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的成与败_第1页
农村改革的成与败_第2页
农村改革的成与败_第3页
农村改革的成与败_第4页
农村改革的成与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改革的成与败——小岗村与华西村的成与败PartOne华西村华西村简介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位于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从2001年开始,华西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建成了一个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0340人的大华西,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PartOne华西村该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PartOne华西村历史沿革1957年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1958年8月,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华西大队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PartOne华西村历史沿革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2001年开始,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1]

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2010年,华西村的人均收入达8.5万元,而同期,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过3万元多点。2015年,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加入华西村大家庭。2016年,中国最富有的六个村子之一。PartOne华西村华西是个江南小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去年,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授予华西为全国“三农”实践基地,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等多项荣誉。PartOne华西村今日华西PartOne华西村华西村正在打造属于它的品牌文化,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特色的华西文化必定给华西村带来更加长久的发展!PartOne华西村小岗村简介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位于滁州市凤阳县东部25公里处,距宁洛高速(G36)凤阳出口15公里。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沈浩精神起源地、中国幸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旅游名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截至2008年,辖23个村民组,940户、3970人,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9万亩。截至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较上年翻一番,村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PartTwo小岗村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PartTwo小岗村历史沿革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PartTwo小岗村著名的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PartTwo小岗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

---沈浩04年,沈浩同志到安徽凤阳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使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为党的事业,为“三农”做出了重大贡献。PartTwo小岗村今日小岗村“大包干”以后的小岗村曾经沉寂了好久,原因是这个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地方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裕,“地瘠民贫”的生活现状始终没有多大改变。由是常常耳闻一些有关小岗村的轶闻,比如,为了应付慕名前来参观的官员和组织,地方政府不得不让小岗村民们“被致富”,各家各户统一配备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可是,事情过后政府想收回这些“形象投资”,村民们却怎么也不干……PartTwo小岗村小岗村部分电话、学校、水塔、自来水、大包干纪念馆等等设施都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等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捐赠和拨款。“小岗村很多在外面打工,我二儿子和妻子都在福州打工。”“大包干”成员严美昌的妻子说。目前,小岗村已经流转出600亩农地,用于种植葡萄、蘑菇,养猪等,但的确存在部分承包地荒着的现象,并没有经营。“太可惜了。”一位村民说。在当地,围绕一些项目是不是形象工程,还有着不同的说法。以前,凤阳县政府为上述三名大学生提供了诱人的条件:每亩6000元补贴和1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蘑菇销路由村里的专业合作组织统一安排,并签订合同、订立保护价,有关部门还安排三人之一的王中华等人到日本、美国等地考察现代化农业生产。PartTwo小岗村PartThree对比总结两个小村,两个伟大的历史出发点,两种农村改革不同的路径选择,经过30年的曲折摸索,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小岗村的个人主义小岗村作为“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作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起点,它的“成功”在当年是由一整套理论完美解释的,即: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比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要好,集体经济的效率低,个人的效率高。进一步来说,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基于人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自私理论,在效果上要好于人人为大家的集体主义。换句话说,小岗村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私有制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典型,因此也成为改革的旗帜。然而,事实证明,几十年下来,这一个人主义的典型并没有成功,人均收入很低,处于贫困的边缘。PartThree对比总结华西村的集体主义华西村一个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典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一直坚持集体经济,走的是与小岗村完全相反的道路。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小岗村的名气可能比华西村更大,对于华西村的宣传,并不如小岗村那么声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华西村的成功,不符合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不符合私有化的理论。然而,华西村的村民和领导,没有在主流经济学家的呱噪下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主张,终于取得了令无数主流经济学家哑口无言的突出成果。PartThree对比总结华西村年过80的老支书吴仁宝说得好,他说,在我们这里,既有社会主义也有资本主义,只要是好的,不管它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以用。这位农村老支书的见解,在我们看来,比很多留学归来的大学者要高明得多。在华西村有很多雕塑,既有孔子也有清官海瑞和菩萨,还有毛泽东和邓小平,这彷佛是华西村的一个理念:一切有用的思想和观念,都可以为我所用,标准只在于是否适合我,而不是绝对化的理论。先验的、先入为主的理论,往往会因为不切合实际而失败。纯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强迫实践,不如从实践出发来总结理论。

PartThree对比总结华西村、小岗村的对比说明,私有经济、集体经济都不能绝对,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甚至将对立面妖魔化的做法都是弱智,海外归来的大学者未必胜过一个农村老人。因此,中国农村要发展,还是要靠优秀的带头人,完全靠村民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不一定能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三年前小岗村村民竭力挽留外来的、上级派来的沈浩,已经说明了村民自己也有这样的需要。

私有经济?集体经济?PartThree对比总结客观地讲,农村土地分配形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从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分田到户,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集体所有到家庭承包的过程,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实践证明,“大包干”等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不能解决“致富”问题。即单纯依靠农业,农村面貌难以改变,农民收入难以提高。事实也说明,凡是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村,无一不是突破农村改革的“瓶颈”,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村企业的道路。PartThree对比总结进入新世纪,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农业难以致富的小岗村,制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建设工业园等振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PartThree对比总结2005年10月8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PartFour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与农村要素外流的矛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加强国内产业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PartFour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Part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