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_第1页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_第2页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_第3页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_第4页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站在历史和现实

的结合点上陕西省西安中学郭富斌一、鉴往知来的历史教育二、远离现实的教育环境三、回归生活的历史课堂四、跳出影射的历史教师一、鉴往知来的历史教育1、历史学科的特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是关于过去的科学,也是关于现在的科学。”

“人从现实出发……总是通过现实,他才能认识和评价过去。”

——费佛尔“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神庙箴言“历史从未死去,它甚至还没有过去。”——威廉∙福克纳

2、历史研究的实际——关怀现实的历史学家

(1)选题是社会现实的投射“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傅斯年《东北史纲》郑天挺《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统》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陈垣《胡注表微》后记“我写《胡注表微》的时候,正当敌人统治着北京,人民在极端黑暗中过活,汉奸们更依阿附容,助纣为虐。同仁同学屡次遭受迫害,我自己更是时刻受到威胁,精神异常痛苦,阅读胡注,体会了他当时的心情,慨叹彼此的遭遇,忍不住流泪,甚至痛哭。”——陈乐素、陈智超《陈垣史学论著选》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

通过观察中国人的历史感,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历史感正是一种非常坚实的信仰情怀,是一种做人做事的信念。对中国人来说,历史不仅属于过去,它也活在当下,活在我们心里,并成为我们的营养,成为我们教养自己和后人的财富。——余世存

(2)阐释是人生际遇的折射

《史记》与“谤书”(3)著述是力量博弈的印记3、当代史学的趋势:——走进生活家园的历史学怎么样生活就怎么样书写4、历史教育的价值:——理解现代的一把钥匙

“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在其中生活的世界。”

——布罗代尔英国历史教师的任务:帮助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是如何影响着现在,理解他们生存于现代社会的个体身份和社会角色。澳大利亚:

从本质上讲,历史不仅是有趣的,还能提供一种理解当今世界价值观和制度的能力。

教授历史,当以学生之生活需要为主体也。……教授历史,当以平民之生活为中心点也。……表扬伟人,政治家与科学家发明家当并重也。……教授历史,不可不使儿童存解决问题之态度。人生世上,无论儿童与成人,均有种种问题以待解决。历史之用意,在取先世之经验,解决现在之问题。

——蒋梦麟《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1918年何谓历史真功用历史能使人明白现代社会之由来;能供给解决问题之历史背景;能供给经济问题之普通工具;能促进世界和平。——梁绳筠《历史的研究法和教学法》

第82章抚今追昔,以史为鉴(1973年)

如果中国人真正从中国的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他们成功地从这种错误的循环中解脱出来,那他们就完成了一项伟业,这不仅对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且对处于深浅莫测的人类历史长河关键阶段的全人类来说,都是一项伟业。历史教育的价值不是为了一个伟大的过去,也不是为了一个灿烂的明天,而是为了一个美好的今天。二、远离学生的教育环境真实的教育与教育的真实教育场所过于纯粹,脱离了社会实际教学内容过于理想,超越了具体真实教学语言过于装饰,失去了表达诚意试题设计过于学术,背离了学习真意学校生活过于单一,远离了儿童生活“18.3%的学生反映他们对历史课的感觉是‘与现实没有任何联系’,64.6%的学生认为‘与现实结合得不太紧’。有64.6%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对于以后从事社会工作‘用处不大’,5.0%的学生认为‘根本就没有用’。”——教育部历史课标组《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研究》

序号动

容百分比1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与中国65.2%2为了鉴往知来,认识现实55.3%3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48.9%4对历史本身感兴趣26.0%5为了获得家长的夸奖2.0%6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5.0%7为了炫耀自己知识丰富6.6%8为了同学们能看得起2.5%9为了应付考试17.2%10为了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4.2%11历史教师教得好11.0%12历史课本编得好6.0

高中生历史学习需求排序表

“教育与生活的分离,越来越严重。……我们为之耗费三分之一的年华的教育,如果永远脱离现实生活,如果我们总被剥夺接受其他教育的机会,我们靠什么力量去发现真理呢?”——《泰戈尔论教育》三、回归生活的历史课堂服务意识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借鉴意识1、直面现实,寻根问道

