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管理讲座
武喜乐2015年09月
目录12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问题、目标、对策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职业卫生: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在GB/T15236-2008中定义: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2、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职业病构成要件:a、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b、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c、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d、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4、职业危害因素:
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包括: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②劳动过程中组织不当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定额不当;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等。(如昆山中荣金属制品厂工人时间过长)③生产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太阳辐射、工作场所异常温度、环境污染及作业环境不良等。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5、法定职业病分类
按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分为10大类132种,原为115种,新增的有:职业性化学中毒由56种变为60种新增铟及其化合物、溴丙烷、碘甲烷、氯乙酸、环氧乙烷中毒,将原55.56合并为未提及的职业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其他化学中毒。物理因素由5种增为7种;新增冻伤和激光眼损伤;生物性(职业性)疾病从3种增到5种;新增艾滋病和莱娜病;职业性皮肤病由8种增为9种,新增白斑;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由3种增为4种,新增爆震聋;职业性肿瘤由8种增为11种,新增毛沸石、煤焦油沥青以荼胺致癌;其他职业病由5种减为3种。职业性哮喘、棉尘病和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划至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范围,共6种。新增血栓及淋巴管闭塞症(刮研作业)。
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共计132种。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6、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生产性噪声职业接触限值:85dB(A)高温职业接触限值: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用以评价人体的平均热负荷。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Ⅳ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25%,WBGT指数限值增加1~2℃。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ⅠⅡⅢⅣ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指数限值(℃)注: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上表中规定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职业描述Ⅰ(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Ⅱ(中等劳动)手和臂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非运输操作等);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Ⅲ(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Ⅳ(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的极强活动。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7、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生产性粉尘:粉尘是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粒径多为0.1-10微米。分两类:一类是无机矿物性粉尘,包括石英粉尘、煤尘、石棉、水泥、电焊烟尘、滑石、云母、铸造粉尘等;另一类是有机类粉尘,包括麻尘、皮毛粉尘、桑蚕丝尘等。这些粉尘容易引起尘肺病。爆炸性粉尘:目前已知的金属、煤炭、粮食、饲料、农副产品、林产品、合成材料这7类材料还有爆炸性。常见的有煤粉、铝粉、镁粉、锌粉、钛粉、锆粉、面粉、淀粉、糖粉、奶粉、血粉、鱼骨粉、纤维粉、木粉、纸粉、橡胶塑料粉、烟草等。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粉制备、金属制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棉毛麻化纤等纺织品加工、皮革羽绒制品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塑料制品加工、烟草加工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爆炸过程:这些粉尘达到爆炸下限以上,遇点火源瞬间燃烧,产生高温,致使有限空间内燃烧后产生的混合气体迅速膨胀,压力增大,产生粉尘爆炸。见案例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Ⅰ:按来源分:1、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破碎和切割形成的微小固体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粉尘的不同特性,机体可引起多种损害,其中以呼吸系统损害最为明显。·粉尘表面常会吸附毒物,固体毒物常以粉尘的方式存在,所以也属于化学性有害因素。2、化学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化学物。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等。·外源性化学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其他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后,对健康产生损伤。·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数量和品种都在不断增长,因防护不良而引起的各种职业中毒时有发生。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Ⅰ:按来源分:3、物理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作用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温、高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和Y射线;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4、生物有害因素·许多职业环境中都能发现各种致病微生物,都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如:病毒、细菌、霉菌、真菌和寄生虫。·纳入职业病管理在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布鲁杆菌三种致病微生物所致的疾病基础上新增了艾滋病和莱娜病。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Ⅰ:按来源分:5、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对职业卫生和劳动立法的重视程度、国民生产总值、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医疗卫生体制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生产条件环境差,设备简陋,生产布局不合理,工艺流程落后,防护设施不健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等社会经济因素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损害程度。