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三校名师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课后练习50道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B.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则不能C.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结论没有超出国民预测的可能性D.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有意诬告陷害他人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检举失实就不构成诬告陷害罪。这是适用反对解释得出的结论.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定罪处罚是“可预知原则”的当然要求B.允许扩张解释但禁止通过类推解释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过立法解释的效力与法律相同,所以,立法解释可以作出类推解释的结论C.将侵犯通信自由罪中的信件解释为包括电子邮件,属于扩张解释D.刑法第329条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对于抢劫国有档案的的行为当然可以认定为抢夺国有档案罪.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B.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组织者,具备特殊主体的身份C.一个小伙子在酒吧庆祝他14周岁生日的聚会上与别的顾客发生争执,打死了其中一个人,他不负刑事责任D.汪某(16周岁)被盗窃惯犯朱某胁迫,于某日深夜潜入某公司内盗窃价值5万的汽车配件(案发后如实供述其盗窃事实且积极退赃),对汪某不追究刑事责任4.下列选项中的行为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是:( )A.在公司年会上,甲明知自己酒量不好,多喝会失态且会发酒疯的情况下,依然喝了一瓶高度白酒,然后甲开始神志不清,用酒瓶打伤同事并砸坏酒店大量财物B.已满18周岁的大学生乙,盗窃了同寝室同学手机、MP4以及PSPC.14岁的丙逛珠宝店,对于店员给她拿的项链不满意,一直用手势比划向店员描述,在店员转身为其寻找时,迅速将两条珠宝项链藏进口袋D.T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天深夜骑摩托抢夺作案,刚夺过一路人手提包时突然一声霹雷诱发丁的精神病发作,其失控将路人打成重伤5.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深夜甲尾随妇女胡某,待其行至没有路灯的路段时欲将其强行奸淫,胡某拼命反抗,结果不慎跑到马路中央并被过往的车辆撞死。则甲的行为与胡某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乙开枪射击毛某,没有击中,但毛某素来胆小,被枪声惊吓以致死亡。则乙的行为与毛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丙将房某打成重伤,房某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认为其伤势已致命需要立即手术。但就在医院要对房某实施手术之际,当地发生地震,房某被震落的吊灯砸死。则丙的行为与房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丁将姚某约到山上并欲将其杀害,对其一顿暴打后,丁见其失去知觉,以为其已经死亡,便自行下山。但姚某在一段时间后醒来,因受伤而精神恍惚,在下山时不慎摔死。则丁的行为与姚某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日晚,甲见一个男青年正在偷其弟弟的钱包,便上前制止,被其殴打被迫还手。在对打中,下班后着便装的警察经过,见此情形抓住甲的手,但未表明自己的身份,甲以为是男青年的帮手,拔刀刺伤警察的腿后逃走。甲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B.某日晚,乙从亲戚家回来,在路过一偏僻处时,跳出一个男青年挡住去路欲抢劫。乙扭头就跑,但是被男青年持刀紧紧追赶,慌乱之中捡起路边的一块板砖朝男青年打去,男青年应声倒地。乙立即向派出所投案,经检查,男青年已死亡。乙的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C.丙遭到其认识的一男青年抢劫,丙将其打倒在地后,考虑到该男青年作恶多端,危害乡里,于是把他扔进附近的河里,后男青年溺水身亡。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D.T和同事激烈争吵之后,见同事提着一把菜刀往自己家的方向走来,认为同事前来报复,便躲在墙角,待同事经过时,丁突然出来用砖块猛击同事的头部,致其重伤。丁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A.甲欲杀死乙,将投了毒的咖啡让公司同事丙拿给乙,丙实际上已经偷偷看到了投毒过程,知道咖啡有毒,但仍然将咖啡拿给了乙,并造成了乙的死亡。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非教唆犯.甲教唆乙抢夺路人财物,乙在实施抢夺过程中遭到被害人的阻挡,便使用暴力抢劫了财物。虽然乙实施了抢劫犯罪,但甲应在抢夺罪的限度内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属于教唆未遂C.甲为刑满释放人员,好逸恶劳,教唆乙去实施盗窃,并将如何撬门压锁等“技术”传授给乙,乙并未实施盗窃行为。则甲不构成犯罪D.甲教唆未成年人乙吸食毒品,但乙并未吸食,则甲不构成犯罪.以下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A.甲命令乙引诱丙盗窃他人财物,丙同意,甲和乙之间也是共犯关系B.甲约乙共同报复丙,二人将丙打成重伤,但无法查清是谁的行为造成重伤,二人仍然成立共同犯罪C.甲以为乙已经17周岁(实际不满15周岁),教唆乙盗窃价值2万多元的财物,二人成立共同犯罪D.甲值班时以为不会出事,擅自早半小时离开岗位回家睡觉,结果乙偷偷进入仓库,盗走单位财物,甲、乙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构成犯罪既遂的是:( )A.甲在一个群众集会上发表分裂国家的言论,被群众轰下台乙想报复同事郭某,向老板谎称郭某将公司机密卖给对手公司,郭某被老板开除C.丙欲拐卖村里小孩,以糖果将小孩引诱到自己家里,在准备卖给下家的过程中被抓获D.T在某夜晚一小巷里拦路抢劫,由于未抢到财物,愤而将受害人打成重伤.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甲构成累犯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乙构成累犯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丙不构成累犯0.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月14日。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丁构成累犯.下列对于自首的认定,哪项说法正确?( )A.甲某唆使其子乙某谋杀了仇人,事后乙某主动到派出所投案,将杀人的罪责揽到自己一个人身上。乙某属于主动投案,成立自首B.丙某作为某案件的证人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被问及自己是否有什么要说的时候,其又如实交代了自己2年前曾抢夺笔记本电脑的犯罪事实。丙某属于自首C.T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拘留,在审讯的过程中,丁某还主动交代了1年前自己盗窃某银行保险柜的犯罪事实。对于其主动交代的这一犯罪事实,丁某成立自首D.戊某强奸被害人李某后主动到公安机关交代问题,其老实交代了犯罪的全过程,但是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违背被害人的意志,不构成强奸罪。戊某不成立自首.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13.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乙不能假释C.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D.T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14.下列哪项情形不应以交通肇事罪一罪论处?( )A.甲在肇事致被害人死亡后,为逃避法律追究,有意破坏现场、毁灭证据,将被害人尸体扔到桥下B.乙违反交通规则将一过马路的小学生(该孩子为乙仇人的儿子)撞倒后,发现该小学生是仇人的儿子遂又将其拖行100多米欲致其死亡,但经法医鉴定小孩被撞后已当场死亡C.交通肇事后,乘车人丙指使司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D.丁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公共财产直接损失,并且负事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部分为40万元15.2009年11月,苏某伙同他人在福建省某市通过互联网购买到杨某等3人的银行卡信息资料。11月8日,苏某伙同他人利用上述资料,开通涉案银行卡的电话支付功能,进而冒用该3张卡,通过网络进行消费,造成被害人损失共计5万余元。苏某等人的行为构成:( )A.妨害信用卡管理罪B.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C.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D.信用卡诈骗罪16.