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1.gif)
![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2.gif)
![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3.gif)
![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4.gif)
![曹冲称象教案及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1cbf7353d17d99fb5cc925168c490c6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重点1.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并练习说话。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进而能明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进而能明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学会转化思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搜集大象、大船、秤的图片。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了解其体重是陆地上生物最重等常识。对大象的重量有个简单的估计。2.搜集古代儿童智慧的小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11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底”5个字;会写“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6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比,体会“到底”这一词语表达的意思。读懂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展示故事,顺势导入.课件展示《山鸡舞镜》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预设:(1)出示曹冲的图片,展示《山鸡舞镜》的小故事。(2)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发现:曹冲小时候特别聪明。山鸡舞镜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山鸡爱惜自己的羽毛,看到水中的倒影就跳舞。东汉末年,南方进贡一只山鸡给曹操,曹操想让山鸡跳舞却没有办法,众人也束手无策。曹冲说他有办法,可以试一下。他命人取一面大铜镜,放到山鸡跟前。山鸡在铜镜中看到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面,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山鸡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倒地死去。这就是成语“山鸡舞镜”的故事。.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预设:(1)曹冲小时候就特别聪明。(2)曹冲想的办法一般大人都想不出来。(3)曹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导入:是啊,同学们都说出了读完故事的感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曹冲的小故事。(师板书“曹冲称象”)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段尤其是故事性强的课文,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先设计一个相关的故事(同一个故事人物,或类似的故事,两者兼而有之更好)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板块二初读感知,识字学词活动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过渡:(板书“曹冲称象”后)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是什么时候的人吗?从课文题目看,他要干什么?(称象)是曹冲自己称象吗?(不是,是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曹”字。本课生字很多,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出示学习任务。(1)学生自读课文,重点关注第1〜3自然段,圈画标注不认识的字。(2)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朗读展示,师生点评。(2)汇报在词语或句子中找出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运用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能根据相同偏旁等试着找出生字的构字规律。)曹冲称象官员四根柱子议论重量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字,全班交流。(1)你见过哪个生字?在哪儿见过?(2)哪个字不认识?提出来,请大家帮助你记住它。预设1:学生提到“柱”字时,教师柱子的图片,讲授:我国古代的柱子多数是木头制造的,所以是木字旁。①大象图片,提问:文中写大象“腿像四根柱子”,和柱子的图片比一比,你有什么感受?②"四根柱子根",引导交流:你还能这样说说吗?③引导观察:仔细观察图片中大象的样子,想一想: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其他部位长得像什么呢?(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结合图片和故事。腿——四根柱子 身子 堵墙耳朵——两把蒲扇尾巴 根绳子预设2:是啊,大象这么大,它有多重呢?我们不仅好奇,就连古人也是这样想的。都想称一称,用什么称呢?对了,得用秤。.试着找找规律,比较识字。(1)“秤”和“称”进行比较。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字,长得像不像?这两个字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但更要注意:这两个字,还有更大的不同:对了,“秤”代表上图所示的东西,杆秤,有秤杆(秤杆上有准星、刻度),有秤砣,有秤钩,有提纽。一提到“秤”,我们脑海里马上想到这个东西,所以,它是一个名词。而“称”呢?比如“称一称”,表示用“秤”量一下东西的重量,是一种动作,所以,它是动词。(2)“杆”和“柱”进行比较。一杆秤一根柱子“杆”和“柱”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都带木字旁,说明它们与树木有关。以前的秤都是“杆秤”,所以“杆”可作量词:一杆秤、一杆枪。(3)“议”和“论”进行比较。“议”和“论”“议”和“论”两个字也都是形声字,都有言字旁,表明与言语有关;两个字意思相近,都有“表示意见”的意思。活动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1.学习任务。(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组内展示,讨论交流怎样理解这些词语。①观察图片理解词语。(杆秤、柱子等)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2.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议论”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既是形声字,又是本课的生字;两个字意思相近,属于近义词,都有“表示意见”的意思。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叫喊搅拌(1)引导交流:仔细观察“议论”这个词,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和什么有关。(2)提问: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议论”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呢?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3.对比阅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一一究竟)..(1)提问: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2)拓展:用“到底”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表达想进一步追究的意思。设计意图把生字、词语与句子相结合,尤其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理解,能更好地体现随文识记字词的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理解词语的兴趣,优化了识字学词的效果。