6、其他不良因素·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到劳动强度与节奏、作业姿势与持续时间及人机界面等人类工效学因素的影响。·当劳动负荷、作业时间过长、作业条件太差,超过人体耐受时,造成生理和心理过度紧张,从而使作业能力下降,甚至损害健康。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Ⅱ、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第一大类: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墨尘、碳墨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尘以及其它尘。第二大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α粒子、β粒子、γ射线、中子射线等。第三大类:化学物质类——铅、苯、汞等,行业涉及200多个行业第四大类:物理因素类——包括高温、低温、高压、噪声、局部振动等。第五大类:生物因素类——包括炭疽杆菌、森林性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第六大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因素。第七大类: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第八大类: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第九大类: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第十大类: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识别应该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职责,但监管人员应有所了解。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容易识别的有害因素:如有气味物质人们可以嗅到,刺激性物质与人体皮肤、呼吸道接触会使人产生刺激反应。(如H2S、NH3、CL、H2SO4等)第二部分不太容易识别有害因素:如有些化学物质人体接触后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些物质(如铅、汞、铬、锰等)可能在接触若干年后才出现伤害。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1、通过作业场所特征识别·生产过程所用原料、添加物、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等。所有原料或添加物都要确定其化学成分及其有关信息。·生产过程的每道工序是密闭型,还是敞开型;是否安装通风装置及通风效果如何;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如何处理排放的废水、废物和废气问题。·作业场所职工人数的多少,活动范围的大小,类型(如生产车间、建筑工地、办公楼等)2、职业接触模式识别·接触的方式:直接接触有害物质还是间接接触有害物质,不能忽略间歇性操作,如维修、清洗和更换部件;污水处理清淤等。·人体接触的剂量:取决于有害物质接触频率、接触强度和接触时间。·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情况重点放在潜在危害大的作业上;
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3、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①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毒如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场所(地窖、矿井下废巷、化粪池等)作业,可发生硫化氢中毒。识别要点:重点关注密闭空间通风换气问题;全面分析有毒气体可能产生的原因;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密闭空间的案例: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3、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②异常运转情况:
试生产阶段:准备不充分造成泄漏等意外事故。
案例:2008年云南省宣威磷电有限公司,在脱砷精制磷酸试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调节液位,由于调节阀不能关闭,发生硫化氢中毒,造成6人死亡、29人中毒。
异常开车和停车:化学管道的渗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的冒锅和冲料,化学物的包装或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
案例:山西介休市的山西安泰集团25兆瓦电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0人遇难,7人危重。高炉煤气引入锅炉,一氧化碳的来源是管道中的残留。
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3、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③维修保养检修:生产过程危害比较轻,维修、保养、检修过程危害因素常常较为严重。
案例:常熟市某污水处理厂检修期间,进行清水池清洗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导致3人相继死亡。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4、识别程序(1)询问情况:主要了解生产过程所用原料、添加物、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等,包括物料平衡(去向)、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生产企业安评、环评、职评报告等。(2)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核实询问的结果(对于询问得到的信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注意查阅每个班组作业场所职工人数的多少,活动范围的大小、类型(如生产车间、建筑工地、办公楼等)。(3)现场调查:核实询问和查阅资料所得到的信息。须查看从原料到半成品到产品出厂整个生产工艺过程,查看生产设备及其布局、每道工序是否密闭、作业人员的操作方式、是否安装通风装置及通风效果如何,以及个体防护、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如何处理排放的废水、废物和废气等情况。特别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况。(4)得出结论:找出现场出现机会多、毒性高、危害重、接触人数广、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有采样检测标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放在潜在危害大的作业上;更不能忽略间歇性操作,如维修、清洗和更换部件;污水处理清於等。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5、识别举例火力发电的原料有燃煤、燃油、燃气等。在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化验、清洁等方面都有危害。辅料有水处理用的酸、碱、氨、柴油、盐等;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及焊接、物理、设备、废品废水等方面都有不同危害因素。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水泥粉磨的原料、辅料有熟料、粉煤灰、矿渣、石膏等。在运输、储存、烘干、破碎、研磨、包装等工艺环节中产生不同的有害因素。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三)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
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的,导致劳动者暂时性或持久性健康损害、疾病,甚至死亡的有害化学物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迅速扩大。截至2003年,全球登记化学品总数为2100多万种。目前常见的化学物质近7万种,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占很大的比重,包括工业化学品、农药、环境污染物、医用化学品以及军用毒剂等。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中毒都占十大死亡原因的第5位,中毒病例在全国大医院中占急诊人数的6%~8%。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1)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Ⅰ、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人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其中粉尘经常随着机械加工过程:打磨、研磨、钻、破碎、包装、运输等,也常伴随着噪声……如:煤尘、岩石、矿尘、水泥尘、木粉尘、棉尘、药尘等、石棉尘、矿纤等。悬浮在空气中固体颗粒,产生于固体物料的粉碎过程中。有些粉尘中含重金属,比如铅、铬、镉等。烟金属等物质受热、熔化、燃烧后产生的悬浮于空中的非常小的固体颗粒。如:焊接烟、铸造烟、焦炉烟、沥青烟等。很多重金属也以烟形式存在,如铅烟。雾如喷洒雾、喷洒农药雾、酸雾等。雾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许多具有挥发性,产生蒸气。
