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著名翻译家与翻译思想和理论13英语本英语笔译1吴叔尉中国翻译史第一阶段:佛经翻译阶段。第二阶段: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新学”时期。第三阶段:“五四”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五阶段:1976年至今中国翻译史第一阶段的翻译名家安世高(公元148年)安息人(波斯人)共译经30余部。译风古直生硬,诘屈费解,属直译。支娄迦谶月氏国人,来中国译了十多部经。他和弟子支亮及支亮的弟子支谦号称三支。在当时佛教翻译界享有盛誉。鸠摩罗什天竺(印度人)批判地考证了以往的翻译,一改过去的古直风格,提倡意译并署名经典。期间意译的经典有《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经》、《十二门论》和《百论》等300余卷。奠定了我国文学翻译的基础。真谛印度人,在南北朝时代,应梁武帝之聘,来中国译了49部经,其中最值称道的是《摄大乘论》,对我国佛教思想影响很大。玄奘曾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去印度求经,17年后带回57部佛经。并将75部译为汉文。更重要的是他首次进行汉译外的尝试,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为梵文。成为汉以外的鼻祖。在理论上,他提倡“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深远。玄奘、鸠摩罗什和真谛一直被视为我国佛教学三大翻译家。第二阶段的翻译名家徐光启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并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9严复
(1854-1921)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77年作为首批海军留学生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英国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外,还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英国法庭考察审判过程,作中西异同比较。甲午战败后严复感于时事弥艰,开始致力译著,并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斥责历代帝王是“大盗窃国者”,力主变法图强,以西方科学取代八股文章。后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至1909年,先后又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西方名著,达160多万字。他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意义。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0林纾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早年曾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与朋友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林纾译书的速度是他引以自豪的。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他是古文家,喜欢用古文义法来讲他译的小说。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用来补有些原作的不足,使他的译作竟胜过有些原作。林纾除翻译小说外,文有《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诗有《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自著小说有《京华碧血录》、《巾帼阳秋》、《冤海灵光》、《金陵秋》等,笔记有《畏庐漫录》、《畏庐笔记》、《畏庐琐记》、《技击余闻》等,传奇有《蜀鹃啼》、《合浦珠》、《天妃庙》等。还有古文研究著作《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以及《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等。由于他不懂外语,他与人合作以口述笔记的形式翻译了160部文学作品其中《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和《王子复仇记》(Hamlet)。他的译作文笔流畅,但删减遗漏之处甚多。要注重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第三阶段的翻译名家这一时期的题材开始涉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也发表在这一时期。译语形式上用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readability),拓宽了译文的接受范围。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3鲁迅(1881-1936)和周作人(1885-1967)兄弟二人1909年合译《域外小说集》,实际上是1907年合作翻译《红星佚史》,到1924年因家事纠纷而割断手足亲情。鲁迅主导,主要负责选材、校订、出版发行,而周作人大多执笔翻译。翻译思想:直译、求信和达旨。鲁迅于1903年开始翻译,约百种。而周作人从1904年开始翻译,涉及英、法、日、希腊、德、犹太、瑞士、丹麦、俄、美、西班牙、波兰、拉托维亚、匈牙利等十多个国家的280种(希腊三十四,日本一百七十六,其他各国七十)。鲁迅曾译过俄国和苏联的优秀作品《毁灭》、《死魂灵》。提倡翻译要“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这与今天翻译界普遍认可的“忠实、通顺”(faithfulness,smoothness)实质上是一致的。鲁迅倾向于直译,特别是针对当时“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以及“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主张,他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原则。瞿秋白(1899-1935)“不漏不溢,必清必明”《苦力的翻译》批评当时“顺译”“难道翻译不能够又顺又不错吗?”翻译外国革命文学作品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必须“非常忠实”,甚至“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翻译应当帮助创造出“新的中国现代言语”。(批评中国语言“手势语”“姿势语”的原始)批评严复、赵景深、鲁迅的翻译理论,而主张以“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来”作为标准。