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两年间,甲、乙等13人以“合作托管造林”的名义成立了万林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以“零风险”、“高回报”、“银行监督”等诱人承诺,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加入,遍及吉林、辽宁等11个省、市、自治区,销售林地42万余亩,净销售额达16.8亿余元,其中25%返给了分公司,作为各级销售人员的提成及费用开支,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逐级按销售业绩比例提成的销售模式。甲、乙等人构成:( )A.非法经营罪B.集资诈骗罪C.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D.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17.甲认识到自己的所有物在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以为可以随时擅自取回该物便擅自取回该物。对此正确说法是?()A.甲是事实认识错误,不具有盗窃故意B.甲是违法性认识错误,具有盗窃故意C.甲是事实认识错误,具有盗窃故意B.甲是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具有盗窃故意18.下列关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的,应当以走私毒品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B.路某夜晚在某小巷中行走,见前面一男子尾随一女子,于是偷偷凑上前去,用木棒连击该男子数下,致其流血倒地,后得知该男子为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正在踉踪一间谍,路某的行为使得该间谍逃跑不知所踪,路某构成妨害公务罪C.陈某是公安局的刑警,其冒充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不构成招摇撞骗罪D.白某将自己的小院改成娱乐室,摆放了桌椅等,供他人打牌、赌博用,白某仅收取场地费,并赚取茶水、食品等费用,白某不构成开设赌场罪19.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项?( )A.甲、乙、丙三人组成抢劫犯罪集团,多次实施拦路抢劫。后公安机关抓捕重要分子甲,乙、丙为营救甲,在大街上挟持一素不相识的行人,然后向公安机关打电话要求24小时内必须释放甲,否则就杀掉该人质。乙、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B.在押人员乙被法院依法宣告无罪,公安人员甲因对乙有怨恨,故意不履行职责,无理由拒不释放乙,致使乙被无故关押数日。甲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C.在押人员乙被法院依法宣告无罪,公安人员甲向乙的亲属勒索巨额财物否则就不释放乙,并施以一定的暴力(程度较轻)殴打乙,致使乙被无故关押数日。甲构成抢劫罪D.甲在向乙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乙挟持到某废旧工厂,并给乙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乙一只胳膊。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20.朱某在为儿子(13岁)整理床铺时发现一个塑料袋,内装邻居张某的存折、身份证、户口本及一张写有六位数字的纸条。经询问,儿子告诉朱某,这些物品是从张家窃取的,纸条上的六位数字可能是密码,但还未来得及使用。朱某没说什么,第二天即携带存折和该纸条前往银行取款。经尝试,朱某确认该六位数字即为存折密码,并支取了1.6万元现金,还在银行取款凭条“客户签名”处签下了张某的姓名。对本案中朱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A.侵占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诈骗罪.下列各案定性错误的是:( )A.张某受某国有公司委派,在合资企业担任总经理,李某是该企业外资方代表,任副总经理。张某任职期间找李某合议,准备从公司弄点钱花。于是张某与李某相互勾结,利用职权先后共同侵占公司财物近20万元,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对张某和李某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的共犯B.某村村民小组组长于某利用该村购买防护林树种的机会,利用职权趁机将专门用于购买树种的5万元钱占为己有,在司法机关对此事追查时,于某的妻子王某想尽各种办法为于某开脱,后经调查得知,二人在犯罪前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调查。对于某和王某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的共犯C.齐某是某市政府的司机,其利用单位资金管理松散的条件,经常在修车、购买汽油的时候采取多开费用的方式从中获取利益,后来其行为被单位发现,齐某本人被移送到司法机关,经调查齐某共获取赃款3.2万元。对齐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D.常辉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其会计主管朱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司财产达到20万元。对朱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哪项情形构成包庇罪?( )A.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乙有走私犯罪的重大嫌疑,准备抓捕。参与该调查活动的人员甲打电话给乙告知这一情况,并建议乙不要坐火车、飞机,将自己的摩托借给乙使用。乙骑摩托车逃往外地B.医师甲明知乙精神正常,故意出具乙患有精神病的鉴定证明,以减轻乙杀人的刑事责任C.某局长甲违章驾驶肇事致人死亡,其司机乙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声称是自己肇事D.甲为海关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某商贸公司有走私行为,且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却并没有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而是在收下该公司董事长乙80万元财物后让此事不了了之23.甲是某市教育局局长。乙找到丙(甲的情人)让其帮忙使她的女儿就读于本市的重点高中,并送给丙一个名贵手提包(内有银行卡和现金共20万元)及一张购物卡(价值5万元)。丙于是通过与甲的关系,找到负责具体招生录取的工作人员丁请其帮忙,并向丁承诺甲会让他提升为科长,对此甲均不知情。于是丁违反规定,使乙的女儿顺利进入该高中。则对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介绍贿赂罪B.构成受贿罪的共犯C.构成斡旋受贿罪D.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二、多项选择题.我国刑法确定空间效力范围的体系是“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其他原则为辅”,对其正确理解有哪些:A.如果犯罪的发生地在中国领域内的,优先适用第6条属地原则确立刑法效力,排斥其他原则的适用B.如果犯罪的发生地在中国领域外的,不能适用第6条属地原则,只有依次依据属人、保护、普遍管辖原则确立刑法效力C.美国人甲在中国贩卖毒品,优先适用普遍管辖原则确立中国刑法对该案的适用效力;美国人甲在中国杀害了中国人乙,因为犯罪地在中国,应依据属地原则确立中国刑法对该案的适用效力D.河南人甲在香港实施绑架多次,勒索巨额赎金,该案属于属地原则适用的特例,不适用内地刑法.下列有关不作为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与交通肇事行为无关的甲,发现被害人乙因交通事故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中,即将乙抱上自己的汽车,准备送到医院。但途中又改变主意,担心被认为是肇事司机,于是将其抛弃到某偏僻处,致其得不到他人救助而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乙为抢劫甲的财物而在某偏僻场所对后者实施暴力侵害,甲奋力反击,当场将乙打成重伤。甲发现乙躺在地上,流血不止,非常痛苦,但没有对乙实施任何救助行为,而是径直离开。6小时后,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甲外出爬山,捡到一弃婴,十分怜爱,便带回家中,但婴儿有病,甲无力继续负担该婴儿的医疗和奶粉钱等生活支出,于是半月后甲又将该弃婴送回到山里。后该弃婴被冻死。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甲盗掘古墓葬时,将紧临的乙的农舍挖垮,置身于瓦砾堆中的乙大声呼救,甲在能够救助的情况下,拒绝施救,致乙死亡。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并罚.关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甲为杀害李某而朝其射击,却击中了其身边的肖某,致肖某受伤,则此情形属于对象认识错误B.19岁的乙偷走其外祖母的金项链(价值2600元),乙认为这种行为不构成犯罪,则乙的这种认识错误属于法律认识错误,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C.罗某杀李某并碎尸,用塑料袋包装。对丙谎称是鸦片,以1000元的价格托丙运至火车站寄存柜中存放。丙存在对象认识错误0.丁欲将王某扔进水池淹死,然而水池中的水很浅,王某实际上跌落水池摔死,丁实现了犯罪目的,故并不存在认识错误.