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备课与写教案1第一部分如何有效备课第二部分如何书写教案第三部分如何集体备课小学语文备课的现状一、是迫于学校检查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那就是机械地一遍一遍地抄二、是教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备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而忽视了如果教学中出现其他状态应该怎样去应对四、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过分注重认知目标,而忽视发展性目标
五、是教案编写得过于模式化复杂化
六、是加重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负担。三、是对教参的依赖性过强,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关于备课,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谁在教?
第一部分如何有效备课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一)什么是备课?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提高对备课的认识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学设计构想和安排一、教学目标设计(方向)解决为什么教,明确课堂上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内容设计(载体)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呈现方式”等。三、教学组织设计(措施)解决“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设想安排。四、教学评价设计(强化)解决激励和鉴别问题。一、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方向二、教学内容设计—创造性使用教材三、教学组织构想—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化”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要求,我们要把书面语言通过我们的学习、钻研、理解、记忆转化成自己的口头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第二要求就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激情;把我们对学生、对事业、对祖国爱的情感,融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永远追求的,希望新教师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向这个目标努力。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1、换位思考,教为学服务2、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4、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局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二、新时期下备课的新特点(一)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今天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二)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新时期下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备课内容的开放性;2.备课方法的互动性;3.备课过程的反思性;4.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进课堂以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象“演电影”一样梳理一遍,分清教学主次,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随手在课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标记,使之成为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四)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
新时期实施中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问题,往往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
三、如何备课?(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
“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是微观备课的指南。微观备课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常年备课。2.学期备课。3.单元备课。4.课时备课。5.课时备课。6.课时备课(课后反思)。(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
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分三个步骤来操作。(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
要钻研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第一步
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编写教案。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第二步第三步(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备课——吸纳
吸纳备课信息要领——厚积而薄发。教师备课首先要广泛搜集吸纳各方面的备课信息,具体操作要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五备)。(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五备: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课程标准》精神。(2)弄清教材体系。(4)弄清教材特点。(5)弄清教材疑点。(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①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②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③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1)单一性教学方法。(2)综合性教学方法。(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1)学法指导的内容。(2)学法指导的原则。(3)学法指导方法。(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1)学法指导的内容。①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②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③学科学习方法。(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3)学法指导方法。①渗透指导;②讲授指导;③交流指导;④点拨指导;⑤示范指导。(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2)学法指导的原则。①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②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③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④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⑤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备课总体思路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备课也不是单纯写教案,备课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备课是知识内化与活化的过程,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就是“战略战术”的形成过程,知己知彼才能百“教”不殆。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备课程标准
先了解每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二、备整体
完成学期备课任务的主要途径是通读教材。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内容。
三、备单元教师拟出学期教学计划之后,在单元教学之前,还要认真做好单元备课。
单元训练目标一般可以从四个层面解读:
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意思,解读它指的是什么(意思);弄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训练(学习的目的,编排的意图):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来龙去脉,分析它“来自何处(源头),走向何方(发展),本组本课干什么(着力点);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相互关系,即横向比较,看其是否与其它项目有联系。四、备课时根据目前我区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的备课要在充分体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下功夫,吃透教材、课程标准,备课中注重情景设置,学生活动设计,能力培养等教学基本过程。重点突出如何在组织学生的“学”上下功夫。备课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备课时的过程梳理成五个字:
