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_第1页
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_第2页
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_第3页
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_第4页
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T13-340-202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15328-2020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op-downmethodofbuildingengineering2020-08-07 发布 2020-11-01 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op-downmethodofbuildingengineering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T13-340-202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15328-2020主编单位: 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 20 20 年 11 月 1 日2020年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14闽建科〔2020〕6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由省厅下达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14上述省标及设计图集由省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附件: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项目(14项)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8月14日3附件: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项目(14项)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主编单位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4DBJ/T13-340-2020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0.8.72020.11.14前 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2018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822号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勘察;5.设计;6.施工;7.现场监测与检测;8.工程质量验收。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13层,邮政编码:36100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九龙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省展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京闽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陈加才夏 昌黄 滨黄建华曾志攀张海云林冬明马建华朱宏栋陈雨仁祝国梁刘四德戴忆帆傅大宝黄身巧叶坤永陈建平徐水平吴方志何增平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戴一鸣柯国生陈爱新吕建星陈敦祥彭伙水廖文彬6目 次总 则 1术 语 2基本规定 4施工勘察 6设 计 8一般规定 8地基基础设计 11围护结构设计 11竖向结构设计 14水平结构设计 17节点设计及构造 186 施 工 24一般规定 24围护结构施工 25竖向支承桩柱施工 28水平结构施工 31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 34部分逆作法施工 34地下水控制 35基坑土方挖运 36施工安全与作业环境控制 38现场监测与检测 407一般规定 40监测内容、测点布置及报警值 417.3 检测 447.4 远程监控与信息化管理 46工程质量验收 47本规程用词说明 49引用标准名录 50附:条文说明 528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Terms 2BasicRequirements 4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 6Design 8GeneralProvisions 8FoundationDesign 11RetainingWallsDesign 11VerticalStructuralDesign 14HorizontalStructuralDesign 17NodeDesignandConstruction 18Construction 24GeneralProvisions 24EnclosureConstruction 25ConstructionofVerticalSupport 28ConstructionofHorizontalStructure 31SynchronousConstructionofSuperstructureandUnderstructures 34PartialReverseConstruction 34UndergroundWaterControl 35ExcavationandTransportationofFoundationPit 36ConstructionSafetyandEnvironmentControl 389FieldMonitoringandDetection 40GeneralProvisions 40MonitoringContent,LocationandWarningValue 41Detection 44RemoteMonitoringandInformationManagement 46AcceptanceofConstruction 4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49ListofQuotedStandards 5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5210总 则为保证建筑工程逆作法设计与施工质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新(改、扩)建项目建筑工程逆作法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1术 语逆作法top-downmethod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地下室施工期间的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并与土方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工法。界面层interfacelayer(通常为一层或地下一层),即主体结构顺作与逆作的分界层。synchronousconstructionofsuperstructuresandundergroundstructures部分逆作法partialtop-downmethod盖挖逆作法downwardscoveredexcavationmethod地下、地上结构undergroundstructuresandsuperstructures取土口excavationhole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在界面层及地下各层楼板上预留的土方2及材料运输竖向通道口。hangingformwork浇筑地下结构混凝土所采用的悬挂在上层结构上的模板系统。两墙合一dual-purposediaphragmwall地下连续墙兼作基坑围护墙和主体地下结构外墙或外墙的一部分。桩墙合一dual-purposepilewall灌注排桩兼作基坑围护桩和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盖板coverplate逆作法施工中,用来封堵临时不用的预留孔的预制件。竖向支承桩柱verticalsupport将竖向荷载传递到地基的竖向支承结构,由竖向支承桩和竖向支承柱组成。一桩一柱onepostforonepile一根结构柱位置布置一根支承柱和支承桩的竖向支承结构型式。pre-installingmethodpost-insertingmethod竖向支承桩柱施工中,先浇筑支承桩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插入钢支承柱的竖向支承桩柱的施工方式称为后插法。