下列有关罪数的说法中,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陈某为妻子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自己作为受益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陈某雇人制造车祸撞死了妻子,以意外事故的假象骗取高额保险金。陈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B.宋某在咖啡厅趁刘某去卫生间的机会,将其皮包拿走,里面有1000元现金和一张信用卡。由于卡背面写有密码,宋某即在附近的取款机取出5000元。宋某构成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应数罪并罚C.王某驾驶摩托车抢夺妇女的提包,一次抢夺中,由于被害人李女士不放手,车速飞快使其栽倒并造成身体多处严重擦伤和骨折,鉴定为重伤。则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D.蔡某从一家古玩店偷来一青花瓷瓶,请行家鉴定,结果发现是赝品,蔡某一怒之下将该瓶摔毁,则蔡某的行为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情形,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肖某2006年10月18日因犯抢劫罪、盗窃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8年11月,肖某在银川监狱服刑期间,在铸造车间工具房后搭建一木棚,利用休息和请假之机,在木棚内向北监墙方向挖地道,企图通过地道逃跑。2009年1月9日,监狱干警发现铁锹、小铁铲等工具数目不够,进行调查,发现该情况。此时,肖某所挖的地道距北监墙不足5米。对肖某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肖某构成脱逃罪(未遂)B.对肖某应该按照吸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C.对肖某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D.对肖某应该撤销缓刑,立即执行死刑.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些情形不成立立功或重大立功?( )A.甲向乙行贿10万元,因他人举报,甲被办案机关调查,与其谈话后,甲如实供述行贿10万元的事实,并检举出受贿人是乙B.乙挪用单位100万元巨款后,携款潜逃藏匿在丙家数月之久,丙明知乙是侵吞公款的犯罪分子,一直将乙隐藏在自己家中。乙后来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且检举丙窝藏自己的行为C.丙与丁共同抢劫杀人,丙被抓获归案后交代出丁藏匿在某工地打工,并与公安机关协作在丙交代的地点将丁诱捕归案D.T与戊共同盗窃一辆汽车,丁被抓获归案后交代出是与戊共同作案,并供述了戊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情况,公安人员到戊家时戊已逃跑30.以下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甲意欲盗窃某部队弹药库的枪支,事先准备了万能钥匙等作案工具,并多次前往观察地形、了解警卫人员换班时间。某晚,甲携带作案工具前往作案。因新到一批枪支,部队正组织战士连夜搬运,整个军区灯光通明,戒备森严。甲见无从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B.乙将张某的一台彩电偷回家中,经其妻极力规劝,乙悔悟,又偷偷地把这台彩电送回原处。乙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C.丙系某公司经理。他发现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很赚钱,于是开始伪造公司的会计账簿,试图使该公司成为一般纳税人。在丙的账簿尚未伪造完毕时,税务机关在税务大检查中发现了其行为。丙的行为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预备D.T被盗,无钱回老家,于是埋伏在路人稀少的地方,伺机抢劫。路人甲经过时丁持刀欲向其头部砍去。甲大惊,向丁苦苦哀求,并拿出1000元交给丁。丁接过钱后离去。丁构成抢劫的中止31.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某甲在某日晚上,见一妇女某乙在前行走,顿生歹念,准备强奸某乙。某甲乘某乙不备,将某乙扑倒在地并用刀相威胁。在解某乙的裤带欲实施强奸时,发现某乙身上有钱,某甲就将其钱包抢走并逃跑。某甲的行为只构成一罪B.某甲的亲属某乙犯盗窃罪,某甲为其窝藏赃物,某乙被追查中,某甲又窝藏某乙。在侦查中,某甲又为某乙作假证明进行包庇,在法院审判中,又作伪证。某甲的行为属于牵连犯C.某甲连续实施了多个诈骗行为,其中有的数额较大,有的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但总体上达到数额较大,甲的行为不能成立连续犯D.某甲非法行医3年多,导致1人死亡、3人身体残疾。某甲的行为既是集合犯,也是结果加重犯32.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中,哪些选项不正确?( )A.盗用单位名义进行违法犯罪,所得用于单位员工福利的,以自然人犯罪论处B.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私营的合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但不包括分支机构、内设机构C.单位犯罪后,该单位分立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外,还需追究单位的责任D.单位犯罪可由作为与不作为构成,主观方面为故意或者过失.下列哪些选项表述错误?( )1990年2月1日出生,2006年3月3日过失致人死亡。高某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关于刑种及其适用,下列哪些选项说法错误?( )A.罚金对于单位犯罪来说是主刑,对于自然人犯罪来说是附加刑B.对于未成年人不适用剥夺政治权利C.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羁押阶段怀孕后人工流产,后因同案被起诉至法院,可以对其适用死刑D.判处管制的同时可以对犯罪人宣告缓刑35.下列行为可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的有:( )A.甲未经许可或者备案,擅自购买、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B.乙使用他人的或者伪造、变造、失效的许可证明或者备案证明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C.经营单位明知购买者使用他人的或伪造、变造、失效的购买许可证明、备案证明,仍向其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D.丙所运送自己所购买的货物被查获为易制毒化学品,其辨称不知道所购货物为制毒物品,但是却对该批货物使用假标签进行标识,且丙在被检查时丢弃货物试图逃跑.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有:( )A.甲取得驾照多年但一直无车驾驶,某日见路边停着一辆甲壳虫汽车,车门开着,钥匙在上面,甲见四周无人,便进去启动汽车,一路开到京哈高速入口,将车扔到一旁,搭乘大巴车回家B.乙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窃取同样准备考试的另一同学的专业辅导用书、历年英语真题分析以及辅导用书光盘等(价值数额较大),在考试结束后,乙将所有资料、光盘归还给该同学C.丙为取得商品对价,躲过超市的监控摄像头拿出数码相机等商品后伪装退货D.T(某男)有收集女士内衣的不良癖好,在多家高档内衣店窃取各种内衣达数十件.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携带枪支抢夺,在抢夺过程中,甲没有使用和显示其持有枪支。甲行为属于持枪抢劫B.甲、乙二人,甲驾驶摩托车,乙坐在后座上。二人驾车靠近正在骑自行车的丙,由乙伸手抢丙的手袋。丙发觉后,抓住手袋不放。甲于是加快速度,乙强行将丙拖倒在地,并拖行约20米远,然后抢走丙的手袋,致使丙身体多处擦伤。乙二人的行为由抢夺转化为抢劫C.甲是供电局维修工。某日,甲进入一户人家维修电路时,发现只有病弱的乙一人在家,就掏出随身携带的电工刀,让乙交出5000元。甲的行为属于入户抢劫D.甲持刀威逼乙交出财物,结果乙身上只有200元,甲就持刀威逼乙回家取存折,到银行取出2万元。另有一存折当时无法取出,甲就将存折还给乙,并逼乙当场打下5万元的欠条,才放了乙。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38.毛某是A公司的董事长。2010年4月,毛某欲从海外走私汽车,无奈资金有限,不足以赚取巨额的利润。所以毛某向董事会提出由公司走私汽车的建议,并声称自己在海关有很多朋友,以公司名义走私汽车风险很小。同时毛某还主张公司走私所得利润的10%归他个人所有。董事会同意了该建议。后A公司走私车辆20余辆,利润达401万元,其中的40万给了毛某个人。以下说法中有哪些是错误的?( )A公司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毛某作为主要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A公司无罪,毛某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A公司与毛某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D.可对A公司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9.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及司法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厂生产的假药以孕产妇、婴幼儿为主要使用对象,被使用后未造成轻伤等其他严重后果,故不能认定为“足以严重危害他人健康”B.乙经营的药店里正在销售一批注射剂药品,经查属于假药(乙对此知情),对乙可以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C.