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连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与来源
第三单元中特道路、理论与制度
第四单元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条线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中国化进程(纵)现实世界与中国(横)第二单元理论基础和来源篇
(四讲,三次课,12学时)重点:基础、对象、起点、内容、原理、地位、现状、对策第二单元中特理论基础与来源篇第一讲
理论基础和各种来源第二讲
研究对象及其不同观点第三讲
起点、内容、原理、地位、流派、特点等第四讲
现状与对策、个人的理论
思考、任务与方法第一讲中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来源:科学社会主义一、马、恩为什么(略)和怎样创立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来源与模型(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来源与模型(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学基础、来源与模型(四)人类学、考古学、自然辩证法、语言文字学、文学、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等文化基础与来源(五)机器时代、三大工人运动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六)马恩学术立场与政治立场的转变与五大发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与来源两大转变——创立新学说的主观前提: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
1842年10月担任《莱茵报》政治版编辑,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2.1843—1844年春,在巴黎创办《德法年鉴》并于1844年2月底,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新世界观的核心和支点的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点,同时同期,恩格斯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3.1844年春到1846年,马克思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同写出《神圣家族》,稍后,共同写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标志着他们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彻底决裂和革命唯物主义的形成,标志着两个转变的彻底完成。
马恩的“两大转变”和“五大发现”第一大发现:理论哲学上发现了——
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大发现:应用哲学上---
唯物史观第三大发现:应用哲学上---
经济哲学第四大发现:应用哲学上---
自然辩证法第五大发现:应用哲学上---
人类思维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大发现——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在自然界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正象在历史上这些规律支配着似乎是偶然的事变一样;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他们的全部的单纯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显然,旧的自然哲学,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最后,对我来说,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理解以阐发。”——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三个版本的序言(二),第9—10页。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唯一把自觉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人。……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着似乎是偶然的事变的辩证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不过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的全部的单纯性和普遍有效性,这是我们的期求之一。显然,旧的自然科学,无论它包含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果的萌芽,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最后,对我来说,事情不在于从自然界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加以阐发。”
——恩格斯《反杜林论》,三个版本的序言(二),载《马恩选集》第三卷,385-387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三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大发现——把唯物主义自然观运用在人类历史领域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在1843年3—5月完成、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解剖只能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物质力量摧毁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节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特征: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同自己的生产劳动相异化;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恩格斯:“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索它们产生的过程……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1859年马克思在《批判》序言中指出:“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成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载《选集》第2卷,95版,第32—33页。“德国的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件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而蒲鲁东的竟是这样缺少唯物主义,以致他不求助于造物主,就表达不出它的战争构想:‘但是,为我们选择了这个生活方式的造物主,有他自己的目的。’(1869年版第2卷第100页)”
——恩格斯《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选集》第3卷,95版,第209—210页。“公社……一些措施,完全不符合蒲鲁东的精神,而合乎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即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政治行动,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达到废除阶级并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的过渡。这种观点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申述过并且以后又重述过无数次。”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1872-73年,是继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之后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最重要的著作。共由三篇文章和一个87年第二版序言组成。最早发表在《人民国家报》,后来出版了三个单行本。87年再版时写了序言。第一篇“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第二篇“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第三篇“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在第三篇文章中提出此观点。——载《马恩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64年版,第297页。或者《选集》第二卷,第527页,72年版。或者《选集》第三卷,第199页,95年第二版。
恩格斯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大发现——把唯物主义历史观运用在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规律(经济哲学)一、创立劳动二性学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马克思本人认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资本论》“最好的地方”,是《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毫不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一使用价值和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简单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碰到不能结实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二、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三、发现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大发现——把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运用在自然界和自然科学领域创立自然辩证法回前面回后面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来源原理和结构
理论哲学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本体论辩证法能动的反映论(认识论)