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6胡适(1891-1962)又名胡适之,189l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10年后,留学美国康耐尔大学,先修农学,后弃农学文,从美国教育家杜威学习。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1917年学成归国,应蔡元培之邀,入北京大学任教授。胡适认为翻译难于创作。他认为译者首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且精通两种语言。要吃透原文,还必须做大量的研究工作。译书第一要对原作者负责任,求不失原意;第二要对读者负责任,求他们能懂;第三要对自己负责任,求不致自欺欺人。胡适的翻译标准是“信”与“达”的统一。他认为明白晓畅是翻译的基本原则。胡适认为直译与意译只是不同的手段,并不互相排斥。只要符合“信’’与“达”的标准,可根据需要而并用之。他说,“我译小说只希望能达意。直译能达,便用直译,直译不易懂,使婉转曲折以求达意。”用文言和白话文翻译(文学革命),1906年开始翻译,近40种。其中《最后一课》作为中学教材。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7郭沫若(1892-1978)四川人,精通德语、日语、英语。认为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先决条件是:(一)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三)对于作者要有研究;(四)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的能力。翻译是一种创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而且要有很好的外文基础,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1921年,郭沫若翻译出版卡尔。马克思著名的理论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钱君胥合译出版了德国小说《菌梦湖》;1922年,他成功将德国著名学者歌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译为中文;1924年,他翻译了日本论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1926年,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集《雪莱诗选》由他翻译介绍到中国;1928年,他翻译了歌德的另一部巨著《浮士德》第一部;同年,创造社出版了他的《沫若译诗集》,美国小说《石炭王》也在这一年由他翻译出版。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81935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经郭沫若之手翻译到中国;1947年,马克思的另一部理论著作《艺术的真实》也由郭沫若翻译出版。除此以外,《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新时代》、《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屠场》、《美术考古发现史》、《煤油》、《生命之科学》、《日本短篇小说集》等一大批国外优秀作品都经郭沫若之手介绍到中国,为当时中国文坛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在翻译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同时,郭沫若还将“苏活古代文献生命,倡导古书今译”当作自己翻译的另一个方向。他将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一起,念念不忘让古代文献通过自己的手再现风采。《<屈原赋>今译》、《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崖州志》校勘等,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展示出郭沫若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其中,以《管子集校》最有代表性。在版本搜集、对勘下大功夫中,发现不同的版本系统,同时尽可能无遗漏地网罗了以往校释《管子》的诸家著述。全书写有2000余条“沫若案”,总字数不下20万字。以校为主,校注一体;校释与辨伪、断代结合;运用甲骨文、金文、隶、草等新旧文字,并注入现代经济学等学科思想,将《管子》一书的整理推向新的高度。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19钱锺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钱钟书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虽然失之零散却十分严肃,而且是全方位的。他早在1934年就明确使用过“翻译学”和“艺术化的翻译”(translationasanart)两个术语;《林纾的翻译》一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钟书的翻译观;另有大量见地独到的有关翻译的片断论述,散见于《管锥编》、《谈艺录》等著述中。Focusonthetranslator’ssmoothandidiomaticChineseversionforthesakeoftheChinesereader.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1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出生于浙江嘉兴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同时攻读英语。毕业后于1933年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
朱生豪从24岁起,以宏大的气魄、坚韧的毅力,经数年呕心沥血,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含戏剧31种)。他英年早逝,只度过了32个春秋。而他所译莎剧《全集》由世界书局出版后,轰动文坛,被时人叹为“宏伟的工程”、“伟大的业绩”。朱生豪的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其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丽。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外国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戏剧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译文。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2杨必