丙明知神奇药厂生产的是劣药,仍为其提供广告策划并大肆进行宣传,丙不构成犯罪D.T生产、销售的用于某市抗震救灾的急救药品,使用后出现不良反映,经查属于假药,对丁应依法从重处罚40.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以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认定错误的有:( )A.某地民政局干部高某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挪用上级财政部门发放的扶贫专用款,数额高达60余万元,将其借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结果他人因经营不善,超过1年仍未能归还。对高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挪用特定款物罪B.某村村长王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发放给本村的教育专项基金30万元借给其亲戚刘某经商使用,由于刘某经商亏损,使得该款2年后仍未能还上,严重影响了该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对于王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C.耿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急需从银行贷款,按照规定,银行要求耿某提供担保,耿某于是找到了时任某国有企业财务主管的崔某,请求崔某想想办法,并许诺给其2万元的辛苦费。崔某于是将本单位的一张委托收款凭证交于银行为耿某作担保,3个月后耿某归还欠款,崔某取回该收款凭证。对崔某的行为应当以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并罚D.马某是某地移民办主任,手中掌握大量移民专用款。夏某因走私一批文物需要资金就找到马某,向其筹措资金,并答应利润均分,马某同意并将100万元移民款交其使用,不久,马某便将该款补上。对马某的行为应当以走私文物罪和挪用公款罪并罚41.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甲匿名举报单位领导孟某挪用救灾款20万元。事后查明,孟某只贪污了救灾款3000元,甲构成诬告陷害罪B.乙捏造同学吴某盗窃5000元的事实,并将其写成文章在学校论坛上发布,乙构成诬告陷害罪C.丙为了能独吞爷爷的财产,捏造事实向公安机关告发其12岁的表弟故意伤害他人,丙不构成诬告陷害罪0.丁为了发泄心中的私愤,捏造曹某强奸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丁构成诬告陷害罪.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下列行为的定性,不正确的是:( )A.某烟花爆竹厂工人钱某在存放鞭炮的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存放爆竹的管理规定,将爆竹放在曾经装过磷粉的仓库中,结果引起部分鞭炮自燃并造成工人一死三伤,厂房被大火烧毁,其行为构成失火罪B.某化肥农药厂卡车司机周某运输农药,由于严重超载且药桶捆绑不紧,致使运输途中有部分农药桶滑落到沿途的水库中,造成水库污染,周某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某小型作坊生产浓硫酸,为节约成本,该作坊主吴某将硫酸存放于普通的塑料桶中且未贴任何警示标志,因为地方狭窄,部分硫酸桶和自来水桶放在一起,新招的工人由于不了解情况,喝水时被浓硫酸严重灼伤,吴某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某化工厂在生产三氧化二砷(砒霜)的过程中,违反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造成工人和附近居民多人中毒,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关于假币犯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某将白纸外面裹上一层假币冒充5万元假币出卖给张某,张某以2折的价格将假币买回,王某构成出售假币罪B.赵某购买10万元假币,从中拿出5000元假币用于交纳罚款,赵某构成购买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C.李某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证明自己的履行能力,拿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李某构成使用假币罪D.刘某用3万元假币冒充真币以比牌价略低价格在黑市上兑换4300美元构成使用假币罪44.司法工作人员的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徇私枉法行为?( )A.对明知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进行刑事立案的B.对明知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刑事的立案的C.在立案后,采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D.对明知是没有违法犯罪事实的人而非法剥夺自由的45.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的是:( )A.甲绑架乙的儿子后,因乙的儿子经常哭闹,甲怕事发,将乙的儿子杀死B.甲深夜在公园中遇到离家出走的乙,对其实施奸淫,致使乙重伤不治身亡C.甲为了向乙妻索要赌债,绑架了乙,乙在逃跑的过程中被甲发现,甲将乙一顿毒打,致乙死亡D.甲欲杀死其仇人乙,于是在乙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炸死了乙和另外三个路人三、不定项(一)甲指使乙毁坏丙画廊陈列的一幅国画(价值2.5万元)。乙手提猎枪来到丙的画廊门外,从窗户看到这幅国画,便举起枪准备打毁国画。但是乙不知道丙此时就在这幅国画背后进行装帧工作,如果开枪,丙会被击中。而这一切情景尽收身处另一角落的丁的眼里,丁与丙有仇,很想丙死亡,便袖手旁边。但等了好久,见乙仍不开枪,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对乙说:“兄弟,我跟你一样,也想毁掉那幅画,为何还不开枪?”乙说自己的枪不知道怎么不好使了,丁说好办,便将自己的一把枪递给了乙。乙开枪,国画被毁。丙也被打死。据上述案情,请回答1〜4题。1.下列对于甲和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犯B.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C.因甲、乙属于共同犯罪,故甲对丙死亡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D.甲对于丙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2.下列对于乙和丁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和丁并不存在共犯关系,因乙的犯罪目的是故意毁坏国画,而丁则是故意致丙死亡B.乙和丁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犯,乙是实行犯,丁是教唆犯C.乙和丁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乙是实行犯,丁是帮助犯D.乙和丁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丁是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下列关于乙对丙的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对丙的死亡结果属于意外事件B.乙致丙的死亡结果属于过失致人死亡C.乙致丙死亡属于打击错误D.乙致丙死亡属于对象认识错误.下列关于丁对国画的毁坏所持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故意.间接故意C.意外事件D.不承担刑事责任(二)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1〜2题。1.关于甲将精神病人丙打成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B.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不法”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C.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自己的法益D.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102.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C.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D.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四、案例分析案情: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情妇丙家是信用社代办点,配有保险柜,认为肯定有钱,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她不借,也许我们可以偷或者抢她的钱。”甲说:“别瞎整!”乙未再吭声。某晚,甲、乙一起开车前往丙家。乙在车上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说:“家里没钱。”甲在丙家吃饭过夜。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只好开车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已睡着,便起身试图打开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恼怒之下将丙打死,藏尸地窖。