3(以下简称逆作法宜采用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围护结构宜与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相结合,(构逆作法基坑工程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的状况及保护要求4(包括防止洪水倒灌等措施土方挖运应结合地下结构布置的特点,合理组织地下水平结构施工与土方挖运的工序。逆作法施工的建筑工程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5当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及岩性变化大,原勘察文件不能满足逆作法设计、施工要求时,应进行施工勘察。逆作法施工勘察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GB50007GBJGJ120GB/T50123施工勘察应根据逆作法特殊性要求,查明竖向支承桩柱、地下连续墙及围护结构范围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逆作法设计、施工所需的资料和参数指标。施工勘察报告除满足一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要求外,应结合逆作法工程的特点,对工程逆作法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工程逆作中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或建议。逆作法施工勘察深度宜符合下列规定:勘察点的深度宜根据建筑设计、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2.0倍,并应穿过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基础类型、施工工艺及基坑稳定性验算对孔深的要求。当基坑与主体结构合二为一时,施工勘察深度尚应满足主体结构的勘察要求。63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加深。室内试验除常规试验外,对饱和软黏土宜进行高压固结试验判定其应力历史,对砂土应作休止角试验,当需进行抗管涌稳定性计算时,宜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当3.0m时,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原位剪切试验或室内大体积剪切试验。周边环境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逆作法工程,应补充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并制定地下水控制设计方案。专项水文地质GB50021GB50027等有关规定。水文地质测试资料宜包含下列内容:区域气象、水文资料;岩溶地区应查明场地岩溶裂隙水的主要发育特征及其均匀性;分析水位变化对逆作法施工工艺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分析评价地下水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5 设 计5.1 一般规定逆作法设计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规划红线图、建筑总平面图及主体工程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资料,场地周边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以及逆作法技术要求等资料。逆作法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逆作法施工流程;地基基础设计;围护结构设计;竖向结构设计;水平结构设计;逆作施工界面层设计;地下水控制;节点设计及构造;临时构件的设置、拆除以及与主体结构的受力转换设计。逆作法地下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兼具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的双重功能,其结构形式、刚度、支承条件和荷载情况随施工过程不断变化,应根据逆作法施工的流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受力及变形机理。相关构件的节点连接、变形协调与防水构造等应满足主体工程的设计要求。逆作法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及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8支承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按施工与使用两个阶段选用较高的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施工期间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符合表规定;表5.1.4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破坏后果重要性系数γ0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严重1.1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1.0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0.9当地下逆作结构的部分构件只作为临时结构的一部分时,确定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符合表5.1.4规定。当为永久结构构件时,其安全等级及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用还应满足永久结构的要求。与地铁共用的地下室墙尚应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逆作法结构设计的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9水浮力。逆作法设计应强化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后长时间未动工或设计条件发生变化的,设计单位必须通过现场踏勘,根据现场情况重新核定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和各区域的荷载限值。采用上下同步逆作法的建筑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竖向支承桩柱和先期地下结构在上下同步逆作施工阶段以及永久使用阶段,应同时符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逆作法地下水控制应考虑下列因素:(构筑物与地下管线的情况和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地下水控制设计宜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逆作法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并预测地下水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05.2 地基基础设计当逆作法基础采用桩基础时宜优先选用柱下一柱一桩基础。竖向支承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300。在施工、使用阶段,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逆作法基础宜采用一次成型。当基础采用一次成型时,可按正常施工状态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当采用两次成形时,柱与基础交接面的构造应满足传递柱轴力和柱底弯矩的要求。当逆作法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时,施工阶段使用的柱下支承桩在使用阶段可不考虑其作用。当逆作法基础采用多桩基础时,计算各桩顶反力、筏板或承台内力,不宜考虑逆作施工期间柱下桩的支承作用。当有可靠依据考虑柱下桩的支承作用时,柱下桩宜选择与其它各桩相同的桩端持力层。(墙GB50007GB50010等有关规定。当逆作法基础底板标高不在同一标高时,应加强基础底板的水平刚度。立柱桩宜结合主体结构工程桩进行布置,并应进行逆作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承载力和桩身强度验算。立柱桩宜采用灌注桩,并应采取桩端后注浆等工程措施。