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广东、福建、辽宁、湖北、重庆、浙江、江苏)_第1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广东、福建、辽宁、湖北、重庆、浙江、江苏)_第2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广东、福建、辽宁、湖北、重庆、浙江、江苏)_第3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广东、福建、辽宁、湖北、重庆、浙江、江苏)_第4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广东、福建、辽宁、湖北、重庆、浙江、江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一编2023内容索引01核心考点聚焦专项热考突破02[专题体系构建]核心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的判断[核心回顾]1.理顺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关系2.从不同角度认识纯净物的分类

3.物质变化中的“二馏”“三色”“四解”和“十化”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馏蒸馏(分馏)干馏三色焰色试验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四解潮解①电解②水解③裂解十化物质的三态变化(熔化、汽化、液化)①风化②钝化③酯化

④裂化(烃)

⑤硬化(油脂加氢)

⑥气化(煤)⑦液化(煤)微点拨: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金属导电、蛋白质的盐析都是物理变化,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命题角度]角度1物质的组成及分类【典例】

(2022广东卷,3)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C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浙江1月选考)许多水果和花卉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

)2.(2022广东韶关综合测试)长征火箭上所用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体育赛场上常用复方氯乙烷喷雾剂给运动员受伤处快速降温止痛,氯乙烷属于烃类物质。(

)4.(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颜料中的红色成分为铁红,铁红的主要成分为Fe2O3。(

)5.(2022辽宁抚顺模拟)“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代蜡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

)√×提示

碳纤维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提示

古代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

角度2物质的变化【典例】

(2022湖南卷,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D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肇庆模拟)“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中含有3He,3He可以作为核聚变的材料,核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2.(2022湖北武汉模拟)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3.(2022辽宁协作体模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提示

核聚变发生了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4.(2022安徽皖北协作区模拟)中医药学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中药的萃取或浓缩均为物理变化。(

)5.(2022广东梅州模拟)音乐焰火是光与音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为“火之交响、光之芭蕾”。其中涉及的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

)6.(2022河北邯郸模拟)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

)√××提示

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2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核心回顾]1.熟悉常考化学用语及其规范使用(1)三种符号①元素符号:Na、S、Cl等②离子符号:Mg2+、Cl-等(2)十种图示①化学式:NaCl、SiO2等②分子式:CO2、H2O等③实验式(最简式):CH、CH2等2.用电子式表示两类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命题角度]角度化学用语及规范使用【典例】

(2022浙江1月选考,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HC≡CHC角度拓展——判断正误

×√4.(2022辽宁大连模拟)基态Br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5。(

)3.(2022广东茂名二模)核电站铀核燃料中的235U和238U互为同位素。(

)√提示

235U和238U是U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专项热考突破——突破一命题篇——新教材新高考

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及变化

1.常见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物质的组成①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②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③煤的气化产物中含有CO、H2等;煤的液化可获得甲醇等液体燃料。④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和SiO2。⑤多糖(淀粉、纤维素等)、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物质的分类①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盐酸、氨水都是混合物。②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甲醇、乙醇是可再生能源。③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溶液呈碱性,但属于盐类,不属于碱。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如烃、卤代烃、醇、醛、酯等;酚类、羧酸等是电解质。典例突破1(2022广东湛江一模)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人文底蕴丰厚,拥有佛山木版年画、禾楼舞、小榄菊花会和核雕等民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佛山木版年画用到多种颜料,所用颜料均为无机物B.禾楼舞庆祝水稻丰收,水稻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C.小榄菊花会花香四溢,体现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核雕是将果核雕成艺术品,所用刻蚀剂为氢氟酸答案

B解析

木版年画用到的多种颜料包括有机颜料,A错误;水稻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糖类,B正确;花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这一观点,C错误;氢氟酸可用于腐蚀玻璃,不易腐蚀木材,D错误。2.从三个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1)从宏观角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或离子的重新组合,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角度: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过程中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都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角度: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典例突破2(2022河北衡水调研)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B.“平面磨错令光净”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铁锈C.“铁上衣生”的原因是铁被O2氧化,发生化学变化D.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答案