甲不知密码打不开保险柜,翻箱倒柜只找到了丙的一张储蓄卡及身份证。甲回家后想到乙会开保险柜,即套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甲将丙的储蓄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系从丙处所借。两天后甲又到丙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乙未与甲商量,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储蓄卡密码,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在派出所乘民警应对突发事件无人看管之机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问题:请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上述案件中甲、乙的各种行为和相关事实、情节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刑法课后练习50道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立法解释,指由立法机关也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解释。因此在效力等级上,立法解释是优于(或者说高于)司法解释的,两者因效力等级不同,故应适用立法解释。故A项说法错误。扩大解释指刑法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扩大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均可进行扩大解释。故B项错误。类推解释是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其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因此,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其在实质上,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故C项错误。反对解释,指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也称反义解释。据此,D项说法正确,当选。2、答案:B【解析】选项A正确。”可预知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基础,”可预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据行为当时的法律对行为人定罪处罚。选项B错误,当选,立法解释也不能作类推解释。选项C正确,传统上我们理解的信件通常是纸质的信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纸质信件慢慢被电子邮件代替,因此,我们对将侵犯通信自由罪中的“信件”解释为包括“电子邮件”,属于扩张解释。选项D正确,本项是一种举轻明重的当然解释,即抢夺国有档案的行为都构成犯罪,那么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当然也构成犯罪了,因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抢劫国有档案罪”,因此,可以把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认定为抢夺国有档11案罪。3、答案:B【解析】A项正确,无特殊主体的身份就不能构成犯罪,指的是实行犯,而不包括共犯的情况,主要指帮助犯和教唆犯。无特殊身份的人单独是不能构成犯罪的,如女性不能单独构成强奸罪的实行犯,尤其是不可能构成强奸罪的既遂,但是女性帮助或者教唆男性强奸妇女时,女性可以构成强奸罪,所以强奸罪的主体是特殊的。B项错误,特殊主体可以是终身的,也可以是临时的;但是在犯罪活动或者犯罪组织中获得的特殊地位不是特殊身份,因此B项不属于特殊主体,说法错误。已满14周岁是从14周岁的生日第二日起算,C项中的小伙子在生日当天晚上犯罪,应认为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所以选项C说法正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三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二)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故对汪某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可不追究刑事责任。D项说法正确。本题应选B。4、答案:C【解析】依据《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甲对于自己喝酒会发酒疯的情况是明知的,并且是可以自由决定的,因此对于结果的发生存在过错,承担完全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B项中乙是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故对自己的盗窃行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C项中丙14岁,属于《刑法》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类型。D项中丁在实施抢夺时精神正常,对抢夺罪承担完全刑事责任,而雷声致其精神失控,在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打伤路人,依据《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此时丁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依题意,C项当选。5、答案:B【解析】B选项中,乙的行为与毛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其他介入因素,故应认定二者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B选项错误。而其他几个选项中都有其他的因素介入。一般而言,在存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被阻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主要考虑介入因素的性质及与先前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入因素是异常的还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独立的还是从属于先前行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独立于先前行为的,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阻断而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项中医院的地震的出现属于异常,也独立于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故应认定先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断绝。A项中甲的强奸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跑到马路中央,即存在被过往车辆撞死的危险性,故并不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是甲可预料的,故应肯定甲的行为与胡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项中姚某在山上被打昏并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下山以致摔死,这些介入因素也不是异常的,同时也是与丁之前的打击行为密切相关的,故应认定它们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依题意,B项当选。6答案:C【解析】依据《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A项中甲打击警察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即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却误以为存在,对臆想中的不法侵害实行所谓的正当防卫,A项说法正确。B项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对抢劫行为进行防卫导致侵害人死亡的,属于第20条第3款规定的特殊正当防卫,即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C项中丙将男青年打翻在地的行为属12于正当防卫,但是后来出于为民除害的想法将其扔进河里,属于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故错误。D项情形不满足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也不成立正当防卫。依题意,C项当选。7、答案:B【解析】A项涉及到狭义的共犯与间接正犯的区分,即被利用者起初具有工具性质,但后来知道了真相,对此情形应如何定性。据张明楷的观点,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因为间接正犯的成立要求利用者支配犯罪事实,但在此场合,丙已知情,故甲不符合间接正犯的条件;由于间接正犯的故意符合教唆犯的故意,故对甲的行为以杀人的教唆犯论处。故A项错误。