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升与升的认识》案例_第1页
《毫升与升的认识》案例_第2页
《毫升与升的认识》案例_第3页
《毫升与升的认识》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26~28【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2、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3、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4、在初步形成毫升、升实际多少的表象基础上,能与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建立联系,正确运用单位。【教学重点】知道升和毫升是描述液体多少的计量单位,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量感。【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升和毫升的知识表象,正确运用合适的单位【教具准备】学生自带的饮料、各种大小不同的一次性杯子、小勺子、滴管、抹布、量杯、量筒等测量工具,一个盛满水的脸盆,一碗清水【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不同的饮料和矿泉水,请你们同桌互相能说说你带的是什么饮料,它的净含量是多少。谁知道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师: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看看老师都买了些什么,它的净含量又是多少呢?(出示实物图片)师:这里的L是什么意思呢?ML呢?师:仔细看看你们带来的饮料和老师买来的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小结:我们将容器内盛放液体多少的量用升或者毫升做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从毫升到升板书课题:从毫升到升5、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做单位的?【教学策略说明:通过生活实例,请学生读一读瓶中饮料的净含量,初步感知毫升和升是用来计量液体的单位。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信息的能力。】探究新知认识1毫升1、师:先估计1毫升的饮料大约有多少,再选择一种容器盛1毫升的饮料(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仔细观察测量工具,并交流你看到了些什么?开始!3、师:现在要验证你刚估计的1毫升是否正确,你整备用哪钟测量工具呢4、用滴管滴1毫升的水,并将1毫升的水倒入一次性杯子内,手掌心里,体验一下1毫升到底有多少小结:这1毫升的水可真少啊,可是在全球水资源十分匮乏的今天,每个人都能节约1毫升的水意义却是非常大的,我国将近13亿人口就能节约13亿毫升的水,这13亿毫升的水可供1000多人喝1年呢!所以让我们都来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你们说好吗?【教学策略说明:指导用滴管往量筒内滴1毫升的水,看看1毫升实际的多少。再把1毫升水放在手中玩一玩、放到大的容器中看一看,并说说对1毫升水的感受,只有当学生亲自经历之后,他们的脑海里才会形成对1毫升水的表象,从而建立起毫升的量感。】(二)认识“升”师:你们知道1升=()毫升吗?板书:1升=1000毫升从脸盆中舀1升水给老师,先讨论舀的方法,再操作。【教学策略说明:告诉学生1升=1000毫升,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容器舀1升水,讨论完舀水策略后再操作,让学生在论一论的过程中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有序操作,如4人一组的话,一人舀200毫升,一人舀200毫升,一人舀100毫升,一人舀500毫升,然后将这些水汇聚起来得到1000毫升。即:200+200+100+500=1000毫升,还可以500+500=1000等各种方法,感知1升的量感。】三、练习1、出示:填入合适的单位师:这里有一些物品,你能填一填合适的单位吗?小结:在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可以先想象一下该物品,另外再根据题中所提供的数据来决定合适的单位。2、完成书上P28题3。师小结:升和毫升都是用来表示液体、气体多少的单位,较多液体或气体一般用升来做单位,较少的液体或气体用毫升做单位.四、拓展师:请组长挑一瓶饮料平分给小组里每个同学喝一喝,如果没有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时,你能知道自己刚刚喝了多少量的饮料吗?(小组讨论)五、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毫升和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板书设计:从毫升到升 MLL1毫升 1升=1000毫升教学反思课标中指出:“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表象,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主动探究的乐趣,并感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体验学习”给了学生充分空间,从而让学生发现、体验、感悟数学,在动手操作中领悟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把数学课堂搬进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实验的过程,儿童对概念知识的形成离不开亲身体验,只有当他经历过了,才会在脑海里形成该知识的表象,感受数学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没有经过讨论就会迫不及待进行操作,说明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俗话说“放网容易,收网难。”几十个学生一旦兴奋起来,要让他们突然安静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适当的约束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应把握好度的问题。比如只要听到老师的口令,大家必须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下来等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小组内怎样进行合理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