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

3.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25

1.会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1.通读课文,读中自悟。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5.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教学课时】2

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2.学习会写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4.课堂总结。1.抄写第一部分。2.书写本课生字。3.背诵第一部分。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3.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2.听写生字。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少。

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

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预设:三者缺一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