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写作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写作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写作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写作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名著概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写作背景: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1729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从出身望族到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自36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主要内容: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寓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主题思想:《儒林外史》通过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主要人物: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原本是可怜的读书人,做官后成为贪官污吏。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篇目例析:第一回:主要叙写王冕自学成才,终日闭门读书,不与官宦同流。后朱元璋立八股取士之法,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第三回:热衷功名的穷书生范进中举后上演癫狂闹剧。第五回:严监生疾终正寝,临死前伸着两根手指,总不肯断气,原来是怕灯中有两茎灯草费油才难以合眼,一个十足吝啬鬼的形象。第三十二、三十三回:杜少卿为人豪爽,极重孝道,又不会理家,被人讹骗家产,移家南京。表现了他轻视礼教,仗义疏财,平等爱人。艺术特色:(1)整部小说没有完整的主干故事,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作者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用由此及彼、顺序延伸的方式,刻画和展示出种种儒林世相,构造出一组组情节单元。(2)人物形象鲜明。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3)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专题探究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探究示例: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妻子卧病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但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也有慷慨和不乏人情味的一面。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探究示例:《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巅峰之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无疑是中国讽刺小说中最典型的代表,其中丰富娴熟的讽刺手法,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式。一、对比讽刺。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可以说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最显著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范进了。范进是一个典型的深受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几十年如一日,将科举及第看作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丝毫不在意家人的痛苦、邻里的嘲讽。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转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啼笑皆非。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之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一口一个“贤婿”地叫,见女婿的衣裳后襟起了褶子,更是“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人物前后的遭遇截然相反,身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也是截然相反,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写出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世间人的各种卑劣行径和丑陋灵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二、运用夸张进行讽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于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有极其鲜明的描写,夸张的讽刺就是以人物原有的主要性格特征作为基础,营造适宜的氛围,抓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把这些特征强化,从而揭示人物的本质特性,达到出乎意料的讽刺效果。在吴敬梓的笔下,范进的命运辛酸悲苦,热衷于功名富贵却长期落第。二十多次的落榜让他受尽周围人的白眼,于是变得越来越自卑。当他真的看到中举的消息时,他是这样的:在报帖前“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极度兴奋之后竟发疯了;胡屠户在打了范进一巴掌之后,手指弯不回来了,写得十分夸张。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使形象更为丰满和生动,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从细节中获得强烈的讽刺效果。比如小说第十四回写到马纯上游西湖的场景,一天逛下来,所谓的“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西湖美景没有吸引到他,湖上各色小船上的妇人小姐更加没有吸引到他的目光,反倒是酒店里挂着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海参、糟鸭、鲜鱼、蹄子,锅里煮着的馄饨,蒸笼上的大馒头等等,令他垂涎三尺,羡慕不已。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直指这些人物的市侩本质,唯利是图,将讽刺诠释得恰到好处。