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第一节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一、文字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口头传播:最早的和最常用
思考:口头传播的优劣之处?辅助手段: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烽烟主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夏商周时期,“遒人”(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二、文字产生后的传播活动甲骨文:少量纪事外,多用于祭祀和占卜;盛行于周的金文,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或国家常法;盛行于周以后的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更为频繁:诸侯;政客们;诸子百家;老百姓,各国设有驿站和传舍。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早期商业性质的传播活动:口头、音响、悬帜广告。三、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汉代以后,邮驿制度的发展:驿、传、车,传递官文书。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两汉时,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已经出现,但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普及。三国魏晋时代时局纷扰,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活跃而旺盛。驿传网络发达。曹操:《邮驿令》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诏书:是向民众发布官方的公告。布告: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露布:春秋战国时已出现,炫耀自己,声讨对方。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先声夺人。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是在帛制的旗子或木板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有时也发布政治性檄文,“倚马可待”。其它:用于军事报警的烽火台;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舆情和民心向背;谣言;东晋桓玄403年下令废简用纸,纸张开始独占鳌头。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第二节唐代新闻传播与早期官报一、关于中国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周朝说;汉朝说;宋代说。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普遍承认、较可靠)。二、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产生条件:驿运制度发达,造纸、印刷工艺进步;直接原因:藩镇制度进奏院:唐代中期开始在一些边远地区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首都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简称邸。进奏官:进奏院的负责人称进奏官。有时也被泛称为邸吏。唐代的进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任务: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中枢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朝廷政事和各项政治消息。进奏院状:唐代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治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其性质接近于邸报,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没有固定的名称,也被称为“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邸吏状”“报”。主要内容:
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军事政治重要信息。特点:
第一不定期由首都向地方转发,读者主要是各地藩镇和长官。第二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特点。第三提供的信息大都是朝廷的活动。第四所提供的信息,不少是进奏官员自行采集。三、“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读开元杂报》一文。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性质多认为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已失存。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对唐代新闻事业的几点认识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它是一种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以各藩镇进奏院的名义,根据所采录到的朝廷消息,传发给各藩镇主官的书面报告。它是封建地方军政官员获取朝廷信息的重要新闻传播媒介。刊期不定,篇幅不等,没有报头。它的正式名称为“进奏院状报”,别称为“报”、“邸吏报状”等等。唐代的报状是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四、唐代的其它传播活动官方传播系统:驿传系统覆盖全国;告示、榜文非官方传播:士人的传播活动:书信、著述、赋诗等。题壁是最常用的一种交换诗作的方式,把诗题于壁上,公之于众;歌谣谚语、俗讲、变文等说唱作品。印刷术在中唐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用来印刷佛经,没有用来传递新闻信息。
第三节宋代官办“邸报”和民间“小报”
一、官办邸报及其发行制度
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进奏官: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一般由地方委派,但由中枢部门的门下省统一管理,带有官报记者性质。发报制度:始终处于封建中枢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下,有一定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和发行的制度。采集: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阁门司等政府部门抄录来的。编辑审定:由中书、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又增加由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判报这道程序。发行:邸报编定后,由进奏官传发出去。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些复制件以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特点:
