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基础教程 第七章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_第1页
电子政务基础教程 第七章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_第2页
电子政务基础教程 第七章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_第3页
电子政务基础教程 第七章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_第4页
电子政务基础教程 第七章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政务资源目录体系7.1政务信息资源编目7.1.1政务信息资源编目概述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简称编目,是采用各类元数据对信息特征进行描述,再用代码对其编排加注标识符的过程。具体包括对信息资源的分类、元数据描述、代码设计和目录编制,相关工作的组织、流程、规程制定等内容,是一项技术性、管理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编目的结果使信息资源能按属性和需求形成目录,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定位与组织。政务信息资源编目的成果是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它是记录政务信息资源结构和政务信息资源属性的数据体系,通常以树状目录结构,展现政务信息资源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其资源的内涵、关系与管理属性。7.1.2政务信息资源编目内容

1)编目的前期准备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业务信息需要统一规划与编目,编目通常涉及以下内容。(1)编目管理架构(2)规范化处理(3)编目分类2)编目工作内容(1)信息资源梳理(2)梳理过程7.1.3政务信息资源编目流程

政务信息资源编目流程划分经归集梳理的资源可进行编目,可分为图7-1所示的4个步骤及相关流程,即总体为方案制定、资源调查、目录生成与目录审核与管理等过程,具体要求如下。1)方案制定

由于政务服务正朝着“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模式发展,促使政务信息资源编目日益细化和庞杂,管理难度也不断提高,需建立科学的编目方案,涉及4方面工作:(1)建立组织机构

(2)确定编目范围

(3)划分工作任务

(4)相关工作内容

2)资源调查资源调查主要围绕业务需求与信息资源两大脉络进行,两者应彼此适配,特别是在跨机构环境中适配。也就是说,当业务内容变更、流程变更、主管组织变更、用户对象变更等时,都会引起信息资源变化,从而导致编目内容变化。资源调查将生成如下3种清单:(1)数据需求清单(2)数据认责清单(3)数据负面清3)编制作业目录资源经整理、汇集与分析,可按业务需求和上述三种清单来编制作业目录。目录内容可以是覆盖所有机构与业务的全量目录;或针对某几个机构、某个领域或某几项业务的专题目录;用于查询服务的事项目录;管理维护目录体系的目录(如反映各机构的局部性私有目录及其与公共目录的关联与条件等);服务中生成的用户目录,机构目录等,均在作业目录的编制范围中,其后将据此编制信息资源目录。4)目录审核与管理从质量管理上考虑,编目、审核与维护通常不是一个团队实施,逻辑上应由3组不同实体执行。作业目录与资源目录均属资源规划与架构设计领域,审核属于业务与质量管理团队,并由各相关机构在运行中随需协同维护。

政务信息资源调查与梳理上述4项活动中,信息资源调查梳理是核心,其深度广度将直接影响编目的内容与质量。资源调查的路径与各项内容如图7-2所示。主要要求如下:1)资源调研

