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辐射安全与防护法规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司2/1/2023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第一部分
概论2/1/2023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一、核技术利用的法律溯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1/2023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核技术利用的法律基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本法是调整和规范我国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发生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动。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本条例遵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针对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进出口等活动进行调整和规范。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本办法是按照《安全与防护条例》的规定细化,并制定核技术利用许可的实施内容与程序。2/1/2023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综合处核电一处核电二处核反应堆处核材料处放射性废物管理处放射源与电磁辐射处核设备处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核设备安全与可靠性中心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东北、西北站在筹建)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国际合作司办公厅其它司办(人事、法规、规划等)技术支持中心(5个)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已建4个,筹建2个)核安全国际合作处省级辐射环境监管机构(31个)三、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框架2/1/2023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核设备安全与可靠性中心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苏州核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筹建)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筹建)2/1/2023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核技术利用有关术语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2/1/2023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核技术利用有关术语(续)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转让,是指除进出口、回收活动之外,放射性同位素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在不同持有者之间的转移。
2/1/2023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核技术利用有关术语(续)伴有产生X射线的电器产品,是指不以产生X射线为目的,但在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产生X射线的电器产品。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2/1/2023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核技术利用现状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涉源单位12412家放射源总数107380枚在用放射源76767枚闲置废弃源30613枚
射线装置>100000台2/1/20231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六、核技术利用管理现状1、国家重视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重点向核技术利用的监管予以倾斜。全面充实和调整国家和省级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管机构。积极开展辐射安全的能力建设,国家投资三个多亿建设国家和省级城市放射性废物库。2、部门行动
从2006年3月1日起,承担全国辐射安全与防护统一监管的各级环保部门,全面按照《安全与防护条例》和《许可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监督管理。2/1/20231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六、核技术利用管理现状(续)3、业主响应
开展辐射工作的业主单位,明确了自己在辐射工作中承担辐射安全与防护的法律责任意识。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从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的硬件投入,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自主监测的仪器适用性,从业人员的专业与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等方面纷纷开展自查,力争符合国家新的管理规范要求。
4、存在问题
旧有的管理模式仍未完全按照新的法规要求转变过来;有的业主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立缺乏紧迫感,重视不够,致使员工不知晓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对辐射的危害性认识欠缺;放射源失控、丢失等情况仍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到职业人员及公众的安全。2/1/20231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1/20231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
污染防治法》要点总结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6月28日批准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是第一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法律2/1/20231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立法的重要性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核与辐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监管,理顺体制,明确责任,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检测能力和监管能力是IAEA成员国和核安全公约签约国没有放射性的专项法律,使现存的法规体系缺少法律基础。2/1/20231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立法的重要性(续)核设施:核电站,各类反应堆,核燃料循环设施及核废物处置设施;核技术:放射源,辐照装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用源单位12000多家,源总数10万多枚;铀矿与伴生放射性矿;放射性废物管理和军工放射性废物治理;必须严格监管,否则可能发生放射性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导致人员伤亡。2/1/20231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三、立法的指导思想总结50多年来放射性污染防治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和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强化放射性污染的防治。2/1/20231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立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既要防治放射性污染,又要促进核能和核技术开发利用建立严格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明确法律责任,从严查处违法行为2/1/20231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要点1.法律对放射性污染的定义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2/1/20231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要点(续)2.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退役和核技术、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动。放射性污染防治问题实际就是核安全与辐射安全问题2/1/20232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要点(续)3.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统一监督管理对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的活动进行严格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环保总局负责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管,卫生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有关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管。