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功能区_第1页
重庆五大功能区_第2页
重庆五大功能区_第3页
重庆五大功能区_第4页
重庆五大功能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甘强重庆发展新战略:五大功能区解读2013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强调,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战略背景——为什么三、战略保障——怎么做二、战略思路——做什么一、战略背景——为什么

(一)针对问题(二)立足市情(三)应对挑战

国土空间

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战略背景主体功能区

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战略背景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是为科学开发和保护我国国土空间资源的空间开发战略。

——“十一五”规划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和使用的新概念战略背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十七大”报告战略背景

“十二五”规划将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十二五”规划战略背景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经济更发达、区域更协调、人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为了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家园,必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开发我们的家园。”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背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大”报告

战略背景战略背景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针对国土空间开发秩序较乱、空间结构不合理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立足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适宜大规模开发的地域空间有限的国情,着眼未来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战略背景(一)针对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最大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付出很大代价,积累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战略背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与空间开发模式粗放、空间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一是经济转型,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空间重塑,要调整优化全国空间结构、空间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的空间开发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调整不合理的空间结构。国土空间无序开发的格局难以持续我国空间开发中的突出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浪费、城乡区域差距过大等等,其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化的过于集中,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少数高增长区域,出口导向,全球经济大循环,形成经济向沿海少数区域的集聚。另一方面是行政化的过于分散,遍地开花式的大开发、大发展,各级行政区域都要赶超,都要行政区内的奔小康,形成所有区域都要大开发、都要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战略背景国土空间无序开发的格局难以持续经济人口向发展条件好的区域集聚是世界普遍趋势。改革开发,沿海地区的高增长,支撑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经济增长过于集中在沿海少数高增长区域,既带来区域内过度开发的隐患,也造成区域间差距过大,全国讲是大国经济内需潜力没能充分发挥。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集聚了经济没有集聚相应的人口。战略背景国土空间无序开发的格局难以持续这种空间布局形成,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过于依赖工业、过于依赖投资的空间体现。这种布局模式,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吸纳产业转移,集聚国内资源,大量发展出口加工业,大量工业制造品出口,形成外向循环;国内则依靠上亿的农民工,能源资源的大规模、长距离调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形成许多隐患。战略背景中美日三国都市圈对比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地亚哥-旧金山东京圈名古屋圈关西圈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美日三国区域差距对比GDP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倍数人均GDP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倍数美国752.2日本382.8中国897.6国土空间无序开发的格局难以持续市场化的过于集中,带来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加之财政、户籍等政策不到位,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造成各级行政区加快发展的压力,形成行政主导的分散开发。无论是省区还是市县甚至是乡镇,无论是条件好还是条件差的,都要工业化城市化,都要大开发,带来许多问题。波浪式的招商引资,形成周期性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产能过剩;生态脆弱地区,牧业大县、农业大县都要变成工业强县、区域大市,各类园区、开发区、新城众多,带来大量园区土地、基础设施的浪费,耕地的大量减少,危及粮食安全,带来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的扩散。战略背景我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矿产资源按探明储量测算)人均资源短缺,能源资源消耗高人均资源短缺,能源资源消耗高2008年我国原油、煤炭、粗钢、水泥消费占世界的份额(吨标准煤/千美元)2008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2.5倍,美国3.8倍,日本7.6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9.1%“十二五”时期目标为2015年比2010年下降16%单位:吨标准煤/万元人均资源短缺,能源资源消耗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千克/美元)2008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3.2倍,美国4.8倍,日本10.5倍降低40%~45%降低17%水资源稀缺土壤沙化大气污染水的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战略背景环境污染让中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战略背景全球变暖西南旱情战略背景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全国石漠化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国土空间的55%,其中极度脆弱的占9.7%,重度脆弱的占19.8%,中度脆弱的占25.5%全国有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中浅层115个,深层125个,岩溶型的15个,岩溶水大概是一万年才能增加一毫米鄱阳湖由过去的51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2900平方公里没有为水流留有空间经批准的国家和省级各类开发区共1568个,总面积为9949平方公里。全国2856个县级行政区有1049个设有1个以上的开发区。过多过滥1996