资源调研针对具体政务业务进行,应按业务流程描绘各阶段的数据供需框架,框架中逐一列出业务所涉各机构的数据源、各机构间随业务展开中的数据供需对接与数据加工情况。这一阶段主要产生一个轮廓性的资源边界与总体架构。2)业务流程梳理和理解业务梳理的主要脉络如图7-3。不同机构、应用与场景中,同一术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相同表达亦可能有不同涵义,应使各机构都在每个运行环节上都获得一致的理解,否则就应按不同对象进行编目处理。图7-3中的业务流程梳理应注意以下原则。(1)业务梳理应依据部门职能,列出其范围内的各业务事项。再针对每一事项,梳理业务基本情况,获取业务流程、业务环节、业务信息,形成业务事项调查表。(2)机构存在多项业务时,应从其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入手梳理。(3)拓展梳理到其他业务及与应用关联的系统,注重其相互结合的业务。(4)覆盖各部门的所有业务,保证梳理全面性。(5)对梳理中的信息单元,应以不能再细分为准则,直至最基本数据项。(6)调查内容及表述应准确规范,以使编制的资源目录得到各机构的共同认可。(7)梳理的资源一定是结果数据,不是过程数据,否则无法确定哪个数据是有效的。3)业务过程数据的采集行政业务均涉及相应的数据,应对各干系方的数据项、机构间的数据项,业务进程中添加、组合、形态变化的数据项等,均要详细采集记录。应注意如下几点:(1)对已建业务系统填写业务系统调查表。(2)对各业务系统,按其功能菜单,梳理系统业务主线,列出业务事项。再对各事项分析其对应功能模块的业务操作,填写业务操作事项调查表。(3)对各业务事项,分析其对应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信息,分析各信息资源的来源去向、中间数据项、过程数据项等,填写过程信息资源调查表。4)采集对应系统的数据字典各政务系统均可能有内容不一、规模不等、格式不同的数据字典。应对其数据项(包括其概念内涵、语义表述、数据格式和类型等)进行梳理,补充后归集成为一套统一的共享数据字典。注明其中各数据项的来源、流转机构、交换条件、应用语境、形态变换以及变换条目与本源词条间的映射等。5)数据的筛选和核实除内容与格式外,数据字典还涉及机构间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的衔接,纳入字典的资源要反复核实与优选,充实内容、补充其运维与管理类数据,加注标签等。6)数据的清洗和比对数据字典主要定义数据的内容、格式、类型、使用条件、环境、流转历程等。数据清洗和比对先要对各异构数据字典中的数据项进行优选与统一处理,然后再对系统运行中的实体数据依据数据标准进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处理,修改不合格的数据。7)数据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判定对象是否符合质量或应用目标的依据。数据标准的定义对政务资源的质量控制与目标实现是基础工作,此处的标准数据,是指除相关国家、行业数据标准外,针对具体应用拟订的一些数据定义、标识、建模、运行和管理的内部规则。尤其是对协同作业中机构间数据交互时的质量判别与控制时的标准。8)管理过程的定义数据流转涉及各机构的内外管理,需要各干系方定义内部的数据管理职责与规程,以及机构间交互中的管理的职责、衔接与要求等,两者间不能留空隙。9)数据需求确认数据需求是对前述作业的核查与审定,如发现其中某环节有误,则应有重新开展调研梳理,找出问题所在,并对此前的梳理进行充分性与完整性核实。7.3政务信息资源调查内容

7.3.1政务信息资源调查模板图7-2与图7-3中的各环节,以业务流程解析及业务过程数据梳理为核心,往往涉及多种流程与多个机构,宜采用规范化模板,使不同机构的不同人员都能依规填报。图7-4为政务数据资源调查模板示例,带“*”号为必填项,是核心元数据。模板中的各表项内容与关系如下:(1)系统调查表

是使用中、拟开发等相关业务系统的汇总表。(2)业务信息调查表

是以部门或处室职能域为基础,涉及政府服务主题的业务事项明细表。此表应反映系统调查表中各所用系统的名称,尚需开发系统的名称与功能等。(3)信息资源调查表

从业务信息调查表中抽取所有的职责事项名称与作业内容,查取其职责业务事项的相关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过程表单及输出结果。(4)信息资源详细表

依据(3)中的资源名称,将其具体的输入、输出项属性、定义与规格等逐项填报。(5)信息资源需求调查表

以上的完成项为机构与系统的内部资源表,通过填写与其他机构的共享与交换数据表,就形成了资源需求调查表。模板采集的数据,应进行纵向、横向与综合整理。纵向整理指对机构从下到上,逐级整理;横向整理指先整理业务,再整理数据;综合整理指在纵横向整理基础上,开始跨机构间的数据整理。7.3.2政务信息资源编目