1.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传播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2.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读者不再局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扩大到在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3.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有所加强。4.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5.它已经由不定期转向定期发行。性质:1.宋代的进奏院状报为封建的中央政府所掌握,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有较大权威的中央封建官报。2.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喉舌和在统治阶级内部传递政治信息的御用传播工具,是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二、邸报的内容和宋代对邸报的管理邸报的内容: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宋代对邸报的管理a对涉及灾异、军情和朝廷机密的信息和未经批准发布的臣僚章奏不得传播。b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按照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它反映了官方对新闻事业管理的加强。三、小报的诞生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发行的非官方(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报纸。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编发者以牟利为目的,商业性质。内容上,信息灵通,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未公开的“朝廷机事”;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读者范围广。2.小报的意义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了邸报的重要补充。小报的出版,打破了封建官报的垄断和封锁,开始了中国民间办报的历史。
3.对小报的查禁小报泄密、失实等问题频频发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漏之禁。处于非法身份,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官方对小报的查禁,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提供信息及时、使用频率和受百姓关注程度都远超过汉唐;通常用来公布法令,也公布希望公众尽快知道的诏旨、章奏和赏功罚罪等方面的事宜,非常时期向公众公布战讯和朝廷政事消息;张贴的地点多在居住密集、过往人等较多的城门口和商业繁华地区。榜成为发行面较小的邸报和小报的重要补充。第四节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官方的信息传播元代没有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二、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小本:是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从内容、形式和发行的方式来看,这种小本很可能就是宋代小报的延续。三、其他传播活动报登科:是一种及时向事主通报中举消息的报录活动。大量印刷散发商品广告。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1.明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明代不设进奏院,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负责收集地方和在京臣僚的章奏,是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
六科:将皇帝看过作了批示、同意发布的臣僚章奏逐日编辑成册,供在京各衙门互相传报,也供“邸报”传抄;负责记录皇帝接见大臣的谈话和指示。提塘:各省都派有提塘官长驻京师,传递军情、公文;抄传邸报。提塘官在京师自建馆舍作为办公地点,称为提塘报房。提塘负责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章奏中摘抄内容,经由提塘报房发行。发出的官报通称“邸报”。2.明邸报的内容:皇帝的谕旨、起居言行、皇室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信息;农事、天象、灾害报道;社会新闻;3.别称:“邸抄”、“抄报”、“阁抄”等4.刊期、形式:每日发报,外观如书册。5.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二、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1.明代民间报房的产生:从提塘报房分离出来。一些原属京提塘的抄报人,自立报房,自行营业。
2.抄报称为公开的社会行业。
3.有人“以送邸报为业”。何光烨三、《万历邸抄》、《天变邸抄》和《急选报》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万历邸钞》(摘抄本)、《天变邸钞》。唯一的原件是《急选报》。1.《万历邸钞》:是一种将明代万历一朝的“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旧抄本。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2.《天变邸抄》:是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报道不是由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3.《急选报》: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报纸的原件。它是民间报房印发的,雕版印刷,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自称是“报”的印刷品。四、明王朝对邸报的限禁主要抓抄传环节五、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塘报:是一种由下到上,由地方到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是有关军事信息的快报(塘,即早和快)。告示:是一种由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向公众公布信息的官方新闻传播载体。是一种官方名义发布的公告,其目的在维护政体和稳定民心。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主要流行于明代的农民起义队伍中,用以宣传鼓动,组织斗争。第六节清代早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清代的官报和官方新闻传播活动1.发行环节:通政使司、六科、提塘。2.抄传制度:官报的抄传发行由皇帝作最后决定。3.内容:宫门抄(记载皇帝的起居活动以及其他一些朝廷动态消息)、上谕、臣僚章奏(选刊)三部分组成。4.周期与复制:每日发报;手抄或印刷。5.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二、清代提塘报房和小报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两种。提塘报房:为及时处理邸报的誊录发行等工作而设立,具官方性质。提塘小报:提塘报房发行。它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官方对提塘小报的查禁:出现了泄密、失实、越界。三、清代的民间报房和京报1.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2.京报:清代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产生于明后期。3.京报的形式:日刊,书册式。同治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劳务派遣协议书七篇
- 公司协议书大全
- 万能施工安全协议书
- 面部发红发热病因介绍
- 进行性球麻痹病因介绍
- 29化学中考真题汇编《溶液》及答案
- 中考政治第一部分知识闯关能力提升第5课时平等礼貌待人理解宽容他人复习课获
- (范文)卷板机项目立项报告
- (2024)吸痰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3年电子陶瓷材料项目融资计划书
- 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 斯伦贝谢智能完井工具介绍
- 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课件
- 百词斩-定语从句课件-(;)
- 珍惜时间主题班会-做时间的主人课件
- 市政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 护士准入申请表
- 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3 Look at me-人教(PEP) (6)(共30张PPT)
-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课件
- 合法离婚协议书(2篇)
- 2022年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