5.3 围护结构设计11逆作法围护结构形式可根据岩土工程条件、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和受力条件分段按平面问题进行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作用于围护结构上土压力、水压力、岩土设计参数的取值和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围护结构设计确定分层土方开挖深度时,应考虑逆作法的施工特点,且应满足逆作结构水平构件对施工空间的要求。当逆作法采用排桩作为围护结构时,应按施工开挖过程与支撑情况分工况计算。当排桩与内衬墙组成复合外墙时,其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排桩可采用桩墙合一的形式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灌注桩排桩在迎坑侧宜贴合地下结构外墙设置,当需要在灌注桩排桩与地下结构外墙间设置防水等衬垫层时,应在地下结构楼板位置设置水平传力措施;当逆作法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应按开挖及楼12板浇筑的顺序分工况进行计算。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外墙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单一墙、分离墙、叠合墙和复合墙,见图5.3.5,其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5地下连续墙的类型地下连续墙在施工阶段作为独立构件计算;13根,宜设置在墙厚中部,且应沿槽段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注浆管间距不宜大于3m;地下连续墙在使用阶段作为地下室的外墙且不带内衬墙时,应按地下室防水等级要求做好地下连续墙防水;当有内衬墙时,应按防水要求做好内衬墙防水及墙间的疏水排水设计。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围护结构及内衬墙组成的复合地下室外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有关规定。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3001/200。5.4 竖向结构设计竖向结构设计应根据施工与使用的不同阶段采用与其受力状态相符的计算模型及相应的荷载值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验算。当存在叠合构件时,尚应考虑二次叠合施工方法对构件承载力和构件变形的影响。逆作法竖向支承结构应根据逆作阶段承受的竖向荷载与主体结构设计要求,支承柱可采用角钢格构柱、H型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等结构型式;支承桩宜采用灌注桩,并宜利用主体结构工程桩。支承柱需外包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框架柱时,支承柱的型式、截面应与主体结构的梁、柱截面相协调。竖向支承柱在施工阶段应按偏压构件计算,计算长度应符JGJ43214不应大于2%取值,并应根据垂直度允许偏差考虑竖向荷载偏心影响。竖向支承柱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300。竖向支承柱采用角钢格构柱时,其边长不宜小于420m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钢管外径不宜小于500mm。需外包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框架柱的支承柱,内置钢骨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其形式和截面应与结构梁柱截面和钢筋配置相协调,并宜采用设置栓钉的措施保证其与外包混凝土结构整体协同受力;不宜在承载状态下的支承柱表面上直接施焊。支承柱插入支承桩的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带栓钉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插入深度不应小于4倍钢管外径,且不应小于2.5m;未设置栓钉等抗剪措施的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插入深度不应小于6倍钢管外径,且不应小于3m;角钢格构柱插入深度不应小于3m,且插入深度范围内格构柱的缀条或缀板与外露部分保持一致。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插入支承桩的范围及其下3倍桩径范围内桩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竖向支承桩应进行逆作阶段的单桩承载力和竖向变形计算。支承桩竖向变形计算除应考虑施工阶段竖向荷载作用外,尚应考虑基坑开挖卸荷土体回弹的影响。当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采用二次叠合成型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01015柱部分轴压比确定柱截面尺寸及最小配箍特征值。合面的粗糙度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138的规定,且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箍筋当处在水平施工缝位置上下各一个柱长边尺寸且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轴压比不大于0.80时,箍筋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当柱轴压比大于0.80时,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柱的轴压比大于0.90时,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2mm。GB50011JGJ138相应要求的基础上增大2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肢距不应大于150mm。上下同步逆作法竖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0kN/m2,车辆运输通道的施工荷载可按实际取值,且不宜小于30kN/m2。竖向支承结构采用一柱一桩型式布置时,支承柱之间宜在界面层设置纵横向连系梁。连系梁宜与界面层主体结构框架梁相16结合进行布置,梁中心线宜与立柱截面中心线重合,梁高不宜小于跨度的1/12,梁宽宜大于上部框架柱宽度。竖向支承结构采用一柱多桩型式布置时,应在界面层设置转换厚板或转换梁,对逆作阶段上部结构框架柱进行托换。转换厚板或转换梁之间宜设置纵横向连系梁,梁高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宜小于跨度的1/8,梁宽宜大于上部框架柱和支承柱宽。界面层以下的地下各层水平结构应设置连系梁对临时支承柱进行约束。当连系梁与界面层主体结构框架梁相结合进行布置时,梁配筋应贯通转换厚板或转换梁。界面层以上主体结构柱插筋应贯通界面层转换厚板或转换梁并向下延伸,延伸长度应能满足界面层以下后期施工主体结构柱竖向钢筋的连接要求。(筒体1/8,宽度应大于上部墙肢(每边伸出不小于5.5 水平结构设计逆作法地下水平结构利用地下楼盖结构作为水平内支撑时,应采取与施工及使用状态相一致的计算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验算;水平结构应与围护结构可靠连接,满足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各种功能要求。逆作法水平支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7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当有人防要求时应满足《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有关规定。地下水平结构作为支撑承受水平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有结构缝的结构梁板,应设置传递水平力的构件。剪力墙在楼板处应设置通长的暗梁,暗梁的截面及配筋应满足施工阶段构件变形及强度要求,并与洞口处的连梁钢筋贯通且不应小于连梁的配筋面积。5.6 节点设计及构造18逆作法节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围护结构与地下结构的水平构件连接接头可采用刚性接头、铰接接头和不完全刚性接头等。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除满足挡土要求外,尚应满足主体结构墙体设计的要求,并采用刚性接头。围檩梁、压顶梁和支撑梁交接节点应按刚性节点处理;GB50108外围护结构和地下连续墙墙身的防水以及施工段接缝防水设计;密排桩桩间的防水设计;外围护结构与基础底板接缝处的防水、水平结构在外围护结构上连接节点的防水。