:
员工按其生产的每件产品约定的工资率获取报酬。应付工资=生产数量×每件工资是一种简单的激励计划。(这种工资制度对员工个人、企业都有利)。例P66
☆可能不受员工欢迎(机器故障无法工作,得不到工资);
☆可能导致质量降低(员工可能加快工作速度);
☆可能会引发嫉妒…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例P65缺点:
工资或薪金之外的福利,包括:
个人医疗保险、公司轿车、抵押或贷款工具…3.其他薪酬:
通常用来支付销售人员的工资。例663.)额外福利
这是一种为完成约定的工作而支付的一次性报酬。
典型:建筑设计师、律师的报酬…
1.)佣金:2.)费用4.)激励计划:个人激励计划、集体激励计划、全厂激励计划。
一些典型的激励计划(制度):①计件工资计划、②高工资率计划、③日工作量法、④利润共享、⑤业绩相关支付计划…
三种类型:为达到所设置的个人目标的员工提供奖励。
为达到目标的团体提供奖励。
为达到目标的整个工厂提供奖励。
当产量超过标准时提供奖励。
(另一种:低于标准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提供奖励)。
以一个工作班次所能达到的标准水平为基准,达到了这一基准就能赚取约定的固定工资。
①计件工资计划:③日工作量法:
优点:
员工:收人稳定;管理层:更好地做薪酬预算、稳定的产出令协调工作更容易。按高工资率为高生产率的员工支付工资。
例P68问题:会诱使员工仓促完成而生产出低质量产品。②高工资率计划:
直接将员工的年薪与他们的业绩联系起来。
存在的问题:奖金在不同年度之间会产生波动,会使员工变得消极(企业利润波动,和员工努力无关);奖金需要纳税。
⑤业绩相关支付计划:
将企业赚取的一部分利润以奖金形式付给员工。解决问题的方法:递延股票信托计划
④利润共享:方法:
评价员工业绩,并将员工归入不同等级的业绩类别,按类别对应奖励。
存在的问题:工作衡量有困难、业绩类别也会产生争论。4.)激励计划可能降低员工的整体生活质量;激励计划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1.)激励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平稳运转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过程的任何干扰,都会导致激励计划的失败。2.)激励计划导致薪酬经常波动,员工不欢迎;3.)激励计划太复杂或经常变更,员工不喜欢;5.)激励计划可能导致员工内部不和。将激励计划引入企业,会产生下列一般性问题:与人工劳动相关的两个指标:闲暇时间比率
闲暇时间比率、劳动力周转率=闲暇时间数/总生产小时数×100%劳动力周转率=员工更换的数量/这段时期的平均员工数量×100%劳动力周转的成本:
★更换成本、
★预防成本例P70包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确保人员不离开的成本,包括:高福利服务成本,如,幼儿园设施…
将企业全部间接成本恰当地分配给某一产品、服务或部门,这样:
☆能够将成本中心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描绘得更加精确;
☆从而正确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与其销售收入相配比。例P71
三.间接费用与完全成本法
目的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毛利
减:管理费用、销售及配送费用净利润
完全成本法损益计算:全部生产成本/件=主要成本/件+分摊的制造费用/件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销售量×全部生产成本/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实际分摊率法:
实际分摊率法、预计分摊率法
某产品分摊制造费用=该产品分摊标准×实际分摊率实际分摊率=总的实际制造费用/各产品分摊标准之和
其中:分摊标准占地面积、员工人数、机器工时、直接人工工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例P72预计分摊率法:
某产品分摊制造费用=该产品分摊标准×预计分摊率预计分摊率=总的制造费用预算/各产品预计分摊标准之和
其中:分摊标准例P73占地面积、员工人数、机器工时、直接人工工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例P75
四.边际成本法
特点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损益(净利润)边际成本法的损益计算: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成本法:账面存货价值=存货变动生产成本边际成本法
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存货期初余额+变动生产成本-按边际成本计算的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末数>期初数:
完全法的利润>边际法的利润存货期末数<期初数:
完全法的利润<边际法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与边际成本法的比较:1.)利润差异
2.)偏好完全法的理由
(完全法的优点):