C解析

“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体现铁的延展性,发生物理变化,A正确;钢铁表面有铁锈,“平面磨错令光净”是除去表面的铁锈,B正确;“铁上衣生”描述的是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发生化学变化,故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C错误,D正确。新材料新情境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新材料

2021年9月24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实验室中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过程,如图是合成过程相关反应路径(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等均已略去):思考从物质组成角度看,CO2、H2O和H2O2都属于

,CH3OH和HCHO都属于

;根据图示写出CH3OH与O2反应生成HCHO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典例突破3(2022广东广州二模)我国科学家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C.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D.淀粉是谷类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

C解析

CO2是无机化合物,淀粉是有机化合物,我国科学家能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因此该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A正确;在CO2中C元素化合价为+4价,在淀粉(C6H10O5)n中C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0价,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尽管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组成都表示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则二者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淀粉是谷类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典例突破4(2022广东揭阳一模)2021年我国科学家以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其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HCHO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化合物a属于羧酸,能与NaOH发生反应D.淀粉属于糖类,是一种有机高分子答案

C解析

图中反应①为CO2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OH和H2O,A正确;HCHO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B正确;化合物a不属于羧酸,不能与NaOH发生反应,C错误;淀粉属于多糖,其化学式为(C6H10O5)n,淀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D正确。典例突破5(2022安徽蚌埠一模)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实现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突破,为从二氧化碳制造淀粉“打开了一扇窗”,该项研究成果被誉为“0到1的原创性突破”。同时也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属于混合物B.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不需要其他反应物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污染,可有效促进“碳中和”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主要气体答案

A解析

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分子式为(C6H10O5)n,聚合度n值不同,属于混合物,A正确;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而二氧化碳中无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需要含氢的其他反应物,B错误;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只是减少了SO2的排放,并没有减少CO2的排放,不能促进“碳中和”,C错误;二氧化碳一般不会导致酸雨,D错误。——突破二解题篇——素养命题+题型突破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关注物质的元素组成,基于核心元素认识物质的性质,包括分析物质类别以及依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等);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典例突破1(2022辽宁抚顺一模)2022年2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了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C5~C11的烃)的装置。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属于纯净物 B.汽油中含有C、H、O三种元素C.反应过程中CO2被还原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

C解析

汽油(C5~C11的烃)是混合物,A错误;汽油是烃类,只含C、H元素,B错误;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过程中CO2被还原,C正确;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汽油是C5~C11的烃,故还应生成其他含氧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方法点拨解答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类题目的思路:根据物质的用途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推测物质表现的性质,如氧化性(NaClO消毒)、还原性(还原铁粉)、吸水性(浓硫酸、碱石灰等)、弱碱性(氢氧化铝中和胃酸)等;从宏观角度(物质变化)和微观角度(化学键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针对训练1(2022广东韶关综合测试)韶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描述中,没有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古道梅花,随风起舞,暗香浮动B.北江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C.醉美丹霞,阡陌交通,炊烟袅袅D.韶钢松山燃煤高效发电机组,用氨水捕获SO2,减少SO2排放答案

A解析

梅花随风起舞,暗香浮动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炊烟是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用氨水捕获二氧化硫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2.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运用化学符号等手段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并形成“元素观”“微粒观”等化学观念。典例突破2(2022广东惠州一模)下列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B.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答案

D方法点拨解答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类题目时,要明确各种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要求,知道使用过程出现的常见错误:①核素——将中子数(或质子数)当作质量数;②电子式——忽略未成键的孤电子对;混淆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忽视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等;③结构简式——省略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写成CH2CH2);忽视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NO2错写成—O2N。④键线式——混淆键线式结构中碳原子的数目;省略了官能团的表示等。针对训练2(2022广东佛山第一次质量检测)2021年首次测量到系外行星HD209458b大气中氰化氢、氮和水蒸气等6种分子的光谱。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氰化氢的结构式:H—C≡NB.碳原子L层中的电子数:6答案

A——突破三热点专攻——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高考必备1.命题分析近两年,新高考广东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一般分值为2分,侧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材料、能源、环境等的关系。传统文化(古代诗歌、文献)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要求考生对其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出合理的判断,传递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2.化学与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天然纤维(棉、麻等)、合成纤维(涤纶等)、合成橡胶等。(2)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等。3.化学与环境