地下连续墙与基础底板、顶板等连接部位可根据地下结构的防水要求,采取设置刚性止水片、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预埋注浆管等措施;竖向结构在底板位置的防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当排桩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排桩之间的净距不宜大于300mm;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排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排桩外侧应设置截水帷幕。19结构的水平构件连接接头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GB5001750936、《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138等相关规定。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满足下列规定:HPB300级钢筋;需连接的主体结构构件钢筋直径大于20mm地下连续墙与主体地下结构各层楼板及底板交接处宜设地下结构的内墙与地下连续墙相交时的接头,可采用在连续墙中预埋钢筋或后植筋的连接方式。排桩与地下结构的水平构件连接接头,可采用在桩内预埋钢筋、钢锚板或后植筋连接的方式。地下结构梁、柱接头宜符合下列规定:地下室的中间支承柱、桩和底板的连接接头可采用图5.6.6-1和5.6.6-2的形式。20 图5.6.6-1灌注桩和底板的连接 图5.6.6-2钢管混凝土立柱和底板及灌注桩的连接1-灌注桩2-桩中预埋拉结筋3-底板4-底板局部加厚5-钢管立柱6-传力环7-外包混凝土8-灌注桩逆作施工阶段的沉降缝部位,当缝宽较小时可采用通长或间隔布置的横卧H型钢作为水平传力构件,型钢的翼缘设置锚筋与两侧主体构件连接,待地下室结构整体形成后,割除型钢恢复结构的沉降缝,当有防水要求时,应埋设止水板,见图5.6.7。图5.6.7沉降缝处水平传力节点构造示意图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梁板之间宜设置贯通的结构环梁,21采用;地下连续墙与结构壁柱的连接,可按图5.6.8(c)采用;地下连续墙与结构底板的连接,可按图5.6.8(d)采用。兼作主体结构侧墙的分离式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可在地下连续墙幅接头处设置壁柱,壁柱间设置砖或混凝土隔离衬墙,采用疏导方式排水,在地下连续墙和衬墙之间设置排水沟,见图5.6.9。 图5.6.8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2—冠梁;3—剪力槽;4—遇水膨胀止水带;5—预埋插筋;6—止水钢板;7—结构梁板;8—结构环梁;9—结构壁柱;10—结构底板;11—底板钢筋接驳器22IIL/壁柱 即离打, 作水导沟L/

他下迕续石

屈窝村墙./勹,//·•.地下连续墙ii

接去处们止水桩彗t的止水桩图5.6.9分离式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36 施 工6.1 一般规定逆作法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主体建筑、结构设计文件;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相关要求;场地周边环境资料及保护要求。逆作法设计施工交底应包括下列内容:基坑周边环境保护等级、基坑变形控制指标、重要保护对象以及应急预案;施工工序以及地下结构施工与土方开挖交叉进行的流程;重要的水平、竖向传力构件和关键节点的设计要求;界面层的平面布置、行车路线、堆载要求、取土口的留设,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结构加强措施;竖向支承桩柱的设计控制要求和施工工艺;水平结构与竖向结构节点施工要求与方法;先期施工结构与后期施工结构的连接处理要求;施工阶段临时构件的设置和拆除方式,以及与后期施工结构部分的转换形式。逆作法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计划;围护结构施工方案;24竖向结构施工方案;水平结构施工方案;逆作施工阶段临时构件的安装、拆除方案;地下水控制、土方挖运方案;监测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作业环境控制、文明施工及环保技术方案;风险源辨识和应急预案;标识界面层的荷载限值与区域。逆作法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6.2 围护结构施工围护结构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5必要时应补充施工勘察;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测和保护;场地内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泥浆循环系统等设施应布置到位;应查明和清除围护结构施工范围内的地下障碍物,应对场地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管沟进行迁移或保护;设备进场应进行安装调试和检查验收;应根据施工作业需要,合理安排场地;平整和硬化场地,满足施工所需重型机械对地面荷载的要求。地下连续墙成槽应采用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成槽机械设1/300,同时应有保证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垂直度的措施。V261/300。灌注桩排桩施工前应通过试成孔确定成孔机械、施工工21/200,桩墙合一的灌注桩排桩,宜采用配备成孔质量100mm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可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渠式切割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填土、淤泥质土、黏性土、粉30m。1款的地层外,也100mm的卵砾石土以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5MPa60m。12款的地200mm的卵砾石土以及饱和单轴抗20MPa55m。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成桩或成墙深围护结构桩(墙)底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浆管接头处应采用丝扣套筒连接,注浆器应采用具有27逆向功能的单向阀,单向阀应能承受大于1MPa的静水压力;2度大于6m时宜增设注浆管,注浆管下端应伸至槽底以下200mm~500mm;桩端后注浆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1000mm21000mm2000mm3根;胶凝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可掺入外加剂。水泥42.5注浆管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即采用清水开塞;注浆宜分次进行;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饱0.7~0.9(松散碎石土、砂砾宜为0.5~0.6);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桩端注浆终止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3MPa~10MPa;1.2MPa~4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黏性土宜取高值;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终止注浆: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墙顶或地面出现明显上抬。6.3 竖向支承桩柱施工28竖向支承桩柱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清除障碍物、场地平整、复核测量基准点、水准点及建筑物的基准线,并采取保护措施;完成混凝土硬地坪施工,地基应符合承载力与变形的控垂装置的要求;单桩施工作业范围内场地平整度允许偏差宜为10mm。2个。竖向支承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竖向支承桩宜采用具有垂直度纠偏功能的成桩机械,成1/300,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50mm;竖向支承桩的钢筋笼与支承柱之间的水平净距应根据桩150mm,必要时还需根据现场实际扩大钢筋笼端部直径。竖向支承柱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0mm;1/300,且应满足设计要求;H型钢柱的横截面中心线方向应与该位置结构29柱网设计方向一致;钢管内混凝土宜采用高流态、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利用预先埋设的注浆管对已回填的支承桩桩孔进行填充20%。