蒸气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形成的气体。如:汽油、油漆涂料、溶剂、汞等,可导致各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癌,如苯。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1)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存在形态大小产生原因举例气态分子常温下是气体氯气、一氧化碳蒸汽分子常温下是液体挥发苯、丙酮常温下是固体有挥发性,特别是在高温工作场所酚、三氧化二砷气溶胶雾液态分散性气溶胶喷洒雾滴常温下是液体,加热分散电镀铬液态凝聚性气溶胶沸腾溅出的夜雾碱液加热浓缩农药喷洒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
<1µm金属熔化时蒸汽,或蒸汽在空气中被氧化铅烟、铜烟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1~10µm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存在方式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1)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案例: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原料中的毒性小吴在一家电子企业打工,负责喷涂一种金属材料,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后来,小吴出现了咳嗽、气喘、发烧等症状,CT发现他的肺部全是白色的粉尘颗粒,主要成分除了氧化硅和氧化铝外,还有一种重金属元素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那就是“铟”。“铟”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制作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的原料,毒性比铅还强。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1)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Ⅱ、皮肤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的。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化学物经皮肤的吸收主要通过表皮或皮肤附件如汗腺管,皮脂腺和毛囊吸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透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但速度较慢;第二阶段为吸收阶段,须经过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和真皮,各层细胞都富有孔状结构,不具屏障功能,外源化学物极易透过,然后通过真皮中大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进入全身循环。Ⅲ、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2)化学毒物对健康的损害Ⅰ、局部作用皮肤、粘膜、眼、咽喉等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局部炎症或刺激症状。Ⅱ、中毒化学物进入体内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疾病或死亡。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导致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为:
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大量有毒化学物引起局部刺激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中毒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出现慢性健康损害:Ⅲ.过敏反应
某些毒物可引起变态反应(免疫损伤反应),变态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与机体敏感性有关。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2)化学毒物对健康的损害Ⅳ.非特异性危害
劳动过程中接触的某些毒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诱发某种疾病或致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导致发生工作有关疾病等,有很多因素可影响非特异性伤害的发生发展。Ⅴ.
致癌、致畸、致突变
目前巳经列人职业性肿瘤的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作业工人肺癌。
案例: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正己烷中毒事件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3)控制途径
三级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要求从根本上杜绝化学因素对人的作用,通过寻找接触源、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采取完善的卫生技术措施,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标准;第二级预防是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病损,(包括工作、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防止进一步发展;第三级预防是对已病患者及时诊断治疗,防止恶化,促进康复。Ⅰ、技术措施(4种)a、隔离;b、替代;c、变更工艺;d、通风。Ⅱ、管理措施(8种)a、危害识别;b、安全标签;c、安全技术说明书;d、安全储存;e、安全传送安全处理与使用;f、废物处理;g、接触监测;h、医学监督和培训教育。Ⅲ、其他措施:包括教育培训、个体防护、个人卫生等。
案例2:富士康白血病事件的疑问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1、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控制途径
案例2:富士康白血病事件的疑问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称,富士康深圳厂区至少有13名年轻员工被诊断出罹患白血病,更有5人因此身亡。致病元凶很可能是厂区内用来清洁电子挡板的化学物质。员工患病后,就被工厂辞退,再无任何医药费用赔偿或补助。富士康深圳厂区是苹果手机iPhone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最后组装阶段,禁用苯和正己烷这两种化学物质,避免员工健康受到威胁。记者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2010年至今,富士康深圳厂区共有9人被诊断罹患白血病,其中有7人确诊时间集中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这9人中,有5人已经去世,1人情况不明,其他分别在深圳、北京、江西等地治病。事实上厂内经常出现有毒物质。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粉尘是一种固态分散性气溶胶。生产性粉尘中SIO2游离物的能引起矽肺。分为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呼尘直径小于7.07um。⑴粉尘来源及性质①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矿山的开采、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陶瓷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宝石首饰加工等;由于工艺原因以及防、降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生产环境,造成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具体地讲:A固休物质的机械加工、破碎,如金属研磨、切割、矿岩钻孔、破碎、爆破、粉磨、粮谷加工等;B、物质加热产生蒸汽形成空气小颗粒,直径小于1um,如炼黄铜时,钭蒸发生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烟尘;C有不完全燃烧,直径小于0.5um,如木材、油、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此外还有铸件翻砂清砂时产生粉尘及沾积粉尘的二次扬尘。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②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决定性质石英粉尘:来源于采矿、冶金原料准备、铸造、耐火、陶瓷等行业;
