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篇

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梦想对您有所扶助。接待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管多位数的大小对比方法,能正确对比多位数的大小。

2.掌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举行改写。

3.培养学生学识迁移的才能,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管多位数的大小对比方法和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生动运用学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打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两个数:

4000004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斟酌,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复。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765○489566○581

反应时让学生说说对比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方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对比方法举行了回想,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查看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斟酌,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一致,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

学生独立斟酌后举行对比和排序。教师巡查,举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对比的方法在小组内举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对比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举行交流。教师巡查,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处境。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对比方法,假设没有,教师可以举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一致,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对比位,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假设位一致,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对比其次位,其次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其次种方法可行吗?在对比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教师引导学生查看两种对比方法,提问: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致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查看斟酌,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对比更简便。

(3)小组议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吗?

6300000000=()亿

7000000000=()亿

7700000000=()亿

()亿()亿()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当,往往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应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举行分级,再读一读,结果再在教材上举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对比大小,再说说大小对比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才能,进展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抽象、概括的才能。

3.感受数学学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打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应。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大量多的数量关系,弄领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扶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查看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添置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熟悉总价。

引导斟酌:根据题目中添置钢笔的处境,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价数量总价

钢笔()元/支()支()元

练习本()元/本()本()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添置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查,察觉错误实时校正。

(2)交流议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处境举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斟酌: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片面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举行交流。

(3)熟悉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价数量总价

列车()千米/时()时()千米

自行车()米/分()分()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查,察觉错误实时校正。

(2)交流议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处境举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斟酌: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应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查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生动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打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举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约莫、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学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熟悉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假设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斟酌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斟酌: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斟酌、交流的根基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对比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概括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22年某市人口处境统计表”。

让学生查看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举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38420438668539万

(3)查看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查看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斟酌后,小组交流。教师巡查,了解学生的交流处境。

组织全班交流。

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斟酌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赋予断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留存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位上的数假设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假设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斟酌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议论,教师归纳。

三、反应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切实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学识根基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矩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学识的理解和深化。

2.才能目标:体验探究测量不规矩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学识测量不规矩物体体积的活动阅历和概括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才能。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学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扶助,有所启发呢?

3、查看(石块\土豆)的外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对比引出不规矩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矩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对比,哪个物体更不规矩,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测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留神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逐渐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片面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一致。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展现曹冲其次呢?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参与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片面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手段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稳定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确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处境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测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矩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结果一节的内容:好玩的测量(求不规矩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观积、体积的学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根基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查看、对比,掌管不规矩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学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片面学习专心、踏实、自觉,根基扎实,好学上进,片面男生活泼好动,爱斟酌。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重的兴趣,热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奇怪等。对于本单元的学识,大片面学生掌管得对比扎实。

教学目标:

1、体验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测验过程,探索不规矩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矩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矩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管不规矩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打定: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察觉了一个魔方,我更加热爱。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矩物体”。(板书:规矩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查看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外形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切实地说出概括外形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矩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6、魔方是一个对比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矩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矩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好玩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矩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打定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由于它有刻度)

3、这样做切实能对比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片面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留心查看,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方才的测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矩的芒果转化成了规矩的圆柱体)

5、像方才这样测量不规矩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举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理应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由于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议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理应留神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逐渐将石头放入水中,查看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方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测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矩的石头转化成了规矩的长方体)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方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扶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矩物体的体积?

机遇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