在课堂上说实话——安布瑞莱斯∙利马“课堂是生活,是教师、学生无法躲藏和回避的生活。它的第一要义是真实,第二要义是真实,第三要义还是真实。”——曹永鸣

“我从未想过,在上海、北京、香港这样靓丽的现代化中国之外,还藏着一个痛苦呻吟的中国。虽然在一个国家里,距离很近,却遥远得像完全不同的星球。”

——曾子墨经济体制改革主讲教师:郭富斌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复习4

对中国的了解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迫切的精神上和实际上的要求,这一要求日益迫切。——(美)j·p·博爱德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改革面临的挑战1、来自农村的挑战三农问题曹锦清李昌平陈桂棣,春桃2、来自城市的挑战(1)国有经济:

——从共和国长子到共和国骄子(2)民营经济:

——从改革的宠儿到改革的孤儿计划经济的突破者,现行制度的违规者为什么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始终没有诞生伟大的世界级公司?3、来自体制的挑战市场经济道路VS权贵经济道路改革的两种前途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一条是政治文明下法治的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战中,后者的来势咄咄逼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种潮流对于我们民族前途和未来的威胁。——吴敬琏《呼唤法治市场经济体制》(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儿童眼中的社会50年代儿童画90年代儿童画4、来自环境的挑战5、来自观念的挑战(1)发展趋势

——中国世纪还是美国世纪中国青年报:如果请你预测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你认为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经济是否会超过美国经济?

奈斯比特:恕我直言,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是4.5万亿美元,而美国是14万亿美元,是中国的3倍多;在人均收入上,美国是中国的14倍。虽然中国发展很快,但美国也并非停滞不前。我认为,中国现在只发挥了自身潜力的1/3,如果中国能把另外2/3也发挥出来,那么中国很可能在25年后赶上美国,但这只是在经济上,不是文化或其他方面。

(2)发展道路

——中国模式还是中国案例潘维当代中华体制——中国模式的经济、政治、社会解析

贺雪峰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与基础

赵穗生中国模式探索:能否取代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朱云汉中国模式与全球秩序重组他们所取得学术成果,对于在西方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现有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成了挑战

第六讲中国模式的四大成本

被相对剥夺的弱势

环境生态的破坏

体制性的腐败

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度第七讲既有的中国模式内外交困

第九讲中国模式更新换代的深层阻碍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在在世界其他国家身上找到影子。

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没有区别。我们有的只是“中国特色的道路”,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普世原则。赵启正中国模式不是中国人提出的,我认为更准确地应该叫中国案例。中国发展正处于“现在进行时”,还没完呢,不能说它完全成功。东西部不平衡,南北部不平衡,贫富不平衡,教育费用高,劳保、社会保障不够全面和公正,腐败,这些问题在这儿摆着呢,改进需要一个过程,还不到说中国模式的时候。(3)发展现状——健康成长VS畸形增长一是GDP至上,“含血量”过高,环境破坏触目惊心,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西部发展落后于东部发展三是社会不公,“城乡差距差不多是世界第一”,劳动者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社会歧视现象加剧四是民生问题严峻,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公共卫生步履维艰,住房保障几乎空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居民储蓄只好用于自保;五是公共财政投资方向问题很多,真正用于民生改善方面的较低,在世界各国中排在后面,导致民生难以好转,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并且拉大了政府和民众的距离——赵慧珠《学习时报》10月19日(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并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的美好或婚姻之稳固,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正直。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与智慧,也沒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他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他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1968年竞选演说山坳上的中国VS走出山坳的中国我们是站在一个充满疑难的山坳上。这山坳,空灵飘渺,烟岚横黛,危乎高哉!虽然顶上有金碧芙蓉,四周佳木笼葱,却又到处浮沉起荡,危岩滑石,惊险万状。身处其上的中国人,前面会有新的困境,可能出现危险的倾向,还会碰到潜伏的危机。我们每作一步新的选择,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我们是否能重建自己的基石实现新的腾跃?我们是否能避过跌落深渊的灾难,登上那光芒四射的峰巅?这全要看我们现在的认识与行动

我们这里的季节,既是希望的春天——也可能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同时也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起奔向天堂,也可能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

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柯林伍德——这个国家要实现复兴——这个民族要摆脱贫困;——这块土地要重新回到全球化潮流——这里的每一个人要享受平等

