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罗嘉armen_lo@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美中我们沉醉、欣喜,与此同时,人类对审美活动的追问和认知也在人类思想史上构筑了一座巍峨的美学大厦,本编希冀成为引领读者进入这一恢弘大厦的第一级台阶。△美学基本概念△美学学科发展第一节审美现象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美随处可在①自然美:光风霁月湖光山色②人之美:曲水流觞把酒言欢③艺术美:“静默的伟大,高贵的单纯”①自然美:光风霁月湖光山色在这种欣赏中所获得的情感满足和精神提升,并不亚于艺术欣赏的效果。②与社会他人的交往中:曲水流觞把酒言欢对伟大、高尚、坚强的行为产生一种崇高的审美愉快;对幽默、滑稽的情节产生轻快的喜剧美感。③艺术美:“静默的伟大,高贵的单纯”审美普遍必然地体现在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中,艺术创造引起自于人生实践中的审美经验。而艺术欣赏在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无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引发审美经验,形成审美过程。艺术欣赏不仅能引起美感,并且它所引起的强烈美感几乎可以压倒甚至消解胜利快感的程度。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①审美是主客体的统一②审美现象出现与人和世界发生审美关系①审美是主客体的统一审:动词,有人在审,也就是有主体的介入。美:此处为具体之物,是审美客体或对象。所以:美一定与人有关,没有人就没有所谓的审美,美只对人有价值。审美现象:主体(审)和客体(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换言之,是主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审美关系。所以没有离开人独立存在的没,没有美也就不存在审美主体。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②审美现象出现与人和世界发生审美关系只有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开始形成审美关系时,自然美才脱颖而出,某些自然现象才有可能被成为自然美。蒋孔阳《美学新论》:①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和自觉性,因为“离开这些感性的形象,也就失去了审美的对象,因为再也谈不上什么审美的关系”这是突出强调了审美关系中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性特征。②审美关系是自由的。自由在此处有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的自由,是从外在事物实际的功利关系束缚中超越、解放出来;二是内在的自由。“这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内容上看,我们欣赏美的对象,不要是满足物质的需要,二是要自由地展示人的本质,取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其次,再从形式上看,美的形式要收到对象的物质属性的限制,竹子的形式不可能同于梅花的形式。但是,美的形式并不在于物质形式的本身,而在于通过某种物质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或者制造出心灵的形式。”③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这是审美关系整体性的主体实现,主体(人)在面对感性对象时,他是调动了有生理到心理、由感觉到思维的自身全部本质力量来对它进行感受、体验的。审美是非功利的,在审美中“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统一了起来,意识形态的人和实践活动的人统一了起来,人以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和现实发生关系”。④审美关系还特别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具体的审美对象,通过感官的感受,把我们的理智、意志和其他一切都化作了感情。三、审美现象的构成
“关系在先”原则:不存在脱离具体审美关系的审美主客体。也就是前文强调的,审美现象是主客体的统一。杜夫海纳:一方面强调艺术品必须被主体知觉,即主体发生知觉关系后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另一方面强调主体必须以审美的方式知觉这个对象,即对对象简历审美的关系,对象才会成为审美的对象。“审美对象的出现,还有一个独立于表演之外的条件,那就是承认它是审美对象的知觉,因为人们可能看不到审美对象。只有当欣赏者打定主意,只依照知觉全神贯注于作品的时候,作品才作为审美对象出现在他面前”(杜夫海纳)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两者互相关系和活动中同时形成。A时间上是同时同步
B逻辑上审美关系在先,审美主客体在后,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确定者,在审美关系确定之前和之外,就无所谓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审美现象的具体构成
审美现象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客体),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组成。
说明:一、审美主客体都是在具体审美关系中生成的,但在实际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生成也需要一定条件,并不是任何对象和任何主体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相互作用形成和进入审美关系,从而构成审美现象的。
二、虽然逻辑上是审美关系在先,但由于要说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具体内容因素,我们分析这三要素时在叙述次序上只能吧审美关系放在最后。△审美对象中与审美主体及其美感相对应的结构是多层次的。
形式层:审美对象最先显现到我们的感觉器官、引发我们审美愉快的层面。(最基础,浅表层面)
意蕴层:形式层背后的意义。意蕴层是审美对象超越形式的存在,并意蕴层比形式层更根本。