专题三:续写故事《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探究示例:匡超人最后的疯狂匡超人在至杭州途中,结识了景兰江,学会了欺世盗名的诀窍,对他的恩人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与潘三混在一起,冒名替考,巧取豪夺,干了不少坏事,完全成了这个恶棍的帮凶。潘三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最终被关入大牢。在这之前,匡超人不断从潘三那里尝到甜头,因而参与犯罪作恶的胆子越来越大:帮助伪造朱签而得了二十两银子,帮人替考而得了二百两银子等等。为更好地拉拢匡超人,潘三为他操办婚事、置办房屋,可谓私恩不浅。从金东崖赶走龙三以后对郭书办的谈话可以捕捉到:匡超人替考事件还是被举报了,虽然举报人不见得是潘三,但多少应有关系。谁知匡超人吉星高照,当年受冤的李知县复任又升迁为给事中,要继续照看他这个门生。匡超人于是回温州应考,又是“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后来老师建议他考取内廷教习,又做了老师的外甥女婿,真是人生处处春风得意!他为了彻底免受潘三案的牵累而打算入京,就逼妻回乐清大柳庄乡下,导致妻子不久即郁闷忧虑而死;对潘三,他不仅不去探望,还打着官腔,说是“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全然忘了自己也曾是犯罪团伙之一员。匡超人在内廷任职期间,和一些名儒大家聊八股文章,当人家问“先儒”是什么时,他就偷偷地脸红,因为他曾和杭州的诗友鼓吹过自己的学问、事业,却不知道“先儒”是何物,闹出过笑话。两年之后,潘三使了些银两,平安出狱了,据说来京城发展。匡超人听说这事,吓得两天没睡好觉,心想:“当年替考之事,潘三没有招供牵连到我,这次到京城会不会找我麻烦?”匡超人马上去老师李知县那讨主意,老师告诉他:“先搬家,让潘三找不到,再称病请几日假,能躲过这一劫再说。”匡超人照办了。结果几天后,风平浪静,匡超人耐不住寂寞,清早大摇大摆去内廷教习去了。一天平安无事,傍晚出朝回家,坐上轿后,感觉回家的路不对劲,他拉开轿帘一看,啊!轿夫已经换了,轿子旁边走着一个熟悉的人——潘三。匡超人哀求落轿,张皇失措地爬出轿外,匍匐在地,叩头如捣蒜,颤声说:“潘……潘爷……您怎么来了?”潘三怒目圆睁,厉声问:“你这些年过得快活呀!忘恩负义的东西!”第二天傍晚,城西护城河里浮起一具男尸,身穿内廷教习的衣服。自主阅读推荐钱锺书《围城》◎作者简介: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主要内容:抗战初期,外国留学生方鸿渐回到了祖国。家里早给他定了亲,只是未婚妻没和他结婚就去世了。他回国后一直居住在丈人的家里,丈人为他谋了一份不错的职业。女博士苏文纨一直对方鸿渐有好感,而方鸿渐迷恋的却是唐晓芙。随后,方鸿渐与唐小姐渐渐打得火热,丈人看出来后,就冷落了他。而后方鸿渐和唐小姐亦因误会而结束。失恋后的方鸿渐和赵辛楣成了莫逆,他们受邀到三闾大学任教。后来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写作手法:《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如坟后的那扇门“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等等。诸如此类,妙语连珠,深入脑海,令读者不仅记住这些佳句,更记住这些佳句所叙述的人、事,以及这些人、事背后深刻而广袤的隐喻。塑造的人物性格现实、典型,心理描写逼真、传神,批判人性与文化,手法幽默,精神内涵深刻。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年),英国作家,政论家,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主要内容:《格列佛游记》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个国度历险的奇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第一次,格列佛遇海难,来到小人国。这里居民身高仅六英寸,君臣贪婪、国家战祸连绵。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渺小。第二次,格列佛误闯大人国。这里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良、国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第三次,格列佛逢海盗,造访飞岛国。这里属地被笼罩控制,城市和乡间颓败、荒芜。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本性。第四次,格列佛遭水手叛变,被放逐到慧骃国。这里统治者和居民是马,他们高度理性,而人形动物却邪恶、低劣。作者以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写作特色:《格列佛游记》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第一单元阅读成果测试题】一、填空题。1.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_____________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_____________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他回到故乡。2._____________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3.第三回中热衷功名的穷书生_____________中举后上演癫狂闹剧。王冕山东济南周进范进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4.《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这些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的,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意对即可)【第二单元阅读成果测试题】

一、填空题。1.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趁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A.卜老爹老和尚 B.老和尚老和尚C.老和尚董瑛 D.牛玉圃卜老爹B2.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A.鲍文卿B.鲍廷玺C.牛浦D.万雪斋3.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老者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A.四个B.三个C.两个D.一个CA二、填空题。4.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___________替考,并顺利考中。5.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___________,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6.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蘧先夫、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___________推病不去。匡超人杜少卿杜少卿三、问答题。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A,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A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A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韦四太爷要回家,A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A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A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A来借了三百两。7.请问这段文字中的A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说说A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少卿不畏强权,不攀附权贵,慷慨大方的人。【第三单元阅读成果测试题】