①固定成本是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将其作为成本分配给完工产品更加公允;
②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存货价值与财务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更接近;
③如果生产多种产品,个别边际贡献率不能清楚地说明是否全部弥补了固定成本。
①比完全成本法更易操作;
②不存在按主观标准分摊固定成本的问题;
③变动生产成本对存货的计价更加真实;
④更有用的决策工具:可以更加精确的估计未来一定销售量的损益水平;⑤变动更关注销售及生产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
3.)偏好边际法的理由
(边际法的优点):第五章
成本核算系统
主要有成本核算方法工作成本法、分批法、合同成本法、工序成本法、服务成本法…
一.工作成本法、分批法、合同成本法
1.成本计算对象(即成本单位、成本中心)(一.)工作成本法(品种法):
一项工作(单个订单、合同或一种产品)
特点:
通常,该工作工序短,并且在完成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其从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
2.使用工作成本法的有关机制如下:
1.)顾客与供应商就这项工作的条件与规格达成共识;2.)企业要估计与完成这项工作有关的全部成本,包括预计的利润,从而制定这项工作的报价;
3.)如果顾客接受这项工作的报价,这项工作将交由工厂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生产;4.)材料成本将计入工作成本表中;5.)人工成本将计入工作成本表中;6.)所有成本都会计入工序分类账户中的特定工作帐户;7.)工作帐户将借记相关制造费用(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法);8.)当工作完成时,分摊销售及配送费用、管理费用,从而得到该项工作的全部成本;9.)该项工作的利润是达成的报价与实际成本之差;10.)如果生产的产品作为产成品形成存货而不是直接出售,产品的价值将计入产成品分类账。如果生产的产品不符合标准,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修复产品,这些成本叫做纠正成本。纠正成本的处理方法:
★方法一,直接计入某项工作;
★方法二,作为制造费用进行分摊。
3.产品的定价方法→成本加成报价法:
加成100%是一个可接受的利润水平(即,成本利润率)。价格=成本×(1+加成100%)
加成100%
=利润/销售成本例P87
有时候也用毛利率加成:毛利率=毛利额/售价毛利额=售价-销售成本
价格=销售成本/(1-毛利率)
成本加成法的优点:
成本加成法的缺点:
1.)企业清楚地知道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带来的利润;
2.)设置的利润水平确保销售价格具有竞争力,从而能使销量达到合理水平→实现合理利润的销售水平。1.)企业没有动力控制成本水平(因为利润水平由成本决定,只要完成销售,利润水平就有保障);2.)数字是估计出来的,如果业务量水平存在重大差异,制造费用将会被过高或过低地分摊;3.)成本中可能存在无效率和浪费(导致价格过高);4.)价格可能会固定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导致销售量的下滑。P88例:成本加成工作成本法
(二.)分批法:
成本计算对象(即成本单位、成本中心)成本计算过程与工作成本法类似。
一批产品
程序:先,计算一批产品的全部成本;然后,计算每件产品的单位成本。
例P89
(三.)合同成本法:
二者的区别在于:很多情况下,合同成本法与工作成本法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对成本核算运用了相同的会计原则。
当要执行的工作非常大,并且完成它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时:
使用合同成本法合同成本法的特点:
1.)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签署正式的合同;
2.)工作,要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完成;
3.)工作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可能跨越几个会计期间);
4.)多数合同与建筑项目有关,因此,执行的工作在客户所拥有的场地进行;
5.)基于在那里永续工作的原则,成本控制过程主要是由供应商方面的人员在工作地点进行的。
合同法下,要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支付施工款:应付施工款=证明了的完工价值-保留金-到期已支付款例P91
1.)工作规模要求通常作为制造费用考虑的项目作为直接生产成本计入该项目。如,场地安保与监管、特定设备的租金…;
2.)工作的间接成本会相对较低;
3.)由于设备可能损坏及材料浪费,会产生成本控制问题;
4.)如果该工作持续时间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如何报告利润是一个问题…合同成本法潜在的困难:
二.工序成本法(分步法)