2005200620072010

控制指标全国耕地存量(单位:亿亩)18.2618.3118.2719.5118.1814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33亿亩0.18战略背景国内外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居住与工业用地比全国1129080351.4:1北京3832911.3:1天津1851491.2:1苏州761180.6:1无锡611570.4:1广州2001591.3:1深圳2112900.7:1日本三大都市圈37006006:1巴黎大区11002055:1单位:平方公里2001年2005年2008年2001年2005年2008年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是必然的,但大大超过城镇人口增长则是不正常的战略背景战略背景(二)立足市情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要对国情市情再认识,对国土空间再认识。

1.综合考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重庆市国土空间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战略背景●山多地少,适宜开发土地资源稀缺

一是人均可利用资源少。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5.8%,丘陵和台地占21.8%,平坝只占2.4%。全市只有1/3的区域适宜大规模高强度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除去已有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可利用土地资源只占幅员面积的12%左右,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只有350平方米左右。战略背景

二是区域分布差异大。全市可利用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占61%,渝东北次之占26%,渝东南只占全市的13%,部分区县(自治县)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只有几平方米,而部分区县(自治县)则高达七百多平方米,相差数百倍。战略背景三是可利用土地的质量差距大。一小时经济圈、特别是渝西地区地形地貌相对较好,坡度不大,可利用土地集中连片,利用条件较好,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呈细小斑块状分布,开发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总体上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开发。

战略背景全市地形与高程图战略背景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图

战略背景●江河密布,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一是地区差异大,西部丘陵平坝区域经济发达,人多水少,东部高山深丘区域相对落后,人少水多。

二是汛期非汛期差异大,分别占可利用总资源量的70%和30%左右。

三是部分地区缺水情况突出,由于土壤含水层薄,保水能力差,加上水利设施不足,渝西等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情况突出,望天水现象突出。战略背景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空间格局图战略背景●生态敏感,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受限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市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较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48.55%;石漠化面积9257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1.23%,是全国八个发生严重石漠化地区之一,酉阳、巫溪、彭水、巫山、奉节、秀山、万盛等区县石漠化区域占幅员面积比重都在15%以上。适宜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区域较为有限。战略背景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图

战略背景●环境特殊,污染消纳能力较弱

一是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地,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和三峡水库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大。二是位于盆地边沿,常年风速低,主城区年平均风速仅1.2米/秒,空气流动慢,空气污染的稀释能力不强。三是三峡水库成库后水流速度降低,水污染的溶解能力明显下降,全市次级河流27.9%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战略背景

环境容量空间格局图

战略背景●灾害频繁,对人类活动影响大

大库区、大山区加上地形地貌较为破碎、降雨较为集中,导致市域内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强度大,而承灾能力和抗灾能力较弱。是全国四大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3417处,三峡库区、长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地质灾害相对较为严重。战略背景自然灾害危险性空间格局图战略背景2.发展形势与面临的挑战●开发强度高

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4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人均土地面积0.29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土地利用率91.3%,开发强度6.92,居西部地区第一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以及人口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开发强度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战略背景●利用效率低

单位城镇空间集聚的人口偏少,城镇的人口密集度偏低,特别是部分小城市、建制镇、开发区占用的国土空间较大,空间资源浪费严重。2008年底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44.7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增加7.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用地252.2平方米,增加16.8平方米,超过国家控制水平;仅45%的区县单位建设用地产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集约用地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空间集中度不高。战略背景●结构不协调