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接受监督管理,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及其后果承担责任。2/1/20232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要点(续)4.依据法律制定相关标准该法律授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辐射环境安全的要求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环保总局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有关技术标准。“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制定相关标准的基本标准2/1/20232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要点(续)5.建立了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有关制度选址、建造、装料调试、运行、退役安全许可制度选址、建造、运行、退役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制度辐射环境监测与监督性监测,排放情况报告制度机构、人员实行考核与资格认定制度核事故应急制度对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备案制度放射性固体废物专营和许可制度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置费用预提制度2/1/20232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A.选址、建造、装料调试、运行、
退役安全许可按照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执行选址选择意见书建造许可证首次装料批准书,允许装料和调试,换料批准运行许可证退役批准书2/1/20232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B.选址、建造、运行、退役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制度核设施实行分阶段环评选址、建造、运行、退役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过选址阶段环评,不能确定核设施场址,更不能进行土地七通一平。选址环评应在立项前进行,环评批准书一般五年有效,场址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做适当修改和补充。2/1/2023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C.辐射环境监测与监督性监测,
业主要报告排放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国家对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开展监督性监测,对流出物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核设施营运单位有义务向环报总局和省级环保部门报告排放情况和监测结果2/1/20232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D.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从事核与辐射安全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审评、监督、核质保、核设施操纵与运行、辐射防护、辐射环境监测及其他国家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管理。条件:①理工类学士,核安全工作满5年;②理工类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核安全工作满4年;③理工类硕士,核安全工作满2年;④理工类博士,核安全工作满1年;⑤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2/1/20232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D.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续)参加人事部组织的考试,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在环保总局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核安全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关键核与辐射安全岗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有效期为2年2004年9月,人事部进行考试。科目: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专业务实、核安全案例分析。2/1/20232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E.核事故应急制度国家建立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制度,分别制定国家级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核与辐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核与辐射事故的应急计划,并进行相应的演练。2/1/20232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F.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环境政策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基本目的:按照有剂量约束的辐射防护最优化要求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并注意保护后代、不给后代留下不适当的负担建立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法规体系,实行监督管理和投入足够的资源;
采取措施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2/1/20233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F.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环境政策(续)在设计和使用中保证废物管理设施的安全;
实施对所有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流的整体控制方案的优化;处置、排放、回收利用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设施退役和环境整治
除了免管废物,所有放射性废物处置活动都应申请许可证国家对经营放射性废物的活动实行专营加入乏燃料安全与放射性废物安全联合公约。2/1/20233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G.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
1)高放废物,α废物和不供后处理的乏燃料集中深地质处置;尽快落实玻璃固化;推进高放废液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推进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2/1/20233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G.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续)2)中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采用近地表区域处置;在核设施现场的暂存年限不超过五年3)极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采用简易填埋处置;4)铀矿冶废物实施井下回填和尾矿库废石场中堆置;5)伴生矿废物参照铀矿冶废物的处置办法6)核技术应用废物和废放射源暂存衰变和送处置场等办法处置。2/1/20233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G.流出物的排放政策放射性流出物实行有控制的排放要求控制排放量和公众成员个人剂量;排放量控制包括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实行排放许可制度,建立排放控制指标;液态流出物要求采用槽式排放;同位素除非豁免,应采用浓度控制;液态流出物监测结果符合活度或浓度限值时允许向城市下水系统排放。2/1/20233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G.污染物料的回收利用政策尽可能回收利用金属物料回收利用的方式:再循环(熔炼)、再利用(原有构型);对解除控制的回用物料,测量和严格控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采取监测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混入钢铁熔炼场所;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在其内部回用这些物料。2/1/20233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H.退役和环境整治政策目的:清除辐射与非辐射污染,实现国土资源重新开放或使用;清除和补救行动的控制水平应经过监管机构审批;退役和环境整治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应确保安全,充分考虑设施类型和当地环境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因素,区别对待、因地制宜;2/1/20233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H.伴生矿放射性废物管理政策建立审批和监管制度,加强辐射监测,关心作业人员和公众成员的防护;
确定不同物料中核素活度浓度参考水平;确定排放限值,允许其气态和液态废物有控制的向环境排放。提出固体废物处置要求;
对过去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应进行整治;