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2.郭孝子得到____________赠与盘缠,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3.____________留在青枫城休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虞博士尤知县萧云仙二、选择题。4.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但他拒绝应聘。()A.余有达B.郭孝子C.张友达D.万里A5.萧云仙在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A.武书B.庄濯江C.宋为富D.杜少卿C6.秦中书要在家中请吃饭。席间,不知何事,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几位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A.高翰林凤老四B.周进万中书C.凤老四高翰林D.万中书万中书D布局谋篇第三单元写作习作的布局谋篇指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如何组织材料,编排内容,布好局,谋好篇,就可以把血肉(文章材料)和灵魂(文章中心)有机结合起来,以更美的形式相互依托。那么,我们写作时怎样才能更好布局谋篇呢?1.要根据中心全面梳理材料。2.要围绕中心和所梳理的材料拟出全文的框架。3.要通盘考虑,列出写作提纲。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提示: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2.前面的图示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如何进一步展开,使内容更加丰富。3.在图示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思路指导1.审题选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主要写家乡的特色,与众不同之处,要写得能让人轻松记住且能轻易想起的就是好的家乡名片了。可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来写,如: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2.布局谋篇。开头运用写作技巧,如开篇点题,赞美家乡的特点,引出题目;又可以通过美丽的传说引出对家乡的介绍,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可对家乡特有建筑物进行描绘,激发读者要亲临其境的心理;也可介绍家乡独特的物产,如矿产资源、水产品、农产品、森林资源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风俗习惯、剪纸、陶瓷等,还可以描写家乡人心灵美,也是家乡的名片,只要能突出家乡特色的东西尽量都展现出来。写作时要有主有次,详略得当,结构合理。3.议论抒情。这篇作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必不可少。讲述家乡的名片后,可以抒发对家乡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对家乡美好前景展望的向往之情,对家乡名片特色的赞美之情,远离家乡后,对它的思念之情等等。家乡的名片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着一张张特有的名片。①我的家乡在依山傍水的旌德。②家乡有砩石,家乡的砩石是旌德的标志,是旌德的珍宝。它似翡翠,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它如萤火,幽暗深邃,微蓝波光;它若玛瑙,绿兰相间,青翠惹爱。它在家乡随处可见,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萤火虫纷至沓来,与萤火相呼应,发出极其美丽的颜色。它是家乡的名片,在国外热销,在国内产量极大。③家乡有竹马灯,家乡的竹马灯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习俗。这种习俗儿时便可玩耍,中年时便可以表演。这种习俗是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又或者伺马而动,展现马的各种姿态。载歌载舞,形式活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从中汲取而来。古老的文化有着浓郁的旌德特色。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④家乡有文昌塔,家乡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帜,是旌德的艺术。文昌塔从下往上一层层地变细,每往上一层那古铜色的文昌塔渐渐往金色递进,那剥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记。塔尖锥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升。文昌塔的深厚底蕴可追溯古代,也可发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它是家乡的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自然遗产。⑤家乡还有那美丽的人,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谁家的水没关紧,他们会提醒;谁家孩子犯错,他们会说理;谁家人生病,他们会照料。谁家有难,都会有人来帮忙,这真实的一幕幕出现在家乡。家乡还有这一张独特的名片。家乡人就是如此乐于助人。⑥家乡的名片因缤纷而灿烂,因古老而朴实,因迷人而美丽。让家乡在芬芳中更加美好。⑦点评: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开篇点题,点明家乡的多彩、缤纷、古老、迷人的特点。抒发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引出标题——家乡的名片。②独句成段,点明家乡所在地。③本段语言细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家乡独特资源——砩石来写,突出与众不同之处。