污染类型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甲烷等含量升高引起雾霾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过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酸雨(pH<5.6)大气中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过多,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如硫酸、硝酸的生产、冶金)、雷电等有关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过多,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白色污染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随意丢弃引起的环境污染4.化学与能源

类型能源类型分析清洁能源天然气、氢气等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的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绿色能源不产生负效应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最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5.古代经典史料中的化学(1)《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3)《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4)《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指K2CO3。真题感悟1.(2022广东卷,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答案

D解析

氢气为还原性气体,A项错误;玻璃纤维属于人工制造的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析出晶体过程中包含物理变化,C项错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质子数均为92,二者互为同位素,D项正确。2.(2022山东卷,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答案

C考向预测1.(化学与STSE)(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粤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与喜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粤绣所用的蚕丝线点燃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冲泡功夫茶时,茶汤中溶有的儿茶素(C15H14O6)是烃类物质C.民间技艺“飘色”中用作支撑“色梗”的钢条属于复合材料D.广东剪纸艺术所用纸的主要成分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A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点燃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儿茶素(C15H14O6)中含氧元素,不是烃类物质,B错误;钢条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2.(化学与传统文化)(2022山东枣庄一模)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C解析

由“蒸令气上”可知与物质的沸点有关,则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A正确;“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则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B正确;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不同,钠元素焰色试验为黄色,钾元素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C错误;“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SHg+S)和“积变又还成丹砂”(Hg+S══HgS)的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该过程包含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专题二化学计量及其应用第一编2023内容索引01核心考点聚焦专项热考突破02[专题体系构建]核心考点聚焦考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应用[核心回顾]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与有关NA的计算

单原子分子,1

mol稀有气体只含1

mol原子(1)特殊分子的组成:稀有气体、臭氧(O3)、白磷(P4)分子中的原子数目。(2)含某核素的物质:一定质量含某核素的物质中的质子、中子、电子或原子的数目,如重水(D2O)、37Cl2等。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均为1∶1(3)特殊离子化合物:Na2O2、KO2、NaHSO4中的离子键及阴、阳离子个数比。呈电中性,所含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有机基团含有的粒子:所含质子、电子或原子数目,如—OH、—CH3等。(5)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1molSiO2中含有4NA个Si—O;1mol金刚石含有2NA个C—C;1mol白磷(P4,分子结构为)含P—P的数目为6NA等。2.两种不能用“Vm=22.4

L·mol-1”计算的情况(1)两种情况:①标准状况下的非气态物质(如水、CCl4等);②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如常温常压下的H2(g)。(2)标准状况下的非气态物质有:H2O、H2O2、NO2、HF、SO3、醇类(如C2H5OH等)、卤代烃(除CH3Cl外)、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新戊烷除外)等。3.五类反应中电子转移与NA的计算

4.有关可逆反应中NA的计算在“NA”的应用中,高考常考的可逆反应如下:判断生成分子、反应中转移电子等的数目时,要考虑可逆反应不能进行

到底。5.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计算的“四要点”(1)看清题目中是否指明溶液的体积。如在pH=13的NaOH溶液中,因溶液体积未知而无法求算溶液中OH-的数目。(2)看清要求计算的粒子数,若计算某电解质溶液中含有H(或O)原子的数目时,还要考虑溶剂水的组成。(3)看清溶液中是否有“弱粒子”,即是否存在弱电解质或易水解的“弱离子”。如1L0.1mol·L-1的CH3COOH溶液或1L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CH3COO-的数目均小于0.1NA。(4)看清单一电解质溶液还是多种电解质的混合溶液,若为混合溶液,有时要借助电荷守恒规律来计算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命题角度]角度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典例】

(2022浙江6月选考,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NaHSO4中含有0.2NA个阳离子B.11.2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3NAC.8gCH4含有中子数为3NA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为0.2NAC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20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2.(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7g环丙烷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NA。(

)3.(2022湖南长沙模拟)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提示

D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20

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1个D2O中含有10个电子,所以20

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提示

1个OH-含有10个电子,则1

mol

OH-所含电子数为10NA。

4.(2022广东肇庆模拟)12.0g熔融NaHSO4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0.1NA。(

)5.(2022辽宁协作体联考)含4.6g钠元素的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阴离子总数为0.1NA。(

