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单元复习02中古时期的世界(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课件】单元复习02中古时期的世界(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课件】单元复习02中古时期的世界(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课件】单元复习02中古时期的世界(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课件】单元复习02中古时期的世界(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史学纲要》下统编版单元复习课件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知识体系【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2)庄园秩序的维护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知识体系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1)西欧王权的衰落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知识体系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2.中古西欧的城市(1)城市的兴起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2)城市争取自治权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知识体系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3.中古西欧的教会(1)教会的经济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教会的等级制度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知识体系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1)拜占庭帝国的扩张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2)拜占庭帝国的衰亡①帝国陷入混乱拜占庭的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②帝国的灭亡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知识体系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2.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1)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强国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2)莫斯科公国兴起①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②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3)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4)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知识体系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国家(1)背景①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②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2)伊斯兰教的形成①时间:7世纪初②创始人:穆罕默德③经典:《古兰经》④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打着“圣战”的旗帜行进对外扩张,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元年)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2.阿拉伯帝国(1)建立过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穆斯林军队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占领两河流域,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直抵唐朝边境,并击败了唐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同时战胜埃及,横扫北非,到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政治制度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②最高统治者阿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③下设官僚机构辅助:宰相协助阿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3)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较快发展,阿拉伯商人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的广大地区。(4)文化繁荣①阿拉伯文化繁荣的表现: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②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③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④阿拉伯文化的影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与对外征服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13世纪发展起来,并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征服了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2.奥斯曼帝国①建立过程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疆域极为广阔。②政治制度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还是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③经济状况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一)笈多帝国1.建立过程①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地区;②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2.印度教的产生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二)德里苏丹国家1.建立过程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状态,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2.政治体制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三)日本1.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秦汉移民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②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③大化改新的推动;④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大化改新:①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②内容:③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外交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知识体系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2.幕府统治的形成:(1)背景: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②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③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2)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3)特点:①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②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知识体系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的古代农业(1)主要农作物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2)畜牧业和冶铁技术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3)生产技术的扩展①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②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知识体系2.北非古代文明——阿克苏姆王国(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2)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3.东非古代文明(1)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2)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①东非沿海地区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②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体系4.西非古代文明(1)西非主要国家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2)极盛一时的桑海国家①确立西非国家霸主地位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②桑海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③桑海国家的衰落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5.南非古代文明(1)津巴布韦国家形成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2)津巴布韦国家的鼎盛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知识体系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点二:古代美洲文明1.古代玛雅文明(1)玛雅文明的繁荣①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②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③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2)玛雅文明的文化成就①玛雅人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②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知识体系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2.古代阿兹特克文明(1)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①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②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建设①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②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知识体系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3.古代印加文明(1)印加国家的鼎盛时期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2)印加国家的政治、经济①印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②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③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④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⑤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知识体系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27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中世纪晚期英国救助体系变化的背景。(12分)(1)根源:①生产力水平较低,封建剥削严重;②实行封建农奴制;③庄园制经济导致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或小农占有土地少)。背景:经济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英国农奴制走向衰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化②人文主义开始复苏;③政治走向法治化(《大宪章》强调法律至上),英国专制王权的加强。28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指出其与中世纪英国救助体系的共同点。特点:①官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或官府救济为主,以民间救济为辅);②救济形式多样;③注重可持续性;④注重了救助与经济手段的结合;⑤施助主体多样(或以前以官绅为主,明清后商人作用越来越大;佛寺发挥重要重要作用;宗族发挥重要作用);⑥体现儒家思想。共同点:①救助体系多元化;②贫困救助日常化;③都有宗教组织参与救助;④都有地方性民间组织参与救助(或世俗救济;公共救助);⑤都随商品经济发展而走向完善;⑥都重视长期救助;⑦都一定程度弥补了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29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意义。①减少了贫困人口;②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有利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