对于教唆犯,应当依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对被教唆的罪产生误解,实施了其他罪,或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责任。故B项说法正确,且不属于教唆未遂。依据《刑法》第295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C项中甲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传授犯罪方法罪,虽然乙并未实施盗窃行为,并不影响甲该罪的成立。故项说法错误。依据《刑法》第353条第1款和第3款规定,D项中甲的行为构成了教唆他人吸食毒品罪,且应从重处罚。8、答案:C【解析】A项甲命令乙引诱丙盗窃,甲对乙盗窃的行为属于间接教唆,也构成共同犯罪。B项属于共同实行犯,在无法查清谁造成危害结果时,二人仍成立共犯。C项,依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并不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故甲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乙盗窃,甲成立间接正犯,甲、乙两人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故C项错误,当选。D项两个犯罪人的主观方面不同,无共同的犯罪故意,依据《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故不成立共同犯罪。9、答案:B【解析】依据《刑法》第103条第2款规定,煽动分裂国家罪是举动犯,甲的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依据《刑法》第254条规定,诬告陷害罪必须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丙向老板谎告的行为显然不属于此情形,乙不成立犯罪。依据《刑法》第240条规定,只要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之一的,就构成拐卖儿童罪的既遂。因此C选项成立既遂。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既遂。故D项中的丁构成抢劫的既遂。所以本题只有B项不构成既遂,当选。10、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的规定,《刑法》第65条第1款已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本题A项中,后罪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而一般累犯要求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故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乙前后两罪都为故意犯罪;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后罪发生的时间再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的5年之内,符合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构成累犯。D项中,前罪失火罪属于过失犯罪,不符合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故D项说法错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7条的规定,《刑法》第66条已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因此C项说法错误。11、答案:B【解析】依据《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二)项中关于如实供述的规定,选项A,乙某隐瞒其父甲某唆使其杀人的共同犯罪事实,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所以选项A不正确。选项B,丙某在作为证人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曾经抢夺的犯罪事实,应当属于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如实供述,故丙某成立自首,所以选项B正确。13依据前述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且该罪行与司法机关掌握的罪行不同种的,成立特殊自首。而丁某如实供述的是同种罪行,不成立特殊自首。其被动归案、如实交待,属于坦白,所以选项C不正确。戊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为自己进行辩护,不影响其自首的成立,选项D不正确。12、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12条的规定,《刑法》第74条已修改为:“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因此A项正确。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因此B项错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11条的规定,《刑法》第72条已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注意法律没有规定数罪并罚情况下不可以适用缓刑,只要符合缓刑的条件都可以适用,因此C项正确。D选项,由于我国《刑法》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因此,结合《刑法》第72条的规定,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缓刑。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只要判处3年有期徒刑,且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13、答案:B【解析】A项,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不构成累犯。只有在假释考验期满后犯新罪,才有可能构成累犯。A项说法正确。B项,假释禁止适用的对象只有两种:一是累犯,二是因故意杀人、爆炸等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对此,没有犯罪罪名上的要求。因此B项说法错误。C项,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在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的,应当撤销缓刑,然后数罪并罚,并罚后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符合假释条件,可以假释。所以,C项说法正确。D项,因故意杀人、爆炸等暴力性犯罪,没有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数罪并罚达到十年以上,仍可以适用假释。因此D项说法正确。14、答案:B【解析】A项,依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甲构成交通肇事罪,其毁灭证据等行为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B项中乙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后果,而对此后果积极追求,只是由于小孩被撞后已经死亡,乙又故意拖行100多米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故乙的前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对乙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B项符合题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因此C项中的丙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同一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造成公共财产直接损失,并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无能力赔偿部分为30万元以上的,即认定为交通肇事罪。故D项中的丁构成交通肇事罪。依题意,B项当选。15、答案:D【解析】依据《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因此,本题中苏某等人的行为符合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14罪,故D项正确,当选。依据《刑法》第177条之一第1款的规定,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行为表现有:(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依据本条第2款规定,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的对象则是“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依据《刑法》第175条之一规定,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故A、B、C三项不当选。16、答案:D【解析】依据《刑法修正案(七)》增加的第224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本题情形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故D项正确。