严格控制废物副产品进入建筑材料。H.核燃料循环后端准备金的筹措对于商用核设施应开始筹措核燃料循环后端准备金,包括核燃料后处理、高放与中低放废物处置及退役与环境整治。通过立法程序确定准备金的收取标准、计算方法和管理办法。非商用核设施所需的核燃料后处理、高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和退役与环境整治费用,应纳入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2/1/20233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H.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建设法律要求科工委和环保总局共同规划,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省级政府要在用地方面给予支持;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合作应考虑经济利益;军工废物可以跨区域集中处置;区域处置场的运行单位要取得国家批准;处置场的建设资金的筹集依法应由国家财政专项解决。六、法律责任第48条监督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其他利益,或者玩忽职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和办理批准文件的;(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三)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执法主体是县以上环境保护部门2/1/20234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六、法律责任(续)第49条至第58条
是违反法律的各种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执法手段:警告,限期整改,停工整改,吊销许可证,承担刑事责任,罚款等。第59条
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1/20234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第三部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安全与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2/1/20234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一、《条例》基本情况2005年9月14日温总理签署,2005年12月1日施行,原44号令同时废止。原44号令共37条,现449号令,67条修改:27处条文(包括条文内容的拆分、合并);另外,4个章名被修改增加:40条(许可内容和程序、进出口管理、事故管理与法律责任细化等)删除:8条(三同时要求、运输管理、监督员职责、复议告知及实施细则、解释等)不变:1条2/1/20234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第一章,总则,4条条例制订的目的条例的适用范围确立监督管理部门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现分类的原则2/1/20234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续)第二章,许可和备案,22条
许可证的分级审批颁发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许可证的主要内容、有效期许可证的变更、延续或注销放射性同位素进口、转让等特定活动的条件、审批程序放射性同位素的编码、备案原则和程序2/1/20234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续)第三章,安全和防护,13条对持证单位的责任,人员培训、考核,人员健康和个人剂量监测,年度自我评估,废旧放射性同位素的返回或处理,场所退役,工作场所的安全联锁,场所、源或源容器的辐射警示标志、标识,放射性同位素存放等安全和防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对野外使用或示踪试验、辐射诊疗机构、废旧金属回收冶炼厂等特定活动的安全和防护进行了规定;对辐射安全和防护有影响的辐射防护器材、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等产品质量进行了规定。
2/1/20234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续)第四章,辐射事故应急处理,6条详细规定了辐射事故的分级、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部门和预案的主要内容、事故报告程序、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分工等。2/1/20234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续)第五章,监督检查,4条规定了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的部门和级别、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的设立、认可、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部门的职责和义务等。2/1/20234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续)第六章,法律责任,15条分别对监督管理部门和持证单位违法本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处罚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限期整改行政处分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1/20234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条例的总体框架结构(续)第七章,附则,5条对军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职业病的防治、放射性同位素运输等进行补充规定;对条例中的主要名词术语进行了定义,并规定了本条例的实施时间等。2/1/20235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三、条例的特点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了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的许可制度确立了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审批制度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的审批管理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备案制度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完善了辐射事故应急制度完善了法律责任结合国情向国际监管体系过渡2/1/20235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一: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限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第六十四条)。
2/1/20235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二:完善了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的许可制度
明确了许可证的审批颁发机关是环保行政部门(第六条)规定了依照不同的许可内容需要具备的许可条件(第七条)明确了许可证的申请、审批程序和期限(第八、九条)2/1/20235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三:确立了放射性同位素进、
出口审批制度
确立了放射性同位素进口批准制度(第十六条)明确了申请进口放射性同位素的条件(第十七条)规定了放射性同位素进口的批准程序和期限(第十八条)明确了放射性同位素出口的批准程序(第二十六条)2/1/20235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四: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的
审批管理
规范了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条件(许可证持有者之间才可进行等三个条件)(第十九条)明确了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申请、批准程序和期限(第二十条)2/1/20235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五: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备案制度
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备案(第二十一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备案(第二十二条)废旧放射源处理后的备案(第二十三条)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使用的备案(第二十五条)2/1/20235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
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与防护知识教育和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2/1/20235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进行安全和防护年度自我评估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与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
发现安全隐患时立即进行整改
