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必修三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1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课件】必修三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1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课件】必修三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1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课件】必修三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1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4页
【课件】必修三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1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向西方学习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儒学创立西汉: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点击考点考点一:“师夷长技”的主张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考点二:维新思想1、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方向: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激进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1919五四后)传播马义,走社义道路器物制度思想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民族独立两大任务近代化概述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主流学习层次思想或主张实践活动代表人物代表阶级向西方学习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奕、李、左、曾地主阶级洋务派制度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康、梁、严资产阶级改良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科学和民主新文化运动陈、鲁、胡资产阶级激进派马克思主义李无产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阶段阶级阶层核心思想实践结果层次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结果失败一、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具体表现为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海国图志》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目的:维护清朝统治。评价:进步性----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以”制夷“为直接目的,具有爱国心。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最终不能实现救国的愿望;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阶级的局限性。

2、代表:3、主张(或口号):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内忧外患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以自强7、结果:维护封建统治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6、根本目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新式学堂5、主要活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体”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伦理道德、纲常名教

“西用”指利用西方的技术

“中体西用”就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李鸿章曾国藩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及结果: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军事工业民用(辅助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天津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存在的几种政治力量、各自主张及共同目的。派别主张目的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及“中体西用”,顽固派反对任何向西方学习的举动都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练习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

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

解析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的思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海国图志》中,结合所给图书的名称可知为A。A练习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解析由“模仿西方器物”、“以新卫旧”、

“零碎进步”等信息可知既有学习西方的实践,又以维护旧的统治为目的,符合洋务派的特点,故B项最佳。B阶段阶级阶层核心思想实践结果层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结果失败学习西方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早期)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内容代表人物活动主张影响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①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②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爱国主义激情。③要求建

,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④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

意义梁启超发表《》,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

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进化君主立宪制度启蒙3、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①爱国性;(?)②进步性;(?)③启蒙性。(?)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走向共和——革命派(1)兴中会誓词: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同盟会纲领: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

,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民国(3)论战(革命派与改良派)①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②意义: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壮大了革命阵营。共和政体(4)民主共和实现:1912年1月1日,

成立,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中华民国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史论2考点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考点一从“师夷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