在完成图7-4的调查,并对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就可对模板下收纳的具体信息资源进行描述与编目。政务信息资源描述模板1)模板基本结构每一件信息资源项,也将按图7-5所示的规范模板,表头逐项代表信息资源分类、资源名称与代码,资源提供方与代码,资源格式,信息项信息,共享属性,开放属性,更新周期与关联类目名称等。带“*”号者即核心元数据项,否则为扩展元数据项,可按需添加。图7-5模板生成一组政务信息资源属性描述,可生成多种目录视图,如: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主题信息资源目录,普查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开放目录、共享目录,关联目录与更新目录等。其中,信息资源分类(类、项、目、细目)目录是反映主题内容层级架构的基础目录段,能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系统建设,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业务管理等,这些目录形成资源体系。2)编码实例为说明上述模板,特采用如下实例进行说明。信息资源名称:广告发布变更登记申请信息编码:330003130000C231/00006编码说明:330003130000C231/00006为信息资源“广告发布变更登记申请信息”的标识符编码;330003为前段码;130000C231为中段码(其中130000为信息资源所属部门的行政区划代码,即“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此例为河北省;C为信息资源所属部门的类别码,即“政府”;231为信息资源所属部门的编码,即“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分隔符;00006为后段码,即信息资源“广告发布变更登记申请信息”的顺序码。运用模板与辅助编目工具能实现资源调查表的在线填报、填报数据的规范性审查,以及按主题、部门等分类自动生成目录、信息资源查询统计、数据导出等功能。它能有效简化编目流程、降低编目难度、提高编制效率、便于统计和查阅,使信息资源利用更加规范。7.4政务资源信息目录体系7.4.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概述目录是按资源结构、特征属性、按领域、分层级组织的标题与对应内容的集合;目录体系是包括目录在内的、能对机构或平台内外提供资源组织与管理服务的功能,以及支撑环境、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安全运行保障等的资源体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通常与交换体系融合一体,故GB/T25647《电子政务术语》称其为政务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并定义为“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一是以目录服务为基础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目录体系,为各级政府提供信息查询和共享服务;二是以业务协同需求为导向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按需交换与共享的交换体系,围绕部门内信息的纵向汇聚和传递、部门间在线实时信息的横向交换等需求,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可见,其它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对于政府机构内部、机构之间以及跨系统间的信息组织、管理、共享与交换至关重要。目录互不一致的资源体系,其间的数据共享难于实现;目录体系互不兼容的资源体系,其间的资源交换亦难于进行。7.4.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内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内容架构如图7-6的概念模型所示,此概念模型反映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基本内容构成,体现为资源目录与服务目录两方面的集成,管理与服务功能的集成。图7-6中可分为4个资源板块,具体功能如下。(1)标准资源

元数据标准要求从内容与形式上规范资源描述;分类标准从资源的结构、归属、关联角度定义目录各层级中的位属与并列位对象;编码标准赋予对象标识代码,安全及其他标准对目录体系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管理性角度提出要求。(2)资源库

内容包括元数据库,数据资源与服务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库,及它们与政务信息资源库的相互作用等。(3)目录资源

逻辑上分为资源目录和服务目录,两者均通过元数据来描述。其中基础部分是核心元数据,它们是描述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均需要的元数据集,并支持业务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各类应用可在核心元数据的基础上,按需求扩充,采用各类扩展元数据。(4)运行资源

上述对象的集中载体,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注册、发布、维护、查询等。7.4.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供需构成资源供需构成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中,机构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换,反映到目录体系中构成供需对接关系。将图7-6的模型放到资源供需关系中考虑,就形成图7-7所示的供需流程图。它涉及三类角色: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和目录内容管理者,三者围绕图7-6的模型运行,形成图7-7的流程,其主要概念与关系如下。(1)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库

代表各政府部门依法采集的、在其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集,也因各部门的业务具有专属性,故在构建跨部门业务时产生了不同机构的资源交换对接的需求。

(2)公共资源库

即指不同部门均涉及的如人口、法人、空间位置、国土资源、信用等公共信息,也指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系统通过传输、下载或自动感测等获取方式,为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的可共享的公用信息资源。

(3)交换资源库

是通过政务信息目录体系建立的源于不同部门中的资源。它按业务需要先将不同部门的信息抽取汇集至交换资源库。由于它们来自不同部门,其形态与内容描述项等均为异构资源,故需要交换服务提供归整与标准化处理。(4)交换服务

为实施政务信息资源交换而提供的一系列数据操作与管理的集合,如根据业务要求确定最小数据需求,形成资源需求清单;再对数据供应方即数据源(简称数源)的确定,多数源时对其中权威数源的甄别,确定其质量、完整性、提供频次等,形成数源供应清单。对比供需清单找出缺失数据项,寻找新数源。当资源充分后还要对业务内容与格式作相应加工处理,以保证信息能在跨机构或跨系统间进行。

