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1页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2页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3页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4页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AGE20-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通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常将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这一般在知识型阅读阶段。B.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D。研究型阅读不仅归纳知识点,更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C.文章举出郭象等人对“逍遥"解释的例子,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两种阅读方式缺一不可。B。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C。人们在阅读时,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D。联想式阅读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引领人类生产生活技术变革,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决定知识流动的效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素质成为当代人基本素养的一个标志,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队伍,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学普及是一项打基础的工程,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强公众科学素质。(摘编自怀进鹏《共促科学素质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材料二中国北京首届昆虫艺术科普展开放首日,观展人次就突破5000;重庆科技馆人气高涨,趣味科普实验《无形的力与吹出来的科学》《给你点颜色看看和神奇的指纹》和《魔术背后的科学》场场爆满……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多地的文化科普类场馆深受广大游客青睐,科普出游人流暴涨。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中,科学、文化、艺术、旅游等元素交相辉映,打开了科学素质建设的广阔空间。国庆科普游的火爆,一方面说明目前我国公众的科普意识正在增强,科普氛围日益浓厚,公众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旺盛,需要有更多高质量的科普活动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VR、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展大量举办,恰恰证明了我国的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摘编自谭敏《国庆科普游火爆说明了什么》)材料三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和信息加速流动、即时互换,既为在线教育和科学普及方式提供了便利,也给不良信息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信息识别能力。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应该得到学校以及青少年父母的认同:相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我国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内容、形式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普标准体系。科学与社会、家庭与学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常态化沟通衔接也还远远不够,难以激发起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调查发现,毕业生从事科学职业的兴趣在持续下降.科研院所学校有责任定期向社会公众,以大家可理解的方式,介绍国内外前沿研究动态,报告其取得的科技成就、研究进展和预算安排,阐明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公众理解科学,争取公众支持科学。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中,不仅要凸显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更要凸显科学认知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于少数有争议的科学议题,科学共同体要及早、积极和建设性地给予回应,引导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科学家“普遍认同”的科学,而不是聚焦少数使公众产生“恐惧”“误解”或“偏见"的科学.中国已经成为科技大国,在全球科技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的科技创新含量还不够高,对人类的重大科学贡献还不够多,需要持续投入、夯实基础,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携编自万劲波《多措并举提升公众科学素养》)4。下列不属于科学普及工作的一项是(3分)A.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采集月壤样本回地球。B。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的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展开.C。国际气象日来临之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D。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公众开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不断推动科学普及工作,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能提高全民的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创新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B.国庆期间科普出游人数的猛然增加,既显示出公众对科普活动的需求意识在增强,又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逐步提高。C。人们通过新媒介和微传播获取科学知识,虽然方便快捷但因信息来源的开放多元,并不能使公众理解科学,正确看待公共问题。D。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在线教育和科学普及,但也给不良信息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机会,这也是当前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一个原因。6。如何推进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深藏在腊月里的乡愁乔忠延时代进步滋生的乡愁,不只是因为古朴的村落一个一个消失,就是村落依旧,渐行渐远的民俗也是鞭笞着乡愁快步趋近。记忆里的腊八是一碗热腾腾的粥,腊八粥。诱人之处在于饭碗里的粥添加了豆子,或黄豆,或绿豆,或红小豆,就是这些豆给腊八粥增加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因为,平日的煮粥是舍不得放豆子的。小米、大米和各样豆子放齐、文火慢煮,不多会儿便煮得香味满屋.若是撩开门帘去抱一扑柴进来,瞬间香味就飘散到了院里、村巷。腊八的滋味四处弥漫,弥漫了数千年.以致今天的腊月,我通体仍缭绕着那久违的香味.腊八粥确实香,且是经得住咀嚼的那种香.香得任何粥无法比拟;都应该甘拜下风.小米粥、大米粥,不是不好,那是柔和的美味,腊八粥则不然,是粥最具筋骨。可以久久嚼,久久品,越嚼越品越有味道.而且,那味道进入体内便凝固为支撑肉身的脊骨,早上美美饕餮一碗下地填土,干到日落西山再回家,浑身还有劲头没有使完。