2/1/20235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活动终止时要妥善处理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需要终止的,要事先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进行清理登记,做出妥善处理,不得留有事故隐患。在本条例施行前已经终止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其未安全处理的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所需经费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2/1/20235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废旧放射源的返回和集中贮存使用放射源的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将Ⅰ类、Ⅱ类、Ⅲ类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生产国,将Ⅳ类、Ⅴ类废旧放射源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2/1/20236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场所和设施的退役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和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要依法实施退役。2/1/20236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安全措施:放射性标志,入口处安全和防护设施,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具备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包装容器、设备、射线装置、运输工具,应设置标识。放射性同位素单独存放,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专人保管,登记、检查,账物相符。产品要求:防护器材、含源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合辐射防护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医疗照射:制定质保方案,遵守质保监测规范,避免不必要照射,并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回收冶炼废旧金属:必要的监测措施和报告要求。2/1/20236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七:完善了辐射事故应急制度
明确了辐射事故的具体分级(第四十条)建立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度(第四十一条)细化了辐射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程序(第四十二条)健全了辐射事故的临时控制措施(第四十三条)明确了有关部门在辐射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第四十四条)2/1/20236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八:完善了法律责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违反条例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五十一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违法条例的规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二至六十三条)。2/1/20236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特点之八:结合国情向国际监管体系过渡辐射工作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责任明确为法人负责,政府审管借鉴国际通行的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制定我国相应的管理规定以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放射源分类》为基础颁布我国的放射源分类管理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利于分级监管的射线装置分类管理办法2/1/20236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㈠、辐射工作单位的许可证分级发放国家环保总局对以下辐射工作单位审批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Ⅰ类放射源、销售和实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单位。省级环保部门对上述以外单位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2/1/20236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㈡、放射源的分类1.目的:修订国家放射源安全标准;调整国家放射源监督管理措施;在资源有限时优化放射源的管理;优化放射源的保安措施;放射源进出口控制;应急计划和响应;制订无人看管源恢复控制的优先次序;有利于放射源管理和辐射事故的公众宣传与信息发布。2/1/20236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㈡、放射源的分类(续)2.分类原则人体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分类系统主要是基于放射源可导致的、潜在的确定性健康效应。潜在的确定性效应主要取决于源的物理性质(射线种类、活度大小等),同时与源的使用方式、实践的条件等其它因素有关。但在分类中将不考虑下列因素:2/1/20236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㈡、放射源的分类(续)2.分类原则(续)
不考虑放射事故和恶意使用放射源导致的社会经济后果(因为还没有完全研究出这些后果的定量方法和比较方法,尤其是基于国际基础的方法)。不考虑辐射的随机效应(例如增加患癌的风险,因为事故或恶意使用放射源导致的确定性效应比短期内增加的任何随机性效应的风险要高得多)。不包括医疗原因的故意照射(尽管由于有涉及这类源的事故报道,本分类系统中也包括了为这些目的使用的放射源)。
2/1/20236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㈡、放射源的分类(续)3.分类标准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2/1/20237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㈡、放射源的分类(续)3.分类标准(续)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大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2/1/20237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㈡、放射源的分类(续)4.分类现状分类兼顾科学和管理,只与核素、活度有关,便于操作;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放射源分类》、《制定核与辐射事故应急计划的方法》进行分类,共64种核素,并对Ⅴ类放射源无下限值的,添加了下限值。2/1/20237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
放射源分类表(常用)
核素名称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
(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
Am-241≥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u-198≥2×1014≥2×1012≥2×1011≥2×109≥1×106
Ba-133≥2×1014≥2×1012≥2×1011≥2×109≥1×106
C-14≥5×1016≥5×1014≥5×1013≥5×1011≥1×107
Cd-10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f-252≥2×1013≥2×1011≥2×1010≥2×108≥1×104
Cl-36≥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o-57≥7×1014≥7×1012≥7×1011≥7×109≥1×106
Co-60≥3×1013≥3×1011≥3×1010≥3×108≥1×105
Cr-51≥2×1015≥2×1013≥2×1012≥2×1010≥1×107
Cs-134≥4×1013≥4×1011≥4×1010≥4×108≥1×1042/1/20237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
放射源分类表(部分)(续)
核素名称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
(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
Cs-137≥1×1014≥1×1012≥1×1011≥1×109≥1×104
Eu-152≥6×1013≥6×1011≥6×1010≥6×108≥1×106
Eu-154≥6×1013≥6×1011≥6×1010≥6×108≥1×106
Fe-55≥8×1017≥8×1015≥8×1014≥8×1012≥1×106
Ge-68≥7×1014≥7×1012≥7×1011≥7×109≥1×105
H-3≥2×1018≥2×1016≥2×1015≥2×1013≥1×109
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131≥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r-192≥8×1013≥8×1011≥8×1010≥8×108≥1×104
Kr-85≥3×1016≥3×1014≥3×1013≥3×1011≥1×104
Mo-99≥3×1014≥3×1012≥3×1011≥3×109≥1×106
Nb-95≥9×1013≥9×1011≥9×1010≥9×108≥1×106
Ni-63≥6×1016≥6×1014≥6×1013≥6×1011≥1×1082/1/20237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
放射源分类表(部分)(续)
核素名称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
(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