(5)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

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是不同部门中不同政务领域均使用的描述公共资源的基本元数据集,在目录体系中占基础性地位。这类元数据在规范化、统一化、序列化与配套化方面有很高要求。不同目录体系中的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必须一致,才能实现统一的资源描述,支持共享与交换。

(6)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

交换服务资源目录是按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或其他方式对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的排列,其中的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是描述交换服务的元数据项的基本集合;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则支持服务目录。

资源供需流程图7-7是在图7-6的基础上,通过与上述对象的关联形成资源供需流程。其中,公共资源库和交换资源库依托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建立,提供者依据业务需求,从中抽取出公共资源和交换服务的特征信息,通过编目形成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与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再将它们分别注册到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库与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库中,分别生成公共资源目录与交换服务目录。使用者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在政务作业环境中,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目录查询。

目录服务中的关键活动目录服务主要内容为政务信息资源编目、注册、发布和维护等,关键环节如下。1)目录注册目录注册是目录中心接收和处理政务部门提供的目录内容或者下级目录中心提供的地址信息的过程。2)目录发布目录发布是目录中心对外公布目录内容或者目录中心地址信息的过程。3)目录信息与服务录信息与服务包括3个层次:目录信息层、功能服务层和服务表现层。(1)目录信息层

由数据资源核心元数据库和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库组成。(2)功能服务层

主要由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组成。(3)服务表现层

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站式服务系统组成,向使用者提供信息资源的发现和定位服务。为便于政务信息资源使用查询定位功能而进行的目录的展现。4)支撑与保障(1)标准与管理规范

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相关标准与管理规范。(2)安全保障

遵循国家关于信息安全保障的相关标准。(3)支撑环境

包括系统的软件、硬件和网络。7.5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功能随着电子政务朝跨领域、跨系统发展,政务创新的推进,构建灵活、多样与个性化政务服务的需求日显突出,目录体系的作用也随政务系统的规模、共享单位数量、服务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而增加,使之成为日益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基本功能要求如下。7.5.1信息资源的组织

目录是对信息资源按内容进行序列化分类、组织、描述与编排处理的结果。资源组织按“相似者相容”的原则逐级分类编排,类目的划分则按各领域分类特征进行。作为分类依据的内容特征,采用核心元数据来描述并形成资源系统。同时,各政府部门可对本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体架构的规划,形成本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内容和目录,以及可公开与可交换的内容和目录。7.5.2信息资源目录的接口

在构建跨领域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时,要按相应需求对不同机构的资源目录体系进行梳理、抽取与处理,通过建立映射实现不同目录体系间的对接,才能进行资源间的共享和交换。7.5.3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

电子政务的内容在迅速扩展与变化,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领域、新理念与新服务都不断添加到政务信息资源中,对它们的分类、定义、编目与发布,在相应目录条目增加、修改、删除等,均是目录管理的内容。7.5.4信息资源的发现与定位

政务信息资源的渠道多、行业广、内容杂,不同领域的资源为不同机构拥有、管理与维护,构成纵横交错的资源集。故不仅在管理上,而且在政务信息资源的查找、浏览、定位与呈现等,都是其发现与定位的主要内容。7.5.5信息资源的集成

各政府机构依照标准建立规范、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可对各地各部门地信息资源进行横向整合,实现跨领域、跨系统的政务信息资源集成,解决因“条块分割”的体制自然形成的信息孤岛,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性的资源优势,并可构建许可新型的政务服务项目。7.5.6政务协同的实现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需要许多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通过联合实现网上协同办理。电子政务系统以“统一注册、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反馈”为公众服务目标,就必须实现各独立电子政务系统的行政审批流程能一站式无缝集成,这就需要在统一政务资源目录体系基础上,完成由“集中办公”向“联网办公”,“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分散监管”向“系统监管”的重大转变。7.5.7专题化与个性化资源定制电子政务信息由具体的政府部门或系统产生,针对特定领域拥有特定含义,可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服务。依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可针对用户的一些特定需求提供专题信息服务。同样,针对一些领导在决策时的特殊需求或公众服务的个体化问题,政务系统能通过资源的专题采集或特殊筛选,整理,以专题或个性信息产品形式提供给用户。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进入这一领域,政府机构将日益提供更加丰富多姿、更具个性化与精准化的公众服务。7.6政务资源目录体系的管理图7-7的目录体系要在特定的资源环境中实现一些管理功能,具体如下。7.6.1编目管理编目包括提供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和政务资源的类目编辑功能,管理内容为:(1)提取政务信息的相关特征信息,形成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2)提取交换服务资源的相关特征信息,形成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3)对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中的分类信息赋值。(4)提供者可在编目时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处理和唯一标识符的赋码。7.6.2注册管理

