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喷血汇总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喷血汇总20/20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喷血汇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梳理及模拟练习(2010.5)第一部分各章要点梳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的探讨对象和探讨方法劳动要素的特点:1,动力性2,自我选择性3,个体差异性4,非经济性二,劳动力的供应及需求1,人力资源:它作为一种劳动力供应实体,作为一个统计对象,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范围的具有劳动实力的人口数量。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力资源数量)×质量2,人力资源的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减去其中丢失劳动实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实力的人口。3,劳动力供应的内容:微观劳动力供应中观劳动力供应宏观劳动力供应4,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称为“引致需求”。5,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情愿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实力的统一。需求无弹性=0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1供应富有弹性﹥1供应缺乏弹性﹤16,运用劳动要素的根本缘由是:社会消费需求7,劳动力需求的增量产生的根源是:(1)社会消费总量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2)消费内容的丰富化。8,微观劳动力供应: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应。微观劳动力供应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地区,部门,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9,中观劳动力供应的影响因素:工资竞争力专业教化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劳动要素的流淌性10,影响宏观劳动力供应数量的因素:人口因素劳动参及率劳动时间11,影响宏观劳动力供应质量的因素:遗传,其他先天和自然生长因素教化因素人力投资数量人力投资的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及观念因素劳动力供应的变动。三,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及工资结构1,工资的定义:所谓工资,是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酬劳领取的,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确定数额的货币。2,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补贴以及职工个人福利等。3,工资原理:早期的工资论:生存工资论,工资基金论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共享工资论4,工资导向政策的内容包括: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倾斜的政策,支持其发展。向经济发展重点地区倾斜的政策。对社会需求大,但人们不情愿从事的职业,公众赐予扶持的政策。吸引人才,限制低素养劳动力的制度。5,工资导向政策的手段包括:拨款,贷款税收减免工资补贴对一些特殊岗位如科学家,企业家赐予高工资待遇等。6,最低工资政策的定义:政府依据一个地区的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和社会劳动者抚养人口系数,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7,收入政策的含义:狭义的收入政策是指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用于限制货币工资及物价的增长,达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广义的收入政策不仅包括宏观调控,而且包括在确定社会总收入,确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安排关系的调整政策,即社会收入安排政策。8,收入政策的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安排不公问题及其危害。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10,基尼系数的定义: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推断某种收入安排同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及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11,收入政策措施:调控收入及物价关系的措施收入同等化措施12,调控收入及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状况下,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以至冻结。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限制政策,约束企业的工资发放过渡行为。13,最低工资:是政府依据确定时期的社会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所规定的保证劳动者基本生活须要的工资。14,最低工资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劳动者个人劳动基本生活消费品费用;劳动者接受社会生产必需的最低水平的教化培训费用;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消费品费用。15,收入同等化措施: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且在实施中实行累进税率制。对遗产,赠及,财产(即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高消费征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补贴,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及个人的救济等方面的支出。对失业者,特殊是其中的贫困者,供应就业机会及就业培训。发展教化事业,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退贫困,扩大社会同等。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供应廉价住房或住房补贴。16,工资差距的内容:产业部门差距地区差距职业差距教化程度差距年龄性别差距四,失业及就业1,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2,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标记是:要求就业的人绝大部分都能得到就业岗位,不存在长期大量缺乏人力的部门,行业。3,劳动力数量过剩分为:总量过剩和结构过剩。4,劳动力结构过剩:因要素本身的特性形成的有指向性的供应及需求不能吻合而存在结构上的冲突5,劳动力结构过剩的缘由:某种教化发展过头,生产出的劳动力品种不是社会所须要的。产业结构变动。个人择业行为的过分。人口老化,劳动力老化及知识更新。6,就业的概念:就业是劳动力及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及状态。7,就业者包括:在规定时间内,正在从事有酬劳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固定的职业,但因疾病,事故,休假,劳动争议,旷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缘由短暂停工的人。雇主或独立经营人员,以及帮助他们工作的家庭成员,其劳动时间超过正规工作的三分之一以上者。8,失业的类型总量事业:指劳动力供应数量大及社会对他的需求数量,即处于供过于求状况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供应及社会对它的需求之间结构不对应,不统一所造成的失业。摩擦性事业:是劳动力供应及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所造成的短暂失业。技能性失业:即个人缺乏就业技能而处于失业状态。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纳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事业。选择形失业:是求业人员在社会上尚有确定的就业岗位时,不情愿到该岗位上去工作,而要等待更好的职业所形成的失业9,劳动力市场的三种含义: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要素配置场所。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交换关系。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10,劳动力市场的划分:从市场分层的角度,可分为一般市场和人才市场,一般市场又包括技术工人市场及非娴熟工市场。从市场内容的角度,可分为各种专业,职业的市场。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可分为固定机构性市场,临时集中性市场,散在性市场。从市场范围的角度,可分为用人单位内部市场,部门行业性市场,地区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及国际市场。从社会认定的角度,可分为有组织的市场及非组织的市场即自发市场,合法市场及非法市场。从市场环境的角度,可分为自由市场,垄断市场及政府干预性市场。从市场供求的角度,可分为非均衡性市场及均衡性市场11,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要素:劳动力市场主体劳动力市场客体劳动力市场中介劳动力市场过程劳动力市场规则1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的定义: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自由地进行相互选择,进而使双方都取得效益,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13,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特征:高效,开放,全方位统一领导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14,就业服务的定义:就业服务,也称劳动服务或劳动就业服务,它是政府专职劳动管理部门对于求业人员供应的各项扶植和服务工作的总和。就业服务是就业体制市场化的产物。15,就业服务工作是由劳动部门的劳动服务公司,就业管理局或就业服务局,职业介绍所,人才沟通中心等机构担当的。16,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业服务要立足于社会。就业服务要立足于经济。就业服务要立足于人。就业服务要立足于科学。