杨绛的妹妹,(1922—1968),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会学校)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当了一年助教,然后回震旦教课。后来又被分配在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教书。受到傅雷鼓励开始翻译。她翻译的第一部小说是玛丽亚•埃杰窝斯的《剥削世家》。傅雷认为她该翻译大作家的名著,于是她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订下合同,翻译萨克雷(W.M.Thackeray)的VanityFair(《名利场》)。杨必翻译的《名利场》如期交卷,出版社评给她最高的稿酬。她向来体弱失眠,工作紧张了失眠更厉害,等她赶完《名利场》,身体就垮了。有一晚,她一觉睡去,没有再醒过来。杨必翻译的以上两本书的原著均为钱锺书(杨绛的丈夫)所推荐。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3林语堂(1895-1976)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坂仔村一个清贫和睦的牧师家庭,幼名和乐,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后改名玉堂,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发表文章署名语堂。1916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清华学校任中等英文教员。三年后即1919年秋,林语堂携新婚妻子廖翠凤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一年后,经济上的危机迫使他们来到法国,积蓄了一笔钱之后,又来到德国学语言学。林语堂提出译文须以句为本位。第一、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的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泽出。这就是我们所谓“句译”的方法。第二、行文时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翻译者所表之思想,既本于外国文,则不免多少受外国文之影响,且译者亦不应过改其本来面目。《道德经》,多古文英译。中文著作9本,英文著作38本,译著88种。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4徐志摩(1897-1931)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宁一开明富商之家,幼时接受私塾教育。1918年夏,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攻读社会学,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并获硕士学位。两年后,出于对美国高度工业化的社会生活的极度厌倦,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来到英国,以追随罗素(B.Russell)的哲学思想。在伦敦剑桥大学结识了哲人罗素,哈代(T.Hardy)、威尔斯(H.G.wells)、曼斯菲尔德(K.Mansfield)、卡本特(E.Carpenter)、威利(A.Waley)等一批英国当时的著名作家、诗人和学者。于是他开始译介自己喜爱的诗人与作品,迈出了通向世界文学殿堂的第一步。1921年开始翻译,付梓过四种译著,其中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童话故事,除此之外,还有约80首诗以及许多散文、讲演等译文散见于他所出版的诗集、散文集或二三十年代印行的各种报刊杂志里。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5徐志摩认为:“翻译难不过译诗,因为诗的难处不单是他的形式,也不单是他的神韵,你得把神韵化进形式,像颜色化入水,又得把形式表现神韵,像玲珑的香水瓶子盛香水。”在他看来,“形”与“神”——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完美统一方不失诗歌翻译的真谛。在徐志摩看来,胡适的译文太过于“注重神情”,虽可“打起徽州调高声朗唱”,但却已完全改变了原诗的语言风格,因而称不上是真正的翻译。作为译者,他知道直译充其量只能表现原诗的形式,却难以传达出原诗语言所蕴涵的精细微妙处,而作为诗人,他又深邃诗之语言形式亦非是无足轻重的东西。因此,他一方面指出“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完美的形体是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又同时强调了“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在译诗语言上,徐志摩积极主张用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认真移译外国诗歌。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6茅盾(1896-1981)据粗略的统计,茅盾一生曾撰写翻译论文近20篇,广泛、深刻而富有远见卓识地探讨了文学翻译理论问题,在许多方面可以与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的著名翻译理论家们相媲美。此外,从1916年9月至1948年8月,他还翻译、校译、辑译及与人合译出版各类译著40余种,发表各类译品240篇左右。他的译作涉及30多个国家和150多位作家,笼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文艺理沦、科学常识、马列著作及社会评论等诸方面。其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涉及的国家和作家之多,无论是过去抑或是现在,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7文学翻译只有一个广义的“信”的标准,但又必须强调“达、雅”。原因是,文学译品要传达原作的意境,没有顺畅流利的文学语言是办不到的。而为了忠实地传达原作的意境,译文的语言就必须具有如同原文的通顺和文采。这就是说,“信”与“达、雅”密不可分,而“达、雅”的程度又必须以“信”为中轴。这样,茅盾对三字标准之间关系的辩证处理,就照顾到了文学翻译的内容与形式,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或左或有的摇摆。自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并非茅盾一人。我国著名翻译家伍光建早年也曾明确指出过:“‘信’……似应奉为译事圭臬。至于译文是否达、雅,还须先看原文是否达、雅。”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8梁实秋(1902-1987)对英法语言有高度的素养,辞书编撰有卓越的成就,文艺创作业绩斐然,译事成就巨大。生于北京,死于台北。主编过30多种词典和教科书,数百篇散文、小品文和杂文,翻译《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以及《世界名人传》124册。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9钱歌川(1903-1990)湖南湘潭人,早年留学日本,后又于1936年赴英进修,并游历欧洲。抗战胜利后,因他精通日文、英文,被派往日本,出任中国驻日代表团主任秘书,他对之无甚兴趣,转而应聘到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后到新加坡执教,直到1973年退休,去美国定居。1990年10月病逝纽约。