)√√角度2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的应用【典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2LC2H4所含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0.2NA[2021福建卷,3-A]B.11.2LNO与11.2L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NA[2021广东卷,11-C]C.标准状况下,11.2L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5NA[2021湖北卷,6-D]D.32g甲醇的分子中含有C—H的数目为4NA[2022浙江1月选考,12-D]C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肇庆第三次质检)常温常压下,22.4L甲醇中含有羟基的数目小于NA。(

)2.(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标准状况下,11.2LCH2Cl2中所含有的C—Cl的数目为NA。(

)×提示

常温常压下,甲醇为液体,缺少密度,不能判定所含羟基的数目。×提示

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是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求算11.2

L

CH2Cl2中所含有的C—Cl的数目。3.(2022辽宁丹东模拟)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4.(2022辽宁大连模拟)标准状况下,0.1mol铁与2.24L氯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角度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典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足量的浓盐酸与8.7gMn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2022浙江1月选考,12-C]B.11.2LNO与11.2L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NA[2021广东卷,11-C]C.向100mL0.10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Cu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A[2021浙江1月选考,18-C]A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足量MnO2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2.(2022广东广州模拟)1molFe溶于过量稀硝酸,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提示

MnO2与浓盐酸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足量MnO2与含4

mol

HC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随着盐酸浓度下降,变成稀盐酸则反应停止,故实际参加反应的HCl小于4

mol,转移电子数小于2NA。√3.(2022广东江门一模)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4.(2022广东肇庆模拟)H2与碘蒸气反应生成1molHI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5.(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56gFe在高温下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提示

此反应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提示

Fe在高温下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3

mol铁失8

mol电子,56

g

Fe在高温下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角度4可逆反应和隐含反应(或条件)【典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molNO与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2021湖南卷,5-C]B.22.4LCl2(标准状况)与水充分反应转移1mol电子[2021辽宁卷,4-A]C.1LpH=4的0.1mol·L-1K2Cr2O7溶液中

的数目为0.1NA[2021全国甲卷,8-D]D.1mol碘蒸气和1mol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碘化氢分子数小于2NA[2021河北卷,7-B]D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100mL18mol·L-1浓硫酸与足量Cu粉加热反应,产生的SO2的分子数为0.9NA。(

)2.(2022河北衡水三调)将0.1mol甲烷和0.1molCl2混合光照,生成一氯甲烷的分子数为0.1NA。(

)×提示

铜和稀硫酸不反应,100

mL

18

mol·L-1浓硫酸与足量Cu粉加热反应,参加反应的硫酸小于1.8

mol,产生的SO2的分子数小于0.9NA。×提示

0.1

mol甲烷和0.1

mol

Cl2混合光照,生成多种氯代甲烷,则生成一氯甲烷的分子数小于0.1NA。3.(2022河北邯郸模拟)5.6g铁粉与足量稀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后,产生NO的分子数为0.1NA。(

)√4.(2022广东江门一模)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A。(

)×提示

标准状况下,11.2

L

Cl2物质的量

=0.5

mol,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溶液中含有氯气分子,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小于NA。角度5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典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HCl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A[2021湖南卷,5-B]B.1mol·L-1HCl溶液中,HCl分子的数目为NA[2021天津卷,7-A]C.100mL0.1mol·L-1的NaOH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01NA[2021浙江6月选考,18-C]D.1L1mol·L-1溴化铵水溶液中

与H+离子数之和大于NA[2021河北卷,7-D]D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0.1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

数小于0.1NA。(

)2.(2022广东肇庆第三次质检)1L1mol·L-1氨水中含有NH3·H2O分子的数目小于NA。(

)3.(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在含Fe3+的数目为NA的FeCl3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3NA。(

)×提示

不知道NH4NO3溶液的体积,无法求算含有的

数目。

√×提示

Fe3+易水解,在含Fe3+的数目为NA的FeCl3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大于3NA。4.(2022广东江门一模)向1L1mol·L-1NH4Cl溶液中加氨水至中性,此时溶液含

数目为NA。(

)5.(2022湖北重点校联考)常温下1LpH=9的醋酸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10-5NA。(