读、研、听、说、写。
备课时的基本思路---读:读课文、读作者、读学生、读自己;研:研文本、研教参、研教案;听、说:集体备课;写:写书案、写教案、课中改、写反思。一、读
(一)读课文。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每备一课,都应该从读开始,或朗读,或默读,在吟咏中促使自己尽快进入作品之中。还记得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说:“我在备一课书时,总要先放声诵读,一丝不苟,反复吟咏,口诵心惟。”“教一课书必先烂熟于胸,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所以我们应该“开口备课”了,因为朗读是“活”的,它可以跃出纸外,可以赋予作品以生命。“老师一张口,就知有没有”。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
(二)读作者
教师备课必须要与作者对话,读懂作者,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是备好课的前提。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我想,只有我们教师读懂了作者,心有所动,灵魂受到震颤,然后带着教材走向课堂、走向学生时,才会出现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文本作者的情感、思想、智慧、精神,才有可能化为学生心灵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
(三)读学生
听过很多不级别的公开课,陌生的老师所对地是陌生的学生,走讲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为了自己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这说明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学生的真实的学习起点。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四)读自己
有时候,我们老师在课前作了大量的思考,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得很透彻,但是却不能将其条理清楚的给予学生,那我们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所以备课中读自己是很重要的,所谓读自己就是自己应该怎样把握好教学的思路,怎样将自己的思考的过程清晰的梳理出来,最重点的就是怎样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怎样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梳理成一个条理的授课流程。
一堂好课,当然需要有好的设计,但好的设计更须以教师精深的底蕴作支撑。上课表面上看是教学“技术”的“度量表”,实际上却是教师“内力”的“试金石”。语文教师,除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断锻造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读好书,教师胸中沟壑蕴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尽染唐诗宋词,谈笑间纵横经典名著,举手投足中洋溢浓浓的儒雅气,那么,那样的课堂必定会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必定会是书香四溢的。所以我们在读好自己的同时,要不断地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二、研(一)研文本
当你拿到一篇课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预习课文一样,熟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新词,重点语句,抓住文本教学的重难点,点、画、批、注。这里切记:拿不准的地方一定要仔细推敲,尤其是知识性的内容不可有半点马虎。解读文本,就是要正确领会文章所展现出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用意,细细推敲锤炼文字的独具匠心,针对不同形式的文章,找准切入点,以便能够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运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教师悟得透,学生才能悟得深,才会有独特的见解,生成课堂的精彩,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多么重要。
下面对小学语文五年级《梅花魂》一文的备课经历谈一下体会:
1、追踪作者足迹:我铭记外祖父的嘱托回到了祖国。我在祖国上完了大学,不幸赶上十年浩劫。由于有海外关系而受到歧视,把我从东海之滨的厦门发配到太行山,当教师、当农民,政治上、生活上历尽艰辛困苦。海外的亲友再三劝我出国,但外祖父的墨梅、外祖父关于墨梅品质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青年时代万苦千辛的人生旅程,在祖国最危难的岁月,我与祖国母亲同在!粉碎四人帮后,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先后出版了18部著作,计600多万字,文章在国内外近百次获奖《梅花魂》一文被选入18种文选和海内外大、中、小学课本,我用梅花的坚贞鞭策我对祖国的忠诚,我以梅花的气节激励我前行的勇气,从而完成了外祖父对我的殷殷嘱托,也身体力行的体味了梅魂——赤子之魂——国魂的深刻内涵。(陈慧英)
2、解读文本:《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3、题目解析: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4、句子解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5、对词语的理解秉性、朵朵冷艳,缕缕幽芳、颇负盛名、古玩、不甚在意、玷污、大抵、愈……愈……骨气、折节、眷恋等(二)研教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教师当然也不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因此,凡与文本有关的教师都应通过看工具书、上网查询等方式积极查阅,解决心中的疑问,丰富教材的内容,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此时面对学生的质疑,面对突发的状况,面对“异样的声音”,才不会惊慌失措,解决问题的手段才能多种多样。
我们教师要重视对《教师用书》的研究。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具有参考性的知识点,但我们不能依赖于教参,很多东西还需要我们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叶圣陶先生说,“教参是鸦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长期只看教参,只是满足于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形成的是一种思维的惰性,缺乏的是一种对文本的深度的、独立的思考,没有读到文本的内部去,读到作者的心里去,导致的是自我的思想苍白,语言的幼稚不堪。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悲哀。我们虽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远,省去很多的无用之功,但是我们只是提倡借鉴,创新、创造才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是研读教参,而不是依赖于教参。(三)研教法要备课就离不开选择教学方法,要思考教学方法就离不开备学生、备学法。当明确了教学内容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和文本特点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梅花魂》教学法引领: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三哭”,围绕一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四)“研教案”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教案,为我们的教学更好的理顺了思路,拓展了思维,研教案就是我们在完全把握了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教学流程。
备课流程设计要遵从如下几个方面:1、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2、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3、重点阅读,领悟表达,从读到写;4、拓展阅读,丰富认识,发展能力。
我们要教会孩子预习1、读:熟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查: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3、画:把感受深刻的或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4、注: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作简单的批注。
5、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6、搜: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以“梅花魂”为例,梳理教学流程如下: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资料
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这里相机引导学生引用一些关于梅花古诗词,课前学生通过搜集与平时积累已经有了对梅花的认识)
2、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
3、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什么事?
