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1973-1997 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相比于《GB 11973-198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适用范围细化:新标准可能对加气混凝土的类型或应用领域做了更明确的界定,确保测试方法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
-
技术指标更新:针对加气混凝土的抗冻性评价指标,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更为严格或具体的测试参数,如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温度范围、冻融后的强度保持率要求等,以适应材料性能提升和工程实践需求的变化。
-
试验方法优化:在样品制备、冻融循环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新标准可能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导或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旨在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新标准可能对试验数据的收集、处理方法及最终结果的判定标准给出了更详细的说明,包括统计分析的要求,以确保测试结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
术语和定义明确:为了统一行业理解和操作,新标准可能对关键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或补充,消除潜在的混淆,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
-
标准结构和表述:从格式到表述,新标准可能按照当时的标准编写规则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规范、清晰,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执行。
这些变动旨在反映材料科学的进步、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的提升,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趋势,确保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ICS91.100.30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973-1997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Testmethodforfrost-resistanceofaeratedconcrete1997-11-12发布1998-06-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11973-1997前本标准1980年第一次制定为JC272—80部标准,1989年制定并首次发布为国家标准,1997年第一次修订,修订时参照了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保留了原标准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对部分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订,将强度损失改为用冻后强度平均值作为评定抗冻性的一个指标。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11973—89。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常州建筑材料研究设计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炳年、姚国伟、王其平、金孝杰、李建中。本标准1989年首次发布,1997年第一次修订。本标准委托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常州建筑材料研究设计所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973-一1997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代替GB11973-89Testmethodforfrost-resistanceofaeratedconcret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用仪器设备、试件、试验步驿、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1969—1997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1971-1997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3仪器设备3.1低温箱或冷冻室:最低工作温度-30C以下。3.2恒温水槽:水温(20±5)℃。3.3托托盘天平或磅称:称量2000g·感址!8。3.4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C.4试件4.1试件制备按GB/T11969有关规定进行。4.2试件尺寸和数量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一组3块。5试验步骏5.1将冻融试件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60±5)C下保温24h.然后在(80±5)(下保温24h,再在(105+5)C下烘至恒质。5.2试件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质量精确至1g.然后浸入水温为(20±5)℃恒温水槽中.水面应高出试件30mm,保持48h.5.3取出试件,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放入预先降温至-15℃以下的低温箱或冷冻室中,其间距不小于20mm,当温度降至-18℃时记录时间。在(-20±2)C下冻6h取出,放入水温为(20±5)C的恒温水槽中,融化5h作为一次冻融循环,如此冻融循环15次为止。5.4每隔5次循环检查并记录试件在冻融过程中的破坏情况。5.5冻融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