17,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失业登记;开展职业介绍;供应就业训练;组织生产自救;发放失业救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农村进城劳动力就业管理等。18,就业服务体系的四个主要方面:职业介绍供应就业训练发放失业救济组织生产自救19,政府劳动管理的内容:建立新型劳动力市场体制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20,政府劳动管理的手段:劳动立法劳动政策劳动行政劳动监察第二章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1,劳动法可以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国家的劳动法典;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2,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及劳动关系有亲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3,劳动法的核心内容:调整劳动关系4,劳动法及其他法律的关系: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确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劳动法及民法关系亲密,它是从民法中分别出来的法律部门,它及工厂立法亦有亲密联系,它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及劳动关系亲密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5,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关系发生的缘由是实现劳动的过程,即劳动者要直接参与某种生产物品或供应服务的过程劳动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使劳动者及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6,组成劳动法的内容有: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7,劳动法的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平安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9,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有: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全部者,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淌供应了法律条件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在运用和流淌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二,劳动法的发展历程1,劳动法产生的时间: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初2,劳动立法的开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及道德法》3,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也得到充溢。三,中国劳动法的发展1,我国劳动法的开始时间: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2,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949):劳动立法不发达,法律文件数目少不同性质的劳动立法并存,各自作用于自己的政权区域内劳动法律,法规,特殊是军阀政府制定的劳动法规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劳动法律和法规中规定的爱护标准较低劳动法规的实施效果不志向。3,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的种类:中国***早期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北洋军阀政府的劳动立法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革命依据地和解放区的劳动立法4,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1949.10-1957)年初步建立时期(1958-1965)年初步发展时期1978年12月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法制”1981年的相关文件《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确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劳动酬劳,劳动爱护,劳动纪律,社会报险都规定基本原则。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仔细执行改革劳动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是国家加快劳动制度改革的标记1987年的相关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3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劳动部立法文件《劳动监察规定》诞生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诞生,自1995年1月1日执行1994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又出台17个配套规章为劳动法的发展标记。1998年成立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5,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爱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核心: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确定劳动标准6,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须要,出台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用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行为的有关条例和规定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建设中得到重视。四,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2,宪法对劳动者爱护的权利有:劳动权,劳动爱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物质扶植权,企业民主管理权等。3,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爱护有:偏重爱护和优先爱护同等爱护全面爱护基本爱护4,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双重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五,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指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劳动法律关系及劳动关系的区分:首先,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其次,两者的内容和效力不同。3,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六,企业内部劳动规则1,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2,标准劳动规则的内容包括:录用,调动和辞退企业行政和职工的基本职责工作时间处分3,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为: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4,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程序为:职工参及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报送审查和备案;正式公布。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详细表现为:它必需在本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都必需受劳动规则的约束,全体职工,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以内部劳动规则为依据职工及单位因执行内部劳动规则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内部劳动规则可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一,企业战略管理1,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的概念及特征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将来环境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及策略。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企业环境结构及特点P45经营环境的分析方法外部环境的调研内部环境的预料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P47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分析顾客力气分析供应商力气分析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企业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水平管理资源无形资产企业实力分析实力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整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须要的一种技能。包括: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选购 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支持活动企业实力的分析方法包括: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企业实力评价标准,包括:效率分析,效果分析两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主要采纳。即S企业内部优势;W企业内部劣势;O企业外部环境机会;T外部环境的威胁的程序P53企业战略的选择企业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及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及战略贸易。