17、答案:B(第二个选项)【解析】违法性认识是故意的必要内容,但违法性认识错误通常不阻却故意,只有当违法性认识错误达到“不可避免”的程度,或(行为人)“不可能”有违法性认识时,可例外阻却责任,如,遵从最高法院的判例、或上级法院的判例、或信赖了主管机关的见解产生了违法性的错误时,应属于不可避免的错误,阻却责任。18、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347条规定,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属于走私毒品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妨害公务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依法行使职权而故意阻碍。B选项中,路某并不知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职务行为,误以为其行为是非法的而实施防卫行为,因此不构成妨害公务罪,B选项错误。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也属于招摇撞骗罪的行为方式,因此C选项错误。仅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并只收取固定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不是通过在赌博中取胜获利的,也不是通过抽头等方式获利等方式渔利,不构成开设赌场罪。因此D选项正确。19、答案:C【解析】依据《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绑架罪的行为是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等方法劫持人质,以继续扣押或以加害人质相威胁或以释放人质为条件,向第三人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此”第三人”指绑匪(第一人)、人质(第二人)两方之外的人,可以是人质的亲友,也可以是机构、组织。故A项正确,乙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注意绑架罪需要存在绑匪、人质、被提出要求的人“三方”之间的关系,这是该罪与非法拘禁、抢劫的区别即在于此。故C项错误,甲构成绑架罪,而非抢劫罪。抢劫罪要求“当场施暴”、“当场劫财”,C项中虽施以轻微暴力但并不符合抢劫的要求与构成。依据《刑法》第238条第1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最大区别即在于其仅要求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身自由的目的,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并不提出财物或其他不法利益的要求。故B项正确,甲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其有法律上的义务释放乙却未履行,属于不作为。依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规定以及《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15定罪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故D项正确。依题意,C项当选。20、答案:D【解析】盗窃罪既遂的标准为:盗窃行为使被害人丧失或脱离了对财物的控制。本案中,虽然朱某的儿子先前通过秘密手段窃取了张某的存折和密码纸条,但并没有来得及使用。因此,并不能确定纸条上的六位数字即为存折密码,他也就不能即时兑现和实际控制该存折中的现金。被害人此时若发现存折丢失,依然可采取挂失等手段防止其财物脱离自己的控制,避免自己的损失。因此,先前的盗窃行为尚未实现既遂。朱某在明知先前行为的情况下,意图非法占有存折中存款的行为应认定为中途加入的盗窃犯罪行为。本案中,朱某的儿子因未达到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而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而朱某在中途加入未完成的盗窃行为,理应以盗窃罪对其予以评价。故D项正确。依据《刑法》第270条规定,朱某既非代为保管,该存折也不是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因此朱某行为不构成侵占罪。A项错误。依据《刑法》第312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指明知是他人通过犯罪所获得的物品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案中,盗窃行为尚未完成,没有犯罪所得之说。因此朱某的行为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故B项错误。朱某在使用被害人的存折和密码纸条在银行取款时,实施了一些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只是其为获取存款而采取的手段,该手段对被害人而言,依然为一种秘密窃取的手段,应将该情节置于整个案件过程中予以分析和评价,而不应将其与整个案情割裂开来单独分析和评价。因此朱某不构成诈骗罪。故C项错误。21、答案:A【解析】依据《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的,按照贪污罪论处,但是对于上述人员以外的人,按照职务侵占罪论处。故对于A项,张某受某国有公司委派在合资企业任总经理,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与李某相勾结侵占公司财物的行为,应以主犯张某的犯罪性质定罪。故张某为主犯,两人均应认定为贪污罪。故A项错误,当选。依《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的规定,B项正确。依据《刑法》第93条规定,齐某是市政府的司机,并不属于“从事公务”的人员。又依《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齐某构成职务侵占罪,故C项正确。D项中,朱某不属于管理人员,依据《刑法》第271条规定,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故D项正确。22、答案:C【解析】依据《刑法》第417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A项中公安人员甲的行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依据《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故B项中医师甲属于鉴定人,其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构成伪证罪。依据《刑法》第310条规定,包庇罪的行为方式为作假证明包庇。即以非证人身份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为犯罪分子掩盖罪行或者开脱、减轻罪责。故C项中乙替人顶罪属于作假证明包庇犯罪分子的情况,构成包庇罪。D项中甲的行为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故本题C项当选。注意依据《刑法》第38516条规定,甲同时还构成受贿罪。23、答案:D【解析】依据《刑法修正案(七)》增加的第388条之一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其财物的,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故D项正确,当选。注意本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利用行为有双重性,即先利用了国家工作人员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接着又利用了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这是本罪与其他贿赂犯罪的根本区别。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与其通谋,则这些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犯,而非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二、多项选择题24、答案:ABD【解析】依据《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可得出属地原则对域内犯罪优先适用的地位。也就是说我国采取以属地原则为基础,以属人、保护、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的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制度。因此,确定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首先考虑该犯罪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之内”还是“之外”。故A、B项说法正确。C项后半段情形即是A项的具体体现,说法正确;C项前半段情形,美国人甲在中国贩卖毒品,应适用属地原则确立管辖权,而非普遍管辖原则,因该案犯罪地在中国领域。故C项错误。《刑法》第6条规定中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情形,即属地原则适用的特殊情况:⑴享有外交特权、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国领域犯罪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港澳特区发生的犯罪,据“一国两制”,由港澳特区管辖,适用该地区刑法,不适用内地刑法,故D项正确;(3)刑法典之外,有特别刑法或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规定的,按照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适用特别规定。