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 水循环(2-3课时)课件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1页
【课件】4.1 水循环(2-3课时)课件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2页
【课件】4.1 水循环(2-3课时)课件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3页
【课件】4.1 水循环(2-3课时)课件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4页
【课件】4.1 水循环(2-3课时)课件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2水循环意义及洪涝灾害学习目标: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意义。2.掌握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活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陆地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水体更新----填充图册P46【探究1】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前提的。一旦水资源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那么人类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地区来说,水资源的量是有限的,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不产生或少产生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能被人类长期利用。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土地探究:课堂导学案P110,情景1读左图思考下列问题探究任务:(1)根据图4-1-12黄河流域示意图推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地理景观之间有什么关系。(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图4-1-13为黄河入海口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有何特点?你能指出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吗?(3)黄河流域示意图体现了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哪个方面?(2)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曾经植被丰茂的黄土高原因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使其地表形态千沟万壑,奔腾东流的黄河携带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及入海口处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此淤积,塑造了黄河中下游平原,形成黄河三角洲。探究:课堂导学案P110-111,情景2探究任务:(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这句话体现了水循环的哪种地理意义?(2)通过数据计算海洋水量的收入和支出,说出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以及体现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使得全球各种水体不断更新(2)海洋的水量支出)为蒸发环节(424),海洋的水量收入为降水(385)和行经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8+1)。收入=支出。体现现了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四、洪涝灾害的防治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洪涝灾害洪水灾害雨涝灾害暴雨水利工程失事冰雪融化海陆间循环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低洼地区积水、淹没1.类型2.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河道河道弯曲入海口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01淹没农田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02破坏基础设施洪水会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03引发生态问题洪涝还会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问题。04容易引发疫情此外,洪涝过后容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3.危害4.洪涝灾害的防治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3.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问题探究: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4-9,完成相关任务。(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原因:②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②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阅读材料:2016年7月19日,山西太原遭遇强降雨天气,城市多处路段内涝严重,行车如行船。自2006年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竟,“逢雨必涝”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痼疾”。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远比江河洪水造成的损失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自2010年以来,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1998年洪水所造成的损失(2551亿元),面对损失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内涝概念、原因、措施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①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②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排水不畅,可能形成积水;③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④主要是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地表径流增多,排水不畅,导致城市内涝。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增加下渗,增加对地表径流的拦蓄--打造“海绵城市”本课小结: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洪涝灾害的防治1.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3.影响全球气候变化4.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1.类型2.成因3.危害4.防治措施5.自救举措

6.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1.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4.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人类活动

B.大气运动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水循环D课堂反馈:一、【判断正误】1、河道弯曲、堵塞也会增加洪灾频率。()2、修建滞洪区、蓄洪区属于非工程措施。(

)3、加入防洪保险可以防御洪水灾害。()4、遇到洪水要善于积极自救。()5、被洪水围困时要立即游泳逃生。()二、【选择题】√××√×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完成3-4题3.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A.7913B.798C.2113D.2184.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BD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5~6题。5.据图可知,该年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