)√√考点2物质的量浓度[核心回顾]1.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流程(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为例)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及方法(1)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2)视线引起误差的分析方法①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3,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2)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两大守恒规律质量守恒①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即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②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浓)×V(浓)=c(稀)×V(稀)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命题角度]角度1配制溶液的操作及仪器的选择【典例】

(2022辽宁沈阳模拟)某同学阅读了“84”消毒液说明书中的内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2.5%NaClO。密度为1.19g·cm-3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B.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g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配制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三种C角度拓展——填充与判断1.(2022广东卷,17节选)下列关于250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C2.(2022全国乙卷,27节选)由CuSO4·5H2O配制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填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球形冷凝管4.(2022湖南怀化模拟)将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1NaOH溶液。(

)√×提示

NaOH固体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5.(2022广东佛山模拟)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6.(2022浙江湖州模拟)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示

溶解NaOH固体的烧杯和玻璃棒要洗涤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7.(2020全国卷Ⅰ,27节选)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mol·L-1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

(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烧杯、量筒、托盘天平角度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典例】

(2022广东肇庆检测)将ag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质量分数为ω,溶液中

为bmol。已知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C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因此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D错误。角度拓展——判断正误1.取V1mLcmol·L-1NaCl溶液,向其中加入蒸馏水稀释到V2mL,此时c(NaCl)=mol·L-1。(

)2.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4(一体积浓硫酸和四体积水混合)的稀硫酸(密度为1.23g·cm-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6mol·L-1。(

)√×提示

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用其配制体积比为1∶4的稀硫酸(密度为1.23

g·cm-3),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密度不同,故所得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会是4.6

mol·L-1。3.(2022湖南重点校联考)将V1mLc1mol·L-1NaCl溶液和V2mLc2mol·L-1MgCl2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中c(Cl-)=mol·L-1[混合溶液总体积等于(V1+V2)mL]。(

)√专项热考突破——突破一命题篇——新教材新高考

物质的量及应用1.明确新高考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角度典例突破1(2022辽宁卷,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B.28gC2H4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4NAC.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中H+数目为NAD.pH=12的Na2CO3溶液中OH-数目为0.01NA答案

A典例突破2(2022湖北重点学校联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乙酸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B.6.0gSiO2晶体中所含硅氧键数目约为0.2NAC.100g60%的乙酸溶液中,其中sp3杂化的氧原子数为NAD.用惰性电极电解1L0.2mol·L-1AgNO3溶液,当两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电路中通过电子数为0.4NA答案

D解析

标准状况下,乙酸不是气体,11.2

L乙酸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不能确定含有的H原子数,A错误;1

mol

SiO2晶体含4

mol硅氧键,6.0

g

SiO2为

0.1

mol,则所含硅氧键数目约为0.4NA,B错误;100

g

60%的乙酸溶液中含1

mol

乙酸,1

mol乙酸中sp3杂化的氧原子数为NA,水分子中也含有sp3杂化的氧原子,故溶液中sp3杂化的氧原子数大于NA,C错误;电解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2H++2e-══H2↑,当两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0.4NA,D正确。2.熟知溶液配制中的三个考查点(1)选取容量瓶时,要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配制溶液的体积,确定容量瓶的规格。(2)结合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称取固体药品使用天平,量取浓溶液需用量筒;溶解(或稀释)使用烧杯、玻璃棒,转移溶液需用容量瓶,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3)仪器的合理使用:溶解固体时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液体时玻璃棒、定容操作时胶头滴管等。典例突破3(2022辽宁鞍山模拟)如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100mL1.0mol·L-1的Na2CO3溶液,操作1烧杯中应放入10.6gNa2CO3固体B.操作2是将恢复至常温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操作4是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要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答案

D解析

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n(Na2CO3)=1.0

mol·L-1×0.1

L=0.1

mol,则m(Na2CO3)=0.1

mol×106

g·mol-1=10.6

g,A正确;用容量瓶配制溶液要求是在室温下,则操作2是将恢复至常温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B正确;操作4是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正确;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待颈部液体回流后,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新材料新情境

抗击新冠疫情与消毒剂的使用新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快速灭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包括氯系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醇类消毒剂(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过氧化物[H2O2、过氧乙酸()]等。判断(1)200mL1.0mol·L-1H2O2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0.4NA。(