一般战略包括:抵偿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重点战略不同行业的战略P593,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及限制企业战略的实施建立及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调动群体的主动性,实施战略支配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限制企业经营战略的限制特点:战略系统是开放的,战略限制的标准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效标准,废弃标准),战略规划既有稳定性也有变化性基本要素:战略评价标准,实际成效,绩效评价限制方法:事前,事中,事后限制三类二,企业支配及决策1,科学决策的要求和方法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了科学化确定决策的方法:量本利分析法(也叫盈亏平衡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风险型决策的方法: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分析等方法不确定决策方法。包括:悲观决策标准,乐观系数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标准,最小后悔决策标准,同等概率标准2,企业经营支配企业经营支配的职能和特点:使决策目标详细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限制供应标准制定企业支配的原则:可行性及创建性相结合的原则,短期支配及长期支配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及敏捷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支配的方法:滚动支配法,循环法(支配,执行,检查和处理),综合平衡法企业经营支配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涵义及特点:P72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营目标的实施和限制三,市场营销1,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的概念P74市场的概念及分类P74消费者市场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等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参及购买的角色,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购买决策过程等)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的构成(产业市场,市场,政府市场)产业市场的购买行为P782,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分析市场机会(发觉市场机会,评价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市场的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定位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也叫4P)执行和制定市场营销支配3,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包括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及商标策略,包装策略,生命周期,服务策略定价策略。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分销策略P93促销策略。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扬第四章管理心里及组织行为一,个体心里及行为分析1,个体差异员工的实力及人格。实力差异(P97)人格差异(P98),人格特质及工作绩效(98)员工看法。看法分析(P99),工作满足度(P100),组织承诺(P101)员工的知觉和归因(P102)2,工作动机的理论及应用人的多重须要及组织的酬劳形式组织公正及酬劳安排。安排公允,程序公允,互动公允期望理论及绩效薪资3,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员工的学习。员工学习及组织行为矫正二,工作团队的心里及行为1,工作团队的动力工作团队有效理论(P113)团队的动力因素。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气氛2,群体决策及人际沟通群体决策。P117人际关系及沟通三,领导行为及其理论1,领导的活动及角色领导者及被领导者经理角色分析2,领导特质,风格及其权变因素领导者的特质领导的行为和风格3,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情商及领导效率领导替代论领导技能和职业发展支配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1,心理测量的原理心理测量及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类型。按内容分(实力测验,人格测验),按方式分(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和情境测验),按人数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测验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料性测验)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信度,效度,难度,标准化和常模)2,心理测量及人力资源管理用于聘请和筛选的心理测量(择优策略,淘汰策略,轮廓匹配策略)晋升中的测评培训及开发中的心理测量组织激励和管理诊断中的心理学额两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一,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人的管理哲学——人性假设人性内容及特征人性的内容。自然属性,心理属性,人性特征。能动性,社会性,整体性,两面性,可变性,个体差异性人性假设——对人的管理的基础和依据P1402,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的含义P145人本管理的原则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满足人的须要,实施激励优化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个人及组织共同发展人本管理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压力机制保障机制环境优化和选择机制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P149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活得资本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源要素结合,转移价值,创建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人力资本内含着确定的经济关系人力资本的特征P152人力资本投资P152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结构教化投资成本支出人力资本教化投资的支出:培训人力资本流淌投资的成本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私人收益及私人收益率社会收益及社会收益率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变化规律投资和收益之间的替代及互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的内生收益递减规律二,人力资源开发1,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目标的特性:多元性,层次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层次总目标:促进发展(最高目标),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是根本目标人力资源开发的详细目标:P1662,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人力资源的创新实力开发人力资源的教化开发3,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和方法P172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粘合作用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实践性,消费性,创建性,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P18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P184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和职能P186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同素异构原理职位匹配原理互不增值原理效率优先原理公允竞争原理动态优势原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特征。基本特征和动态特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汲取,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以上五个职能都是围围着支配,组织,监督,协调和限制等管理环节开展的3,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和两种技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员工绩效管理,员工技能开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两种测量技术:工作岗位探讨,人员素养测评第二部分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实证探讨方法重点是探讨现象本身(A)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当是什么D本质2劳动力参及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及社会劳动D参与工作人口比例3劳动力供应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应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应量D劳动力需求量4供应富有弹性表示为(D)A﹤0B﹥0C﹤1D﹥15对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B)A﹥1B﹤1C﹥2D﹤06供应缺乏弹性表示为(C)A﹤0B﹥2C﹤1D﹥17对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A)A﹥1B﹤1C﹥0D﹤08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表示为(A)A(△)/(△)B(△)/(△)C(△)/(△W)D(△W)/(△)9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表示为(D)A(△△D)/()B(△△W)/()C(△W)/(△D)D(△D)/(△W)10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应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应量11