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二甲醚(C2H6O)以其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而普及.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甲醚由9个原子构成B.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C.二甲醚属于氧化物D.二甲醚和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3.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 B.吸取液体C.氧气验满 D.摆放试管4.下列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合理的是(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为240℃)()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C.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接近毒品就是走向死亡,摇头丸是一种新型毒品,吸食后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其主要成分是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DMA由4种元素组成B.一个MDMA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C.MDM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3gD.MDMA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6.A.B.C三种物质各l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B,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A。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A剩余6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9mlB.等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8.曲靖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A.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倡导市民栽花、种草、植树B.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C.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分类回收垃圾D.为了方便出行,鼓励使用燃油私家车9.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10.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反应前6410116t时刻3226bc反应后16a1dA.a等于34,c等于32B.甲是反应物,乙和丁是生成物,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在下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2所示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处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 B.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能是氧气被消耗C.c点时打开了弹簧夹,导致气压增大 D.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氮 C.碳 D.氢1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D.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消失,说明该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称取3g氯化钠固体溶于47g水中B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取样,分别滴加氯化铁溶液C检验碳酸钠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取样,加足量水溶解,然后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D鉴别甲烷和氢气分别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列是水的电解和净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用图1装置电解水,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同学为检验实验室的锌粒的纯度,称量20克锌粒样品,投入到装有200克稀硫酸烧杯中,充分反应(硫酸足量,锌粒样品的杂质不与硫酸反应)后,余下残余物的质量为219.4克,(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是____克(2)锌粒样品中含纯锌的质量是多少____?该种锌粒的纯度是多少____?18.(8分)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14.3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1.9g剩余固体。求:(1)生成氧气_____克。(2)剩余11.9g固体中氯化钾是多少克?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工业上利用白云石(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制得结晶镁的主要流程如图:(1)生产上将白云石打碎的目的是_____。(2)还原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i+2MgO2Mg+SiO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欲通过该反应生产24t镁,需要投入硅的质量是_______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微粒的电性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错误;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故D错误。故选:B。2、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1个二甲醚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16=46,故B说法错误;C.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二甲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二甲醚不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D.根据二甲醚与甲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说法正确;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3、D【解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摆放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操作错误;B、吸取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操作错误;C、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能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故操作错误;D、试管洗干净后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操作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A【解析】A、铜粉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活塞向右移动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B、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C、只能探究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错误。故选A。5、C【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分子是由11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29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MDMA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5):14=15:14,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B【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B在第一次反应结束后,被消耗完毕,剩余A、C,再加入10gB之后,C也被消耗完毕,A有剩余,所以可以知道,总共加入25gB可以与15gC完全反应。【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B与C反应物质量比为25g:15g=5:3,所以在第一次反应中15gB消耗C的质量符合此比例,设第一次反应消耗C的质量为a,a=9g,因此第一次参加反应B与C的质量和=15g+9g=24g,化合反应生成D质量为3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反应消耗A质量=生成D的质量-B与C质量和=30g-24g=6g,所以剩余A的质量=15g-6g=9g,选项A错误;B、设第二次生成D质量为m,m=20g,所以总共生成D质量=30g+20g=50g,选项B正确;C、根据A中分析,第一次反应时,消耗A质量为6g,消耗B质量为15g,所以A和B反应中质量比=6g:15g=2:5,选项C错误;D、根据A中分析,第一次反应时,消耗A质量为6g,消耗C质量为9g,所以A和C反应中质量比=6g:9g=2:3,选项D错误。故选B。7、A【详解】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读数正确,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读数偏大,量筒内液体小于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大于9ml。故选A。【点睛】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8、D【详解】A、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倡导市民栽花、种草、植树,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A正确;B、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B正确;C、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分类回收垃圾,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C正确;D、为了方便出行,鼓励使用燃油私家车,会增加污染性气体,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D不正确。故选D。9、A【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铕属于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选A10、D【详解】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甲、乙的质量比=(64-32):(26-10)=2:1,从t时刻到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6g,根据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可知,乙的质量应增加8g,所以a=26+8=34。都是1,说明反应中质量不变,故b=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64+10+1+16-32-26-1=32。故A正确;B、根据t时刻的数据和选项A分析可知,甲的质量减少,丙的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乙、丁的质量增加,该反应的反应式为:甲→乙+丁,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C、丙的反应前后质量都是1,说明反应中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正确;D、在反应过程中,甲参加反应的质量=64g-16g=48g,丁参加反应的质量=48g-24g=24,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甲、丁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D错误。故选D。【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11、C【详解】A.a点处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的,故A错误;

B.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和温度逐渐降低造成的,故B错误;

C.通过图2所示可以看出,从c到d压强快速增加是因为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了集气瓶,故C正确;

D.从d点往后,压强增大变得缓慢了,但不能说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故D错误。

故选:C。12、A【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A。【点睛】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等。13、D【详解】A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此项不正确;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即一个铜原子大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此项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有多种,原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分子、离子的质量小,错误;D.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故选D。14、A【分析】选择正确说法。【详解】A、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B、空气中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而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从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而不是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不符合题意;D、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消失,是因为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氨气,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需注意一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从新结合成新的分子,产生新物质,并且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5、C【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47mL),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氯化铁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法判断,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D、分别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另一种是氢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8:1氢元素和氧元素肥皂水D【详解】(1)根据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可知a、b管产生的是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比为水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即16:(1×2)=8: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填:8:1;氢元素和氧元素。(2)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泡沫较多是软水,泡沫较少是硬水。故填:肥皂水。(3)A.步骤①为沉降,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更好地让悬浮杂质沉降,该选项说法正确;B.第③步是吸附,故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自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