三、抓住主线梳理课文
1、自学交流
四、拓展想象,加深体验
1、同学们,当“我”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
2、"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说明:设计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进一步升华情感,加深体验。
以上四步骤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主要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重点阅读,领悟表达,从读到写。
五、回顾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二)学习表达方法
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拓展阅读,丰富认识,发展能力
六、课堂拓展,丰富认识
1、根据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阅读链接《故乡》,文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方法引领:学生自读——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2、思乡诗词大比拼。(课前准备展示)
七、识记生字新词
在预习与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巩固写法,组词扩词。
八、作业
1、课后小练笔。要求: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述人物的内心情感。
2、“主题阅读丛书”学习,以“情归故乡”为主题办一期主题阅读手抄报。
以上第五--第八四个步骤主要是从领悟方法到拓展阅读,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处理,在第二课时进行。
总之“梅花魂”教学流程分了八个步骤,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三)抓住主线,梳理课文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五)回顾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六)拓展阅读,丰富认识
(七)识记生字新词
(八)布置作业
三、“听”与“说”。“听”,我们要倾听别人的思想,激发自己的灵感;“说”,我们要集思广益,进行智慧碰撞,激起“头脑风暴”。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因此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倡让各种想法、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升华,从而多维互动,共同成长。
集体备课是我们备课非常重要的教研形式,教研组成员要畅所欲言,进行补充、调整。大家促膝而谈,直抒胸臆,把刚才我们讲到的“读与研”所获得与生成的信息表达出来,就会大大提升大家备课的效率,我们会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更多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所以我们不要不屑于倾“听”,更不要吝啬于自己的“说”。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四、“写”。1、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的孩子养成这种习惯。那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2、写教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简案形式不拘,可旧案新备,也可改写他人教案;注重有新意、有特色、有实效,服务于教学实际。3、课中改在所备教案的基础上进行授课过程中的二次修正,三次修正,及时记录下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及修正措施,是一种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极为有益的做法!教学实践中,或有得意之处,或有经验教训。4、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语文课的六种课型模式为:1、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再读课文,检查反馈——指导字形,巩固生字——通读全文,交流收获——观察指导,书写生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2、低段精读课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和谐互动——拓展精练3、习作教学模式:三分钟口语训练——导入新课——复习相关内容——出示习作要求——指导口述——学生习作——教师点评指导4、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课前收集、调查、观察——激趣导入——小组练习——汇报交流——总结评价5、略读课教学模式:激趣导入——自读自悟——重点点拨——习得方法——拓展精练6、高段精读课教学模式:激趣导入——自学感知——引导互动——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三次备课,三个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次反思(经验与理念、设计与现实)
2023/2/276课件(Courseware)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备课:制作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2023/2/277课件为教学服务,追求实用性,用动画、字体……)备课:制作课件(续)要求: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书(教材)手中有法(教学方法技术)口中有辞(一定得认真准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重点知识的印象。2023/2/278课件制作需注意的问题一般课件包括演示、讲解、练习、测验等几个环节。①避免单线程,即顺序结构,比较死板,交互性差。②有良好的复用性,开发多次使用的积件,开发课件要花费很大精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利用率。③避免复杂化许多老师认为课件中用到的资源越多,做的越复杂就越专业,效果就越好,其实只要我们利用有限的资源把重点、难点讲明白就达到目的了,没有必要盲目的追求复杂和震撼的效果④操作简单,以免学生干等着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充分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大的特点是提供链接,便于调用,生动直观。第二部分如何书写教案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一)
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
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
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二)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第一,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
第二,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第三,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第四,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三)对写教案的认识:1.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还要认真地写,因为它是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2.应该提倡写教案;3.教案是老师教学的镜子。二、编写教案要领(一)教案编写的原则:1.符合科学性。依标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2.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4.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二、编写教案要领(二)编写教案的详与略:
对教案的详与略要正确理解。详案也不是事无巨细,越详越好。简案也不是越简越好,除了罗列几个标题以外,教学过程的导入、练习、板书、提问什么设计也没有。
教案应简明扼要,不应写得过详,一个有充满教学经验的教案是简短而实在的。三、新教案模式特点(一)程序清楚,一目了然;(二)独立设计,避免抄袭;(三)体现主导主体作用,“教”为“学”服务;(四)言简意赅,减轻负担。四、怎样设计和书写教案(一)具体做到: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不强求一律;3.书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二)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1.授课题目;2.授课时间;3.教学目的与要求;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学方法;6.教具、学具的准备;7.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8.板书设计;9.课后反思(教后感)。(二)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7.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②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二)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9.课程反思(也叫教后感);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一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二是教学的不足之处;三是学生的独到见解。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集体备课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2.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3.促进所有教师成长,特别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4.减轻教师备课重复,提高教学教研水平。5.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6.有利于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第三部分如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必须坚持的原则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4.合作性原则
5.实效性原则
6.研究性原则
7.创新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好处:①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②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③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④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⑤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⑥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⑦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如何开展集体备课:(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宝鸡货运从业资格证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玉溪货运考试题目
- 2025年丹东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借款合同3篇
- 2024年木材供需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品质天然石材荒料采购与销售合同3篇
- 2025存量房购买居间合同
- 2025种薯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版智慧医疗系统研发合同
- 2024年标准化汽车维修服务合同版B版
- 2023-2024学年广州大附属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绿化养护工作日记录表
- 2024美的在线测评题库答案
-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技巧
- 舆情监测服务方案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果品类原料的烹调应用课件
- 地弹簧行业分析
- 如何发挥采购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作用
-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课件
- 美术高考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