因此,本题A、B、D项为正确答案。25、答案:ACD【解析】A项说法正确。乙系因交通事故身受重伤,甲虽与该次交通肇事无关,但甲心生怜悯将乙抱上自己的汽车之后即产生了作为义务,应将乙负责送至医院,后途中其又改变主意,将乙抛弃到某偏僻处,致其得不到他人救助而死亡。这里甲的不作为已经与作为具有了等价性,亦即甲不仅自己不去救治乙,而且阻断了他人去救治乙,故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项说法错误。一般而言,只要制造了危险,都会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但正当防卫行为并不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据此,B项中甲并没有作为义务,也就不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C项说法正确。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因甲捡回弃婴的行为属于先行行为,该行为引起了一种照顾的义务,而后来甲将弃婴送回山里,违背了该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D项说法正确。依据《刑法》第328条规定,盗掘古墓葬罪既没有结果加重犯的规定,也没有规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而成立其他严重犯罪,此种情况下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并罚。故本题A、C、D项当选。26、答案:AD【解析】A选项属于打击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错,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对象认识错误则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所以A项不属于17对象认识错误。B选项中乙误认为行为无罪但其实有罪,属于法律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刑法所禁止(违反刑法)发生了误解。一般认为不知法律不是辩解的理由,原则上不排除罪责的承担,所以不影响以盗窃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故B项正确。C选项中丙对自己的行为对象有错误认识,所以C正确。D选项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于因果关系的进程有认识错误,如果行为人有某种犯罪故意,在故意犯罪过程中因“认识错误”而未得逞的,该“认识错误”不妨碍该故意犯罪的成立。具体而言,丁属于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即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所以D项错误。故本题A、D项当选。27、答案:BCD【解析】根据《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以骗取保险金的,以所构成的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故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196条第2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故B项错误。根据《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规定,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结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论处。故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致人重伤,故C项错误。依据《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五)项规定的“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情形,应当理解为实施盗窃犯罪过程中过失造成公私财物毁损的情形,本案中的蔡某在盗窃既遂后毁坏青花瓷瓶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故D项错误。28、答案:AC【解析】依《刑法》第50条规定,死缓期间故意犯罪,应撤销缓刑而执行死刑的,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对肖某撤销缓刑,改判死刑立即执行,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而非立即执行死刑,故C项正确,B、D项错误。依《刑法》第316条第1款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脱逃罪以实际摆脱监管人员实际控制为既遂。故肖某尚未脱逃即被发现,构成脱逃罪未遂。故A项正确。29、答案:AD【解析】依据《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关于自首的认定和处理的规定中,没有自动投案,在办案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所针对的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故A项不成立自首,亦不成立立功或重大立功。依题意,A项当选。依据上述《意见》第1条相关规定,成立自首需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要件,故B项中的乙可成立自首,对于窝藏乙的丙,依据《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丙构成窝藏罪。而依上述意见《意见》第2条关于立功的认定和处理的规定,据以立功的线索或者协助行为对于侦破案件或者抓捕犯罪嫌疑人要有实际作用,且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必须经查证属实的成立立功。故对于乙检举丙的窝藏行为,乙成立立功。依据《刑法》第68条规定以及《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应当认定为具有重大立功表现。“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是指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其中的“协助”,是指为司法机关指认、辨认或带领司法人员去犯罪嫌疑人住处、隐匿处抓获,以及协助堵截、诱捕的。故本题为“丙与丁共同抢劫杀人”,且丙协助公安机关将丁诱捕,丙成立重大立功。依据《刑法》第67条规定以及上述《解释》第1条第(二)项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才能认定为自首。且依上述自首和立功的司法解释第5条规定,故D项中的甲的供述内容真实,但因戊已逃跑未能将其抓获,故甲仅成立自首,而不成立立功。依题意,D项当选。故本题答案为A、D项。1830、答案:ABC【解析】依据《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选项A甲前往作案现场、观察动静而尚未着手实施犯罪,甲是在为犯罪做准备而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终止,故不是未遂,而是犯罪预备。依据《刑法》第264条规定,选项BE经盗窃既遂,不能再转化为中止或未遂。依据《刑法》第205条规定,选项C丙伪造账簿是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创造条件,因此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预备行为。对于伪造账簿本身来说,则属于未遂。依据《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既遂,故选项0丁本意即为抢劫,因此劫到1000元钱就是既遂。故A、B、C项正确,当选;D项错误。31、答案:ABC【解析】我国区分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着手实行犯罪后另起犯意,一般情况下都按数罪处理。A项中某甲即属于另起犯意,成立数罪,即强奸罪的中止和抢劫罪的既遂。故A项错误。牵连犯在主观上是为了实施一种犯罪,而采取的某种方法行为或者实现的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其他犯罪,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必须要具有事实上直接的不可分离的关系。B项中虽然主观上为一个包庇犯罪的主观意思,客观的四个行为虽具有某种关联,但没有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所以不成立牵连犯。故B项错误。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通说认为,连续犯仅限于每次行为都独立构成犯罪的情形。但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连续犯的数次行为,应包括每次行为都构成犯罪,每次都不独立构成犯罪,有的构成犯罪、有的不独立构成犯罪三种情况。正如C项中某甲的行为,有的构成诈骗罪,有的则不构成,但应认定某甲是连续犯,故C项错误。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和营业犯。犯罪构成预定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行为的,称为常习犯;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者业务反复实施的,称为职业犯;犯罪构成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