应用哲学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自然科技观——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原理和结构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二重性学说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资本原始积累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资本周转与循环理论(资本的流通过程)(单个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分配与分割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地租理论等23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原理及其逻辑关系1.唯物史观与社会形态论(一般起点)(唯物论运用)2.社会动力论(辩证法运用)3.资本主义及其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论(资本主义论、阶级结构论、无产阶使命论)(具体起点)4.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论(社会变革方式)5.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论(关键)6.无产阶级政党论(核心)(谁来做)7.无产阶级战略与策略论(对策、措施论)(怎么做)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论(目的论,与使命论相呼应)方法论知识论24前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著作)原创(马克思、恩格斯及其著作)国际化(苏联化和欧美化)(列宁、斯大林等,
社会民主主义、欧洲共产主义及其评价)中国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人物及其著作
资本主义经典人物及其著作经典人物与著作及比较研究第二讲关于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和不同观点
(三点内容)一、关于研究对象的地位、确立的根据等七点内容
1.何谓“研究对象”?(客体。三层:整体、最大、直接)
2.地位(重要性):决定该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变化
3.确立的根据:客观根据和主观根据(经典论述)
(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两种历史资料)研究对象:资本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始对象);中国特色的上述两对矛盾(直接对象)由来:两方面即:事实根据和主观根据事实依据:社会、人的社会、社会的人(共性)主观依据:古拉丁文socialis,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善于社交”。马克思1847年《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英文加上了ism变成了socialism——社会主义。
(1)德国牧师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1753年提出
(2)圣西门学生西叶儿1832年提出并创立该学科4.本课程研究对象及由来“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要点:生产劳动、人、生产关系;例证。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写,49年发表)见《马恩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3页。1995年版,第345页。
5.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学(1)提出(法)奥古斯特.孔德,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提出并创立资产阶级社会学(德)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创立无产阶级社会学即共产主义或者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当时未使用该概念)(2)关系同:均研究社会;异:一般现象和阶级现象,政治层面与人性层面;动与静、纵与横等角度(3)发展历史西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4)学术传统实证社会学诠释社会学批判社会学(5)发展阶段西方社会学:产生——经典——美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产生——列宁——苏联模式——国别化(6)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范畴(第三单元详述)①是一种唯物史观或人民史观、劳动史观、多数人史观基础上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门学科或一种学说。②是一种革命运动或行为模式。是指那种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③是一种社会制度或体制模式。是其思想理论体系与实践运动的结晶或成果,如政策、体制、模式等。在这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④是一种关于中国为何会实现、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运动过程和制度模型。
6.“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层次
(强调、重复第一次课时的内容)(1)含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一般发展规律的学说(引述恩格斯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关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2)主要内容:“公社……一些措施,完全不符合蒲鲁东的精神,而合乎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即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政治行动,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达到废除阶级并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的过渡。这种观点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申述过并且以后又重述过无数次。”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1872-73年,是继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之后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最重要的著作。共由三篇文章和一个87年第二版序言组成。最早发表在《人民国家报》,后来出版了三个单行本。87年再版时写了序言。第一篇“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第二篇“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第三篇“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在第三篇文章中提出此观点。——载《马恩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64年版,第297页。或者《选集》第二卷,第527页,72年版。或者《选集》第三卷,第199页,1995年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第248-249页。人民出版社。
恩格斯马克思论“科学社会主义”7.理论为何称为“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的含义:知识论角度;方法论角度。(2)社会主义学说怎样变成了科学?(“两大发现”。《反杜林论》。河大2010版教材第9页)(3)种类划分:第一,原创形态与继发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广义(与马克思主义同义)与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本课程研究的是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
1.由马、恩所创立的作为社会静力学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度、和谐度、社会要素、规模、结构、布局和社会运行速度、质量、效益等,具体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结构。(按孔德社会学理论划分)即认为研究静态的水平的现象的横断面的社会。
例证:《资本论》
2.由马、恩所创立作为社会动力学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变迁及其规律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一般起点为物质生产。具体起点为商品。(按孔德社会学理论划分)即认为研究动态的垂直的本质的纵剖面的社会。例证:《资本论》、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和三阶段论3.由马、恩所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恩格斯:1847年《共产主义原理》、1878年《反杜林论》、1880年、83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赵明义:1996年《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20世纪社会主义的抉择》)4.由马、恩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一门社会科学。(恩格斯:1885年《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5.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侧重理论研究)(恩格斯多处讲到)(依据其说法)6.研究“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的科学”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科学。(侧重实践研究)(依据其做法)
(高放1957年观点)7.研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社会科学。8.旨在研究由马、恩所创立的“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高放:1990年、1994年观点和2003年观点)
9.是马、恩在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现象和规律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理论描述或理论预测,未获得充分证明,是一种猜想或空想。10.