P-32≥1×1016≥1×1014≥1×1013≥1×1011≥1×105
Pd-103≥9×1016≥9×1014≥9×1013≥9×1011≥1×108
Pm-147≥4×1016≥4×1014≥4×1013≥4×1011≥1×107
Po-210≥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8≥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9/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9≥6×1013≥6×1011≥6×1010≥6×108≥1×104
Ra-226≥4×1013≥4×1011≥4×1010≥4×108≥1×104
Re-188≥1×1015≥1×1013≥1×1012≥1×1010≥1×105
S-35≥6×1016≥6×1014≥6×1013≥6×1011≥1×108
Se-75≥2×1014≥2×1012≥2×1011≥2×109≥1×1062/1/20237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
放射源分类表(部分)(续)
核素名称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
(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
Sr-8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Sr-90≥1×1015≥1×1013≥1×1012≥1×1010≥1×104
(Y-90)
Tc-99m≥7×1014≥7×1012≥7×1011≥7×109≥1×107
Th-230≥7×1013≥7×1011≥7×1010≥7×108≥1×104
Tl-204≥2×1016≥2×1014≥2×1013≥2×1011≥1×104
Y-90≥5×1015≥5×1013≥5×1012≥5×1010≥1×105
Y-91≥8×1015≥8×1013≥8×1012≥8×1010≥1×106
Yb-169≥3×1014≥3×1012≥3×1011≥3×109≥1×107
Zn-65≥1×1014≥1×1012≥1×1011≥1×109≥1×106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2/1/20237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㈢、射线装置的分类国际上未对射线装置进行分类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Ⅲ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2/1/20237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射线装置分类表装置类别医用射线装置非医用射线装置Ⅰ类射线装置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医用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加速器(不含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加速器Ⅱ类射线装置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束加速器工业探伤加速器重离子治疗加速器安全检查用加速器质子治疗装置辐照装置用加速器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其他非医用加速器其他医用加速器中子发生器X射线深部治疗机工业用X射线CT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X射线探伤机2/1/20237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射线装置分类表(续)装置类别医用射线装置非医用射线装置Ⅲ类射线装置医用X射线CT机X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X射线衍射仪X射线摄影装置兽医用X射线机牙科X射线机乳腺X射线机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其它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2/1/20237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㈣、实践的分类简介
(IAEA)
类别实践的分类活度比I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s)辐照装置远距放射治疗仪固定多束远距放射治疗仪(γ刀)A/D1000II工业γ探伤高/中剂量率短距放射治疗仪
1000>A/D102/1/20238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㈣、实践的分类简介(续)
(IAEA)类别普通实践的分类活度比III固定工业测量仪料位计挖泥机测量仪装有高活度源的传送带测量仪螺旋管道测量仪测井仪
10>A/D12/1/20238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㈣、实践的分类简介(续)
(IAEA)类别普通实践的分类活度比IV低剂量率短距放射治疗仪(永久植入源除外)厚度/料位测量仪可携式测量仪(湿度/密度计)骨密度仪静电消除仪
1>A/D0.012/1/20238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㈣、实践的分类简介(续)
(IAEA)类别普通实践的分类活度比V低剂量率短距放射治疗仪(永久植入源)X射线荧光分析仪电子俘获装置穆斯堡尔谱仪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检查仪
0.01>A/D
豁免水平/D2/1/20238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辐射事故的分级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四个等级。
2/1/20238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分级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2/1/20238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分级
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2/1/20238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分级的必要性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辐射事故的报告程序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公众信息沟通辐射事故的国际通报2/1/20238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类型人员受超剂量照射--放射性损伤:轻度临床症状、急性放射病、致残、死亡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放射性污染(面积大小、活度高低难以确定)2/1/20238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我国辐射事故的类型统计1954~19871988~1998事故类别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百分比(%)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百分比(%)人员受超剂量照射18918.65717.2放射性物质污染535.2175.1丢失放射性物质68667.725877.7超过年摄入量限值30.3
其他838.2
事故总数10141003321002/1/20238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是减轻辐射事故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举措之一。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公安、卫生和财政等部门联合编制。2/1/20239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与本辖区内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的规模及类型相适应;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措施和应急响应准备必须有效和可行;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具体、细化,提高可操作性。2/1/20239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准备;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2/1/20239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辐射工作单位是防止发生事故的主体,也是处理辐射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主要责任人;辐射工作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级别,制定各自的应急预案,其内容应当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辐射工作单位应做好应急响应准备。2/1/20239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辐射工作单位是处理辐射事故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做好事故处理的各项工作;事故单位应当在辐射事故时,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报告。2/1/20239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程序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应在2小时以内将辐射事故信息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直至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为止。辐射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应持严肃态度,凡有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事故的应负法律责任。