意蕴层的后面是更深沉的层面。这个层面,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这里的“道”和“存在”,不能理解为客观事物固有的物理属性,也不能理解为永恒绝对的终极实体,而只能理解为生生不息、创生化育的本体境遇,天人合一、万物并作的始源状态。“道”和“存在”虽然被感性具体的形象牵挂着,我们只能意会、领悟、感思。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审美主体是进入审美关系的人及其美感。审美主体的构成层次与审美对象的构成层次是对应的。对应于审美对象的形式层,审美主体方面有感官快感。对应于审美对象的意蕴层,审美主体方面又渗透着情感因素的理解要求必须具备理解能力(悟性)——审美主体的知性、理性并不同于认识主体的知性、理性。认识主体的知性、理性,是理论的知性、理性,即用来分析、综合、抽象感觉材料以形成知识体系的手段和工具、审美主体的知性和理性是渗透、融化和潜藏在感性、经验、情感之中的。并推动着审美主体对于对象意蕴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不着痕迹。对应于审美对象的“存在”层,审美主体方面有整体的生命承担。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三个层次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静观关系:审美主客体之间最初的关系,静观意味着超功利地“看”。超功利是审美主体的一种精神态度。同时,超功利又是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一切审美对象都不是以其有用性而凸显为审美对象的,一旦作为审美对象显现出来,便标明它们已经退出有用性,而以超功利的形式取悦与主体。(徐悲鸿《马》达利《泉》)审美对象的形式是超功利的,对这种超功利的形式只可静观。
对话关系:从形式入手,层层深入,领悟对象内在的意蕴,从而形成审美主客体的交流对话。对话意味着主客体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存在一方支持和宰制另一方面的局面。对话关系的主要成因在于,审美主体能够在审美对象上“直观自身”,审美对象本身包含着可被审美主体领悟、认同的意蕴,从而产生共鸣,形成交流、对话的局面。存在关系:最高层次的关系,是静观关系、对话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无论静观关系还是对话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或多或少有些间隔与分离,而审美对象进入到“道”或“存在”的境界,审美主体从对象身上发现了自身的存在意义,从而忘我地投入到“存在”中,进入一个物我不分浑然一体的境界。
静观对话存在三个关系互相包容,前一种是后一种关系的基础,后一种关系是前一种关系的发展和提升。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演变过程中,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从审美现象本身来看,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都呈现出一种永远未完成、不定型的状态。审美主客体的发展变化,根据于人类生存经验的发展变化。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就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双双生成、构建起来的。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更具有明显的历史性。例:“美”的概念。中国原始“美”的概念始于味觉,最早含义是味觉引起的甜美感受。“羊大为美”在古代中国,没事诉诸于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的官能性感受。美的指涉范围从人主观官能性向人的经济生活、伦理生活、精神生活乃至艺术领域推移扩展,这个过程大概分两个阶段:①儒家提升了美的含义,扩延了美的对象范围。“美”同于“善”②到家超越功利性,包括官能享受的功能性和道德伦理功利性,把美扩展为形而上的真的象征,上升到“道”的境界。西方,古希腊早期,“美”是形容词,陈述具体事物,标示具体事物的某种正面性质。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和谐”希腊:柏拉图:美是一切具体事物背后的原型,一种普遍共同的理念,一个独立而永恒的经验对象。“理式”。柏拉图在西方美学史上开启了美的本体论思考的先河。与此同时,在本体论思考的层面上,柏拉图又表露出把美与善、真相等同的思想倾向,强调美与善的内在相关。中世纪神学沿着柏拉图的思路发展并走向极端,它把上帝设定为最高的本体,认为真、善、美三者最终在上帝那里得到永恒的统一。文艺复兴以后,人取代了上帝,人性取代了神性,美从上帝之城下降到了现实人间。人们才开始从现实、世俗的、经验的层面来体认美、反思美。一、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意义和影响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真正重大的发现”
——[德]海森堡天文学研究: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和谐法则)数当作世界的本源
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
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造型性或形体性(中西艺术的区别)波利克里托的雕塑《持矛者》——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二、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的最大区别:事物本身的美事物对使用者的美
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
人本主义的美学观
三、柏拉图
柏拉图(Plato)(427B.C.—347B.C.)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他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生于雅典,其父母均出自名门望族。雅典卫城Acropolis苏格拉底之死
法国雅克·大卫柏拉图深爱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后,柏拉图离开了雅典这块使他伤透心的地方。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哲学学校,这就是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也称柏拉图学园)。门口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阿卡德米学园遗址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
《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
希庇阿斯是一位智者智者指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以传授知识和修辞学为业的哲学家早期智者是备受尊敬的人智者又被称为诡辩者,诡辩者当然是一个贬义词回提纲《大希庇阿斯篇》--对美的本质的思考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汤罐SocratesP.K.HippiasS美是什么?H:美是黄金S:美是
