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宋元时期_第1页
二轮复习-宋元时期_第2页
二轮复习-宋元时期_第3页
二轮复习-宋元时期_第4页
二轮复习-宋元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特征

这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1)经济: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2)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渐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3)文化: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宋词元曲、风俗画成就突出。第四单元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C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专制皇权的加强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015·山东德州期末)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c知识梳理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行政——中书门下(正副宰相)军政——枢密院(枢密使)财政——三司(三司使)(副宰相叫参知政事)(2)地方:把军权收归中央;派转运使把地方财物运往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探究: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1)中央:①唐朝:继承并完善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协作,提高了行政效率。(程序上分割相权)②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但是相权被分割,枢密院掌军权,三司掌财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事务上分割相权)

(2)地方:①唐朝节度使权力膨胀,唐末五代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②宋初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收回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2、元朝的政治制度(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视角2从发展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典例2】

(2014·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视角3从反腐廉政建设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典例3】

(2015·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1.知识角度(1)注意掌握古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演变趋势(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特点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官员任命的变化,这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②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2.热点角度: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归纳古今中外加强地方管理。二.宋元时期的经济1、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表现:南方农业产量超过北方,“苏湖熟,天下足”。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器。3、商业:(1)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打破了坊市分界,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3)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三.两宋时期的思想1、隋唐出现“三教合一”。2、程朱理学:(1)二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3、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四.两宋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科技:(1)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针。(2)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编制《授时历》。(3)元代王祯的《农书》。2、文学戏曲:

(1)词的兴起和繁荣。(2)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3)元朝散曲和杂剧。3、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解析】

从材料信息“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墟市间日开市,不是每天开市,也说明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

A、B两项错误;“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主张乡村交易加强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宋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突破,故D项错误。【答案】

CD11、(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变式训练】

(2015·河南南阳模拟)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解析】

抓住材料“典型的‘现代’特征”来分析。宋朝的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夜市、晓市、草市等,符合材料“现代”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兴的阶级——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符合“现代”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人类交往的开拓,符合“现代”特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是为了加强皇权,不符合“现代”特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D5、自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

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

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C8、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探究: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得以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这些伟大发明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1)条件:①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②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业提出的新要求,促使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用于航海。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研制和发展。(2)原因:这是由北宋以后,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和封建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以及传统观念的保守性决定的。C12、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里的“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D13、“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A14、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C、从天人感应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D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战国的“清新”,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元的“粗壮豪放”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玄学盛行、民主政治、疆域辽阔B.“罢黜百家”、佛教修行、政治腐朽、行省制C.“百家争鸣”、佛教修行、国家富强、疆域辽阔D.“百家争鸣”、分裂战乱、国家富强、少数民族统治A16、“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B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A、道家B、儒家

C、法家D、佛教18、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上发现的是

A.胭脂盒和胭脂瓶B.珐琅瓷瓶

C.瓷器碎片D.铜钱B19、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