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1、不同时期物质生活习俗;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概况(史实、表现)?2、服饰有何的作用?说说服饰变化的特点或趋势?知道中山装的造型的含义?3、分别说明旧的风俗伴随着近现代脚步的到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知道缠足怎么回事吗?
4、我国最早的铁路和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5、我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报刊、影视、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各有什么侧重?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今天呢?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西装(外来)长袍马褂中山装近代男装的演变礼义廉耻立国思维袋盖为倒笔架寓为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五族共和三民主义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严谨治国的理念变革表现:婚姻自由、火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走出家庭、破除迷信等。⑴婚姻风俗的变迁:①古代社会:缔结婚约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新潮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⑵丧葬礼节的变迁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简,出现西式葬礼,城市出现殡仪馆和公墓,更多农村仍然是传统。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⑶其他风俗的变迁民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官方实施公历,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常礼。说明了什么变化?
⑷民众思想观念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清末中外官员握手意致到握手到鞠躬——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被摧残的脚正常足与缠足比较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放足图说历史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1)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外国先进交通、通讯工具的引进。(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发展。
我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1.原因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
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
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它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之大已有别于传统社会。3.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促进
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2、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3、
近现代史上,哪些重大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的移风易俗?5、在近代,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环境如何?
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4、断发易服、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怎么回事?7、提示6、如何看待外来文化?
①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②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③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④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1、理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
3、
近现代史上,哪些重大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政治文明的进程反映在社会生活习俗上就是社会生活的逐步文明化和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2.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清朝入关以后,强迫所有的男子都要留辫子。服饰方面清朝官员在官场上穿
补服、朝服,普通男子多穿长袍、马褂或短衫、袄。清末,受民主思潮的影
响,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剪掉象征清朝的辫子,改穿西装,即为“断发
易服”。辛亥革命前后,这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大力推行剪辫,结辫陋习至此革除。人
们也可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
自己喜爱的服饰。【安居工程】安居工程是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从1995年开始实施,是政府运用市场
机制的基本原理,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的一种手段,兼有调控住房
市场,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建设安居解困房,有助于逐步缓解居民住房困难
、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实现住房商品化,最终目的是解决城
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它体现了政府对住房困难户【断发易服(移风易俗)】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缓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让老百姓吃上了低价菜、新鲜菜、放心菜,,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菜篮子”工程】
在近代,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环境如何?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
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
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
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3.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
生活质量。私家车、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迅速增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
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4.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还带来噪
音等。观点1: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特别是我们过着西方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更加剧烈。对于外来文化,目前有不同的观点,现引入两种观点:进步说与文化侵略说,你赞同哪一观点?1、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
中国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势汹涌,伴随着这一场拉锯战,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小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比如说风俗习惯方面,有些落后的风俗虽然经过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涤荡,但还顽固地存在,特别是在偏僻的地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变史实原因及影响【链接高考】(2011高考福建文综,13)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
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
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
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点评:本题就是从帽饰的变化考查社会观念的变化,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新课
程观。第18讲第19讲单元整合
新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要求跳出课堂的囿束,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
的规律阐释社会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当代社会发展的个案。201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9条《婚姻法》司法解释。其中一条规定:明
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
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此项规定
的出台,是人民法院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
一项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将紧密结合婚姻家庭纠纷审判工作实践,及时关注
事关民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为依法促进家庭
关系的和睦幸福、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凤凰网点评:诚如黄牧航教授所言“新课程的教学和命题都应充满时代感与现实感”。如今离婚中涉及的财产分割等婚姻家庭难题,反映的是快速变迁中社会
生活的真实一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今后的高考中也会
有所体现。第18讲第19讲单元整合6.(2011江苏单科)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2·浙江文综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8.(2012·四川文综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行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1.(2009·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3.(2011天津文综)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1.(2009·福建文综16)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2.(2010·海南单科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①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第二次变化:1912年辛亥革命,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③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④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干部服绿军装现代服装女子旗装改良旗袍上衣下裙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现代服装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衣食住风俗买办穿起西装,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断发易服,中山装、洋衣洋袜流行样式颜色单一款式多样化时装流行西餐、面包、咖啡、西式糖果、饮料菜篮子工程西式楼房、电灯、自来水安居工程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社交礼仪历法变化取缔社会丑恶现象,1950制定《婚姻法》双休日,生活新风尚逐渐形成四、习俗(一)阅读第四目,思考:1、分析推动社会习俗风尚变化的背景、因素有哪些?2、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3、分别说明这些旧的风俗办随着近现代脚步的到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讲解1、重大推动事件: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背景:近代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仅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发生着巨大变革,连习俗与风尚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移风易俗成为时代的潮流。
②特点: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批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习俗改良后的新习俗,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一、服饰(一)阅读第一目,思考:1、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化?2、服饰有何的作用?3、说说服饰变化的特点或趋势。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服装变化呈现出哪些阶段性特征?有哪些主要样式?为什么?
(二)讲解1、点拔: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2、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3、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4、表现:⑴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图片寻找)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⑵第二个阶段——1949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⑶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从封闭走向开放。
2、旧习俗:婚姻包办、土葬、女子裹足且不得接受教育、迷信等。
3、变革表现:婚姻自由、火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走出家庭、破除迷信等。⑴婚姻风俗的变迁:①古代社会:缔结婚约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新潮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⑵丧葬礼节的变迁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简,出现西式葬礼,城市出现殡仪馆和公墓,更多农村仍然是传统。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⑶其他风俗的变迁民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官方实施公历,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常礼。
⑷民众思想观念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1、通过本课学习,请你简单概述一下近代以来,为什么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
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外因:外来文化的涌入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我们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很多,因而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也很多,在这里我们搜集了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阐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再总结它们的不足之处,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小结〗
无论是“断发易服”还是“安居工程”都体现了近现代人们生活的发展变
迁,这些概念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介绍,但又是教材涉及的内容,故高考在
此命题也就不足为奇。第18讲第19讲单元整合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学习经验传授
- 区域沙漠化治理
- 天津特色高中地理课件精讲
- 外研版八年级上学册
- 借用足浴店资质免责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下水下水堵塞条款
- 2023年马鞍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
- 高中生展望未来演讲稿5篇
- 2023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参加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考试真题
- 2023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所招聘考试真题
- 外观检查记录表
-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 维修电工日巡检、修维记录表
- 菌糠的利用课件
- 华北理工大学中药学教案(64学时-田春雨)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9.1 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共21张PPT)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含13个附录)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公开课)
-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 《快乐的罗嗦》教学反思
- 国际金属材料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