的。H:美是恰当的《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难理式(Idea)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柏拉图思想的意义柏拉图的理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发现。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式的作用,导致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分离。试图寻找一种普遍因素,由于它各种美的现象才成为美的。“柏拉图路线”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史。波普尔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384–B.C.322)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部的卡尔西乃西半岛。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17岁开始,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他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公元前343年开始,亚里士多德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了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则回到雅典,在吕克昂阿波罗神庙附近办起了“吕克昂”(Lyceum)哲学学校并亲自任教。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并开始军事扩张,征服了大片土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文学艺术思想集中在他的《诗学》中。“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论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诗学》雅典学院拉斐尔①
②
③
③毕达哥拉斯②苏格拉底①柏拉图(左)与亚里士多德(右)“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19世纪法国莫森在真理女神的周围围绕着象征着天文(天球仪)、音乐(七弦琴)、美术(画板)的三位人物以及纯洁的小爱神,手持镜子,预示着光明和智慧与她同在。
哈佛校训是拉丁文“Amicus
Plato,AmicusAristotle,
sedMagisVERITAS”。意思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校徽上的文字,就是真理一
词的拉丁文“Veritas”。《真理》19世纪法国朱里斯.约瑟夫.利弗贝尔乔尔乔纳提香马奈审美现象历史性的理解具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深审美现象的理解。审美现象既不是纯客体的存在,也不是纯主观的决断,而是历史性的,是由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所决定的。其次,理解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美学的发展演变。人对审美现象的反思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至少要收到纵向与横向两重因素的同时决定。在纵向上,它收到前代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受历史继承性的制约,无法逃避与传统的历史联系。横向上,人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总会与对其他生存方式如真、善的反思交织,因此,总会收到后者的影响。总之,由于审美现象和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是具有历史性的,因此,我们探索美学问题,就不能拘泥于审美现象和美学思想本身的狭隘领域,而应当把眼界扩大,放远,从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广大领域着眼,从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着眼,来审美和理解审美现象和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现代人对美的问题作了很多探讨,还没有一种观点同。我们认为“美是价值”的观点更接近真理。美是一种价值龙门卢舍那大佛(唐)炳灵寺石窟.北魏唐朝人为什么崇尚丰满的美人型呢?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和雕塑以生活安定殷实的统治阶级人物为标本,自然是体肥脸胖。魏晋人为什么以纤瘦为美呢?魏晋时代政治十分混乱,人民生活极其痛苦,连绵不断的战争动乱造成一片荒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对生命短促、人生坎坷的慨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魏晋的壁画和雕塑所表现的长脸细颈、寿削病弱的身躯,思辨、高深的笑容,完全体现了清谈名士的审美观。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人类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演变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者演变的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艺术发展到审美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一、美学的诞生
从致用、比德到畅神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现实中的美社会美—人的美
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自然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致用比德畅神
(一)审美意识的产生: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初期。适用地域:中国、欧洲。狩猎时代的原始人洞穴壁画
马格德林时期,法国拉斯科洞窟
