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半夏泻心汤_第1页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半夏泻心汤_第2页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半夏泻心汤_第3页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半夏泻心汤_第4页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半夏泻心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肠千年第一方半夏泻心汤课程内容提纲1.何为经方?2.半夏泻心汤的方解3.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加减运用经方概念其说有三:1.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2.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3.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金匮心典》:“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指第三说。经方的特点配伍严谨主药突出方证明确注重胃气将息有法煎服特色半夏泻心汤《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三两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

原方用法:·原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半夏泻心汤·【用法】

【主治】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少阳证误下,损伤中阳邪热乘虚内犯(肠胃)(寒)+(热)

寒热互结—心下痞满而不痛;肠胃升降失司—呕吐,肠鸣,下利;邪偏热挟湿—苔腻而微黄,脉弦滑数。【病机】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辛开苦降法)·病位:

心下—肠胃;故“泻心”者,泻肠胃也。·半夏泻心汤·

君:半夏—辛开散结以除痞;和胃降逆。

臣:干姜—温中散寒;

黄连、黄芩—清降泄热。

*姜、夏+芩、连:既寒热并用以平调寒热;又辛开苦降以散结消痞。

佐:人参a.补益脾胃之气以促运化;

大枣b.防温燥、苦寒药伤及虚土。

使:炙甘草(兼)—调和诸药。配伍要点: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方解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舌苔腻而微黄,脉象弦滑。具体症状: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泛酸,烧心;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适应症: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加减应用1、加吴茱萸: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肝火犯胃),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6:1。

2、加肉桂: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失眠、怔忡者,黄连与肉桂配伍,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交通寒热),清心安神之效。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加减应用3、加夏枯草: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者,方中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阴阳交替,引阳入阴,颇宜失眠症。施今墨治疗痰热遏阻中焦之失眠最常用的药对便是半夏、夏枯草。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此基础上加入珍珠母,以入肝安魂,用于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性失眠。学过加减应用4、加藿香、佩兰、砂仁:此三味芳香醒脾开胃,合而用之,主治湿浊阻中,阻遏纳运,五谷不馨,口腻而黏,或时有黏沫吐出,舌苔腻,应用时,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若患者厌食油腻,再加茵陈。(脾的生理特性——喜燥恶湿,湿阻中焦非芳香不能除,顺应脏腑生理特性用药。)学过

5、加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清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加减应用学过

6、加木香、九香虫:主治湿热阻中,胃气不降,郁而作痛,木香可以醒脾祛湿,九香虫善于散郁止痛。加减应用学过

7、加三花:即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三花具有辛香开胃、健脾化湿的功效。主治慢性胃炎,湿热阻中,气机不利,引起胃脘不舒,时时胀满,尤以午后为甚,或伴有呃逆,白腻苔,脉象沉滞者。加减应用学过

8、加防风、荜茇:主治慢性胃肠炎,伴有腹部气机不舒,时有肠鸣,口气秽浊,或矢气多,大便不畅。防风、荜茇具有整肠、理气、除腐、化浊之功效,对于腹部痞满,矢气频频者,乃为对应之举。加减应用学过

9、加鸡矢藤、鸡内金:主治慢性胃炎之纳呆食积者,鸡矢藤药性和缓,有明显的健脾和胃功效,特别宜于小儿和老人消化不良者;而鸡内金消食化积力强,二味合用,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健脾消积,配入半夏泻心汤中,能明显提高消食运化功效。加减应用学过

10、加三芽:即加生麦芽、谷芽、稻芽,三芽具有疏肝健脾、开胃进食之功效。此方对于肝郁克脾(胃),肝脾俱郁之证候,如见胃脘及两胁胀满,进食后呃逆频频,精神疲惫者,多有疗效。加减应用学过

11、加乌贝散:乌贝散即乌贼骨、贝母,具有燥湿制酸之作用,是医家常用的健胃制酸剂。两方合用,对于消化性溃疡之烧心、吞酸、胃脘隐痛,或口中泛泛流涎者,常能收到“覆杯”之效。加减应用学过

12、加百部、黄芩:主治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咳嗽。咳嗽是本病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常被人忽视,而主症为胃灼热、泛酸及胸痛、恶心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百部、黄芩为清热止咳对药,具有清而不寒,止而不塞的功效。加减应用学过

13、加丹参、赤芍、降香:后三味为“小冠心二号”方,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心胃同病”者,即患慢性胃炎伴有心肌缺血者,常伴有胸闷、胃痞、舌质黯淡、时时呃逆。加减应用学过

14、加封髓丹:封髓丹即砂仁、黄柏、甘草,主治脾胃不和常犯口腔溃疡者,但其舌苔必黄腻或白腻,两方合用,具有清热化湿、培土伏火之效,多发者可加川牛膝、淡干姜(或肉桂),以冀引火归元,阴阳平衡。加减应用学过

15、加牡丹皮、栀子:主治由于脾胃湿热所引起的牙龈肿痛,或夜间睡眠时磨牙,咯咯作响,牡丹皮清热散瘀;栀子生用以清气分热郁,炒用以清血分热郁,临床随证选用。栀子用量宜小,以免苦寒太过伤及中气。加减应用学过

16、加枳术汤(丸):枳术丸由枳实、白术组成,是健胃消食之名方,枳实消积滞,白术补脾元,由张仲景所创,张洁古发挥。一缓一急,一补一消,与半夏泻心汤配伍,主治脾胃湿热,虚中夹积,胃脘痞满,食而不化之慢性胃病者。加减应用学过

17、加黄芪、三七粉: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