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A﹥0B﹤0C﹥1D﹤1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A﹥2B﹤2C﹥1D﹤1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C)A﹥0B﹤0C﹥1D﹤114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D)A﹥2B﹤2C﹥1D﹤115边际产量用公式表示为(B)A△△QB△△LCLDQ1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推断正确的时(B)A递减B递增C递减D为负值17及的交点为(B)的最大值A总产量B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18当(B)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0B0C﹥D﹤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确定的原则是(A)ABCD20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C)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1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2均衡价格论是由(A)提出的A马歇尔B希克斯C亚当·斯密D瓦尔拉2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总供应等于(A)之和A消费+储蓄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入25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C)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6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C)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7下列定义推断错误的是(A)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担当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及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及确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安排,对劳动者在短暂或永久丢失劳动实力以及由于各种缘由生活发生困难时赐予物质扶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B)是政府通过调整利率来调整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2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D需求弹性30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B)时表示收入差距特别小A大于0.2B小于0.2C大于0.4D小于0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经济学的探讨对象时()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及失业2实证探讨法的步骤有()A确定和分析探讨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验证E反馈3对劳动力参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阶段A递减B递增C总产量确定削减D总产量确定增加E总产量不变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推断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递增B第一阶段递减C第二阶段递减D第二阶段递增E第三阶段为负值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确定的原则是()AB·PCDE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安排D体现工资差异E增大工资总额8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1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敏捷性E公允性12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13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总供应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14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15需求不足性失业详细表现形式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16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17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推断正确的有()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奢侈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须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18政府支出包括()A赠及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帐19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A劳动力供应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20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2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扩大政府购买B削减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调整法定打算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2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24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D有利于限制收入安排不公问题及其危害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调控收入及物价的关系,限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状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限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安排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削减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劳动法一单选选择题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物质扶植权C酬劳权D休息休假权2(B)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酬劳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爱护权D劳动爱护权和职业培训权3所谓(C)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爱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爱护B优先爱护C全面爱护D部分爱护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D)共同参及确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5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6(B)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7(A)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8(C)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D)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0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依据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11(B)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说明B随意说明C司法说明D行政说明12(A)是雇员及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说明D集体合同13(D)是通过工会及雇主或雇主协会依据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说明D集体合同14(C)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15(A)是指劳动法的各项详细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16(B)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爱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D)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D)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D最低,强制性18(D)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扶植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状况下能够获得扶植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9劳动法监督检查的(A)即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C客体D方式20(A)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21劳动关系的产生使以劳动条件的(C)为其条件A合并B具备C分别D完整22劳动法律关系及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分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B)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23(A)即雇员及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4(C)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D法律渊源25(B)是