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的社会性特征
MMDY
LOVE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征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科学技术的人文特征
第一节科学技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历史考察:科学中心与经济中心转移的相关性理论分析: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社会现实:“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创新系统
中心的转移:科学与经济相关性1、科学中心的转移意大利(1504-1610)英国(1660-1830)法国(1770-1830)德国(1830-1920)美国(1920-现在)2经济中心的转移英国→德国→美国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科学中心的转移有正相关。英国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织布与纺纱之间的矛盾(工具机革命)导致了工厂制度诞生织技术与纺技术的相互促进:凯伊1733飞梭—惠特1733滚筒纺纱机—哈格里沃斯1765珍妮机—阿克莱特1768水力纺纱机—克伦普顿1779Mule—卡特赖特1785水力织布机。瓦特蒸汽机的产生(动力机革命)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面貌。纽可门1712发明瓦特1784改进和创新对瓦特机的改进和完善在企业家支持下1785年开始生产。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恩格斯:“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撼动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小工业创造了资产阶级,大工业创造了无产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法国的产业革命和科学的兴衰几乎与英国同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纪下半叶以来,法国科学有较大的发展,实验科学方面也跃居世界前列,1770-1830年间成为科学中心。对这种原因的探讨: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学派,科学职业化,发展科学教育。但为何很快就再度落后了?政府科学?集中式科学?德国的崛起1830年,德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是,这时德国已经出现了科学的高潮。经过40-50年代科学的发展,60-70年代科学的兴盛,1875年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德国,这时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国,工业发展速度接着也超过了英国,1895年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直到20世纪上半叶德国在科技中保持领先。合成染料英国从殖民地获天然染料,德国只好搞合成染料;大力发展煤焦油工业,靠创新打开突破口。1871德国煤化工技术世界之首;1873年德国产量、质量都超过英国;1900年仅合成染料就创汇一亿多马克;1913年,德国的染料占世界80%。带动了纺织(合成纤维)、制药、油漆和合成橡胶,迅速形成几十亿马克的煤化学工业。带动了酸碱、造纸等。美国的产业革命南北结束,美国发动了产业革命,继承英、德经验,发展了一批先导产业:①铁路电讯先行。②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③托拉斯,整体上提高了效益、竞争力。④重视信息利用。1860年以前,美国还处在殖民地的经济萧条状态。1860—1890年,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使产值上升了9倍。1880年,它已是西方的第二经济大国;1900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1913年黄金储量到达70%,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结论:相关性是存在的相关由可能变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20世纪更加证明了这点。(日本、韩国;香港与台湾)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它重视科学技术并注意促进与经济结合的时候,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反之亦然。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具体表现为:
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在认识能力和延长人类的大脑与感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人类认识的深度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开拓。推动了观念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的现代化。
1、科学技术理性
从认识论上看,理性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高级阶段,是标志人的认识能力的认识论范畴。理性认识是以抽象、分析以及概念为手段的一种认识,它源于感性,高于感性。它借助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理性,一方面指以理性为特征的认识是科学的精神之一,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于其他认识方式来说的,即科学是以不迷信权威、只以事实和建筑在对事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认识为基本特征。
2.科学技术的自由和民主精神科学研究天生是自由的。在科学上,从原则上看,没有不能探索的禁区,科学要求自己的探索者具有大无畏的自由精神。反过来说,只有具有自由精神的科学家才是合格的科学家。16世纪--17世纪为真理而献身的象布鲁诺那样的科学家,以及象伽利略那样勇于追求的探索的人,都是科学自由精神的代表。
科学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中,虽然解决科学问题,不能依据同意哪种科学观点的科学家多寡而按照大多数意见办事,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科学家在讨论科学中的各种问题和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时,从来不能以势压人,从来都是民主地讨论问题,争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则交付给实验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检验与逻辑检验方面。
3.科学技术的批判特征科学天生也是批判的革命的。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精神就要求科学家对已知和未知采取批判态度,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这对科学和一切事物均都如此。科学的批判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以事实为准绳基础上的批判。科学的批判是合理性的质疑,是理性法庭的审判,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科学的批判也是逻辑和经验的检验。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人文特征两种文化的提出:英国学者C.P.斯诺(Snow)《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1959年,剑桥讲演)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21现代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人文文化:文学知识分子双方互不理解且有反感和敌意。对对方形成了一种歪曲了的印象,在各个层次上(处理问题的态度、情感)难以找到共同的基础。
对科学和人文的各执一端造成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裂,这种分裂不仅使学者之间产生隔阂和反感,而且也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两种文化分裂的原因主要在于:(1)对专业化教育过分推崇(2)对一种稳定社会模式的期望两种文化的融合现代科技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现代科技与人类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色彩设计》课件
- 《神经症年制》课件
- 《证券上市》课件
- 2024年农业部门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之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事管理十篇
- 2024年中国辅酶Q10胶囊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FANUC机器人培训教程(完成版)
- 玉溪大红山铁矿二期北采区采矿施工组织设计
-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 2024年《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 2024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 (完整)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带音标)
- 《朝花夕拾》阅读推进课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项目驻场服务合同协议书
- 终止合同告知函 委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