案例:云南昭通返乡农民工矽肺病高发石棉尘:来源于石棉开采、加工;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来源于金属焊接、冶炼、金属加工时产生
案例:贵州施秉工业硅务工人员矽肺病事件有机粉尘:
来源于农业、粮食加工、纺织工业、皮毛加工等以接触植物性或动物性粉尘为主的行业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⑵接触途径粉尘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其主要途径。呼吸道:
吸入呼吸道的粉尘,绝大部分吸入后又被呼出。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吸入的尘粒经气管、主支气管、细支气管后,进人气体交换区域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长期吸人可引起尘肺病的发生。案例:福建仙游石英加工厂农民工矽肺病高发皮肤:皮肤对外来粉尘具有屏障作用,粉尘颗粒很难通过完整皮肤进人人体。但粉尘如果被汗液溶解或黏着在皮肤上,粉尘内含有的一些有毒化合物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人血液而引起中毒。眼睛:
一些尖锐且坚硬的粉尘颗粒,如金属磨料粉尘,接触眼睛后,可通过机械作用损伤眼角膜。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⑶粉尘分类粉尘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成分的混合性粉尘存在;混合性粉尘的组成成分不同,其特性、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A:按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将粉尘按照《职业病目录》中的13种尘肺(包括其他尘肺)的病因来源分成如下13种: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除上述粉尘类别以外的粉尘的统称。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尘肺致病粉尘易发工种矽肺
矽尘(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矽肺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占48%),危害最严重。采矿、建材、铸造、石粉加工其中最典型的是由石英粉尘引起的矽肺。煤工尘肺煤尘煤岩混合尘发病人数占第二位(39%),发生在煤矿的采煤工、煤炭运输工、岩巷掘进工、混合工。石墨尘肺石墨尘石墨开采与石墨制品(坩埚、电极电刷)各工种。炭黑尘肺炭黑尘生产和使用(橡胶、油漆、电池)炭黑各工种。石棉肺石棉尘主要是石棉厂、石棉制品厂的各工种,以及石棉矿的采矿工和选矿厂的选矿工。滑石尘肺滑石尘滑石开采选矿、粉碎各工种及使用滑石粉的工种。水泥尘肺水泥尘水泥厂以及水泥制品厂中的接尘工种。云母尘肺云母尘开采云母和云母制品各工种。陶工尘肺陶瓷原料、坯料(混合料)及钵料粉尘陶瓷厂中的原料工、成型工、干燥工、烧成工、出窑工。铝尘肺金属铝尘、氧化硅尘炼铝和生产氧化铝的工种电焊工尘肺电焊烟尘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在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铸工尘肺铸造尘(型砂尘)发病人数占第三位(4%),主要有型砂工、选型工、清砂工、喷砂工《职业病目录》中12种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⑶粉尘分类B: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三类: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有机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所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⑷粉尘的理化特性(致病机理)一般情况下,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其理化特性决定其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判断粉尘的危害特性,应充分考虑粉尘的理化特性:a.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b.粉尘的分散度;c.粉尘的硬度;d.粉尘的溶解度;e.粉尘的荷电性;f.粉尘的爆炸性。其成分越多,分散度越高,硬度越大,毒性物溶解度越高,(机械刺激作用粉尘则相反)荷电性越大,爆炸性大的粉尘对健康危害性就越大。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⑸粉尘对健康危害所有粉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粉尘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尤以呼吸系统损害为重,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仅尘肺,2009年上半年发病4972例,已死亡361例,全国共报告64.3万例。
石棉、游离SIO2、镍、铬、砷及放射性等粉尘均有致癌作用。石英、石棉粉尘致肺纤维化。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种类: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致癌性,例如鉻、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⑹粉尘控制途径我国在防尘工作方面成功地总结出防尘八字经验:革(工艺改革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封尘源)风(通风除尘)、管(责任制、管理制度)、教(培训教育)、护(个人防护)、查(定期检查评比、总结、三期健康检查)第一级预防技术措施:通风除尘
------在密闭尘源基础上的局部抽风,利用抽风的方法在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负压,使粉尘不致飞扬出来,而含尘空气通过除尘设备净化被排出。凡能产生粉尘的破碎机、运输装置、筛分设备、储料库、拌料机、喷砂设备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湿式作业:喷雾降尘,净化环境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⑹粉尘控制途径
Ⅰ、矿山防尘措施a.湿式凿岩;b.放炮喷雾;c.水封爆破;d.扒装洒水;e.通风净化;f.干式凿岩捕尘装置;g.水幕过滤。案例1:广西马山农民工海南金矿打工矽肺病多发案例2、甘肃武威在金矿务工的返乡民工矽肺病事件案例3、辽宁朝阳钼矿打工人员尘肺病患者多发案例4、江西省修水金矿务工人员尘肺病多发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生产性粉尘控制Ⅱ、工厂防尘措施a.制粉业的防尘措施:湿式生产,密闭抽风或水风结合的技术措施。b.铸造业的防尘措施:⑴工艺采用树脂混砂,革新工艺替代法。⑵湿式开箱、水爆清砂、水力清砂、铁丸喷砂、振动落砂(在热铸件落砂时,可安装旁侧吸尘罩,以抽吸因热气流带上的粉尘,增强吸尘效果);c.玻璃业的防尘措施:采用“贮配拌送加”一条龙,实现了密闭化、连续化和电子化。从而使粉尘浓度有效地降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除此之外,就是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有防粉尘、防毒不同用品。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有害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射频,存在于自然界,有特定的参数,有明确的来源,以发生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在特定的范围内无害。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属于物理有害因素有:高湿强辐射作业、夏季露天作业、低温作业、高气压、低气压作业等,这些都对人体有损害,可导致中暑、减压病、高原病。减压病症状为皮肤奇痒、灼热感、斑纹、肌肉关节酸痛、头痛、眩晕、失明等。高原病症状为肺水肿。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⑴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来源及性质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噪声职业接触机会及主要行业工种:煤炭行业:凿岩,装载,掘进,打眼,水利采煤,机械采煤,爆破等作业。钢铁行业:平炉转炉,焦化,各种鼓风机,轧钢压缩机,泵房,抽风机,矿山钻空机,大型球磨机,空压机等作业。