是一种逻辑结构,但仅限于逻辑推理,没有获得实践的充分证明。评价:上述观点忽略了三个重要的事实:马恩自身经历了两次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事实——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接近社会主义并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生命力。11.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此,就要把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以服务于中国和世界。(同义词、近义词比较)
(原山东大学博导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本人观点: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同义词、近义词要比较,反义词更要比较)
(见三个模型之主辅、坐标结构)
主观根据:马恩的理论结晶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客观根据:两大社会形态共生、共存、交替的事实三、关于研究对象存在不同观点的成因
主要原因在于形成根据存在着不同认识客观上:对象自身的不成熟性和复杂性(唯物论角度)以及同一对象发展中的多样性(辩证法角度)主观上:理论渊源的多样性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社会主义类别划分的不一致性(认识论角度)对立物——资本主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思考与互动1.为什么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你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你的学科对象是什么?做一个归纳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的划分(四类10余种)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或后来所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高放的划分(九家)大三家中三家小三家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托洛茨基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现代空想社会主义
赵明义的划分(四类15种)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四种情况)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三种情况)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社会主义(四种情况)其它社会主义(四种情况)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的社会主义国家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国家剧变后重建的共产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达国家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四种情况)
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三种情况)发达国家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欧洲社会党21个,执政党13个、参政党2个)剧变后前苏联、东欧和蒙古社会党的民主主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社会主义(四种情况)亚洲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社会主义西亚北非的阿拉伯社会主义非洲民族社会主义拉美的民族社会主义其他社会主义(四种情况)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别的社会主义第四国际托洛茨基派别的社会主义绿党的社会主义各种新社会运动等
原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的划分实现了公有制和基本上拥有符合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提出和建设发达社会主义)实现了公有化但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能力属于第一类、但公有化规模落后于第一、二类的国家第三讲研究起点、内容、原理、地位、特点一、研究起点及其意义(作用与价值)(一)普遍性、重要性、熟视无睹性重要性:A.学术价值:决定研究对象的来源及所建学科的严整性、变动性
B.实践意义:检验、证明其学术观点的
可靠性、科学性如斯密教条为该社会永恒合理性作辩护
举例:A.斯密教条和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经济学的不同影响(政治经济学)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引进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并确定了价值不外是这种劳动的凝固”。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是“我的书最好的地方”是“崭新的因素”,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就是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商品二因素不过是劳动二重性的产物和表现形式。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毫不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一使用价值和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简单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碰到不能结实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
B.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就产生了三种认识上的错误:
1.把理论哲学与应用哲学并列
2.应用哲学中缺少或分割自然辩证法等内容3.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有5大发现
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自然辩证法、思维观
(哲学、社会观、经济观、自然哲学)
从而,既忽略了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一般起点的地位,也使我们的认识长期以来处于不正确的状态(事实上,马恩一生有五大发现)C.社会主义学说未把唯物史观包含在内(科社)对研究起点熟视无睹性的例证“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在自然界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正象在历史上这些规律支配着似乎是偶然的事变一样;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他们的全部的单纯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显然,旧的自然哲学,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最后,对我来说,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理解以阐发。”——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三版序言,第9—10页。人民出版社,70版。