板块三细读课文,读懂内容活动想象情境,了解官员称象的方法.指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想的称象办法。.指名学生读官员们的话。(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原因:杆秤一般称的重量有限,大象太重,所以要造一杆大秤。①引导交流: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杆秤,你还认识其他的秤吗?②“秤”是称物体重量的器具。③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秤?④提问:官员们提到的秤应该是哪种秤?为什么?⑤引导实际操作:请一名同学亲自动手称一称语文教材的重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是怎样称这本书的,然后说一说。点拨:用这种办法称书的重量,先要把书放在秤盘上,然后把秤提起来,移动秤杆上的秤砣,直到恰好到达平衡的位置,看砣绳所对应的秤杆上的读数,就知道这本书有多重了。如果用这样的秤去称大象,就要像官员们说的那样,“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再把大象赶到大秤上,最后把大秤提起来称重量。你认为这种办法可行吗?(2)继续读下面的句子,思考:◊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原因:用大树做秤杆,谁能提得动?——没人能做到。这个办法怎么样?(行不通)提问:你同意官员的说法吗?(学生回答)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摇头”是什么意思?你可以换个词说说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指导朗读:这段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在读好停顿的基础上,还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要上扬,最后一句要读出曹操很不满意的语气。教师相机范读。设计意图理解官员们用大秤称象的办法是一个难点,也是比较两种称象办法的前提。本课采用“实物观察——现场操作——梳理过程”的思路,帮助学生明白用大秤称象的过程,弄明白这一点,也便读懂了另一个官员的反问,读懂了曹操的“直摇头”,为感受曹冲的聪明做好铺垫。全课重视请学生讲发现谈想法,旨在对应单元学习重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板块四观察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称、秤、柱、杆”这4个字的特点,明确可简单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书写。.两两一组,重点点拨。(1)称:左窄右宽,“尔”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禾木旁中。(2)秤:右边“平”的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穿插到禾木旁的点的右下方,右边长竖比左部禾木旁的竖略低。(3)柱:左窄右宽,“主”的最后一笔长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4)杆:右边“干”第一横比木字旁的横略高,第二横穿插到木字旁的点的右上方,右边长竖比左边木字旁的竖略低。.单独书写,掌握要领。底:“氐”字的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落笔比第一笔横长,斜钩要舒展,与左边的撇平衡。.教师指导书写,学生模仿练写。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还要求写端正,写美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先引导学生由观察字的结构入手,简单对字进行归类,比较着书写,效果会更好。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线、止、量”3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5个词语。2.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这一词语表达的意思。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指名读,检查识记情况。曹冲称象官员四根柱子议论重量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出示学习任务。(1)学生自读课文,重点关注第4、5自然段,圈画标注不认识的字。(2)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怎样识记这些字词。一条线为止重量船身石头地方果然.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朗读展示,师生点评。(2)汇报在词语或句子中找出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运用拼音读准生字)板块二对比阅读,感受“称象”活动1教读长句,体会称象过程1.教读长句,引导思考。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1)课文中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甲不支金N 处,丈概%J业也止讲解:“止”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脚”,你看甲骨文的“止”多像一只脚啊!后来演变成金文形体(手指第二个),又变成小篆形体(手指第三个),最后变成楷书的写法。“止”的本义是“脚”,后来演变为表示“停止”的意思。(2)自由练读,引导发现语言特点。提示:这两句话是曹冲讲述称象的办法,虽然是人物语言,但没有提示语,也是叙述性的语气,语调也较平缓。为了让别人听得清楚,每句话中要注意重音的把握。(3)范读指导。要点:可以把朗读要点放在重音上,如:“赶到、下沉、沿着、画、再、赶上、装、下沉”等词语。2.比赛朗读。要点:(1)看谁能突出重音,读出疑问语气。(2)看谁能突出重音,把称象办法读得清楚明白。活动2细读第4自然段,给称象方法的步骤排序.学生读句子,说动作。(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2)让学生画出写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数数一共有几句话。(4句)(3)指名读画“ ”的句子。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板书:赶、画)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你知道船舷在哪里吗?船舷:船两侧的边儿。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卸载后船身上浮载重时船身下沉老师拓展:在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卸载后船身上浮载重时船身下沉老师拓展:在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我爱阅读”,有《刻舟求剑》一文,也是在船舷上刻下记号,比一比与本文的刻记号目的有什么不同。(4)指名读画“ ”的句子。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板书:赶、装)(5)指名读画“ ”的句子。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板书:称).学生排顺序,说词语。(1)小组长拿出信封里面的4张纸条。教师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按照曹冲称象的先后顺序排列纸条的顺序。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2)启发思考:可以用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呢?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写的。(3)交流:你还能说出其他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吗?预设:先、接着……3.学生看操作,说过程。(1)引导质疑:读一读曹冲称象的办法,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预设: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教师拿出装有水的玻璃缸、小木船、玩具象(或有一定重量的东西)、小石块、秤等实物,亲手操作。①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有水的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②“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③把“大象”拿出,往“船”上装小石块,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④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2)小结:在船舷上画线,是因为要知道大象使船下沉到哪里。