注册是新单位、新资源内容、新用户等加入系统的首道工序,其功能包括:(1)对象提交

系统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汇集与交换平台,接收不同机构提交的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实体数据以及应用资源等。(2)对象审核

通过审核规程,判定提交的元数据是否符合标准,未通过的则发回提供者修改。对接收的资源进行标识、描述内容与编码,审核其规范性、需求性和唯一性等,否则也返回修改。未赋码的资源应按标准赋码。当多个提供者间的元数据、标识代码、实体数据等互相不一致,且无法修改时,管理者则应建立相应的对照转换表,形成可交换共享的注册资源。(3)对象入库

通过审核的元数据与实体数据等,纳入目录服务的元数据库与实体对象库管理,形成对应的注册目录。7.6.3要素与过程管理

目录体系融合多项目录,可涉及相关机构内部的、垂直与横向跨部门的,以及面向共享与交换等类型的目录等,管理要求较高。面向共享与交换的目录要素管理主要功能如下:1)元数据管理

除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资源核心元数据,机构内的资源标识、内容描述、数据流转、表现形态、数据模式、运行和维护等涉及的元数据,均应规范管理,具体包括内容:(1)元数据定义

包括分类定义、元模型定义、分层定义、主题管理、描述模型等涉及的元数据。(2)元数据存储

元数据存储对象及数据源接口、ETL和前端呈现等资源处理需要的元数据,提供对技术元数据及业务元数据存储。(3)元数据查询

对元数据库中的对象查询与检索,可查询数据库表、数据项、过程及输入输出信息。其他管理对象的元数据信息,并将所查的元数据及相关信息按处理的层次及业务主题进行组织。(4)元数据维护

机构内的元数据是动态更新的,其维护需提供对元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这部分内容更新后,才能保证面向公众与其他机构的服务内容的准确与及时。2)目录管理

目录管理主要为目录分类、编目、审核发布、查询、权限及维护等功能,具体如下:(1)目录分类

如一级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分为自然人信息、法人信息、证照信息、投资项目信息、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办件信息等大类。每一大类都可按需作进一步的分类。(2)编目编制

一级政府资源目录由管理部门维护,用于跨部门、跨层级部门信息共享的索引,二级部门内部目录由部门自己设定,用于部门内部信息共享的索引。编制完成之后提交审核。(3)审核发布

包括对目录类别的审核、对目录项审核、对目录文字审核、对目录流程图审核、资源目录项中标识符编码的查询显示、数据资源目录项中标识符编码的人工修改。(4)目录查询

包括多维度目录查询、列表查询、信息资源访问功能。(5)目录权限

目录权限管理是为不同用户级别进行授权,满足不同用户对目录浏览、检索的权限要求。(6)目录维护

对已发布的目录进行维护,包括删除、停用、更新、重组目录等操作。3)资源管理是对业务抽取的各相关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的交换管理,主要功能包含:(1)编码管理

根据设定的规则,采用统一信息资源编码,对部门内的异构代码通过建立映射实现统一编码。(2)版本管理

对于资源的任何变更进行版本记录管理,所有历史版本均保留备查。(3)部门分级管理

包括新增资源、未发布资源、已发布资源、历史资源、应用程序管理、资源数据展示等,目录分级体系与数源单位分级职责管理。(4)服务管理

所有人工或者自动添加导入的资源,自动生成标准服务,均按规范化服务流程提供内外部共享调用。(5)调用管理

对于完全共享的信息资源以及审核备案通过的信息资源,可以查看、调用该资源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使用。(6)资源申请管理

