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_第1页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_第2页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_第3页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_第4页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860—1895)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895—1927)中国近代化的归宿(1927—1949)中国现代史(1949—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前进(1956—197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知识整合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6.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第1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1949~1956年)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知识结构】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协会议/历史意义)1954年宪法(从《共同纲领》到《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历史渊源、主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要性、内容、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济背景: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核心为“一化三改”)实践:“一五”计划(特点、主要成就、意义)(三大改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毛泽东思想新阶段;决定建立人民教育;“双百方针”外交文化政治:建立新中国,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步入国际舞台。经济: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形成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现代化建设起步。教育文化:人民教育奠基,科技、文艺事业焕发新春。【阶段特征】1949~1956年是现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史实(历史事件)史论(历史认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教育外交【知识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1、政治:

①创立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知识梳理】

2、经济:

(1)1949年至1952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迅速恢复。(2)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知识梳理】

3、外交:

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建国初,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1949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打开了发展同新兴民族国家外交的新局面。

【知识梳理】

4、教育文化生活:

①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②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推动了科技文化新局面。③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成为电影主流。④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知识梳理】【重点解析】1.比较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与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主要相似之处和存在的共同问题。

主要相似之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时进行;制订五年计划;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共同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2.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起步;“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工业化受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开始走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政策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国家利益国家性质综合国力国际环境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基本方针政策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50s(奠基时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一边倒”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结成国际统一战线。【重点解析】

4、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活动中体现的原理: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工业化生产关系: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政治制度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活动中体现的原则:独立自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重点解析】习题巩固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1.(宁夏200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1.(宁夏200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2、(2013福建)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历史》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材料:“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决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

“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实行“一边倒”可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经验。特点:①国民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②工业增长速度比农业快。原因:①政治:新中国建立,政权巩固,人民劳动热情高涨。

②经济:苏联援助,执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

③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措施得力。4.据右图指出1949~1957年国民经济变化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土地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1949年中国占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据着70%-80%的土地,而占人口90%的贫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材料二:1952年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1956年从整个过程看,它采取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这样一种前进的方式,培养了农村干部,使他们学会了集体经济管理。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农业生产稳步上升。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6.(2011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C

7.(2009福建)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A8.(2013•北京)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A9.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建交,反映的是对外政策的哪一基本方针: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