支承柱采用先插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混凝土支承柱内的混凝土应与支承桩的混凝土连续浇筑完成。钢管混凝土支承柱内混凝土与支承桩桩身混凝土采用不2m~3m位置处;支承柱外部混凝土的上升高度应符合支承桩混凝土超灌高度要求。浇筑钢管内混凝土过程中,应有消除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在钢管外产生浮浆的措施,浇筑完后应采取人工对钢管柱外侧均匀回填碎石和砂,分次回填至自然地面,然后填充注浆。支承柱采用后插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承桩混凝土宜采用缓凝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缓凝时间应根据施工操作流程综合确定,且初凝时间不宜小于36h,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5mm~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应根据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插放装置和定位调垂架。用于固定导管的混凝土浇筑架宜与调垂架分开,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均匀上升。钢管柱底部需加工成锥台形,锥形中心应与钢管柱中心对应。30钢管柱插放、调垂到位后,应复核桩位中心与钢管柱中心的定位偏差,并牢靠固定。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人工对钢管柱外侧均匀回填碎石和砂至自然地面,然后填充注浆。支承柱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调垂装置控制定位、垂直度竖向支承桩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待混凝土终凝后方当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柱、墙采用二次叠合成型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设计要求及时施作后续混凝土二次成型。二次叠合成型应有确保二次浇筑混凝土与原结构连接密实的措施。节点钢筋布设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安装。6.4 水平结构施工逆作法界面层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做好场地内的道路、供电、供水、消防、排水系统等;确定场地的平面布置,包括土方开挖外运行车路线等;完成基坑降水、场地土加固、围护结构和竖向支承桩柱等前期工序的施工和验收。31200mm×300mm临时开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临时开口的位置不宜设置在边跨和高低跨处,取土口间临时开口平面布置应结合施工部署、行车路线、地下水楼板临时开洞作为取土口时,洞口结构预留钢筋接头宜地下结构顶板临时开口施工缝应根据永久结构防水要求采取防水措施。水平施工缝的留设应结合设计要求、后续结构施工便利性等要求综合确定;32竖向钢筋留设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宜采用Ⅰ级机械接头;施工过程应定期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外墙的水平施工缝应采取相应的止水措施。1.2m~1.8m,采用盆式开500mm。采用无排模板时应在垫层浇筑后铺设模板系统,垫层及模板的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采用垂吊模板时应复核上层水平结构的承载能力,吊具水平结构施工前应预先考虑后期结构的施工方法,并应(施工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水平结构采用排架模板及无排模板施工时均应设置垫层,逆作法施工中的水平结构与围护墙、支承柱等连接节点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当围护墙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时,其与水平结构连接的节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压顶圈梁顶部应预留与上部后浇筑结构墙体连接的插筋,33地下连续墙与结构梁板、底板的连接节点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结构沉降后浇带位置宜设置地下连续墙槽段分缝,且槽段之间宜采用柔性接头;水平结构构件应按设计要求与地下连续墙连接部位的插6.5 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尚应明确以下内容:合理确定上下同步施工工况的场地布置和机械配置;应对界面层的竖向结构进行施工作业机械防碰撞保护。6.6 部分逆作法施工采用部分逆作法施工,后期地下结构施工前应事先对接缝部位进行清理,并对预留的钢筋、机械接头、浇捣孔及接缝预埋管等进行检查和整修,对轴线、构件定位及标高等进行复核。采用部分逆作法施工,需拆除先期地下结构临时水平支撑34应遵循“自下而上、逐层换撑逐层拆撑”的原则;临时支撑拆除时应对该区域结构的变形及内力进行监测,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采用部分逆作法施工,需拆除临时竖向支承柱时,应在后期竖向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竖向荷载托换条件后进行,其拆除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临时竖向立柱拆除时应对区域结构的变形及内力进行监测,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6.7 地下水控制逆作法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基坑规模、土层与含水层性质、施工工况等合理选择止水、降水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降水井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施工,并经检验合格试运行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在地下结构顶板施工前,降水管井顶部宜下移至地下结构顶板底部以下,不宜逐段向下割除降水井管;0.5m~1.0m;降水管井与井点施工应严格控制成孔孔径、深度、填砾规格、滤管制作质量;施工现场应配置应急电源。井管壁厚不应小于4mm,承压水减压降水井管壁厚不应小于1.0m以上。降水管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351.10g/cm³,填砾阶段的泥浆比重不宜大1.05g/cm³;1/100;达到设计降深时的管井出水量不应大于管井的设计流量,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的管井的出水量应相近;5‰。6.8 基坑土方挖运逆作法基坑开挖前应编制详细的基坑土方挖运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开挖的分层分块情况、挖土流程、开挖方法;取土口留设位置及界面层楼板的加固区域;施工车辆的行走路线;明确开挖与结构施工及养护时间关系;各分块开挖的时间进度要求;施工机械的规格数量与劳动力配备;明确卸土场地及出土运输条件;质量、安全、文明与环境保护措施;应急措施及监测方案等。500mm以下;36开挖下层土方时上层混凝土结构楼板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临时支护体系安装验收完毕;相邻支承柱之间、支承柱与围护墙之间的差异沉降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地下通风及照明设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机械设备的配备应与土方开挖相配套。逆作法土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挖土时应对支承柱采取保护措施,支承柱两侧土方高差1.5m;3m;100mm以内;应及时拆除并清理结构楼板的模板体系;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保护井点管、支承桩、监测元件及预留插筋等;大面积深基坑的开挖宜采用盆式挖土,盆边土的留设形式应满足设计工况要求。200m2土取土口位置设置集土坑时,集土坑宜在挖土面标高落深1.0m~1.5m。暗挖土方的挖掘机型号选择应根据挖掘机作业空间的限37设备。6.9 施工安全与作业环境控制5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等的有关规定。