(二)研究起点论(两大类)第一类:理论起点(四层)(逻辑元点、社会历史观或哲学自然观、理论来源、文化基础)举例:马克思主义:一是哲学基础如本体论、宇宙观、方法论、认识论等(形成该学派的学术传统);二是唯物史观的发现与创立(社会历史观异同对学术体系构建至关重要);三是理论直接来源如空想社会主义;四是文化背景——欧洲文化。第二类:现实起点:即研究起点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时空差异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举例:马克思主义:蒸汽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且以英国为案例。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空俱进(实事求是)空想社会主义一词的来历: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日罗姆·阿道夫·布朗基(1798-1854)于1839年在布鲁塞尔出版的《欧洲政治经济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其目的是贬低这些人和这种学说而首先使用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则是深怀敬意从正面使用这个词的,~三阶段:16-17世纪,17-18世纪,18-19世纪。
研究起点第一类:理论起点、抽象、理性起点(四层)
(逻辑元点、理论基础、直接来源、文化背景)举例:马克思主义:一是哲学宇宙和宇宙观;二是理论基础自然与自然观或社会与社会观(近500来的劳动与资本;劳动观与资本观);三是理论来源;四是文化观——欧洲文化或东方文化。第二类:现实起点、具体、感性起点:时空的展开即研究起点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时空表现形式。举例:马克思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且以英国为案例。要求:要与时空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创新。认识误区例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把理论哲学与应用哲学并列
2.应用哲学中缺少自然辩证法等内容(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案例)唯物辩证法(理论、哲学起点)(唯物、自然历史过程)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起点、基本矛盾及其矛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源泉)十九世纪欧洲文化背景(理论的文化基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分析(运用唯物史观和劳动二重性理论对劳动价值论分析,产生剩余价值论即社会主义学说的现实起点——入手处)物质资料生产商品(二因素及其矛盾)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物质(存在)社会存在(物质)物质资料生产三形态资源配置三种方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禀赋型自发配置市场型自动配置计划型自觉配置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两大领域、四大问题)1.研究内容:(1)改变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实践与理论:中国无产阶级如何取得政权并建立新制度的道路和方法的实践与理论
(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的过程)(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与理论:中国无产阶级如何运用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且使之完善和发展的实践与理论
(矛盾的主要方面逐步展开的过程)小结:主要研究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
(破旧、立新)(扬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的展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从哪儿?根据)(2)为什么会从“两半社会”发展而来?(为什么?)(3)怎样从“两半社会”产生?(怎样产生?如何产生?)(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诞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的特殊规律以及它们是个什么样子?(社会实际——时空方位,宇宙观和实践方式)(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是什么?)三、本学科主要原理(一般观点)
(略)1.无产阶级使命论2.无产阶级革命论3.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论4.无产阶级政党论5.无产阶级战略策略论如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社会变迁和人的解放等理论6.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论(目标论)1.唯物史观与社会形态论(唯物论的运用)
2.社会动力论(辨证法的运用)3.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无产阶级使命论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4.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论中国的特殊情况5.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论中国的发明创造6.无产阶级政党论我国的政党制度7.无产阶级战略策略论如全球化和国际联合、变迁和人的解放论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论(目标论)本学科主要原理(个人观点)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及不同观点(二)主观评价1.广义地位及不同观点
2.狭义地位(三个组成部分中)及不同观点:(1)核心:从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上;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上——政策地位或阶级性上)(高放等)(2)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平行关系)(3)可有可无(缺乏实践的充分证明,仅是一种论断)理论、学术地位:方法论基础政策、实践地位:指导思想
(一)客观地位:真;中国和人类社会必经的高级阶段
(真假、定位)
例如马克思的两种社会形态发展理论五、当今社会主义主要流派1.科学社会主义及特色社会主义如中国2.民主社会主义3.市场社会主义4.生态社会主义5.民族社会主义当今资本主义主要流派发达资本主义与不发达资本主义一只手的资本主义与两只手的资本主义政策调控为主的资本主义与计划调控为主的资本主义……