1.概念:工序成本法,是由于生产工序的连续性而不可能计算个别产品成本时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例如,炼油企业必须持续经营,因此,不可能估算一升油的成本…(一.)工序成本法:
1.)生产过程的前一步骤的产出将作为下一步骤的投入;
2.)由于浪费和损坏,在工序中出现损失是正常的;
3.)由于产品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很难将其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这样,就很难估算完工产品的价值;4.)生产工序通常能够创造副产品或联产品。2.工序成本法的特点:
3.工序成本法的成本计算:
首先,由工序1计算出完工产品(半成品)的成本,转入工序2;
然后,工序2在半成品成本基础上加上追加的成本计算出完工产品(产成品)成本。
例P92表5-55-6(1.)成本计算程序:(2.)生产损失的记录(核算)方法:方法一:按照生产产品的价值记录损失;
方法二:按照投入到工序中的材料价值记录损失;方法三:区别正常和非正常损益.即,单独计算损失产品的成本
即,不单独计算损失产品(如废品)的成本
方法一:按照生产产品的价值记录损失
该方法,假设方法二:按照投入到工序中的材料价值记录损失单位成本
=总成本/投产量损失的成本
=损失产量×单位成本任何损失掉的产量都没有成本。
单位成本=总成本/产量
例P92这些损失用于抵减利润表中的利润(即,单独作为一个费用项目,我国为“营业外支出”)例P92
若,实际损失低于预期损失,表现为负的成本损失,叫非正常收益。
对正常、非正常损失采用不同方法处理。
如果产量为98单位,则:负的成本损失(非正常收益)=189.47×3=568.41
方法三:区别正常、非正常损益
正常损失,是预期发生的、没有带来成本的损失应单独计算成本例P93:设,正常损失为5%,实际产量为90单位则有:正常损失5单位,非正常损失5单位。正常损失不计算成本:单位成本=18000/95=189.47非正常损失的成本=189.47×5=947.35不单独计算成本
非正常损失,实际超过预期的损失。
→处置损失(废品)时发生的成本,
如,可能会有一些有害的废料。残料:
计入工序成本(3.)残料与处置成本:
核算方法处置成本:
正常损失的处置成本
方法一:出售收人→当期总收入方法二:将残料收人从当期生产成本和非正常损失成本中扣除。
例P93
非正常损失的处置成本
→单独计算,抵减当期利润
损失的处置成本
=损失产量×单位处置成本
例P93
是伴随主产品(目标产品)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它们只有极小的价值。联产品:
如:
炼油厂的油渣…(二.)联产品与副产品:副产品:是单一生产工序导致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它们在到达工序的某一阶段,即分离点之前不能加以区别。如:炼油厂的汽油、柴油、煤油。
1.联产品成本计算:
首先,计算分配率:
分配率=共同成本/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然后,
某产品应负担成本=该产品分配标准×分配率联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问题共同成本的分配方法:方法一:以重量作为分配标准;方法二:以销售收入作为分配标准。
(即,考虑盈利能力)共同成本的分配
例P942.副产品成本计算:实践中,通常不对副产品进行单独的成本核算(因其收人不大)。
可以将取得的收人看作是对企业的一种奖励。通常有四种处理这种收人的方法:
方法一:在抵减副产品营销成本之后,将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雕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温室大棚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
- 2024年度市场推广与广告投放合同
- 2024年度农产品加工设备租赁及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合同:户外广告位租赁与发布协议
- 紧身腹围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药用鹿茸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焦炉煤气点火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连帽浴巾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秧歌服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重点初中英语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 多旋翼无人机培训教材课件
-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做个小侦探》
- 汽车机械制图课件
- 景观设计基础概述课件
- 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模版
- 2022年书法竞赛规则一
- osgearth的121个案例详解
- 送达地址确认书(诉讼类范本)
- ASME-第Ⅸ卷焊接工艺评定,焊工技能评定
- 法在我身边-小学生法律知识科普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