)(2)常温常压下,76g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过氧键(O—O)的数目为NA。

(

)×√典例突破4(2022辽宁协作体联考)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可用“84”消毒液对环境消毒。“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时易发生反应引起中毒,若反应为Na35ClO+2H37Cl══NaCl+Cl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L-1NaClO溶液中含ClO-数目小于0.5NAB.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NAC.理论上,上述反应生成的1molCl2含有的中子数为38NAD.上述反应中生成的Cl2的摩尔质量是71g·mol-1答案

C解析

题目未指明NaClO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含有ClO-的数目,A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非气体,11.2

L水不是0.5

mol,故含有共价键数目不是NA,B错误;生成物Cl2是35Cl37Cl,则1

mol

Cl2含有的中子数为(18+20)NA=38NA,C正确;氧化剂是Na35ClO,还原剂是H37Cl,二者发生价态“归中反应”生成Cl2,则Cl2的摩尔质量为72

g·mol-1,D错误。典例突破5(2022江苏七市联考)预防“新冠肺炎”可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3的过氧乙酸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10-3NAB.1L0.1mol·L-1过氧乙酸的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C.76gCH3COOOH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9NAD.NA个CH3COOOH分子完全分解可生成1molCH3COOH和11.2LO2答案

C解析

题目未指明pH=3的过氧乙酸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含有的H+数目,A错误;1

L

0.1

mol·L-1过氧乙酸的水溶液中含0.1

mol过氧乙酸,由于水中也含氧原子,故含有氧原子数大于0.3NA,B错误;76

g

CH3COO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9NA,C正确;NA个CH3COOOH分子完全分解可生成1

mol

CH3COOH和0.5

mol

O2,题目未指明是否处于标准状况,D错误。——突破二解题篇——素养命题+题型突破1.阿伏加德罗常数及计算(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基于物质的量,从微观角度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典例突破1(2022广东茂名二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

(环氧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0.3NAB.1molD2O比1molH2O多NA个质子C.2.8gN2与CO混合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0.1NAD.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答案

C方法点拨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仍是新高考命题的热点,解题的关键点:(1)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研究对象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反应转移电子、化学键数目等。(2)分析各选项中的附加条件求出n(较大粒子),再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反应确定n(较小粒子),最后结合关系式“N=n×NA”计算出较小粒子的数目。针对训练1(2022广东韶关综合测试)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6NAB.30gHCHO和CH3COOH混合物中含H原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LCH2Cl2含有的C—Cl数目为0.2NAD.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答案

B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基于物质的量浓度认识溶液的组成及其变化,能进行相关的简单计算;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典例突破2(2022河北衡水调研)某营养液中含有KCl、K2SO4、NaCl三种溶质,实验测得部分离子的浓度如图甲所示。取200mL该营养液加水稀释,测得Na+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的变化如图乙曲线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甲中X是B.图乙中m=8.0C.营养液中NaCl与K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营养液中KCl的浓度一定为2.0mol·L-1答案

D解析

取200

mL该营养液加水稀释,由图乙可得,m

mol·L-1×0.2

L=1.6

mol·L-1×1

L,则有m=8.0,即该营养液中c(Na+)=8.0

mol·L-1,B正确;图甲中X的浓度为4.0

mol·L-1,则X是

,A正确;营养液中,n(NaCl)=8.0

mol·L-1×V

L=8.0V

L

mol(V为营养液的体积),n(K2SO4)=4.0

mol·L-1×V

L=4.0V

mol,则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正确;营养液中若c(K2SO4)=c()=4.0

mol·L-1,则由K2SO4提供的c(K+)=8.0

mol·L-1,图甲中c(K+)=9.0

mol·L-1,推知c(KCl)=9.0

mol·L-1-8.0

mol·L-1=1.0

mol·L-1,D错误。方法点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化学定量计算的基础,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1)分析题中提供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依据,确定依据定义式、换算关系还是稀释定律。(2)计算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时,要注意电荷守恒规律的应用,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针对训练2(202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在0.1L由NaCl、MgCl2、B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溶液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B.溶质MgCl2的质量为4.75gC.该混合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D.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答案