劳动行政主体及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规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6(C)是劳动服务主体及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7(D)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关系28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A)调整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29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D),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双务关系30劳动法律关系的(A)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担当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及者,即雇主及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31(A)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实力B限制劳动行为实力C无劳动行为实力D部分劳动行为实力32劳动法律关系的(C)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担当的义务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33劳动法律关系的(B)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实物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34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D)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务35(A)是指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歼灭,具有确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务36(D)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确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务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D高度稳定性E高度的权威性2劳动法基本原则是()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E有助于理解,说明劳动法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A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B同等就业权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D自由择业权原则E物质扶植权原则4劳动权保障详细体现为()A同等就业权B基本爱护C自由择业权D全面爱护E优先爱护5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A同等就业权B劳动酬劳权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6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A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同等协商的权利C集体协商权D共同确定权E知情权7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知情权8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A劳动法律B行政规章C正式说明D雇用规则E地方性劳动法规9依据说明主题的不同,正式说明分为()A立法说明B司法说明C行政说明D随意说明E合同说明10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E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1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的体制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E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12依据劳动法的全部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13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A劳动关系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保障法D劳动监督检查法E劳动合同法14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D职工民主管理法E劳动争议处理法15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工作时间法D工资法E劳动平安卫生标准法16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A促进就业法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E劳动平安卫生标准法17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范畴18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民事劳务关系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19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双务关系E具有国家强制性20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需具有()A用工权利实力B用工行为实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了E行为实力21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A主体B内容C客体D动身点E归宿22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A完全劳动行为实力人B限制劳动行为实力人C无劳动行为实力人D部分劳动行为实力人E丢失行为实力人23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A用工权利实力B用工行为实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实力E行为实力24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合法行为B违约行为C行政行为D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运用将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A)的谋划及方略A总体性和长远性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D长远性和风险性2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D),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积累竞争,利润()A快,上升B快,下降C慢,上升D慢,下降3(C)时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4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确定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确定性和短暂行D相对性和短暂性5(B)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A选购 管理B售后服务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D技术开发6在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实行(A)战略A扭转型B增长型C防卫型D多种经营型7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B)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D长久原则8在一般竞争战略中,(C)时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9(B)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A新型行业B成熟行业C衰退行业D稳定行业10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A),和合适定位战略,快速推出战略A领导地位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1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A)A主体B客体C内容D重点12(C)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限制的依据A实际成效B绩效评价C战略评价标准D纠偏行动13平安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A)经营越(A)A大,平安B大,危险C小,平安D小,危险14当经营平安率低于(D)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平安率的决策A50%B40%C30%D20%15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依据分析程序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B)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16(A)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A悲观决策标准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C中庸决策标准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17循环法是将①支配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支配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依次排列正确地是(A)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18建立合理有效的(C)是企业完成支配任务的关键A支配体系B决策体系C目标体系D营销体系19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B)A起步环节B中心环节C结束环节D中间环节20市场是(D)购买者和(D)购买者的总和A显性,隐性B男性,女性C城市,农村D现实,潜在21依据(C)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A买方的类型B卖方的类型C交换对象D活动范围和区域22(A)供应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A服务市场B商品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23消费者市场是指全部为了(B)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家庭消费B个人消费C市场消费D社会消费24在困难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求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确定购买⑤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A)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④①③②⑤25(B)是指企业的选购 