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概论病因第一节病因1.病因的概念:病因是指能破坏人体阴阳平衡而引起疾病的任何因素。分类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外感类内伤类其他类一、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来自于自然界,由外而入,或从皮毛,或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一般发病较急,病初多见寒热、咽痛、骨节酸楚等。
外感病因:大致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一、六淫(一)六淫的基本概念(2)六淫:导致疾病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1)六气:所谓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六气与六淫六气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六淫人的正气不足关键在于机体是否发病?(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侵犯人体而发病。2.季节性:六淫致病与季节的关系:3.区域性:(1)六淫致病与地域的关系:(2)六淫致病与环境的关系: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为害.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称六淫为外感病的病因。(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升发、向上、向外。开泄-腠理疏泄而开张。营卫失和—恶风发热表病位在表腠理*开泄—汗出风邪肺—肺气不宣—鼻塞流涕,咳嗽病位在上上扰清窍—头痛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火邪1.风邪(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3)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之首”,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4)风性主动动摇不定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火邪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轻扬开泄病位在上病位在表头痛、鼻塞、咽痒恶风、发热、汗出善行数变病位游走不定症状变化多端行痹之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荨麻疹之疹块此起彼伏,发无定处为百病之长多兼邪致病风寒、风湿、风热(火)、风燥风性主动动摇不定的特点面部肌肉颤动、痉挛,或口眼歪斜常见的风证伤风: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咽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缓。风痹:四肢关节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风水:发热、恶风、头面浮肿,小便不利。风疹: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出现丘疹,或红或白,时隐时现,遇风加剧。风中于络: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喎斜,甚则流涎。破伤风:外伤后颈项拘息,口噤不开,肢体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风水风疹面神经麻痹2.寒邪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束表—卫阳被遏—恶寒发热,无汗(伤寒)寒邪直中—脾胃之阳受损—运化升降失常—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中寒)②寒性凝滞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头身肢体疼痛寒邪直中脏腑—气机阻滞—胸、脘、腹冷痛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③寒性收引寒侵肌表—卫阳闭郁—毛窍收缩—恶寒发热,无汗。寒侵经络关节—筋脉收缩拘急—拘挛抽痛,屈伸不利。④寒性清澈:分泌物及排泄物出现清稀状。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为阴邪寒证伤阳气伤寒:恶寒、无汗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凝滞气血运行迟滞则疼痛关节冷痛、头痛、脘腹冷痛收引腠理收缩恶寒、无汗、发热筋脉牵引拘急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清澈分泌物及排泄物清澈清涕、小便清长、大便溏常见的寒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或咳嗽气喘、鼻塞,脉浮紧,苔薄白中寒:呕吐清水,肠鸣泄泻,脘腹冷痛,痛剧急骤、遇寒加剧,苔白厚,脉沉紧或弦寒痹: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不利,遇寒加剧苔白腻拘急收引屈伸不利(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阴胜则阳病,故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湿盛则阳微。(2)湿邪重浊头重如裹,周身酸懒沉重,如负重物.分泌物、排泄物的秽浊不清.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火邪3.湿邪(3)湿性粘滞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排出物及分泌物多粘腻滞涩而不畅。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等。(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多见下部的症状,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等——湿邪下注。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湿痹—关节疼痛重着、肿胀寒湿困脾—水肿、腹水湿疹湿疹常见的湿证伤湿:恶寒发热、头胀而痛,胸闷纳呆、脘痞、恶心,或口不渴,肢体困重酸楚,疲乏无力,苔薄白而腻,脉濡或缓。冒湿: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周身倦怠等。湿痹:肢体关节肿痛酸楚沉重,屈伸不利。湿温:身热不扬,朝轻暮重,汗出而热不解,稽留不退,脘闷食少,便溏不爽,肢体困倦等。湿疹:又称侵淫疮温燥—燥与温热结合。凉燥—燥与寒邪结合。(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盛则干干涩之性,耗伤人体的津液——阴津亏虚可见干燥症状:(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口鼻而入,耗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火邪4.燥邪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常见的燥证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浮;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逆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象浮数。口唇干裂,舌红少津(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阳热症状: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5.暑邪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火邪(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阳邪升散——腠理开泄——多汗
伤津耗液——口渴喜冷,小便短赤。气随津脱——气虚——气短乏力气津暴脱——神昏,肢冷,脉微弱。(3)暑多挟湿暑湿困脾运化失职纳呆、呕吐、便溏、尿少。湿困清阳胸闷、肢倦、苔腻、脉濡。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常见的暑证伤暑:身热,汗多,渴饮、溲赤,疲乏无力、舌红,脉虚数,或纳呆呕恶,脘腹胀满,大便溏泄。中暑:夏季高温突然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手足厥冷,口渴,呼吸急促,甚则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或大而虚。暑温:发病急骤,初起即高热,汗多,烦渴,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热入气症状;传变迅速,重者多有神昏抽搐。多汗、口渴、尿赤黄腻苔六、火(热)邪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心火—口舌生疮;胃火—牙龈肿痛;肝火—头痛,目赤肿痛。热邪侵入营分——扰乱心神——高热,狂躁不安,神昏,谵语*。②火性燔灼,易耗气伤津:火热——迫津外泄,消烁津液——人体阴津耗伤。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火邪③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消耗阴津—筋脉失养高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两目热邪上视,角弓反张热盛阳亢—肝风内动(热极生风)热邪——侵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④火毒结聚,易致肿疡热邪——侵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痈肿疮疡。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肿疡角弓反张唇口生疮——胃热咽喉红肿——肺热迫血妄形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炎热灼燔阳邪,实热证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炎上,