机械加工行业:车,铣,刨,磨床,砂轮抛光,铆接,铲边,锻压,冲压,铸件清理等作业。石油行业:各类风机,塑料机,树脂机,炼胶机,焦油蒸馏炉,泵房,压缩机站,冷冻机站,橡胶挤出机,加热炉,塑料切粒机,热合机等作业。建材行业:制砖机,水泥立窑,对滚机,电锯,电刨,旋切,齐边,球磨,振动筛等作业。电子行业:镀膜,电容器,电子设备,装配,研磨,液压,冷冻机,风机房,超声清洗等作业。纺织行业:羊毛编织,袜机纬编,压光,印花,电剪,梳棉,细纱,织布等作业。金属制品:镀件磨光,抛光,喷砂,除锈,拔丝,铆接,锻压,铝制品冷轧等作业。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②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长期在较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继而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造成职业性噪声聋;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非特异性的损害。另外,作业场所中的强噪声可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分散注意力,甚至由此引发意外伤害事故等。可造成生理性听力损伤和噪声性听力损伤。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③噪声危害控制原则上讲,噪声控制的优先次序是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者保护。A、控制噪声源: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强噪声机械,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代替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可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B、控制噪声的传播:给产生噪声的设备装隔声罩,为排气管道装消音器,在用吸声材料装饰产生噪声的车间内表面,采用隔声室隔离操作。加厚墙体等。C、个体防护: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D
、健康监护:从事噪声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症。建立听力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发现听力损伤者。E、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合理休息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⑵高温①高温来源A、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煤气厂的锅炉。B、
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作业: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C、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还有大型体育竞赛等。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⑵高温②高温危害A、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暑性疾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即中暑)人体在25℃时轻体力劳动散热呈523KJ/h,而在35℃时重体力劳动散热呈1046KJ/h.B、人在热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可因热的远期慢性作用而使健康受损,热对人长期慢性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可称为慢性热致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①胃肠功能紊乱;②慢性热疲劳;③维生素B1不足表现:如全身乏力,特别是下肢乏力;④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劳动,易发生皮疹;⑤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受到热的作用,可导致机体发生热应激反应或热休克反应。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⑵高温③高温危害控制A、高温作业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应符合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相关要求。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B利用水、隔热材料、空气夹层墙等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C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D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隔热服、隔热面罩等。如高炉作业工种,须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通风性能良好的防热服。E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开展高温作业人员的就业前和人暑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工人健康档案,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不安排高温作业。F合理组织生产,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⑶振动①振动来源Ⅰ、接触手传(局部)振动的作业,主要涉及行业:矿山开采、机械制造、冶金行业、林业木器、建筑行业、交通运输等。A、使用风动工具作业:铆接、清砂、锻压、凿岩、造型、捣固、钻探、割锯、打粧机等。B、使用电动工具作业:链锯、电锯、电钻、振动破碎机等。C、使用高速旋转机械作业:研磨、抛光、凿岩、钻孔、铣镟等。Ⅱ、全身振动: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
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②振动危害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不同。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
局部振动病: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以引起手部末梢循环障碍和手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病损,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一肌肉系统的损伤。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振动性白指。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③振动控制措施(11种)采用低振动产品、减少振动传播、限制振动接触等。A、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B、改进振动工具,如设计自动、半自动的操纵装置,减少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C、装置防振手柄,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D、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E、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F、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G、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H、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I、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J、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K、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做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⑷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射频辐射(微波、高频电磁场),它们都属于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由于这类辐射不足以导致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需要用特殊仪器进行识别。①来源及危害A紫外辐射:
生产过程中,凡是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时,辐射光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常见的工业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等。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能起红斑反应。强烈的紫外线可引起皮炎,皮肤接触沥青后再经紫外线照射,能发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遭受紫外线照射,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甚至可导致皮肤癌的发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主要职业接触:电气焊接、氧切割、炉窑、玻璃加工、热轧、铸造等;从事碳弧灯和水银灯制版或摄影、高压电灯检修、紫外线灯消毒等工作,亦可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B射频辐射:射频辐射也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主要职业接触:a、高频电磁场
高频作业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如金属热处理钢制件的高频淬火、金属的高频熔炼及焊接、半导体材料的外延及区熔等。b、微波利用短波及接近短波的超短波段对非导体进行介质加热:如塑料制品的热黏合,棉纱及木材等的干燥、橡胶硫化等。使用频率多为10~40MHz;微波辐射的连续波主要用途为工业用干燥设备:如对粮食、食品、药物、纸张、胶片等进行干燥,以及理疗设备、微波炉等。微波对机体的影响分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类,由于微波可选择性加热水分组织而可造成机体热伤害,非致热效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分泌和心血管系统。
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C、红外线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造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焊接工等可接触到红外线辐射。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D、激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由其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可引起机体内某些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3、物理有害因素控制
②控制可以通过防护屏蔽,如滤紫外线罩、挡板等,以及保护眼睛、皮肤的个人防护用品加以防护。眼面部防护:根据工作需要可选择防御有害辐射线伤害的护目镜或电焊面罩、炉窑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皮肤防护:采用具有遮断光线作用的防护膏涂抹于皮肤暴露部位。辐射源的屏蔽:防射频辐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屏蔽辐射源,应明确辐射场源,在不妨碍操作和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屏蔽材料应用导电金属材料,无导电性能的材料对辐射场源无屏蔽作用,同时,金属反射屏蔽网、罩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远距离操作原则:对辐射源屏蔽有困难时,应考虑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员的暴露时间、暴露剂量,减轻危害;限时操作原则:缩短作业时间,对减少接触剂量有重要意义,将容许强度和工作时间结合起来考虑,按照高频、微波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综合考虑;工作场所减少存放带电金属外壳的设备和零部件,不要用金属材料制作桌椅等,防止形成二次辐射源。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微波作业时应佩戴镀有金属薄膜的防护眼镜;必要时还需穿着防御微波辐射的防护服、防护帽。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实行就业前体检排除就业禁忌证对作业人员定期体检,重点观察晶状体、心血管系统血象及内分泌功能,对有症状者,可暂脱离接触并予以治疗。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4、生物危害因素控制⑴来源及危害职业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侵人人体,危害机体健康。目前炭疽、布鲁杆菌病、森林脑炎、艾滋病、莱姆病等5种传染病被列为法定职业病。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病的职业性高危人群主要是牧场工人、屠宰工、剪毛工、搬运工、皮革厂工人、毛纺工、缝皮工及兽医等。炭疽病临床分为皮肤型、肺型、肠型3种,且可继发败血症、脑炎模型。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4、生物危害因素控制布鲁士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羊、牛、猪为主,主要由病畜传染。发热是布鲁士杆菌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有多发性神经炎,多见于大神经,以坐骨神经最为多见。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林区特有的疾病,传播媒介是硬蜱,常见于与森林工作有关的人员,例如森林调查队员、林业工人、筑路工人等。森林脑炎起病急剧,突发高热可迅速到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可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多为重症。神经系统症状以瘫痪、脑膜刺激症及意识障碍为主。常出现颈部肌肉、肩胛肌、上肢瘫痪。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4、生物危害因素控制⑵控制措施①管理措施开展危险度评估、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急处置措施及预案等、开展健康监护。②传染性有害废弃物的安全处理③个人防护防护用品、洗和消毒、防护药物。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5、职业性致癌因素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恶性肿瘤的有害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称为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沥青、页岩油、石蜡、碳黑、焦炉烟气、砷、苯、硬木屑、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质等。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5、职业性致癌因素
致癌物致癌部位致癌物致癌部位炼焦油唇、皮肤、鼻砷皮肤、肺、喉等苯并芘肺、皮肤1-萘胺、3-萘胺膀胱、肾盂等沥青皮肤联苯胺、4-氨基联苯泌尿系统膀胱页岩油皮肤芥子气肺、气管、喉、鼻矿物油皮肤、喉氯甲醚、二氯甲醚肺石蜡皮肤异丙基油鼻窦、喉、肺碳黑皮肤氯乙烯肝血管瘤木馏油皮肤、唇氯丁二烯皮肤、肺石棉肺、胸膜间皮瘤苯白血病铬酸盐鼻腔、肺、喉硬木屑鼻镍及其盐类鼻腔、鼻窦、肺、喉放射性物质肺、皮肤、白血病、骨瘤焦炉烟气肺
确认的主要职业性致癌物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2)、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
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2013年新增毛沸石、煤焦油、沥青、β-萘胺。