④文中详尽介绍了家乡的习俗:竹马灯,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⑤第五段写家乡古老的建筑物:文昌塔,具体描述塔的建筑特色,表明家乡文化底蕴深厚。⑥构思新颖,从人文方面入手,介绍家乡的人心灵美。⑦第七段总结归纳全文,呼应开头,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提示:1.认真分析材料中“付出”“享用”“分享”的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2.根据立意,搜集相关资料,并确定所用的材料。3.斟酌材料使用的先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并据此写作。思路指导1.审题立意。阅读材料,抓住妈妈所说的话“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即可拟写两个感想点,一是“付出与收获”,一是“拥有与分享”,选一个角度来写议论文。比如写“懂得拥有与分享”。摆事实,举现象,分析“拥有”与“分享”的关系,论说什么可以“拥有”,什么应该“分享”给别人而不是独自“占有”,说明懂得“分享”才会明白“拥有”的价值这一道理,按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写作步骤来成文。2.组织选材。认真读懂给你提供的材料,想一想吃橘子的启示表明的观点是付出、享用、分享等,任选其一,根据这个中心立意。如确定文章立意是“分享”后,搜索相关的材料,并选定表现“分享”观点的材料。拥有的确不能等同于享有。比如:阳光、空气、水可以享有,却不能拥有,更无法垄断。选取古今中外和现实中的懂得分享的事例和名人名言,如但丁有言:“占有与丧失共存。”道出了对占有的深刻认识,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生的真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谁都无法真正拥有什么,所能做的其实只有分享,与他人共同分享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阐明如果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还有什么矛盾冲突不可化解,何愁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3.详略得当。斟酌有关“分享”的材料,确定先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后再写作。语言生动、明确、严密,要具有说服力。学会分享快乐与他人分享,就有了2份快乐;痛苦与他人承担,便减轻1份痛苦。分享是美丽的,分享是爱的包容。学会分享,是心灵的寄语。①学会分享自然美景,是情操的陶冶。古时陶弘景就与友人分享“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的山中美景;苏轼也与张怀民分享“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月下之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磅礴的气势,不正是李白在与他人分享这天之绝色吗?学会分享自然美景,是对心的洗礼,是对境界的提升,让人生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②学会分享最珍贵的礼物,是爱的传播。东南亚海啸时期,一位英国小女孩毅然捐献出自己最爱的布娃娃。她说:“它让我感到快乐,也一定会让灾区的孩子感到快乐的!”多么纯洁的童心!尽管这个布娃娃在灾区人民眼中,也许连一滴水都不如,但它身上却承载了小女孩无私而纯洁的爱!我相信,无论这个娃娃落在哪个孩子手上,她一定能感受到大洋彼岸传来的亲切问候,如同春日的阳光一般温暖而充满甜蜜。学会分享最珍贵的礼物,是分享着真诚与炽热的爱,像阳光雨露般洒入心田。③学会分享生命,是灵魂的高尚。你可曾知道,当你的鲜血被注入一个垂死的病人身体里时,你就与他分享了你的生命!邓小平老人至死都不忘将角膜捐献,又是何等的高尚?他与别人不仅分享了光明,更分享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④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的确,与他人分享快乐,是跳动的音符,叮叮咚咚,组成悦耳的乐章;是五彩斑斓的颜色,跳动着,在人与人心间搭起爱的彩虹。学会分享,学会让自己真诚的爱洒满人间。⑤点评:①开篇点题,阐述分享的意义,指明要学会分享。②第二段引用陶弘景、苏轼、李白的名句证明观点,语言生动,文采斐然。③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列举一位英国小女孩捐献出自己最爱的布娃娃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④第四段列举邓小平老人捐献角膜的事例,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一个反问句和“不仅……更”递进复句突出了“学会分享生命,是灵魂的高尚”这个论点。⑤层层递进,结尾总结归纳: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引人深思。强调要学会分享。与题目和开头相呼应。三、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提示:1.认真审题,想一想“在路上”的含义,确定合适的立意。2.“在路上”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当选取材料。3.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思路指导1.审题选材。根据作文提示,可以选择在哪一方面选材。明确“路上”的含义,可以是实实在在地上的路,山路、柏油路、乡间小路等,也可以是人生之路。可选生活路上的甜酸苦辣的描述,可选学习路上的艰辛经历,可选交友路上的甘甜回忆,可选追求梦想路上的拼搏事件……2.文体选择。根据立意,结合生活中材料,自定文体,如果写发生在乡间小路上的一件感人的事情,可以记叙为主,兼以抒情、议论;如果写在人生路上生活、拼搏、追求,可以写成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3.构思提纲。确定材料后,构思写作思路,记叙文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来写;议论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写作。确定选择哪些材料以及怎样安排材料的先后和详略,并列出写作提纲。开头、结尾设计点写作技巧,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在路上人自降生起,就都走在了人生路上,只是所站的位置和表现姿态不同,或在路上奔跑,或在路边鼓掌。如果人人都在旁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我认为真正精彩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活的时候做一个在路上的奔跑者。①路上的奔跑者,为前行的目标而奋力拼搏,勇往直前。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如海子所说“明日天寒地冻/日短夜长/路远马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着理想而奔跑。烈日酷暑,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他的理想奔跑。他的理想——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如此朴素又真诚。