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宁兖州区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济宁兖州区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济宁兖州区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济宁兖州区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济宁兖州区七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2.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C.负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葡萄酿酒 C.西瓜榨汁 D.玻璃粉碎4.“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方法。以下四个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燃烧一般都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就是燃烧C.含有碳、氢元素的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同种元素的两种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6.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8242反应后的质量(g)5x62A.x=3B.d一定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c一定是化合物7.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符号为HgB.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0D.属于金属元素8.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9.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硬脂酸钠是由六种元素组成的B.硬脂酸钠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C.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35D.硬脂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1.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不溶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A.1∶1 B.4∶3 C.2∶3 D.3∶212.日常生活中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A.离子 B.原子 C.元素 D.分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3)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_____。如果用E装置来干燥CO2,则气体应该从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14.下图是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几个重要实验,请回忆你曾经做过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试管内液体过多,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2)实验2中最先炭化的是___(填字母)点。(3)实验3中,该操作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4)若某气体只能用实验4装置来收集,则该气体具有____的性质。(5)实验5中,可看到_____(填“上”或“下”)面支蜡烛先熄灭。15.请根据以下装置图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现提供下列装置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比较理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则取干燥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a你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16.某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确定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氧气的质量,小柯与小妍两位同学采用方法如下。根据他们测试方法,回答及计算:小柯:实验测定法小妍:计算法在老师指导下,将15.8g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得到氧气1120mL解: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40.5%氧气的质量为:15.8g×40.5%=6.4g答: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6.4g。(1)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错误。理由是什么?(填选项)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C氧气中含氧元素(2)已知:在小柯的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小柯得到的氧气的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多少?(要求有解题过程)18.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取3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t∕st0t1t2t3t4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3027.524.720.420.4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克?(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克?(3)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甲。(3)t1℃时,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甲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g。(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5)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选项正确;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选项错误;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选项正确;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选项正确,故选B。2、C【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不可能含有其他物质,故错误。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错误。C.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正确。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故选:C3、B【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冰川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4、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5、C【详解】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氯酸钾含氧元素,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燃烧一般都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灯泡通电时,发光发热,但是不是燃烧,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有碳、氢元素的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符合题意;D、同种元素的两种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8+2+4+2-5-6-2=3,故正确;B、d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错误;C、由表可知,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故是分解反应,故错误;D、c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故错误;故选A。7、B【分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图示,选择错误说法。【详解】A、元素符号为Hg,说法正确,不符题意;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能说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所以汞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0,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汞又叫水银,它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B【解析】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正确;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则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错误;C、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正确;D、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正确。故选B。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9、D【详解】A、电器着火,不可以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A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蜡烛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B错误。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油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从而灭火,故D正确。故选D。【点睛】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能被改变。10、D【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硬脂酸钠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硬脂酸钠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5)=216:35,选项错误;D、硬脂酸钠中碳、氢、氧、钠的质量比为:(12×18):(1×35):(2×26):(1×2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故选D。11、C【解析】试题分析: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镁粉将全部反应掉,只有铜粉剩余;设原混合物的质量为a,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则:2Cu+O22CuO128160xa/2128:160=x:a/2x=2a/5故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3a/5,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2a/5):(3a/5)=2:3.选C。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点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本题解题的技巧是设混合物的质量和混合物中铜的质量,通过设而不求的方法求解铜和镁的质量比。12、C【解析】试题分析:生活中一般为宏观概念,物质由元素组成,因此“铁”指元素,选C。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试管锥形瓶A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通过长颈漏斗可随时补充稀盐酸b【详解】(1)仪器①为试管,仪器②为锥形瓶;(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3)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通过长颈漏斗可随时补充稀盐酸;如果用E装置来干燥CO2,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则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14、三分之一c玻璃棒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且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下【详解】(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最先炭化的是c;(3)过滤所需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故还缺少玻璃棒;(4)若某气体只能用实验4装置来收集,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且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下面蜡烛先熄灭。15、长颈漏斗B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足量的浓硫酸搅拌,加速固体溶解b【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①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B装置含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比较理想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可以按照“B→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碳,故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足量的浓硫酸。(2)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作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②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不正确;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c、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导致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不正确;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小,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大。16、2H2O22H2O+O2↑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详解】(1)A装置中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生成氧气后没有加热C处红磷时,磷不燃烧,加热C处红磷,磷和氧气反应,观察到,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可得出的结论是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B;1.6g;1.6g【详解】(1)小妍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错误,理由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故填:B。(2)小柯得到的氧气的质量为1.429g/L×1120mL=1.429g/L×1.12L≈1.6g(3)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x=1.6g答: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1.6g。18、(1)9.6;(2)5.5g、14.9g;(3)81.7%【详解】(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t3和t4所剩固体相等,所以当时间在t4时氯酸钾已经完全反应;因此生成氧气的质量是30g-20.4g=9.6g;

(2)解: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钾以及催化剂二氧化锰;

设反应后生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