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是要让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一样,深度一样说明重量一样。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同学们,曹冲把一头大象化为一块块的石头,这叫“等量代换”。大象又高又大,古代又没有像现代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曹冲的办法确实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现在,你们明白曹冲的办法了吗?这里面还包含着许多知识呢,你们以后会慢慢学到。设计意图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教学重点,表面看似清晰简单,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此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读句子,排顺序,看操作,说过程”等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明晰和理解。尤其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并采用现场实验的办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办法背后的思维转化和科学知识,深刻感受到曹冲的才智过人。板块三深入思考,发散思维活动1细读品味,感受曹冲智慧1.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1)指导朗读:“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果然”这个词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所以读这句话要带着对曹冲佩服的语气。谁来试一试?(2)出示字卡“重”和“量”。交流:这是一个词语——“重量”,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重量?2.启发思考:课文里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你觉得哪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在哪里?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点拨:曹冲想到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还让大象丝毫无损。大家也要学习曹冲遇到事情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品质。活动2拓展表演,给故事续个结尾.演一演。(1)创设情境:一天,吴国使臣来到魏国,看到大象,使臣问曹操:“听说大王已经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能让我见识一下这杆大秤吗?”曹操说:“我们根本不用大秤!”使臣惊呼:“不用大秤?真是稀奇,那你们用什么称呢?”曹操说:“我们自有办法。”使臣问:“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曹操说是自己的儿子曹冲。使臣问:“曹冲多大?”左右大臣说:“是个孩子,才七岁!”使臣一听笑了,说:“一个才七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主意?——那么,他真把大象的重量给称出来了?”一个大臣洋洋得意地说出了曹冲称象的方法。(2)设置角色:教师演吴国使臣,学生当曹操和魏国大臣。(3)情境表演。最后由学生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4)师生点评。.迁移运用,练习说话。学用“才”字。(1)先看下面的两个句子。曹冲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普通陈述。)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才”表示“仅仅”,有夸赞的意思。)(2)指名两名学生对比着读。(3)读了这两句话,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前一句给你什么感觉?(4)出示句子:“写完这么多作业,他花了十分钟。”如果在句中加入“才”字,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写完这么多作业,他才花了十分钟。”——夸赞的语气)读读下面的句子,选一选“才”的意思。A.表示事情发生在前不久或结束得晚,刚刚。 B.仅仅。①他写作业,才用了5分钟。(选B,表示用的时间少。)②大风到晚上才住了。(选A,表示风停得比较晚。)要点:“才”表示“仅仅”的意思,如,“才花了十分钟”(表夸赞)。文中这句话感叹曹冲人虽小,但办法好,“才”用在句中,赞叹曹冲智慧过人。设计意图此活动在于引导学生复述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不局限于课文的安排,特意创设了一个续写的情境,以对话的方式,把双方的对话引到称象的方法上来。然后由学生复述,这样不至于太枯燥呆板。另外,迁移运用旨在引导学生用“才”说话,为突出曹冲与大人们的年龄差异,一个七岁的小孩能想出绝妙的称象办法,而大人们却不能,这就进一步突出了曹冲的聪慧。板块四指导书写,反馈评价.指导“做、站、船、岁、然”这5个字,根据字的特点,明确可简单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书写。左右结构:做、站、船。上下结构:岁、然。.“做、站、船”一组,点拨左右结构的字。(1)做: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攵”的长撇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舒展。(2)站: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3)船: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部的横折弯,不带钩。.“岁、然”一组,点拨上下结构的字。岁:“山”要写得扁一些,“夕”横撇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要拉长舒展。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4.教师指导书写,学生模仿练写,再进行评价反馈,把字写美观。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还要求写端正,写美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分批引导学生书写。第1课时写几个字,此课时再写另外几个字。还是由观察字的结构入手,简单对字进行归类,这样按字的结构书写,效果会更好。板书设计起因h得大象看大象说论大象’官员——造大秤曹冲称象善于观察
乐于动脑―曹冲称象善于观察
乐于动脑以称象、曹根赶象下船—装石称石石重=象重结果X曹操点头微笑果然称出了象而教学反思:《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透过对“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陶瓷铸造砂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4年12月金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武义县社会福利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夏季保健课件
- 《时尚北京》杂志2023年第5期
- 《颅脑损伤的护理》课件
- 《Ch全面质量》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彩色石英玻璃管液位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妇幼卫生用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单密码门禁控制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浮油脂肪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盾构发展历史认知
- 2025年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4年)解读
- 2024年11月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3年高考真题-化学(福建卷) 含解析
- 天津市-2024年-社区工作者-上半年笔试真题卷
- 红色中国风2025灵蛇贺岁
- 教师校园食品安全培训
- 烈士褒扬课件教学课件
- 公务用车分时租赁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