逆作法施工过程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噪声;应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进入施工现场后车辆禁止高声鸣笛;宜优先选用低噪声的机械,固定式机械宜安装隔声罩。46进行接地保护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规划的堆场区堆放各种设38逆作法通风排气设施宜采用轴流风机,风机应具有防水、5分钟左右,确认无异常现象方可开机运转。风管的设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风管的直径应根据最大送风量、风管长度等计算确定;风管应敷设牢固、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风管不应妨碍运输、影响挖土及结构施工;风管使用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养护。根据施工方案及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及电力插座。逆作法地下室施工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地下施工动力、照明线路严禁架设在脚手架、钢支承柱397 7.1 一般规定逆作法施工各构件及其配件产品等应具备出厂合格证明、190的相关规定。逆作法基坑工程监测应按一级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相应的环境保护等级和设计施工技术要求等条件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场地环境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监测目的和依据;监测内容和项目;测点布置与保护、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元件和仪器;监测频率和监测周期;监测警戒值与应急措施;监测资料处理与信息反馈;监测人员配备与仪器检定;作业安全与其他管理等。逆作法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0建筑的四角、核芯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m~20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剪力墙托换区域的四角;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及逆作施工作业区与非作业区交界位置;沿纵、横轴线上的每个或部分竖向支承柱。技术标准》GB50497、《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标准》JGJ4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和《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等有关标准的规定,且应满足逆作法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控制安全精度的要求。7.2 监测内容、测点布置及报警值7.2.1的规定。地表沉降、临时立柱、围护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坑底隆起、土体的分层位移、支撑和锚杆的内力等的测点宜成组布置。表7.2.1逆作法工程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类别1支护体系的观察巡视应测2围护结构顶部竖向、水平位移应测41续表7.2.1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类别3围护体系裂缝观察应测4围护结构侧向变形(测斜)应测5围护结构侧向土压力宜测6围护结构内力宜测7用于支承体系的梁、板内力宜测8取土口附近的梁、板内力宜测9支承柱竖向位移应测10支承柱内力宜测(应测)11支承桩内力宜测12坑底隆起(回弹)宜测13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应测14土体分层竖向沉降宜测15逆作结构梁板柱的裂缝观察应测注:当采用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时,支承柱内力为应测项目。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20m,关键部位宜加密,且每条边监3个,基坑每条边的中部、阳角处应布置测点;围护结构计算受力和变形较大处宜布置监测点;周边环境有重点保护对象处应加密监测点;监测点布置尚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竖向支承柱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2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承柱计算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支承柱总数的20%5根;的数量;2个相互垂直的断面连续布置。支承柱内力监测点宜根据支承柱的结构形式和受力计算布置,内力监测传感器应对称布置。水平结构梁、板内力监测点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监测断面应选在结构梁、板中计算受力较大的部位;界面层行车通道结构梁、板应适当加密监测点;每处设置传感器不少于两个,呈正交布置;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布置宜根据基坑面积、取土口位2个相互垂直的断面。在主体结构底板施工前,相邻支承桩间以及支承柱与邻近基坑围护墙之间的差异沉降不宜大于1/400柱距,且不宜大于20mm。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同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和周边环境扩大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项目的累计值和变化速率均应设置报警值。43监测数据累计值或变化速率达到报警值;相邻竖向支承桩间以及竖向支承柱与临近基坑围护结构之间差异沉降达到报警值;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水平结构梁板或其他支撑构件出现较明显的受力裂缝;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出现其他应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7.3 检 测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20%3幅;100m31组,13516件。4450m³1组,11组;57.3.2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桩身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和声波透射法检100%;声波透射10%5根;当对排桩的竖向承载力有要求时,宜对其进行静载荷试验,1%3根;300m3取一组,每组试块3块;喷射混凝土厚度可通过凿孔检查。当竖向支承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应通过钢管混凝土柱试充填确定合适的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调垂和测垂工艺,钢管2根。支承柱施工时应对就位后的支承柱全数进行垂直度检测;基坑开挖后应对暴露出来的支承柱全数进行垂直度复测。当支承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应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对支承柱进行基坑开挖前的质量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小于支承柱总数20%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对立柱支承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45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且不应少于3根。竖向支承桩(特别是一柱一桩的)的检测宜选用非破坏性的检测方式。轻型井点及管井施工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成孔及成井过程中,应对成孔的孔径、孔深、泥浆比重50%;成井过程中应检测滤料、止水材料的回填高度及数量、100%;成井结束后应检测管井的洗井效果、管内沉淀高度及出100%;抽水过程中应检测井点出水效果,井点有效数不应低于90%,检测数量100%。