好耐人消受的腊八粥,好耐人回味的腊八粥。腊八粥不是普通的粥,是祭祀神灵的美食。应源于古人的祭祀。古到何时?从《礼记》看周代已经很普遍。我则以为还要早些,早到帝尧那个时代。从《古诗源》里我读到过《伊祁蜡辞》,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我领会那意思是,土返回原处,不要再流失;水驯顺在沟壑,不要再泛滥;昆虫少繁殖,不要再危害禾苗;草木长到沼泽里去,不要和人争土地!伊祁是帝尧的姓氏,这透露出蜡祭在那时就已开始。古人的祭祀,不仅仅是蜡祭,还有腊祭。蜡祭是祭祀百神,从《伊祁蜡辞》能够看出,是祭祀一切和农业耕种有关的神灵,要他们不要危害禾苗,让人们五谷丰登。腊祭,则是祭祀自个祖先前辈.虽然现在无法获得尧那时腊祭的文献,但是《尚书》记载尧舜禅让时,已经前往祖庙祭祀.由此延展,那时不会只有蜡祭,而不腊祭。那腊八祭祀何时形成?大约要追溯到秦时.那年头将蜡祭和腊祭并归为腊祭,祭祀的时间是冬至后的第3个戌日.头一个戌日祭祀,恰好在十二月初八.缘此,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腊八祭祝也逐渐相沿成习。一碗腊八粥融汇的何止是米和豆子,而是满荡荡的历史风情.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以这日为界,民间过年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此前也在准备,但是因为灶王爷居家,有些事是不能干的.比如说扫家,积攒一年的灰尘要彻底清除干净,必须要把屋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搬出去,才能将旮旮旯旯清洁得一尘不染.自然,灶王爷高居的灶阁上也要清扫。那还不惊扰了他老人家?惊扰别人还罢,惊扰了这位掌握生死命脉的大人还能有好果子吃?所以,一应大事,都必须安排在腊月二十三以后。时间紧迫,诸多大事要干,怎么办?现在的办法是倒计时,我看这不是当代的发明,而是对往日的继承。灶王爷上天后,农家的日程这么编排:二十四,扫家泥炉子;二十五,搭伙做豆腐;二十六,杀猪割羊肉;二十七,宰只大公鸡;二十八,上集买年画;二十九,打酒蒸馒头;三十是除夕,扫院子、轧馅子、贴对子,熬夜守岁笑嘻嘻.别看日程排得密密麻麻,紧紧凑凑,可有的事还是没有列进去,做衣服就漏掉了。当然,也许不是漏掉,因为这活儿灶王爷上天之前也能做,勤快的主妇会提早动手,在最后的冲刺时段好干别的。不管在哪个时段做,反正过年时老老少少都要穿戴一新,那样站在人前才风光体面,才像是新年新开端。在所有的年货里,最亮眼的就是年画。农家有话说,不去买啥,也要逛画.看看,啥也不买,也要看着年画,开开心。年画是过年的精神补品啊!这一张是个大公鸡,请回去图个大吉大利;这一张是个大石榴,请回去图个多子多福;这一张是岳母刺字,请回去图个精忠报国;这一张是舜耕历山,请回去图个孝感动天……在那个年代,没有电影,没有电视,鲜艳的年画就是大伙儿最爱看的,一看便是一年,一年便濡染在年画放射的思想境界。庭堂打扫干净,这不就是除旧?四壁张贴新画,这不就是布新?除旧布新,这不就是过年的精神内涵?如今,社会好了,物质多了,抹掉了平常和过年的差距.大年的声望降格了,腊月也受到了牵连,往昔的无数趣味消失了,乡愁也就悄然出现.不过,透过乡愁,看到的却是时代前进的步履。(节选自《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集》)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提到“时代进步滋生的乡愁”,结尾又指出“透过乡愁,看到的却是时代前进的步履”。辩证的叙述和分析,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B.文章写腊八粥香味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夸张,“瞬间香味就飘散到了院里、村巷”;拟人,“香得任何粥无法比拟,都应该甘拜下风”。C.文中写道,“灶王爷上了天”“惊扰了这位掌握生死命脉的大人”等语句,看似有着浓厚的迷信、宿命色彩,实则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D.文中精选腊月两个时间节点,不厌其烦地描写过节的情形,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二者相比较,腊八更富有文化气息,除尘购物更体现风俗习惯。8.结合文本内容,从形散和神聚两方面具体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9.请结合本文内容,从民俗习惯、传统文化、情感皈依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阐述年画“岳母刺字”蕴含的思想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父具相韩。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行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集为虐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候。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节选自《汉书·张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B。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C.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D.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封国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C。薨,古代称国君、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D。谥,古时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齐宣王的“宣”,岳飞谥“武穆"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国破家亡,以身许国。张良先人在韩官至相位,韩被秦国灭亡后,他不仅舍弃亲人家业,而且亲自带人刺杀秦王.B.张良思虑深远,敢于直谏。追随刘邦攻入咸阳后,面对刘邦、樊哙贪于安逸的做法,张良大胆劝谏,最终说服刘邦。C.张良义不独存,救急解困。在项羽要进攻刘邦的关键时候,张良不仅拒绝了逃跑的好意,而且帮助刘邦解除危局。D。张良劳苦功高,谦让隐忍。在刘邦封功臣时,张良拒绝了三万户的爵位,求封留候。后来又学道家学说,想修炼成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5分)(2)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轮鞅:指车马。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野外罕人事"与“虚室绝尘想”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15.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夫家受尽屈辱,命运悲惨。可自己的家人不但不理解,还讥笑她.体现这一内容的两句是:“,。"(2)《离骚》中表现屈原坚守前圣的美好品行,甘愿为正道而献身的句子是:“,.”(3)《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数千年,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已达的境地。()。有人断言,中国未来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诗更加高远。因为唐朝的诗人一生都在为穷尽文字之美而专心致志今天繁杂的学问,让作家们失去了对汉字纯正而深刻的把握。知识的丰富恰恰让作家们处于能解读,却不会创造的尴尬境地:能看透文章的,却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能体味到唐诗的美妙,却写不出美妙的唐诗.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不胜枚举,唐诗写乏了出现了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了元曲.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深入骨髓,成为基因。但在当下,母语的创新却,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或许是导致创作者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以汉语言为母语的写作者们失去了对母语的倚重和深入研究.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的语言会暴露了你的身份,虽然你在天涯海角B。纵然你在天涯海角都改变不了你是中国人的事实C.纵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