为此,他奋力奔跑,脚踏实地,永不停息。②既然选择了在路上奔跑,就无惧前方的苦难与挫折。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风雨飘零,政治黑暗中,熹微的光引着鲁迅在奔跑!弃医从文,不做旁观者,纵然几多孤寂,几多坎坷,他仍无惧地坚信他的方向,面对强权也不停止奔跑的步伐。为了令麻木的国人清醒,他毅然用尖锐的笔锋,硬生生把黑暗的社会撕开一道口子。在历史的潮流中留下一个不朽战士的身影。他以奔跑的姿态,不做屈从于强权的沉默者!如同古人所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③人生,本就是一个奔跑的过程。这个世界犹如一个竞技场,每个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坚持不懈,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奔跑奋斗。孔子周游列国,他赶着一辆牛车,走很远很远的路,一路颠簸着,风尘仆仆缺衣少食,去各个国家作民间访问,他宣传儒家思想,屡屡受挫,但他不改初衷,他用微弱的力量创建私学,有教无类,孜孜不倦。孔子穷其一生的奔跑,开启了中华儒家文化的源流。时光涤荡尽了中原大地上春秋霸主们留下的骄傲,而我们,却依然生生世世祭奠圣人。④“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在路上狂奔。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隐隐约约放弃的念头。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当终点和目标一点一点接近,当心灵不再困惑,当你愈发坚定信念,奔跑便成了永恒的凯歌。⑤系上你的鞋带,不要犹豫,扬起心中信念的风帆,一起奔跑吧。⑥点评:①开篇明确了作者选材是人生路上的追求,作者的观点是:做一个在路上的奔跑者。②第二段引用海子的话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论述了路上的奔跑者,为前行的目标而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观点。③通过引用鲁迅和古人所说的话证明了第三段分论点:既然选择了在路上奔跑,就无惧前方的苦难与挫折。选择材料恰当,论证了分论点,具有说服力。④分论点:每个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坚持不懈,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奔跑奋斗。列举孔子周游列国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论点。⑤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议论、抒情,点明了奔跑者具有坚韧不屈的意志,最终会取得成功。⑥最后发出号召,总结归纳:在人生路上做一个奔跑者吧。总评:作者开篇明确观点:做一个在路上的奔跑者,然后讲道理、摆事实进行论证,论证思路清晰,讲理透彻,列举事例典型,详略得当,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一篇很好的范例。素材一: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大全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4.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9.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1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1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1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1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江楼感怀》)1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2.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2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2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7.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素材二:有关分享的语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清·李伯元著小说《官场现形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印度古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古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课文链接真题练(五)【练习范围:《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1.[2019•枣庄改编]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B都是表修饰。比在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都是“用”的意思。2.[2019•潍坊节选]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B••••••••副词,才,这才副词,竟,竟然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反问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3.[2019•成都]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B.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C.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D.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回头A(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介胄之士不拜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D.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B代词,他助词,的都是介词,“用”的意思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况且副词,将近(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B交换只是(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C说法错误,应是康肃骄傲自信,卖油翁神闲气定。课文链接真题练(六)【练习范围:《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1.默写。(1)[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