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册第一课人生的境界1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整体把握质疑思辨发散思维

布置作业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40年代写“六新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原:推究、探究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环节整理把握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6整理把握2、请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7理清思路3、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内涵。

8理清思路4、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本课思路,绘制出一个整体性板书图表。91011

人生境界——哲学的任务没有意义自然境界功利意义功利境界自己道德意义道德境界社会贤人授人道德原理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宇宙圣人教人了解宇宙第二环节质疑思辨质疑思辨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请问它是哪个词?请依据课文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14质疑思辨2、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质疑思辨3.“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16第三环节发散思维17发散思维1、

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A.“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18B.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发散思维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发散思维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发散思维发散思维2、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发散思维3、芸芸众生皆为利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发散思维4、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