职业癌名称接触致癌物行业及接触工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石棉纺织、石棉橡胶制品、石棉水泥制品。石棉的开采选矿运输。石棉制品应用等。接触青石棉更为严重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染料化工业中制造联苯胺及联苯胺生产染料的工人,此外在有机化学合成苯所致白血病橡胶、树脂、漆、脂的溶剂或稀释剂,以及药物、染料、洗涤剂、化肥、农药、苯酚、苯乙烯合成的原料。氯甲、甲醚所致肺癌用于甲基化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料。甲醇、甲醛、氯化氢合成双氯甲醚、氯甲甲醚、蚊香、造纸。砷及砷化物所致肺癌与皮肤癌含砷矿开采、冶炼、制药、农药、铜和铝合金,应用三氧化二钾、五氧化三砷、砷酸盐、三氯化砷、雌黄、种子消毒、杀虫、木材防腐、颜料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生产和使用VC或PVC焦炉工肺癌炼焦、煤气及煤制品:炼焦干馏、熄焦铬酸盐所致肺癌铬酸盐制造厂、镀铬、铬颜料生产、毛染色职业癌的接触行业及工种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主体。以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为辅助的初步的职业卫生法律体系。(一)、职业卫生法律框架1、宪法和法律《宪法》第42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法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包括有关的社会法、经济法与行政法,民法与商法、刑法等,其中最重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还有《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已发布了近20个《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制修订职业卫生标准近700项,针对重点职业病危害,还制定了大量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卫生法律框架2、法规、规章和标准⑴《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⑸《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⑹《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⑻《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⑼《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⑽《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⑾《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技术导则》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⒁《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⒄《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在《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实施和政府部门职能调整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目前正针对现有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规、规章和标准进行修订。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卫生法律框架3、安监总局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50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51号)《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3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2年5月31日公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国办发[2009]43号)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明确方针和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督、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第3、4条)2、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将原来的卫生部门统一负责改为安监、卫生、劳动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行使职权,各级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乡、镇政府支持监管部门履职。(9、10)
3、全面负责,源头防控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用人单位要依法律标准从源头防控。(6、14)
4、对工作场所提出职业卫生要求对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防护设施、生产布局、配套卫生设施,设备工艺用具等的具体要求。(15)
5、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有危害因素应如实申报,卫生部门会同安监部门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6)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6、建立项目职业病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审查制度(1)、对新改扩和技改、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的要进行预评价,安监部门制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7)(2)、对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即设计、施工、控制效果评价、验收投入使用,费用纳入工程预算之中,其他费用据实列支。(18、22、42)
7、用人单位防治管理措施的六项要求机构及人员、制度规程、计划方案、档案、监测评价、应急预案。(21)
8、实行公告警示和报警措施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醒目公告并警示标识说明,可能发生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应有报警装置。配急救、冲洗、设备、撤离通道和泄险区。(25、26)
9、对工作场所的检测评价制度由安监部门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工作,并接受监督。(27、28)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0、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及劳动者均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防范意识。(35)
11、“三岗”体检和“五不得”规定(36、39)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岗前、岗中、岗后进行体验,岗前未检者,职业禁忌者,未成年工、两期女工、离岗未检者均不得安排划解除。
12、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包括职业史、接触史、体检结果和诊疗资料等,且有义务无偿提供复印件并盖章。(37、40)
13、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同的规定(34、41)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中明确职业病防护的内容。工会“五个有权”()14、明确职业病诊断综合考虑的因素(47)以病人职业史、接触史、场所危害因素及临床检查为主要因素进行诊断,且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如富士康13名员工患的白血病已有5名死亡事件。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5、对诊断鉴定提供资料、现场调查以及仲裁的规定(1)、新增了诊断鉴定职业病时用人单位有提供职业史、接触史、检测结果等资料的义务。诊断机构也有对工作场所现场调查的权力。(48)
(2)、规定了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时,诊鉴机构可结合临床、辅检、劳动者职业史、接触史及劳动者自述、安监部门检查信息等作出诊鉴结论,劳动者若对用人单位提供资料有异议,诊鉴机构可以提请安监部门作出判断。(49)
(3)、规定了当事人劳动关系、工种、岗位及工作时间有争议的可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诉讼。(50)16、诊断及鉴定机构权利义务相关规定(1)职业病诊断由卫生部门认可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不得拒绝劳动者职业病诊断的要求。发现疑似职业病人应告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44、56)
(2)、若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向当地卫生部门申请鉴定,由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鉴定后出具诊断鉴定书。(53)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7、对职业病病人保障方面的要求(1)用人单位有对职业病人治疗、康复、定期检查、调整岗位、发放津贴、伤残生活保障的义务、病人也有申请赔偿的权利。(57、58、59、60)