相对于生活空间而言,生产空间偏大;相对于城市居住空间而言,农村居住占用空间偏大;相对于公共设施和绿色生态空间而言,生产和居住空间偏大。产业和经济集中的区域未集中相应人口,集聚近80%经济的一小时经济圈只居住了全市60%的人口,渝东北、渝东南仍有几万人生活在高寒山区等不宜人类活动的区域。区域发展差距较大,2012年“一圈”和“两翼”人均GDP比为2.09:1,财政收入比为4.4:1。战略背景●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耕地急剧减少,由2001年的3778万亩减少到2012年的3270万亩,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左右,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压力日益严重,全市58条主要次级河流120个监测断面中,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占30%;通过化肥流失进入水体的氮、磷分别达到4.67万吨和1.08万吨,畜禽养殖粪尿进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达到22.44万吨;地产煤中硫和灰分含量大于3.47%和25%,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以上;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功能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战略背景(三)应对挑战

今后十几年,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这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有代价的,在快速发展中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压力和挑战。必须从长远战略出发,统筹谋划我国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战略背景从国际经验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乃至现代化进程,各国普遍遇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如何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如何既要满足高品质生活对居住、交通等空间需求,又要避免对耕地、自然生态空间的过度占用;如何既要实现国内的均衡发展,又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这些是各国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注重空间规划、空间调控的重要原因和有益经验。二、战略思路——做什么

(一)基本理念(二)战略目标(三)战略内涵战略思路(一)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遵循经济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通过明确四类主体功能区,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主动引导经济向条件好的区域集中布局,引导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引导人口、经济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保护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域上,最终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构筑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家园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区域差距缩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二)战略目标战略思路

具体目标: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基本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实行大区域均衡、小区域集中的开发模式,主要的城镇化空间集中全国60%左右的人口和70%左右的经济。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在经济总量继续增加的同时,人口总量有序减少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通过控制开发强度,形成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结构合理、疏密得当的空间格局基本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通过有序转移人口、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适度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使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地区和城乡间生活水平的差距缩小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成为以集聚经济和人口为主体功能,同时具有提供生态产品和农产品功能的城镇化空间;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成为以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同时具有发展其他适宜经济功能的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战略思路战略思路(三)战略内涵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不是简单的区域划分,是综合性国土空间开发战略。蕴含着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战略思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不仅是我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开发模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国家区域调控理念、调控方式的重大创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部分国土四或三类国家划定以外的全部国土覆盖全部陆地国土四类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层次战略思路基本特征高强度、高效率、集中式分散式、较低强度、面状自然面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生态地区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结构战略思路按开发方式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城市化地区禁止开发区域主体功能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其它功能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提供农产品提供生态产品按开发内容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战略思路《规划》把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4类;按开发内容,上述4类主体功能区又可以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3类;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按照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区,全国现在有3个优化开发区域,18个重点开发区域,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7个农产品主产区。战略思路重庆市主体功能区重庆市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含义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开发强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需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鉴于成渝地区是国家的重点开发区域,在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未划分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需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要积极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强烈集聚。重庆市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相对较弱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大规模集聚工业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农产品供给安全或生态安全的区域。需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限制开发区域可细分为农业功能导向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功能导向的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重要水源保护地以及市政府决定需要禁止开发的其他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重庆市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图

战略思路战略思路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涵——优化开发区

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开发强度已经很高的区域作为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既是针对这些经济密集区存在过度开发隐患,必须优化发展内涵的迫切要求,也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这些区域如果不转变空间开发模式,避免过度开发的倾向,资源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这些区域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也难以为其他区域腾出发展空间。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是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聚集人口经济规模也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控制开发强度,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战略思路面积km21.6万1.17万8239848738492472159311085.37万30001.2万一些区域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德国密集区的空间开发斯图加特大区经济发展水平很高,面积3654平方公里,人口266万,共有179个市镇,但开发强度为21.7%,农业用地占46.2%,森林用地占30.5%,得益于空间规划的有效控制。斯图加特大区的区域绿地、绿化隔离带和景观发展的重点范围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涵——重点开发区

把关中、成渝、北部湾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作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既是在发展中促进区域协调,实现国土空间均衡开发的需要,也是扩展经济增长和内需空间,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通过大区域均衡、小区域集中的“集中—均衡”式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在中西部培育若干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新城市群,并在国土空间上相对均衡分布,形成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使经济增长逐步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开,在发展中缩小区域差距,扩展经济增长和内需空间。战略思路80美国城市空间格局日本空间开发的主要特点日本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GDP产出)