对于非完全共享的信息资源,如需要使用其信息资源,需要进行申请,管理员进行审核备案。(7)目录关联管理

维护资源分类,实现资源与目录自动关联,将资源显示到目录。(8)订阅管理

主要对资源的订阅、收到的资源需求和提出的资源需求进行管理。4)发布管理

管理者发布目录内容,包括面向共享与交换的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管理者通过目录服务器,将政务资源核心元数据库的内容发布到一站式系统中,该作业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1)发布服务管理

发布服务的管理对象是目录服务器,控制其运行,并通过其目录管理功能,实现特定部分的元数据是否可对外服务,以及在哪项业务范围内、哪些作业环节上、向哪些相关机构及公众分别发布适用的目录资源等。(2)发布网站管理

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站式网站的基本管理,包括网站运行、网页程序维护与更新等。5)查询

为应用系统提供调用接口,支持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查询。人机交互的目录内容查询功能包括:(1)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查询检索功能。(2)对机构内外部用户提供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查询检索功能等。6)维护

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库和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库的建立、更新、备份与恢复等,还包括以下功能:(1)服务监控

监控目录服务器、网站的运行。(2)日志分析

根据元数据查询日志,统计与分析访问的次数、查询对象分布、查询行为与轨迹分析等。(3)用户反馈

管理用户的反馈意见,并和提供者进行协调与改进等。(4)辅助系统管理

包括即时通信、微信服务平台、动态消息发布等辅助服务管理。7.7政务资源目录体系工作流程

7.7.1常规作业流程各政务部门围绕公共资源库和交换资源库开展元数据编目和特征提取与描述,通过元数据注册系统向管理者注册。管理者发布已注的元数据到目录服务器中。政务信息资源使用者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站式服务界面,向管理者发送目录查询请求,管理者将查询结果返回给使用者,如图7-8所示。7.7.2共享交换作业流程图7-8流程中的关键流程是数据交换。与常规作业相比,跨机构间共享与交换资源目录体系的流程复杂性体现在:资源交换适配、前置交换、交换传输、交换管理等功能。具体作业如下。

(1)交换适配

完成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数据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桥接,与部门系统间建立目录间耦合,在保证部门审批业务信息系统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部门业务数据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在线实时交换。

(2)前置交换

为确保各部门现有系统的在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以前置交换作为各部门与数据交换平台的过渡交换的接口,一方面从各应用系统提取数据并传输给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则从数据中心接收数据,向业务系统传递数据。(3)交换传输

在前置交换之间构成信息交换通道,根据部署的交换流程,实现交换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路由、解包等功能。通过消息总线模式,实现部门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处理和稳定可靠、不间断的信息传递。

(4)交换管理

作为交换平台的中心管理模块,应提供图形化的配置工具,实现对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交换平台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具体包括数据交换适配管理、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流程管理等。7.8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7.8.1一般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分为如下建设内容。1)目录体系网络建设

以政务网络为载体,在各级政务系统的目录服务系统中心节点配置目录服务器,实现目录体系的分布式部署,在各政务机构配置前置机实现目录服务中心与各政务部门之间共享数据库的连接。2)标准目录库建设

根据国家相关元数据标准,在各级目录服务中心节点建设标准目录库,并实现对各类元数据、目录库的维护更新和对注册单位的登记管理。3)软件系统建设(1)系统软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必须以相应的系统软件为支持。(2)应用软件

主要涉及以下一些软件:编目软件:基于核心元数据标准开发的元数据生成工具,从不同形态的政务信息资源中抽取出元数据,生成目录。目录报送软件:政务目录体系采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元数据报送。目录报送系统的功能主要将各部门的前置机的元数据报送到所应对的目录服务中心。目录管理软件:目录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互访平台、目录数据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通过各平台实现对目录数据服务中心的集中管理。目录服务软件:发布系统通过发布与查询服务器,依据资源分类标准将元数据发布到政务目录中心网站,供使用者浏览、查询。4)管理体制建设

目录体系的管理体制是保证目录体系能持续、有效地运行的一系列管理要求、操作规范和评估机制,它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对信息资源的维护管理机制

主要包括保证信息采集的持续性、正确性、一致性等的管理规范;对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备份、信息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对信息指标注册登记、信息指标变更方面的管理规范。对技术平台的运行维护机制

主要包括对平台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维护、设备维修、系统改造等活动的管理规范。对业务服务的管理规范