D解析

由图可知,Na+、Mg2+、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0

mol·L-1、0.5

mol·L-1和3.0

mol·L-1,则0.1

L

该混合液中含有NaCl为1.0

mol·L-1×0.1

L=0.1

mol,A正确;含Mg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L-1×0.1

L=0.05

mol,其质量为0.05

mol×95

g·mol-1=4.75

g,B正确;据电荷守恒可得:c(Na+)+2c(Mg2+)+2c(Ba2+)=c(Cl-),则有1.0

mol·L-1+0.5

mol·L-1×2+2c(Ba2+)=3.0

mol·L-1,c(Ba2+)=0.5

mol·L-1,故该混合液中含有Ba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L-1×0.1

L=0.05

mol,C正确;据“稀释定律”可得:0.1

L×1.0

mol·L-1=1

L×c(Na+),c(Na+)=0.1

mol·L-1,D错误。——突破三热点专攻——高考必备1.命题分析近两年中,高考试题在化工流程题、化学实验综合题中考查实验数据的处理,常用于测定产品的纯度等,涉及“关系式法”“守恒法”“热重分析法”等方法的应用,要求基于实验数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考查实践操作能力群中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等。2.守恒法利用守恒法计算物质含量,其关键是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有两种:(1)依据多个反应方程式,根据某物质(或元素)确定关系式。(2)根据守恒关系(如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确定关系式。3.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可以将最初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1)连续滴定: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定。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2)过量返滴: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物质返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消耗物质的物质的量。4.热重分析法(1)“热重曲线”(如图)是指使用热天平记录的曲线,纵坐标为试样质量或残留率,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通过对热重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分解情况及生成的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2)图中T1为起始温度,T5为终止温度。对于含有结晶水的某固体M·xH2O热分解反应的过程主要有两个变化阶段:T1→T2为固体失去结晶水的过程;T3→T4为M固体分解的过程。对于具体的图像可以发生分步反应失去结晶水或M固体分解生成多种物质。(3)M固体可能为盐或氧化物,随着温度的升高,继续分解可能失去一些挥

发性的物质,如NH3、CO2、CO等气体,而金属一般以化合态残留在最终产物中。真题感悟1.(2022全国乙卷,11)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XC.100~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W2ZD.500℃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由“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可知,Y的原子序数为奇数,因其常温下为气体,所以YZ2为NO2,N和O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由化合物分子式YW4X5Z8·4W2Z及“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可知,另外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6,由此可推出W为H(原子序数为1),X为B(原子序数为5)。X的单质为B,常温下为固体,A项叙述错误;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3BO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酸性:H3BO3<HNO3,B项叙述错误;NH4B5O8·4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3,NH4B5O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100%≈73.6%,不是80.2%,C项叙述错误;热分解后的最终固体为B2O3,B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70××100%≈64.1%,D项叙述正确。2.(热重分析法的应用)(2021全国甲卷,27题节选)胆矾(Cu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CuO(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1)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m1,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m2,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3。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

(写表达式)。

(2)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大的是

(填序号)。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解析

(1)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m1,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m2,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3,则水的质量是(m2-m3)

g,故胆矾(CuSO4·nH2O)中n值的表达式为考向预测1.(关系式法的应用)(2022广东梅州模拟)FeSO4·7H2O样品的纯度可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称取5.800g绿矾产品,经溶解、在容量瓶中定容等步骤准确配制250mL溶液。步骤2:从上述容量瓶中量取25.00mL待测溶液置于锥形瓶中。步骤3:用硫酸酸化的0.0100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步骤4:重复步骤2、步骤3两次。(1)步骤2量取溶液所用仪器是

(2)数据处理: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125.00mL0.0240.01225.00mL0.7040.71325.00mL0.2039.20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2)95.86%解析

(1)硫酸亚铁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步骤2量取硫酸亚铁样品溶液所用仪器是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2)第1、2、3次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9.99

mL、40.01

mL、39.00

mL,第3次数据误差较大舍去,则平均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40.00

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KMnO4~5FeSO4·7H2O,则样品中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40.00×10-3

L×0.010

0

mol·L-1×5×=0.02

mol,则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2.(热重分析法的应用)(2022辽宁师大附中模拟)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2)取270℃所得样品,在570℃时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