7.4 远程监控与信息化管理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有监测数据自动或人工采集、传输、存储、终端(移动端)显示,工况记录,围护结构、水平结构、竖向支承结构、周边环境安全状态计算分析和趋势预测,安全预报警,显示,发布,报表输出,查询,现场巡检管理,工程资料管理等功能。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之前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具备监控系统正常的运行条件。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应满足下列规定:每次人工采集的监测数据完成后应及时把监测数据上传至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监测数据必须完整、有效,不得出现阶段性归零;上传监测数据时,必须有相对应的工况信息。现场视频监控可参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执行。468 质量验收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文件;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桩位测量放线图及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及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钢筋接头试验报告;预应力筋用锚具、接驳器的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项工程验收记录;预应力筋安装、张拉及灌浆记录;工程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验收记录;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竖向构件垂直度验收应提交下列记录:有效断面设计交底记录;垂直度验收记录。工程感观质量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4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47502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等的有关规定。涉及地铁工程部分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和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13-283的规定执行。48本规程用词说明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49引用标准名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9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5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JGJ16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标准》JGJ43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建筑与市政地下水控制工程技术规范》JGJ《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13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地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13-2835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DBJ/T13-340-2020条文说明52编制说明《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DB/T13-340-2020,经福建省2020814日以闽建科〔2020〕6号文批J15328-2020。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同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参考。53目 次1 总 则 552术 语 58基本规定 58施工勘察 605设 计 62一般规定 62地基基础设计 64围护结构设计 65竖向结构设计 68水平结构设计 71节点设计及构造 726施 工 74一般规定 74围护结构施工 76竖向支承桩柱施工 77水平结构施工 79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 806.9 施工安全与作业环境控制 80现场监测与检测 81一般规定 81监测内容、测点布置及报警值 817.3 检测 82工程质量验收 83541 总 则1955年开始试验逆作法技术,目前已在上海、广用地下主体结构楼层梁板作为基坑水平支撑系统,刚度大、变形小,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安全性高;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最大程度地减小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规划红线内地下空间,在允许范围内尽量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可有效节省工时;利用地下室各楼层的梁板结构作为水平支撑体系,界面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合,有利1.0.3建筑工程逆作法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等多门学科和技术,如结构工程领域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岩土工程领域的桩基、55562 术 语1557由于支护结构将按主体结构考虑,因此其安全度及耐久已完成的界面层可充分利用,作为材料堆置场或施工作业场;避免了采用临时支撑的浪费现象,工程的经济效益显著。对支护结构垂直度、质量等的施工要求高,与临时支护结构相比,施工质量更能保证基坑施工阶段的性能要求。~3.0.3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是建筑工程逆作法设计的重要依建筑工程逆作法的结构设计工况多,支护结构受力复杂,58~3.0.7由于采用逆作法的建筑工程基础理深一般较大,在(3.0.8594.0.2逆作法施工勘察主要应针对建筑工程逆作法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勘察方案编制时应注重采用多种勘察及测试手段查明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宜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应对建筑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的治理、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及中间支承结构工程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结合建筑场地岩土工程条件,针对建筑本身设计特点,对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提出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参数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工程必要时尚应提供建筑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本条所述的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有别于地下水资源开发项目中的水文地质勘察。专项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逆作法基坑安全施工及周边环境变形控制的要求,采用水文地质测试手段与岩土工程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现场测试与室内分析掌握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特性,评估地下水控制的可行性及地下水控制诱发的周边环境变形程度,为围护设计和地下水控制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常用的现场测试内容有: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地表沉降监测、分层孔隙水压监测以及分层沉降监测等。