按照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等级,德国将空间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中心空间 过渡空间 边缘空间中心空间主要是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化区域,以11%的国土,聚集49%的人口和57%的从业人员,是德国经济增长动力最强的区域战略思路集聚化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四分之三生活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涵——限制开发区

把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区域中的优势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既是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需要,也是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这些区域如果都追求把农业大县、牧业大县变成工业强县,耕地很难保住,农业基础地位就会动摇。战略思路“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涵——限制开发区

把三江源、大小兴安岭等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生态安全的区域作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地区,既是从全局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这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举措生态环境脆弱或重要的区域,不适宜大开发,只能越开发、越破坏、越贫困。这些区域如果不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大搞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就会使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要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态产品越来越重要,价值也越高。同时,限制开发不是限制发展,发展生态经济,辅之财政转移、人口转移战略思路“千湖之县”玛多县是三江源的核心区,拥有大小湖泊4077个,是黄河源头。

20多年前的玛多山清水秀、湖泊成群、湿地连片,水草肥美、牛羊成群。1980年至1982年,玛多人均年收入520元,连续3年蝉联全国排名第一。现在,70%的草场退化沙化,4000多个湖泊只剩1000多个原因是政府号召其他市县的劳动力来玛多放牧,草原厚度不断下降,直至只剩草根贴着地面。人均收入比当年下降了100元。战略思路

若尔盖草地面积1212万亩。目前沼泽已难觅踪迹,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湿地萎缩了60%,沙化面积由1995年的24万亩扩大到2007年的158万亩。平均气温1957年到2000年上升1.36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0.8度的水平。原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高草地载畜量,开展了“向沼泽湿地要草场”的大行动,挖了上千个排水沟,把水一直排到黄河里。脱水的沼泽地非但没有变成丰美的草场,反而板结硬化,并迅速退化、沙化。战略思路国家限制开发区域(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涵——禁止开发区把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作为禁止开发区,对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迹,以及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的场所进行保护,是国际上的普遍趋势,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人与自然相和谐、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战略思路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类型个数面积(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比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92.859.67世界文化自然遗产403.720.39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810.171.06国家森林公园73810.071.05国家地质公园1388.560.89合计144312012.5战略思路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德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地貌保护区主要是保护非生物资源,通常是针对一些大面积、对人类修养有重要意义的地区,重点是保持和发展地形、地貌特征。如果发展农业和林业改变了地貌或违背了保护目的,就必须限制发展。目前有7010个地貌保护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8.6%。三、战略保障——怎么做

(一)三大任务(二)功能定位(三)定位依据(四)战略作用

战略保障(一)三大任务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编规划: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区域规划、市县规划定政策:财政、产业、投资、土地、人口、环境、人口、绩效考核等抓落实:根据规划和政策逐步落实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战略保障(二)功能定位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按照全市整体功能最大化、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战略保障战略保障重庆市主体功能区

都市功能核心区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面积294平方公里适当疏解人口,大幅增加服务业比重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任务:不过多考虑经济增速,但强调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路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都市功能核心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3300亿元左右重庆市主体功能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面积5179平方公里更强调经济体量快速增长定位: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任务:此区域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占全市的44%路径: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保护好与都市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环境。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都市功能拓展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700亿元左右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城市发展新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定位: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路径:把发展工业经济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集群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新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000亿元左右重庆市主体功能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1区县面积3.39万平方公里引导转移人口130万,确保森林覆盖率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重庆市主体功能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加强扶贫开发,引导人口聚集和有序梯度转移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路径: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4500亿元左右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

都市功能核心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3300亿元左右,都市功能拓展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700亿元左右,城市发展新区:到2020年,预计GDP到达到10000亿左右,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到2020年,预计GDP到达到4500亿元左右,合计28500亿元人民币。战略保障(三)定位依据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战略保障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按照全市整体功能最大化、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图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图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灾害危险性空间格局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重要性空间格局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制约度空间格局图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图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空间格局图资源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