部门依据过去和很多供应商打交道的阅历,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选购 过的同类产业用品A修正重购B直接重购C新购D间接重购26所谓(A)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A企业营销机会B企业竞争机会C企业优势机会D企业实践机会27(C)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分的详细产品A产品组合B产品大类C产品项目D产品线28产品组合的(D)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A宽度B长度C关联性D深度29(B)是指已获得专利权并受法律爱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A品牌名称B商标C品牌标记D记号30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A)A改善产品策略B快速掠取策略C快速渗透策略D缓慢掠取策略31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C)A供应询问B帮助选购C供应零件D供应资料32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D)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D)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A中间商,企业B专卖者,消费者C消费者,中间商D企业,中间商33渠道的(A)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A长度B宽度C层次数目D多重性34企业(B)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实力B实力C服务实力D限制实力35(A)即企业在确定地区,确定时间内只能选择一家中间经销或代理其产品A独家性分销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性分销36(A)是企业以确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A广告B人员推广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A外部环境B内部环境C企业实力D战略目标E长远发展2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A获得口头信息B获得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料D获得信息E专题性调研3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A客户对服务的满足程度B生产率C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D工艺设计水平E产能的利用程度4企业的总体战略有()A进入战略B发展战略C稳定战略D撤退战略E并购战略5企业实行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A特许经营B分包和卖断C管理层及杠杆收购D拆产为股/分拆E资产互换及战略贸易6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A合理的决策标准B有效的信息体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7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A概率收益值B决策点C方案枝D状态节点E概率枝8现代企业支配职能的作用包括()A使决策目标详细化B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C为限制供应标准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9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B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富于参及性D强调自我限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实力开发10依据交换对象不同可将市场分为()A商品市场B服务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E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1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心理因素E经济因素12依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A倡议者B影响者C决策者D购买者E运用者13依据参及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A习惯性购买行为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C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D和谐的购买行为E困难的购买行为14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A买方市场B产业市场C转卖者市场D政府市场E卖方市场15产业市场及消费者市场具有相像性,但产业市场由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A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B需求详细派生性C需求缺乏弹性D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E专业人员购买16企业选购 中心是指由全部参及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选购 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人员有()A运用者B影响者C选购 者D确定者E信息限制者17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有()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E个人因素18包装策略主要包括()A相像包装策略B差别包装策略C组合包装策略D复用包装策略E附赠品包装策略19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实行的营销策略的是()A改进和完善产品B开拓新的市场C增加销售渠道功效D树立产品形象E适时降价20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A品质改良B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D式样改良E附加产品改良21折扣折让定价策略包括()A数量折扣B功能折扣C现金折扣D季节折扣E推广折让和补贴22心理定价策略包括()A整数定价策略B尾数定价策略C声望定价策略D招徕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23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A产品因素B市场因素C企业因素D国家法律约束E中间商的特性24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广告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E宣扬第四章管理心理及组织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B)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确定或否定心理倾向A认知B看法C才智D虚心2(C)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及否的看法A工作成就B工作绩效C工作满足度D工作看法3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D)A科特B梅耶C阿伦D贝克尔4(B)及缺勤率和流淌率成负关系A组织效率B组织承诺C工作绩效D工作分析5(B)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A个体知觉B社会知觉C归因D群体知觉6(C)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剧烈影响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7(A)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怀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8(D)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印象9(C)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缘由的过程A内因B外因C归因D知觉10(B)是指导行为或事务的行为者本身可以限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心情,心境,实力,须要和努力程度等A归因B内因C外因D知觉11(C)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及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激励的作用等A知觉B内因C外因D归因12(C)是指行为者的实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A内因B外因C稳因D非稳因13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及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D)A赫兹伯格B亚当斯C莱文泽尔D弗洛姆14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C)A弗洛姆B莱文泽尔C爱德华·桑代克D赫兹伯格15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D)A弗洛姆B爱德华·桑代克C莱文泽尔D班杜拉16(C)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实力A绩效B成员满足程度C团队学习D外人的满足度17扶植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A)A团队任务职能B团队维护职能C团队沟通职能D团队决策18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接着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的是