2/1/20239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程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在接到各类辐射事故报告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照辐射事故的严重程度,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事故的处理,并提供辐射事故后续报告。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无需继续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放射源丢失、被盗和可疑故意引起的辐射事故应同时报告公安部门;2/1/20239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报告程序事故的分级报告:发生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和重大辐射事故时,事故发生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应核实事故类型,确认后,在2小时内上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安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核实事故类型,确认后,在2小时内上报国务院。2/1/20239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处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按第四十四条规定的任务立即指派相关人员到现场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按各自的渠道向上级报告。到达现场的人员,应按各自的职责立即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
2/1/20239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事故的临时控制措施为了减少辐射事故危害、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恶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采取: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辐射事故的作业,组织控制事故现场等临时控制措施;临时控制措施应包括涉及为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控制污染加重和扩散等在内的各项技术和行政手段;临时控制措施可以先实施,后报告批准的方式;事故发生单位和各主管部门必须认真配合,积极行动,避免事故扩大。2/1/20239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各部门在辐射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分工发生辐射事故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都有责任根据事故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启动相应的辐射事故的应急工作,相互配合,妥善处理事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公安部门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辐射事故的医疗应急。2/1/202310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各部门在辐射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分工为了实现及时和相互通报辐射事故的各项信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都应根据各自任务和目的建立“辐射事故数据库”,并为兄弟部门提供方便,可供各部门之间相互查询,必要时应主动送达。辐射事故“国际信息通报工作”,目前国务院指定的部门是国家原子能机构。通报的内容应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的为准。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国际交流中需要向外提供相关信息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2/1/202310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伤害人员的救治将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相关医院,或者请求医院派人到现场救治是辐射工作单位的责任,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即便事故是由受辐射伤害人员本人造成的,也不应该有正式职工、合同工或其它任何形式员工之分。救治的一切费用均应由辐射工作单位筹措承担。2/1/202310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续)辐射伤害人员的救治必须立即运送辐射伤害人员和及时开展救治工作,不允许拖延。应采用快捷、稳妥的交通方式。接收救治的医疗机构应是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或有条件救治的,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收治了病员,无故耽误了病员救治的要承担相应责任。2/1/202310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辐射损伤2/1/202310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放射性烧伤2/1/202310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放射损伤合并烧伤2/1/202310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辐照装置事故2/1/202310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20d+39d工业探伤事故2/1/202310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五、监督检查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从事辐射防护工作,具有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并经省级以上环保护部门认可的专业人员担任。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2/1/202310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不符合原发证条件的情形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五、监督检查(续)2/1/202311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第四部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2/1/202311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一、基本情况2006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签署,2006年3月1日施行。第31号令共计六章四十七条五个附件第一章总则(6条)第二章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20条)第三章进出口、转让、转移活动的审批与备案(9条)第四章监督管理(9条)第五章罚则(1条)第六章附则(2条)2/1/202311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一、基本情况(续)附件: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表辐射安全许可证副本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审批表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2/1/202311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二、适用范围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许可证的申请、颁发和管理放射性同位素转让、进口、野外示踪试验的审批出口放射性同位素,办理有关手续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备案
2/1/202311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三、许可证的分级审批颁发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潜在危害比较大的辐射工作单位许可证的审批颁发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销售、使用Ⅰ类放射源的销售、使用(含建造)Ⅰ类射线装置的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2/1/202311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国家环保总局辐射安全许可证
受理审批程序总局受理窗口接件总局核安全司形式审查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技术审查并提供技术审查报告申请单位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现场审查并提供现场审查报告报总局领导签批制证发政总局核安全司司务会核安全司组织核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召开技术审评会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材料不符合符合符合通过受理未通过退还或发证“”所示的技术审评所需时间不计入发证时限(20个工作日)2/1/202311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三、许可证的分级审批颁发(续)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下列辐射工作单位许可证的审批颁发销售、使用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Ⅱ类、Ⅲ类射线装置的乙级、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2/1/202311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四、许可证审批权的委托