六、学科性质与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学等对比)阶级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综合性(涵盖了多门课程)开放性、兼容性(动态性、变动性)
思考与互动1.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政策)地位?2.如何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起点及其重要性?你的学科的起点是什么?3.试回答本学科的主要原理和你的学科的主要原理第四讲学科现状与对策分析
一、学科现状:部分不兼容1.现象层: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指导思想。具有法定约束力;现实:不完全兼容(如在理论研究、教育、宣传、传播中)。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四信和三信,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和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2.成因层:理论、制度选择与现实途径、对策选择存在着兼容基础上的不兼容、不对称,如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体制的结合。但矛盾的双方又都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必然性,形成一定悖论。
四信:信仰信念信任信心三信:道路制度理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爱6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上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人民日报》2014年2月12日予以发版头条头表。社会主义及其执政党与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分析
(历史基础、阶级力量对比、十月革命影响、现实国情、党的先进性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分析
(发展阶段、所有制基础、国际背景、经验教训、现实国情)两者结合的对比分析
(含义、机制、宗旨等都具合理性,但结合有矛盾、有风险)两者兼容基础上的某些不兼容分析理念宗旨上:为人民服务与为人民币服务制度环境上:一元所有制(公有)与多元所有制分配方式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运行机制上:计划(自觉)与市场(自动)生长土壤和导向上: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运行后果上:共同发展(富裕)与两极分化(有计划按比例规律与价值规律的作用结果)
学术界近年来的激烈争论1987年十三大前后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1992年—1997年十四大到十五大前后姓公姓私的争论04年6月的郎旋风(国有资产)(郎咸平与顾雉军)05年7月的刘旋风(边缘化)(刘国光与主流经济学家)05年8月的巩旋风(巩献田与《物权法》)06年4月的张旋风(张勤德与新西山会议派)07年4月的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争(周新城、梁柱、钟哲明、韩树英、卢之超等与谢韬之争)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炎黄春秋》07年第2期(原名:《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08年的“08宪章”风波和09年1月胡星斗的《反思左祸教训,支持政府改革》引发的争论等2014年9月《红旗文稿》王伟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引起的风波
争论的焦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否兼容?
A.不兼容。认为两者针锋相对B.不全兼容。认为市场化过早、过度[美]约翰·珀金斯著杨文策译:《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揭露美国全球经济援助背后的真实企图》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十条戒令》;戈尔巴乔夫的《自白》;“较量无声”(上、下)。
C.兼容。认为市场化不够、不足争论的焦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否兼容——不兼容——不全兼容(兼容基础上某些不兼容)理念宗旨上:为人民服务与为人民币服务制度环境上:一元所有制(公有)与多元所有制分配方式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运行机制上:计划(自觉)与市场(自动)生长土壤和导向上: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运行后果上:共同发展(富裕)与两极分化([美]约翰·珀金斯著杨文策译:《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揭露美国全球经济援助背后的真实企图》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2出版;《十条戒令》;戈尔巴乔夫的《自白》、“较量无声”等)——兼容,且认为市场化程度不够、不足
二、解决矛盾可供选择的对策、路径分析
(对待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态度)1.在市场经济之上、之外、之前驾驭市场经济(驾驭论)
问题——党的肌体如何避免被侵蚀(幻想性)2.抵制、否定市场经济,试图回到传统模式(回归论)问题—-历史是否可以倒退3.融入、倒向市场经济,搞中特资本主义(私化论)问题——社会稳定性、与自然界的和谐度受到挑战(稳定性)4.深化改革,综合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和平发展,完善中特理论与制度,实现预定目标(发展论)问题——两者结合程度、如何结合(史无前例性)十七大单元小结十八大
解读十七大(07.10.15——10.21)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结构: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结语新一届政治局常委10月22日,刚刚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七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新华社记者
高洁摄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
十七大当选的政治局常委一、大会主题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定位: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所做的工作: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作出决策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成就:十个方面困难和问题:八个方面