(C)A团队沟通职能B团队任务职能C团队维护职能D团队决策19领导者敬重和关切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情愿及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的是(A)A关怀维度B认可维度C结构维度D敬重维度20领导者更情愿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A)A结构维度B认可维度C关怀维度D敬重维度21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A)A费德勒B赫塞C布兰查德D明茨伯格22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靠条件,这一理论是(B)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参及模型23领导者德主要任务是供应必要德支持以扶植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及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协作,协调一样的是(C)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参及模型24领导行为风格及下属参及决策相联系,探讨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及决策的形式以及参及程度的是(D)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参及模型25(A)是将人的智力,人格,爱好,心情等心理特征,按确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赐予这些数字确定的说明的过程A心理测量B心理测验C物理测量D物理测验26心理测量的工具是(B)A物理测量B心理测验C物理测验D情商测验27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力测验,另一类是(A)A人格测验B成就测验C性向测验D情商测验28(A)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样性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29(B)是指一个测验的测验结果及贝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一个测验盼望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有效性和精确性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30领导情境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A)A心理成熟度B心理承受度C精神成熟度D精神承受度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工作满足度的因素有()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公允的酬劳C支持性的工作环境D融洽的人际关系E个人特征及工作的匹配2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探讨提出的承诺有()A感情承诺B书面承诺C规范承诺D口头承诺E接着承诺3社会知觉包括的类型有()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D对比效应E刻板效应4组织公正及酬劳安排的原则有()A安排公允B程序公允C互动公允D法律公允E组织公允5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的行为法则有()A在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几种反应中,那些能引起满足的反应,将更有可能再次发生B令人满足的,受到激励的行为结果将增加从前行为的力度,并增加将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强化原则”C那些随后能引起不满足的反应,将不太可能再次发生D不志向的或受到惩处的行为结果将削减从前行为的力度,并削减将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惩处原则”E假如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即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渐渐消逝,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消退原则”6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其详细步骤有()A要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B惩处原则C要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D功能性分析E干预行为7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有()A绩效B成员满足度C团队学习D外人的满足度E薪酬8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A沟通B影响C任务和维护的职能D决策,冲突E氛围和心情问题9群体决策的有点有()A能比个体决策须要跟少的时间B能供应比个体决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C能供应比个体决策更多的不同决策方案D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E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10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要比个体决策须要更多的时间B由于从众心理睬阻碍不同意见的表达C群体探讨时易产生个人倾向D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E能削减决策的可接受性11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A群体多样性B群体熟识度C群体规模和群体决策规则D参及决策的同等性E群体的认知实力和群体成员的决策实力12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是()A选择或定向阶段B试验和探究阶段C加强阶段D融合阶段E盟约阶段13个体的沟通风格包括的类型有()A自我克制型B自我爱护型C自我暴露型D自我实现型E自我实践型14亨利·明茨伯格曾对五位高层经理进行勒仔细视察和细心探讨,他用()高度相关的角色来说明管理者A工作支配类B人际关系类C信息类D任务处理类E决策类15领导者及众不同的特质有()A自信念B创建性C内驱力D领导动机E见机行事的实力16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有()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反馈理论E参及模型17费德勒认为确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境因素有()A领导者及被领导者的关系B领导者的特性C任务结构D领导者的特质E领导者的职权18路径-目标理论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反馈型B指导型C支持型D参及型E成就导向型19培训和发展领导者技能的理论和方法有()A加速站B辅导C按需培训D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E战略规划20心理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A情商测验B纸笔测验C操作测验D口头测验E情境测验21心理测验按测验目的可分为()A描述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综合性测验D个体性测验E预料性测验22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有()A信度B效度C难度D灵敏度E标准化23测验在编制和运用时必需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包括的标准步骤有()A对测验进行结构支配B选定所须要的测验题C抽样选定标准化进行试测D施测程序标准化E从施测结果中建立常模24在使专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策略选择的种类有()A首因策略B择优策略C淘汰策略D晋升策略E轮廓匹配策略25心理测量方法在培训和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它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工具B是筛选人才的工具C为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供应依据D是晋升或加薪的依据E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步骤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D)不属于人性的内容A自然属性B生物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A)假说A社会人B经济人C管理人D困难人3(D)不符合人本管理思想A完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策划 -白酒新品发布会 -2024第七届释心大讲堂暨新品发布会主题活动策划案
- 企业常见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和风险规避技巧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维营养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蝇蚴病防治药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酒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自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系统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补水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脱色精制炭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竹纤维运动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脑温控尿道微波治疗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生物丨金太阳(25-69C)广东省2025届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冷库保洁服务方案
- 中国戏曲 昆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30年中国移动云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 移动数字金融与电子商务反欺诈白皮书
- 医学课件血管性痴呆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总)
- 2024年眼镜验光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二年级体育下册 各种各样的跑 春种秋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