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环保部门审批颁发许可证。国家局可以将审批权委托省级。省级可以将省级审批权委托市级,或直接委托给县级。但不能逐级向下委托。只有下一级环保部门具备审批能力并表示接受委托时,才能委托,不能强迫。委托审批,责任仍然属于委托方。2/1/202311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辐射活动的分级审批与备案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进口的审批(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审批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办理出口放射性同位素的有关手续(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2/1/202311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辐射活动的分级审批与备案(续)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审批和备案(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野外示踪试验的审批(有跨省界环境影响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转移放射性同位素到外省使用的备案2/1/202312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颁发安全许可证前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有资质单位编写。要把好安全和环境关,必须把好环评关。国家发证的辐射单位环评文件,可由有乙级环评资质的单位编写,国家局审批。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活动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2/1/202312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类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主要是辐照装置销售(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甲级非密封实验室2/1/2023122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类(续)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使用Ⅱ类、Ⅲ类、Ⅳ类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乙级、丙级实验室。2/1/2023123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类(续)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销售、使用Ⅴ类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2/1/2023124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要求应当按照其规划设计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规模进行评价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编制或者填报还应当包括对辐射工作单位从事相应辐射活动的技术能力、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的内容2/1/20231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许可证申领条件根据不同单位类型,对《条例》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细化,并予以分类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销售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生产、销售射线装置的单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单位2/1/2023126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的条件(一)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二)有不少于5名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1名。生产半衰期大于60天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前项所指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3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6名。
2/1/2023127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的条件(续)(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其中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四)有与设计生产规模相适应,满足辐射安全和防护、实体保卫要求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场所、生产设施、暂存库或暂存设备,并拥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的所有权。(五)具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运输、贮存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2/1/2023128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的条件(续)(六)具有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运输要求的运输工具,并配备有5年以上驾龄的专职司机。(七)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固定式和便携式辐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流出物监测等设备。(八)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案。2/1/2023129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的条件(续)(九)建立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和应急人员的培训演习制度,有必要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有与设计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十)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2/1/2023130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单位的条件(一)专门安全管理机构,或1名本科以上技术人员专职负责(二)安全和防护专业和法规培训和考核;(三)需暂存同位素的,有满足安全和防护、实体保护要求的暂存库或设备;(四)需安装调试的,有满足防止误操作、防止人员和公众意外受照的安装调试场所;(五)有贮存、运输同位素的包装容器;2/1/2023131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法律法规部分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单位的条件(续)(六)符合同位素运输要求的运输工具;(七)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70-1:2024 RLV EN Boxes and enclosures for electrical accessorie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fixe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25年度电商渠道拓展与营销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同范本-@-1
- 2025年度肉羊屠宰加工企业战略合作框架合同4篇
- 班级历史文化月活动计划
- 2025年理发、美容服务合作协议书
-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策略计划
- 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的教研活动计划
- 推动护理专科发展与提升的策略计划
-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计划
- GB/T 45177-2024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光环境技术规范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新HSK一至六级词汇表
- 现金调拨业务
- 企业公司行政人事管理组织架构图带照片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号发生器指令
- LF炉电热特性及供电制度_阎立懿
- 兰炭生产技术简明教程(共43页)
- 员工预支现金与费用报销流程
- 0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PPT课件
- 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