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_第1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_第2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_第3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_第4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6-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熟悉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叙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熟悉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预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肯定又知道了很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同学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熟悉“鹬、蚌”两个字。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合作沟通

1、自由读文,画出不熟悉的字。

2、同学在小组内轮番读课文,并沟通识字方法。

3、老师检查识字状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告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廉价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沟通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8、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同学识记生字,观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觉。

(5)、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范写。

(6)、同学练写,老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我在教学此环节时只要求同学会读并理解意思即可。

其次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二、合作沟通

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沟通。

三、品读体验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同学观看,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

教案《六班级语文下册《鹬蚌相争》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JiaoAn/YuWenJA6/87158.html

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适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特别快速呢?你能用“赶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同学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相互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竞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非常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劲)

分组争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同学自由发言,老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巩固延长

1、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同学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同桌相互沟通说出受到的启示。

齐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整体感知语言意思。要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去派出古今词义不同的障碍,在反复阅读课文,达到字通句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语言的含义。感悟寓言语言简练、含蓄、幽默的特点。

板书设计:鹬蚌相争

起因:蚌方出曝鬻啄其肉

经过:两者不愿相舍

结果: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则文言文中消失的生字新词。懂得“通假字”的含义,。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有的虚词、代词。明确汉语中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育同学学习古文的爱好。

3、有感情地诵读文言文,积累语言。培育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育语文学习的自信念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曝、雨、箝、喙、即。会写本课消失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培育同学学习古文的爱好。积累语言,培育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育语文学习的自信念和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景渲染:(出示课件:视频)。回溯中华悠远的历史长河,两千多年前有一个群雄并起、烽火连天的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征战不断,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其中,最强大的秦国对其他六国虎视眈眈,而六国间由于一些小冲突而大兴刀兵。有一次,赵王因故对燕国不满,欲兴兵讨伐。燕王托付辩士苏代去赵国游说。

2、出示原文、播放课文录音。

3、熟悉“鹬”“蚌”,引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言文,采纳你喜爱的方式去明确字音,始终将文句读到通顺、流利为止。

3、指名读、老师正音。

三、精读古文,加深理解。

1、老师从这篇简洁的文字中,提炼出了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它们是:(出示课件:曝、啄、箝、舍、禽。)

2、齐读。

3、这五个词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联系句子,(出示课件)结合译文来理解。然后四人小组沟通争论。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五句话。

5、请同学们结合这五个动词简洁叙述这个小故。

6、逐句理解五个词意以及五个句意。重点强调:“曝”“方”“箝”“喙”“其”“而”“者”“禽”“舍”“之”。

四、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1、造成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当时他们互不相让,争吵不下。它们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

2、自由朗读。

3、指导朗读“鹬”的话:

A、“鹬”的话是什么意思?

B、它气急败坏的说();它咬牙切齿的说();它火冒三丈的说()。

4、指导朗读“蚌”的话:

A、“蚌”的话是什么意思?

B、它暴跳如雷的说();它气概汹汹的说();他怒气冲天的说:()

5、分角色练读。

6、齐读全文。

7、此时此刻,鹬和蚌都落入了渔夫的手中,他们的心里做何感想?指名回答。

8、同桌争论:为什么它们宁可“两败俱伤”也“互不相让”?(老师板书)指名回答。

9、小结:它们只想着自己所拥有的有利条件,而没有想到自己也处于死亡的边缘。假如这样连续下去,必定是(两败俱伤)最终(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10、老师小结,画出箭头,完成板书。

11、配乐朗读。

12、全体起立,配乐背诵这则文言文。

五、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听了这则小故事,此时的赵王会怎么想?(出示七国图)。于是!(出示原文)(王曰:)

2、老师小结战国时期辩士的才华同时展现寓言的魅力。

3、请同学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体会。

4、今日学习了这一课,盼望同学们能牢记鹬蚌相争所揭示的道理。我们要对这些人说:(指名说)。

5、出示寓意。齐读寓意。

六、拓展延长、布置作业。

这个故事被西汉的文学家刘向收录在《战国策》中。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战国策》一书,它对我们的思想、行为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领悟课文告知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绚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你感觉这个故事好玩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25鹬蚌相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精确     ,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美丽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同学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把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懊悔.

3、了解故事的进展状况.

思索:鹬蚌为什么要始终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争论

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鹬蚌相争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吵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辩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

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始终野心勃勃,想毁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秦王心里明白:假如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始终在等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冲突,赵王大怒,打算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信任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赶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即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竟然就制止了一场战斗,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气呢?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爱好)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同学书写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

熟悉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同学告知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

熟悉蚌。

(3)齐读课题。

2、读课文,不熟悉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小组间相互读,帮忙指出错处。

3、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扫瞄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晒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日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同学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毫”与“豪”的区分,同音字组词联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同学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有感情地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量: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愿相互谦让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依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同学带进生动、好玩的故事中去。老师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动作、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这样,由朗读——想象画面——感悟情趣——朗读升华,逐层深化,同学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揭示了。)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假如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留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重点词句,引导同学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出示图:很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续编故事:很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培育同学的想象力,积累语言,体会寓言的写作特点。)

五、选择性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