十个方面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八个方面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进程(12点)目的(三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过程(四个阶段)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与时俱进评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态度: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要求和经验(十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方面)地位背景和针对性内涵贯彻要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点)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全团结五有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结语要奋斗就会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三、
小结:思考与互动(八个模型)
1.人学模型—对人的本质、活动结构与三种生产的分析(人的两类三层四性本质、三种活动结构)
(一二三四模型)两类:自利性(自然性)与利他性(社会性)物质性本质与结构——人的物性与物质供求活动动物性本质与结构——人的兽性与人口自身供求活动创造性本质与结构——人的人性(世俗性)与神圣性(精神性)及其精神产品供求活动
人的三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是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始单元结论:当人的社会性本质上升至一定阶段后,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谈社会的发展与教育》,载《地区发展战略研究》87—88总第18期《学员文选专辑》
三层2.原(元)点哲学(对立统一)模型原来的观点:
事物的两极(如正与负、阴与阳、得与失、显与隐、收获与成本等)及其相互关系(两者相加归零——回到原点)的原理现在的观点(熵论)(混乱度大于零):
正负相加不能回归原点!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负极增长速度快于正极!且正极未被完全吸纳(消费)与再生产(转化)。。原点正极负极
3.经济哲学——理论经济学的哲学思考模型物质——社会物质(存在)——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经济学的四大对象)对象:生产方式+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两大矛盾的矛盾现象分析经济哲学的对象: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研究内容:从对象中抽象出共性层面——人的三种供求结构——经济哲学的新体系——对经济问题的再认识
生存之学——经济学+智慧之学——哲学=经济哲学➀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➁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经济基础或者制度)上层建筑(含意识形态)➂生产方式➃社会形态
4.矛盾中介论(三因素)与教育哲学、法哲学模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矛盾现象矛盾三因素论:矛盾实体(双方)与介质论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中介——
教育哲学论(模型)(非强制性介质)教育的含义和渠道(内在:遗传和内省;外在:三种)教育的种类划分:四种两类(外部强制性三种与主体内部自觉性一种)教育在人的三层本质及其活动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教育哲学论(教育的哲学意义)法哲学论(模型)(强制性介质)99
5.实践活动(获得知识的三种路径)感官实践——见识(直接知识)
(行万里路)理性认知实践——学识(间接知识)
(读万卷书、破万张网)
意志力实践——胆识(综合能力)
(征服、战胜自我)但,知识不等于学问,学问首先是作人、做事,其次,才是识文断字,学文化知识。正如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又如《论语》”学而”篇开篇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0君子,与小人相对(智德才学艺)成人成才成器——教育三阶段:通识、专业、技能君子,气宇轩昂,风度不凡,气质高贵,处事坦然,心口一致,言而有信,出污泥而不染。
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凄凄情(艺术):道德、情感活动——标准:善恶、美丑,积极与消极侧重于指人的主观情绪活动(情商)理(知,科学):理性认知活动——标准:真伪(实践,主客观一致性),侧重于指人的思考活动(求证、证伪、勤懒)(知商)意(宗教,政治):信仰、信念、意志,情理外化,侧重于人的社会倾向活动——标准:忍懦,坚毅与
懦弱、正误、多寡(社会、政治性标准)(意商)智(悟,哲学):参悟、推究、思考、内省(智商)人的主观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与前提——健康的身心
6.人的主观结构及其检验标准模型客体:宇宙:时间、空间、粒子、能量、信息主体:人(情感信仰、认知理性、意志勇气、哲学悟性)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科学认知上:求真求实信仰伦理上:求善求仁哲学艺术上:求智、求美
意志胆量上:求勇求敢科学认识上:求真(本体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二元论)社会历史观
个人主义、英雄史观、唯心史观、少数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冷型高效空气冷却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字音视频技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对-特辛基苯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光刻设备行业报告:光刻机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四川省泸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河南省鹤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电子竞技选手聘用合同
- 合租别墅租赁合同样本
- 生态园区绿色住宅租赁合同
- 医院药房人员培训课件
- 2024年度Logo设计及品牌形象重塑合同
- 中小学学校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项目实施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趋势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铝型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辣椒种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通信工程施工方案
- 初中英语研修方案
- 化工厂拆除施工方案
- 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7大亮点解读课件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下半年社会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