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东战争_第1页
第19课-中东战争_第2页
第19课-中东战争_第3页
第19课-中东战争_第4页
第19课-中东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突对抗爆炸死亡仇恨第19课中东战争课标要求: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1.地理上的“中东”地理位置:连接两洋三洲五海“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一、中东概况:2.历史上的“中东”

历史上统治过这里有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20年)、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476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和“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1922年)历史特点:是多种文明丰富之地。也是民族纠纷与冲突频发的“多事之地”。

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古城,至少有5000年历史,是以色列的首都.自3000年前大卫王的王国建都于此以来,取名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耶路撒冷的魅力在于她的神秘和神圣的宗教色彩,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认定的圣地三大宗教圣城——耶路撒冷哭墙”墙体高约19米,长约50米,由约600块巨石组成。犹太人的哭墙

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传说基督教“救世主”耶稣生于耶路撒冷南郊的小镇伯利恒,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传播上帝“福音”,后被犹太教当局拘送罗马总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受难后第三天复活,40天后升天。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伦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时,下令在耶稣蒙难、安葬和复活之地建造了圣墓教堂,又名复活教堂,耶稣的坟墓和坟墓的进口都在此教堂之内。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教会,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基督教圣地苦街圣殿山上的萨赫莱清真寺,传说穆罕默德踏石登天的地方.是他当夜登天时脚踩的那块圣石所在地穆斯林的圣所萨赫莱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部,主要标志是金色的穹顶。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圣寺。它是耶路撒冷最大的清真寺,朝向穆斯林的第一圣地麦加.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大圆顶,镏金装饰,高高矗立于蓝天碧空,在耶城的骄阳下熠熠生辉,更是庄严辉煌。3、“中东”的战略地位中东石油资源丰富: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且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位置重要。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石油资源:“石油海洋”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①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建立希伯莱王国。之后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②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被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犹太人举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③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此后他们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④1518年,巴勒斯坦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直至一战结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二、巴勒斯坦问题(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前1025年希伯来人建立希伯来王国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新巴比伦占领

波斯人让其复国

1世纪罗马人占领犹太人流亡

7世纪阿拉伯人在此安家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坚持着他们的犹太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因为犹太人无法融入西方基督教社会,被当作异教徒备受迫害和歧视。犹太人逐渐意识到,要改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只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在这种思想支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大批的犹太人迁到巴勒斯坦地区,想在这里恢复曾经的犹太国。大量犹太人渗入,势必给当地的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

这就使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末旅居欧洲的犹太人开始酝量犹太复国运动1917年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国家一战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欧洲犹太人大量涌进1948年以色列宣告成立1947年联合国决定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各自建国二战结束英国放弃对巴委任统治二战期间纳碎迫害德国犹太人,移民达到高潮

英国“分而治之”的中东政策

一战期间,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奥斯曼帝国,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位伯人单独建国,以从内部打击奥斯曼帝国。但是随后阿拉伯领袖与英国政府在”阿拉伯国家”的范围认定上出现分歧。(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国家”自然应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而英国要求把巴勒斯坦列为“国际共管区”,实质上在一战后英以“委任统治”名义对巴勒斯坦实行殖民统治。)于是英国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把原先许诺给阿拉伯人的土地又交给了犹太人。(“贝尔福宣言”)这就加剧了巴以之间的矛盾影响:“贝尔福宣言”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提供了依据,也埋下了犹太复国主义者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的祸根。

联大181号决议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犹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当地人口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联大181号决议)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1.内因: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三教圣地)⑵战略位置重要:2.外因:4.冲突关键:3.现实原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贝尔福宣言”、“联大181号决议”)⑴历史原因:归纳:巴以冲突存在的原因?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石油资源丰富思考:为什么中东会成为世界热点,人们到底在争什么呢?中东问题的核心是?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2.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3.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4.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5.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大国必争的利益之地争油争地争水争心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时间名称起因参战国结果第一次1948第二次1956第三次1967第四次1973第五次1982以色列建国埃约伊叙黎等国VS以以获胜埃及收回运河埃及VS英法以埃及胜利以色列袭击埃叙VS以以占埃叙领土埃叙收复失地埃叙VS以埃叙夺回部分土地以打击巴解总部巴解黎叙VS以以胜利三、五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日战争十月战争黎巴嫩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10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连年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了哪些伤害?巴以以牙还牙,冲突加剧…认识:战争难以化解阿以间的分歧和积怨