钱歌川译过多种英、美、日等国作家著作,出版过近百种关于翻译和学习英文的书籍,而辽宁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2月出版的《钱歌川文集》共四卷,凡三百多万字。钱歌川,不愧是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译等身的散文家、翻译家、翻译研究家和英文教授。翻译的标准单是一个信字也就够了,如果我们能从狭义和广义双方来看这信字的解释的话”。“所谓信,就是忠实。也就是翻译正确而无错误”。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30张谷若(1903-1994)山东烟台人,张谷若致力于英国文学,尤其是哈代、萧伯纳、狄更斯以及莎士比亚等经典之作的研究和翻译,并被西方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他翻译的作品被香港有关译论家称为“译作的楷模”,为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译有七部、约400万言英国古典文学名著,除《苔丝》与《还乡》外,还有哈代的《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尔》、亨利·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史》、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肖伯纳的戏剧《伤心之家》以及唐诗英译等。(一)张谷若推崇“信达雅”。他认为“信”包括两方面的信,一是内容方面,包括思想、实质、概念等等,即matter、substance的信;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31二是形式方面,包括表达、字句、结构等等,即form,expression的信。张谷若认为严复所说的雅字是指古文而言。从前的“雅”字,有时有特别意义,比如雅字在清朝时指的是雅部昆曲。在严复的笔下,则等于“古文”或“文言文”指的是雅正的古文。有人以文雅之意解之,认为如原文写粗鄙之人,说粗鄙之语,即不应以雅译之。但以雅作古文解,则此法自解。(二)以“地道的译文”译“地道的原文”张谷若认为“原来是地道的语言文字,翻译时也要译成地道的语言文字”,所渭的翻译三字决,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到“地道”。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在翻译时不能逐字死译,而应依据原文的风格,采用适当的变通手段,以雅译雅,以俗译俗,比如可以用功能相等的不合正规语法的文字来模仿原文中的vulgarism,总之,以与全文气氛味道协调为要。从某种方面说,张谷若的“地道”,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的“风格相似”。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3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后来赴法国和日本留学。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在近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中,巴金根据英、法、俄、日、德和世界语等六种语言,先后译了约五十种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论著,译著涵盖俄、波、意、英、德、日、匈牙利、西班牙、美国、保加利亚等十几个国家许多作家的作品,共三百余万字,其中主要是俄国作家的作品。好的翻译应该都是“直译”,也都是“意译”。那些改变了原文风格,改变了原文语气,改变了原文意义的翻译并不是“意译”,那只是编译,或“改编”。流畅或漂亮的原文应该被译成流畅或漂亮的中文。一部文学作品译出来也应该是一部文学作品。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33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60年代以后,傅雷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吸引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1“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2“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3)“神似”与“形似”和谐体现中西美学之精髓。Emphasizingthereproductionofthespiritoftheflavoroftheoriginal.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其主要特点:1:翻译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性和系统性代替了昔日枪译、乱译的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2:翻译由外译汉单向性翻译变成汉外兼顾的双向型翻译;3:翻译标准日趋统一。翻译研究方面基本围绕直译和意译等传统性问题,没有突破信、达、雅的约束,更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第五阶段翻译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题材进一步扩大,形式更加繁多。口译(含同声传译)已和笔译并驾齐驱。理论方面,也开始探讨建立我国独特的翻译体系。现代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渗透到翻译领域。琼州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服务器硬件租赁合同3篇
- 新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空调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培训课件模板
- 疱疹病毒病人的护理
- 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
- 南京市房产交易合同(2024版)
- 百纳行渠道培训
- 公司清洁钟点工劳务合同
- 烫发后的护理日常
- 先唐歌与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江师范学院
- 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总结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医院内急诊重症快速反应小组建设专家共识1
- 形象与礼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黑龙江检察机关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考命题作文预测及导写:“一步一步往前走”
- 口腔消毒灭菌知识培训课件
- 针刺治疗颈椎病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 工程人员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