症状多见于上部发热,头昏,头痛,面红,
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易伤津耗气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体倦乏力少气。易生风高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热极生风)。易动血热迫血妄行,如吐血、咯血、衄血、尿血、皮肤发斑易扰心神高热,狂躁,神昏,谵语。易致肿疡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化脓。二、疠气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二、疠气(二)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瓜瓤瘟、疙瘩瘟,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二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由内伤病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内伤病。(一)七情
1、概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脏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特异性损伤。非特异性损伤(2).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①怒则气上
②喜则气缓
③悲则气消
④恐则所下
⑤惊则气乱
⑥思则气结
(3).情志波动,可致病情变化: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眩晕患者,出现眩晕欲仆,甚则突然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为中风。1.饮食不节:饮食无一定规律,失其常度而致疾病(1)长期饥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疾病(2)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滞不化
中焦气机阻滞——脘腹胀痛,拒按胃失和降——呕吐酸腐停积肠胃——肠鸣、泄泻二、饮食失宜2.饮食不洁: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引发疾病的发生。3.饮食偏嗜:饮食嗜好于某些食物,可至食物营养不均衡。过食生冷—脾胃阳虚—寒湿内生—腹痛泄泻过食辛辣—胃肠积热—大便干结、痔疮三、劳逸
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1.过劳⑴劳力过度则伤气⑵劳神过度则伤心脾⑶房劳过度耗伤肾精三其他致病因素
痰饮、瘀血是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它们滞留体内而不去,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新的病理变化,故又称“继发性病因”。[一]痰饮(一)痰饮的基本概念: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饮,是指视之可见,或触之可及,或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饮。有形之痰饮,又可分为痰和饮,一般认为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一)痰饮的形成
肺失宣降外感六淫脾不健运津液饮食失宜伤及内脏肾气化失司代谢七情内伤肝失疏泄障碍—痰饮劳逸太过三焦水道不利水液膀胱气化不利停滞(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⑴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⑵致病广泛,变化多端⑶影响水液代谢⑷易扰乱心神⑸多见滑腻舌苔(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痰饮停于肺:肺失肃降,可导致胸闷、咳嗽、喘促等症候。水湿困阻中焦脾胃: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痰饮结聚于局部:痰核,阴疽。(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3)影响水液代谢(4)、易扰乱神明痰湿上蒙清窍:头昏头重,精神不振。痰迷心窍:胸闷心悸,或痴呆,或癫证。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甚则发狂等。(5)、多见滑腻舌苔
(一)瘀血的基本概念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二]、瘀血(二)瘀血的形成外伤——络伤血溢血离脉道外邪气虚——气不摄血停积于体情志血热——迫血妄行内饮食损伤机体气虚——血行无力瘀劳逸气滞——血行受阻血行不畅血外伤血寒——寒凝血滞阻滞于脏血热——煎熬粘滞腑经络(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2)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多为外伤性,在体内多为痞块或积块,质硬、压痛。(3)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三)瘀血的致病特点(4)望诊—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点,皮下紫斑,面色黧黑。(5)脉诊—涩、迟、弦、结、代脉。(四)常见瘀血病证1.瘀阻于心—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2.瘀阻于肺—胸痛、咳血;3.瘀阻胃肠—呕血,大便色黑如漆;4.瘀阻于肝—胁痛痞块;5.瘀血攻心—发狂;6.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色成块,或见崩漏;7.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局部肿痛青紫。1、腠理:(1)、指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2)、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2、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见于湿邪为病。3、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胡言乱语的症状4、衄血:浅表性出血。5、骨蒸潮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苏州市梁丰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烟台芝罘区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初三5月份考前模拟适应性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沈阳工业大学《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高考信息卷(一)物理试题含解析
- 长沙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夏中卫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3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西省右玉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5月三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徐汇区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短期护士雇佣合同2025年
- 2023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无人机红外检测导则
-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膨胀防火涂料
- 付款申请表(劳务)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案例)教育课件
- 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表1
- 学校“五育并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2023年)
- 国际商务礼仪培训PPT:东亚文化圈与商务礼仪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大单元作业设计(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