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贴敷疗法_第1页
透皮贴敷疗法_第2页
透皮贴敷疗法_第3页
透皮贴敷疗法_第4页
透皮贴敷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用输液也能看好病

标准诊疗—透皮疗法

认识透皮疗法透皮疗法也称穴位贴敷疗法,就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循环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利用皮肤或粘膜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突破。

透皮技术的历史演变透皮技术是祖国医学中最宝贵的疗法之一。它萌芽于原始社会,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唐,丰富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中医理论解释透皮疗法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或西药,药物通过膏体贴敷在穴位上,通过脉络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在药物和脉络的双重作用下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给药方式。药物不用经过肝脏和胃肠吸收,避免了肝脏和胃肠壁“首过效应”的影响,是真正的纯绿色疗法,安全无副作用。而且是24小时不间断给药,可以快速、安全的达到治疗目的。用现代医学解释透皮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皮肤是一个巨大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与外界开放的系统,是药物最大的储存系统,也是药物的吸收系统。通过特指的经皮给药系统(穴位贴敷)有利于药物更快、更好的吸收,快速发挥疗效,减少痛苦。中药透皮技术不仅适用于中药治疗疾病,也可适用于西药治疗,但是在西药应用的前提下,须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透皮疗法特点吃什么药贴什么药确诊疾病双倍给药定穴要准贴敷正确透皮疗法的优势1、药物不受肝脏和胃肠道“首过效应”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口服药物的吸收必须通过肠胃壁,然后进入门静脉。一般药物在肠胃壁或肝脏内就会被新陈代谢、消除,发生首过效应。它会使吸收减小,治疗效果下降,达不到药物应有的治疗效果。透皮疗法的优势2、可以长时间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血药浓度保持恒定。根据“快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理,药物是贴敷在穴位上以后,通过脉络进入体循环,是慢慢渗透的,给药时间一般24小时,药物可以更好的被人体吸收。这样既能保持血药浓度恒定又不必担心药物吸收的快慢对人身体所产生的影响。透皮疗法的优势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穴位贴敷疗法使药物通过穴位进入体循坏,可以24小时不间断给药,使药物按一定的速率均衡进入,作用于人体。透皮疗法的优势4、使用方便,具有释放药物的可撤性。我们所说的这个方面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小孩以及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因为透皮技术是以药物贴敷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所以说一旦患者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可以立即中断用药,随之产生的不适症状也可随之得到解决。5、可以病患部位直接给药,疗效更确切。可直接贴敷于阿是穴(痛点),这样药物可以更快的作用于病患部位,疗效更快速、确切。各种妇科疑难病症及颈肩腰腿痛系列疾病小儿感冒、发烧、腹泻、腹痛及妇科类疾病

No.1No.2No.3透皮技术治疗范围

心脑血管及骨病系列疾病常用到的穴位

标准诊疗—透皮疗法

肺腧: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上方取穴标志: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第七颈椎,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肺俞穴所在。列举:常用腧穴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定喘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小儿六大类常见病列举小儿积食表现:中脘腹胀满、不思饮食选穴:神阙、中脘、脾俞小儿颈肩腰腿及关节疼通列举其他疾病列举组方:辛夷、苍耳子川芎麻黄各5克地塞米松强的松扑尔敏各2片罗红霉素4片贴敷穴位,对各种鼻炎适用。穴位:神阙穴鼻炎痔疮组方:大黄、芒硝、乳香、没药、穿山甲各1g,消炎痛4片,调和贴敷:神阙穴痔出血型组方:云南白药2粒+安乐血6片+头孢氨苄6片贴敷:痔疮穴痔疮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桡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百日咳恢复期自痉咳缓解至消失,约2~3周或更长。此期症状,痉咳日渐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咳声无力,痰稀而少,气短声低,唇色淡白。治宜补气养阴。(一)处方:人参3克,百合15克,用法:贴膻中本方适用于百日咳恢复期,气阴两虚。(二)处方:核桃仁(保留紫衣)、蜂蜜用法:贴膻中扁桃体炎处方:罗汉果2只,鱼腥草30克(干品减半)金银花10克,明矾3克,生地5克,连翘10克,红霉素4片.用法: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调和分两份贴涌泉穴和天突穴。如伴有虚火可将加萸适量。积滞积滞是指小儿乳食不节,停积中脘、食滞不化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一般说来预后良好。个别小儿积滞日久。伤食厌食,嗳气或呕吐食物残渣,矢气频作,腹痛拒按,大便臭秽,泻后痛减,夜寐不安,处方:生栀子9克。用法:将生栀子15克研成细末鸡蛋清调和,分别敷贴在两足心涌泉。将竹叶5克,多潘立酮片3片鸡内金10克健胃消食片5片用藿香正气水调和贴于脐上。积滞脾虚积面色萎黄,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治以健脾益气,佐以消导。(一)处方:党参、茯苓、白术各6克,陈皮3克,甘草3克,焦山楂4.5克,炒麦芽4.5克。鸡内金5克用法:用正气水调和贴肚脐口疮

口疮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患。本病多为胎禀胃热,或热毒侵袭,或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所致。它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特别好发于唇、颊内粘膜,其次是舌边缘及舌尖,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6~1.5毫米,溃疡面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溃疡点1~3个,有烧灼样疼痛,遇食物刺激则痛甚。心脾积热口舌溃烂,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余个,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口臭流涎,烦躁多啼,大便干结,或发热面赤。治宜清热解毒。口疮

处方: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克,维生素B2片6片维生素B6片5片食醋适量。用法:共研为细末。调成膏状然后分别贴于患儿两足涌泉穴或天突穴虚火上浮的可加入吴茱萸,生地,黄连,麦冬各5克共用肺炎风寒犯肺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清稀。治以辛温开肺,化痰止咳。处方:麻黄5克,杏仁5克,桑白皮5克,苏子5克,赤茯苓5克,甘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