《鹿》《马、牛、鹿》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二)审美思想(美的自觉):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明代《神奇秘谱》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巍巍高山,汤汤流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绝弦碎桐终身不复鼓琴。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橘颂》是著名的比德篇章,也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三)审美思想: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表现:清谈佛老,纵情山水,归隐山林。支遁:(314~366)字道林,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谈家条件杂糅老释的僧人。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支遁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境地。—宗白华西方古典艺术美学理论发展历程广义:美狭义:·1746年,法国文学家巴托在文章《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第一次提出“美的艺术”的概念,艺术从技艺中脱离,艺术逐渐脱离早期的实用与功能性,成为诉诸精神,目的审美态度和判断的对象。·1750年,德国美学思想家鲍姆加登为其专著命名为“Aesthetic”宣告“美学”的诞生。·
柏拉图把艺术钉在耻辱柱上,他认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是对理式的模仿,与真实隔了三层,所以他把诗人逐出理想国。实用艺术与非实用艺术(纯艺术)长久以来并未分开,知道1746年巴托把艺术分为三类:①美的艺术:纯艺术(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目的于服务于人的愉快。【在《艺术概论》中总结到艺术的功能分别是教育、认识、审美愉悦是最本质的功能】②机械的艺术:指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制造活动,服务于人以实用目的③居中的艺术:同时介于一二两点之间,即满足实用又服务于审美愉悦,如建筑。现在而言则为设计。
【在此分类中,广义与狭义的艺术之分非常明显】实用艺术的差异是“非美”,从技术到兼备艺术功能的技术再到具任何功利的美的艺术,把艺术从技艺中分离出来,单独被审视,成为作为单独学科的合法性。·艺术的概念是时代的产物,从艺术概念历史看,有一个不断被提升拔高的过程。艺术的概念呈现出逐步孤立的过程,愈发阳春白雪,转而成为一种审美态度,形成“纯艺术”概念。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艺术只属于极少部分人,而到今天艺术被划分回来,与生活的界变得模糊。
在传统意义上,艺术只能是美的,与美划等号。鲍姆加登在1750年把著作“Aesthetic”在这个学科中,美学即等于艺术哲学。古典主义对美的需求:和谐,给人愉快知道19世纪才被打破,“非美”才成为艺术。·1827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序言》,作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使“非美”与“丑”的东西进入“美学”,艺术的审美倾向从此开始转变。(浪漫主义把恐惧、阴暗带入艺术,与“美”与崇高共生,没有“浪漫主义”的解放便没有以后现代艺术的发展,美与非美已经不能成为判断艺术优劣与否的理由。“精神含量”成为艺术判断的标准,现代艺术从否定美到容纳丑到歌颂丑。先锋:波德莱尔《恶之花》“我却认为欢悦是美的装饰中最腐朽的一种”)·19世纪末,康拉德·费德勒明确把美学和艺术研究从对象上区别开来,宣告了“艺术学”作为学科的诞生。“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学的根本问题不同”,他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艺术”概念进一步发展,反传统、反美学:达达,波普,身体(行为),装置,后现代文化境遇……艺术何去何从。“科学称为新的宗教”全新的体验也改变了人的看法与感受,也对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宗教:人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长期对上帝的皈依,到从人自身去寻求,人只能活在当下,在此岸来寻找幸福。很多年来,上帝都是人类的理想,“上帝已死”打破了人近千年的理想。一、命运无常,一切人都只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二、死亡的恐惧,一笔勾销所有的拥有;三、意义的安置,根植在现代人的心中,物质满足后,心灵需要有所安置,此上三点构成了人对宗教的需求。
20世纪:技术含量在艺术上不断被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材料供货与装配式建筑构件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商标转让与新媒体营销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消防设施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估合同汇编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私人土地流转合同(休闲农业旅游合作)
- 2025年度健康医疗服务担保合同解除与健康管理平台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外贸服装品牌授权及全球市场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管理人员跨区域调动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茶楼租赁合同茶楼与茶叶供应商合作框架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有机蔬菜代加工业务合同2篇
- 2024年中国百癣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检修平台施工方案
- 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GB/T 713.2-2023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第2部分:规定温度性能的非合金钢和合金钢
- 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 沪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Buying Clothes》说课稿
- 幼儿园教职工教代会会议记录
- 车辆移交安全协议书
- 《涑水记闻》2021年江苏镇江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 家庭家教家风·家庭美德·文明家庭主题班会
- 庐山云雾阅读答案千姿百态
- 个人营业执照注销委托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