建筑工程逆作法与建筑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应重点针对场地水文条件进行勘察,应采用调查与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查明建筑场地周围地表水的汇流、排泄状况,地下建筑影60响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条件、水力联系、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水质对地下建筑腐蚀性的影响,提供水文地质参数;针对逆作法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形式、围护结构模式、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情况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和环境的影响,预估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危害,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建议;地下水对逆作法工程的作用与影响的评价,宜按以下要求进行:地下水对地下建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615 设 计5.1 一般规定以及周围地层变形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和保护等问(墙与支承桩柱之间的沉目前福州已有一些建筑工程应用逆作法技术,如位于福州市128层框架-支撑124层框架-幢高层由5500m,1000018.50m62该工程两座塔楼采用框架-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来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在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构件有可能不5.1.6逆作法应确定结构各部分的施工顺序、步骤及施工进度,支撑体系竖向荷载应包括逆作法施工阶段的构件自重及施63使用荷载以及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根据逆作法施工方案、采用的机械设备,取土及运输车辆,应考虑地下室顶板和基坑四周的施工荷载和堆载进行设计荷载组合。5.1.85.2 地基基础设计一柱一桩基础传力直接,通过基础传递到筏板上的力较小,64(水浮力及基础沉降产生的反力5.2.6GB50007的要求,在考虑使用阶段柱下桩基布置及承台设计时偏于5.3 围护结构设计5.3.1计算围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时,选用分段平面模型并应根据建筑工程逆作法施工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工况来计算,各工况内65支撑支点力计算值应用于水平结构(通常是地下室楼板及底板)的内力分析与设计。地下连续墙兼作主体结构的侧墙时可不设或仅设较薄的200mm厚。地下连续墙作为逆作法施工期间围护结构并在使用阶段66675.3.75.4 竖向结构设计5.4.1~5.4.2 采用逆作法技术施工的竖向结构是指支撑楼盖的柱、可用不同施工阶段的荷载增加值和截面特性按线性叠加的方法进行内力分析。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可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如仅地下室结构采用逆作施工68或钢管混凝土柱作竖向支承柱。采用灌注桩作竖向支承桩时,支承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包括后期外包混凝土的支承柱作为永久使用阶段的主体结构柱的内力和变形计算,尚应满足主体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竖向支承桩竖向变形量和竖向支承桩间的差异变形过大,在已施工完成的水平结构和施工荷载等竖向荷重的加载作用下69竖向支承桩的沉降。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时,支承柱受力大,且支承柱的截(或转换梁应在地下室70(筒体(筒体)1/8(50mmm)。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应穿越托(筒体5.5 水平结构设计5.5.1~5.5.2 逆作法工程的水平结构一般是指与围护结构相连的71逆作施工期间的后浇带及结构缝,将承受压力的结构从中一分为二,使得水平力无法传递,因此需设置可靠的水平传力构件。长设置可避免由于钢筋接头太多及受拉钢筋搭接段混凝土的局部拉应力过高。5.6 节点设计及构造点在基坑逆作施工阶段能够可靠地传递结构梁板的自重和各种钢管或钢管混凝土支承柱与结构梁主钢筋一般通过传力钢板连72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环梁节点等构造型式。~5.6.9 逆作法的施工使得地下连续墙与梁板的连接、地下HPB30016mm时,一般可选预埋钢筋法。逆作施工期间的沉降缝部位,采用型钢作为水平传力构件,5.6.7。地下连续墙的防水薄弱点在槽段接缝和地下连续墙与基础736 施 工6.1 一般规定~6.1.2 逆作法按不同分类方法有不同类型,一般按照上部建筑与地下室是否同步施工,分成以下几类:全逆作法或上下同步逆作法按照地下结构从上至下的工序先施工界面层,再开挖界面层下的土体,然后施工界面层的下一层楼板,开挖下一层楼板下的土体,这样一直施工至地下室底板完成。在地下结构施工的同时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施工层数,则根据桩基的布置和承载力、地下结构状况、上部建筑荷载等由设计在施工前确定。半逆作法地下结构与全逆作法相同,按从上至下的工序逐层施工,待地下结构完成后再施工上部主体结构。在软土地区因桩的承载力较小,往往采用这种施工方法。部分逆作法界面层平面上部分区域顺作、部分区域逆作和竖向上部分楼层顺作、部分楼层逆作,工程实践中周边逆作结合中心岛顺作、裙楼逆作结合塔楼顺作或者跃层逆作等均为部分逆作法。对于逆作法的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工况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受力状态。例如,对于地下连续墙的受力、柱下桩的承载力的确定、结构节点构造的设置、在软土地质条件下上部结构的施工控制层数等的影响,工程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的各种74逆作法的优势之一是可缩短整体工期,在地下结构施工的同时,施工上部结构。在施工方案确定前需要对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讨论,确保设计施工一体化,从而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确保安全和保护环境等目的。6.1.3 逆作法对施工的精度和质量控制要求比较高,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逆作法施工工况,对整个工程进行全6.1.5 6.1.8工程逆作法施工多为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作业,特别是在大量机械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情况下,地下空气污染相对严重,在自然通风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人工通风排气来保证作业环境满足施工要求。逆作法工程废气的来源有施工机械排出的废气、有机土壤与淤泥质土壤释出沼气、焊接或热切割作业产生不利人体健康的烟气,以及其他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煤烟和废气等。逆作法工程通风排气设计流程:计算地下室容积→确定换气量→合并通风排气→选择通风设备,确定数量并合理布置。756.2 围护结构施工6.2.2 当地质勘察资料显示拟建场地内存在不良地质时,施工前应查验其位置、深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工程情况,对于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工程或地质条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如果是分节制作宜采用接驳器连接。钢筋笼上的预埋钢筋、钢筋接驳器和剪力槽等预埋件标高、位置应复核,为确保基坑开挖时方便凿出,可采取在保护层中设置夹板等措施。逆作法施工对地下连续墙预埋的插筋和接驳器标高要求高,成槽过程中由于槽壁塌方等原因可能导致导墙沉降。为确保预埋插筋、接驳器标高的准确,钢筋笼吊放前需测量导墙标高并根据实测标高确定吊筋长度。766.2.13 48h后开始;3d30d后,5d~7d后开始注浆作业。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速度。初始30/in50/mn75/in,初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