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申请、服务提供、服务配置、服务注销等活动的管理规程。对岗位职责的管理规范

主要包括岗位的设置、职责、考核等管理规范等。7.8.2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架构

上述目录体系交换体现为简单的同级机构范畴,实际的政务服务还需要上下级机构间的目录体系互联。于是就有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全国政务资源编目体系架构和共享交换模式,如图7-9所示。1)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分级架构

国家电子政务目录体系体现为中央、省、市、县4级,代表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政务管理、调控与服务层面。基层政府面向公众个体,承担庞杂、细致而具体服务业务;中高层则面向大局,针对国计民生与国际交往的宏观问题。故不同层级的政务系统的内容差异较大,其目录管理的需求也多有不同。因此,其管理、运行与维护就应分级进行。图7-9的编目体系架构有如下特点:(1)从上至下为树形结构,各地编目中心同时承担本级节点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2)省市县/区各级政务中心部署目录服务中心节点,汇集其所辖区划内下级机构的资源。(3)在各级政务部门部署编目系统和目录报送系统,负责向上级报送目录。(4)跨级别与跨区划的资源目录交换,往往通过其上级机构桥接进行。国家政务资源编目中心省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直辖市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市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市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市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市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区/县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区/县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区/县级政务资源编目中心7.8.3分级管理内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从技术架构角度划分为4个子系统:编目子系统、目录报送子系统、目录服务子系统与目录服务子系统,各部分功能如下。1)编目系统

编目系统是基于核心元数据标准开发的目录数据生成系统。提供者使用编目系统从不同形态的政务信息资源中人工或自动抽取数据,同时生成目录。编目系统部署于资源提供部门,其不但可向目录管理中心提供目录数据,还可作为部门内部管理工具使用。2)目录报送系统

目录报送系统主要完成政务部门前置机上的目录数据向目录数据向目录中心的报送功能。同时,为了实现编目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松耦合,明确划分系统边界,在编目系统与前置机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换与桥接功能。3)目录管理系统

目录数据通过目录管理系统的整合,构成了一个在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的虚拟系统,解决了在分布式部署下,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访问题。提供数据中心节点注册、目录数据发现、目录整理管理三大类服务及接口。4)目录服务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发布和查询功能,按照国家标准定义的“交换服务目录接口”来与目录服务系统进行交互,将用户的查询、发现要求提供给目录服务系统,并将其返回的结果以HTTP网页方式发回用户端。7.8.4政务资源目录体系技术管理要求1)管理技术架构

由于不同机构或将参与同一目录体系下不同的数据的采集、加工和使用。此时,就应从体制上保证彼此的管理架构彼此一致。根据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管理架构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3个角色,围绕规划、编目、注册、发布、维护、查询等6项活动组成,如图7-10所示。图7-10中在跨越行政层级环境中的3种角色的各自职能如下:(1)提供者负责本级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规划和编目。向管理者提交注册目录内容并负责更新。对本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设置使用与维护权限。负责提供与目录内容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2)管理者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及相关管理办法进行资源标识符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等。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注册、发布及系统维护。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查询服务。(3)使用者

对获取的目录内容在授权范围内使用。(4)管理过程任务与角色的关系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数据管理过程各项任务所涉及的角色如下:规划任务:由提供部门完成,运维部门配合。整理任务:由提供部门完成。注册登记任务:主要由运维部门完成,提供部门配合。管理任务:由运维部门完成。服务任务:由运维部门完成。使用:由使用者完成。2)基层目录上报流程政务活动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在基层,从街道与乡镇级政府开始向区县级政府上报目录,区县向市级政府上报目录等占据政务目录交换在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区县向市级上报资源目录的二级资源目录归集流程示意如图7-11,必要时再以类似流程向省与国家级上报目录。图7-11中,市级目录中心收纳了经注册的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按行业或跨部门应用的若干分目录中的核心元数据,区县级目录中心地址信息等。区县级目录中心包括:在本级注册的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按行业或跨部门应用建立的若干区县级分目录的核心元数据。区县级目录中心向市级目录中心注册区县级目录访问地址和本区县管理的核心元数据等等。在市级政府统一建立一政务云平台的场合下,区县级分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