(2)、职业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待遇不变。单位不存在或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可向政府申请救助和生活补助。这是新增的保障条款。(61、62)
小结: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1、组织制定规章制度;2、前期预防管理①职业危害申报②“三同时”管理③安全许可;3、劳动过程管理①材料和设备②作业场所③作业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④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⑤履行告知义务⑥职业健康监护⑦职业卫生培训⑧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4、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法律法规规章都是对内容的规定和要求,三级预防、病因、发病、病后预防。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8、明确安监部门监督检查措施,对执法人员提出要求(1)检查时可进入现场调查取证、查阅资料、采集样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遇到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可责令暂停作业、封存相关材料设备、控制事故现场。(64、65)
(2)、执法人员亮证执法、保密、限制性规定等要求(66——69)19、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方面的处罚及其他处罚的规定(1)、预评价、防护设施使用、设计、控制效果评价以及验收等方面处罚款额度在10万以上50万以下,以至停产关闭。(70)
(2)、检测评价结果未存档公布、防管措施、规章、规程预案、培训等制度未落实及进口材料未报批的处以10万以下罚款。(71)
(3)未申报、未监测、未实行健康监护、变更合同未告知等情形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72)(4)、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未提供防护设施、用品、设备、设施用品未维修检测、危害因素未检测、评价、治理仍不达标、职业病及疑似病人未诊治、事故处置不到位、警示及说明不全规、拒绝检查、隐瞒健康档案、未承担诊治保障费用等违法行为处以5万以上20万以下罚款。(73)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二)《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5)、隐瞒真实危害、运输贮存不合规、仍用明令禁止设备材料、转移危害作业、擅自拆停防护救援设施违反“四不”规定、强令“两违”的违法行为给予5万以上30万以下罚款。(76)
(6)供货单位未提供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处以5万以上20万以下罚款。(74)
(7)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未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罚1万元以下。(75)7(8)、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违反规定的,给予不同处罚。(80、81、82)
20、对职业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处罚规定。对行政部门人员因虚报、瞒报事故、擅批许可、未履职发生重大事故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者均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83、84、85、86)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三)、法规相关内容1、《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2月国务院颁布(1)、概念及适用:
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本条例适用于有粉尘作业的企事业单位。(第2、3条)(2)防尘要求: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不超标准;不得停止或拆除防尘设施;防尘经费应纳入基建计划,专款专用;严禁转嫁外包粉尘作业;防护用品要合标;新改扩续建项目防尘设施做到三同时。(第7――14条)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三)、法规相关内容1、《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2月国务院颁布(3)监督监测规定及健康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对卫生标准监测,劳动部门负责卫生工程技术标准监测,工会负责尘肺病防治监督。(第15――18条)要求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和离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定期检查。执行职业病发生死亡报告制度。(第19――21条)(4)、给予警告、限期治理、罚款、整顿处罚的情形:粉尘超标、任意拆除防尘设施、挪用防尘经费、违反“三同时”、外包粉尘作业、不执行健康检查、强令尘肺病患者作业、假报测尘结果、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的。(第23条)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三)、法规相关内容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352号令)2002年4月30日施行(1)作业场所预防规定除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外,还须符合两分开一隔离(作业与生活场所分开,有害与无害分开,高毒场所与其他场所隔离);设风设施和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有毒作业场所设黄色、高毒场所设红色,并设报警。中毒防护设施“三同时”要求,申报、应急预案备案要求。(第11――16条)(2)劳动过程防护规定高毒作业配备医护人员、合同告知、培训持证上岗、防护设备、应急设施、通讯报警装置正常、防护用品、有毒品说明书、包装物安全标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维检修方案、密闭空间作业措施、危害因素检测评价(高毒月检半年评价)卫生设施、轮岗津贴等要求。(第17――30条)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三)、法规相关内容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3)职业健康监护规定“三岗”“两不得”(不得安排未体检有职业禁忌者上岗)和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职业史、中毒危害、接触史、场所监测结果、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诊疗资料。(第31――36条)(4)劳动者的权利规定危险紧急撤离不减待遇、教育培训、检查诊疗防治、了解工作场所中毒危害防护措施、防护设施和用品、批评检举控告、拒绝违章、岗前获取有毒物特性、预防等资料、查阅复印本人健康档案、获得患病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赔偿补偿等。(第37――46条)(5)监督管理规定行政部门对作业场所使用有毒品作业及职业中毒危害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餐厅服务员年终总结(34篇)
- 2024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部队车辆维修合同范例
- 物业临时用电合同范例
- 农业劳务分包合同范例
- 家庭农场用工合同范例
- 广告塔制作合同范例
- 炉窑维修合同范例
- 采购柜子业绩合同范例
- 装空调安全合同范例
- 石油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唐宋文学与中学语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绍兴文理学院
- 手术后如何防止排尿困难
- 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图集
- 中外钢琴名作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重点关爱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探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护理措施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变刚度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及主从控制策略
- 2023年重庆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