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有识之士不断涌现!从前五次中东战争,你能得出哪些结论?1、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战争并不能解决中东问题3、大国插手加剧了中东矛盾……议一议①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无法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②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是这样的:

以宽大仁慈的真主的名义

你不要认为那些为了真主而被杀害的人是死了,因为他们与真主同在。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

他为和平而生

为原则而死于

(穆斯林阴历)一四O一年十二月八日,

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六日,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拉宾: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1993年9月13日,拉宾和阿拉法特历史性的握手巴以双方和谈四、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1.开启背景(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际大环境趋向缓和,阿、以问题也出现了和平的曙光。(2)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改变以往的政策,谋求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2.和平进程(1)埃以和解——和平进程的开始四、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①1978年美、埃和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②1980年埃以建交。③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④萨达特遭暗杀:和平的代价(1981年)沙龙与埃及总统萨达特握手1981年:萨达特遭暗杀

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过程萨达特纪念碑(2)巴以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①80年代巴解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②1993年巴以签署和平协议即《奥斯陆协议》③巴以接受2003年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④拉宾遭刺杀和阿拉法特逝世:和平的艰难3、巴以和谈之路艰难而漫长原因(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主要根源(2)几十年中的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3)水资源的争夺(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巴以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

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

1995年拉宾被刺杀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拉宾身上所带的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词

2004年11月11日22时45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遗体由法国航空公司一架A-319型飞机运抵埃及首都开罗机场。

拉宾和阿拉法特死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巴以双方继续努力。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阿巴斯

以色列总理沙龙(现住院权力已交出)中东和平之路的艰难性表现在哪里?1.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首要)2.犹太人定居点拆除;3.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

谈一谈6.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仇视;7.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的兴风作浪。中东问题路在何方?4、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5、大国插手中东事务;中东问题路在何方?(启示)

1、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方式才能解决

3、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2、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手中

4、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想一想我国政府对中东问题的主张是什么?①中方欢迎和支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②以巴双方的当务之急是立即停止以暴制暴,为恢复和谈并达成协议创造条件;③尽快建立公正、权威和有效的国际监督机制,确保“路线图”计划的落实;④尽快恢复谈判,并达成各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中东地区全面、持久的和平;⑤国际社会应加大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联合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倡议尽快召开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并愿意积极参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国际努力。【课堂小结】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外部原因地理原因根本原因埃以言和五次中东战争巴以和谈曲折艰难路在何方中东问题,主要指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巴以焦点问题:

耶路撒冷问题以及犹太人定居点问题(领土问题)哈马斯声明外国人撤出以色列保命以巴流血冲突再起—十一人丧生

两万多名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举行大规模示威集会,抗议总理沙龙领导的联合政府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在特拉維夫艺术馆宣布以色列成立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巴勒斯坦战争阿拉伯国家相继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影响:①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②大量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③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

,又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埃及总统纳赛尔结束英国对运河的控制艾登英国首相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苏伊士运河上的英法军舰埃及总统纳赛尔苏伊士运河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

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对埃及对中东对英法对美苏维护民族利益,扫清殖民残余鼓舞民族解放运动呈现高潮国际地位削弱开始中东角逐,成为冷战新战场中东雄狮纳赛尔各方态度:联合国: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美国: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要求英国停火;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不满。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一场战争中以色列倾全国之空军部队,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机场进行攻击。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400多架飞机被摧毁,有超过40多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6月11日战争结束,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城区和戈兰高地,共6.57万多平方公里。第三次以阿战争只用了六天就结束,所以第三次以阿战争又称为“六日战争”。

1.背景②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法塔赫”)成立,开展武装斗争,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开展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新阶段)①埃及和叙利亚一度合并,威胁以色列⑴中东地区形势出现新的变化⑵大国的介入(维护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利益)第三次中东(六日)战争A、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中东石油成为争夺热点B、美国扶植和武装以色列C、苏联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提供经济和援助①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②以色列扩张了领土,增强了实力③以色列拒不执行联合国242号决议,不归还新占领土;阿拉伯国家也没有承认以色列。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2、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