民主的普世权利重新回到人,重新从人出发

改革三十年是成就卓著的三十年。纪念改革三十年,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为了寻找改革的原点,更是为了从原点重新吹响改革的集结号。

而无论物质的海拔还是精神的海拔,原点最终都是一个,那就是人的解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主讲教师:郭富斌高二(文)历史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8课一、全球竞争力:教育贡献几何一组雄辩的数据——

世界上十个最贫穷的国家却拥有全球1/3到1/2的自然资源。

富裕国家80%的财富来自非自然资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全球研究开发投入的86%,占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比自然资源更重要一、全球竞争力:教育贡献几何一份权威的报告——一、全球竞争力:教育贡献几何一个成功的案例——瑞士的经验

人口不足800万,却有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缺乏经济发展必须的自然资源,却孕育了雀巢、浪琴、欧米茄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国土面积仅4万余平方公里,且60%为山区,却被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瑞士人一向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人力资源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培训。一、全球竞争力:教育贡献几何两条不同的提升竞争力道路——一、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在增加本国人民福利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二、以剥夺本国劳动阶层的各种劳动保障和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赢得优势。

教育问题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将是首要的问题,总有一天,人们终于会认识到,教育问题绝不亚于经济问题。……教育是全球化问题。我们中国更突出、更紧迫,欠账太多了……——钱学森1988年一位科学巨人的空谷足音新中国教育的起点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份不堪回首的教育考察报告——中国教育代表团访美报告(1979.6)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轻数理化。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美国教育代表团访华报告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中国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学生,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美国教育代表团访华报告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学生,在学期结束时,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中国代表团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20年后,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美国代表团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20年后,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32年前,中美双方都估计错了!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道亟待求解的当代“李约瑟难题”——中国自然科学零诺贝尔奖的尴尬08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载新兴国家建国与首次获诺贝尔奖的时间:巴基斯坦,29年后印度,30年后苏联,39年后捷克,41年后波兰,46年后日本诺贝尔奖名单第1位:

汤川秀树,1949,物理第2位:

朝永振一郎,1965,物理第3位:

川端康成,1968,文学第4位:

江崎玲於奈,1973,物理第5位:

佐藤荣作,1974,和平第6位:

福井谦一,1981,化学第7位:

利根川进,1988,医学、生理学第8位:

大江健三郎,1994,文学第9位:

白川英树,2000,化学第10位:

野依良治,2001,化学第11位:小柴昌俊,2002,物理第12位:田中耕一,2002,化学第13—15位: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2008,物理第16-17位:铃木章、根岸英一,2010,化学第18位长山中伸弥,201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个中国科学巨人的忧虑——钱学森之问:中国教育艰深的命题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②“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③“我今年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东西,忧虑的就是这一点。”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份难以面对的大学排名表——2009年世界著名大学排名(前100所)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中国大学的雄心与难堪的现实

“1993年7月,清华大学争取2011年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1998年,北京大学宣布在2015年把北京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北京大学主动为这一“计划”延期。应试化、形式化、镀金化、产业化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本引起广泛关注的书籍——一个学生眼中的高中教育高中生写小说反思“重点中学”

《中国青年报》11年4月8日学生是有心又无力,聪颖又被动老师是敬业又无奈,敢怒不敢言领导是刚愎又盲动,主观又辛劳——白烨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份发人深省的时间表——西方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时间表1885,普鲁士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8,英国实行全面免费初等义务教育1918,美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1925,法国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07,日本实施了6年制免费义务教育1950,日本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个令人心痛的特殊群体——代课教师 2005年全国中小学的代课人员有44.8万,2006年有42.8万,2007年有37.9万人,2008年有代课教师31.1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王晓龙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县委副书记动情上书教育部甘肃省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 《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

——《南方周末》2005年11月03日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

“在座各位可能难以相信,我省代课教师5.2万人,全国最多,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代课教师月工资多在200-500元之间。由于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教师待遇差别大,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补充非常困难。这些都迫切需要解决。”——广东省副省长宋海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个早应消失的群体

——世界第二多的文盲中国文盲8500万中国文盲近七成是女性中国每年新增文盲50万 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其中一半文盲分布在西部地区。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一个一再推迟的教育支出目标——难以跨越的4%困局2009年中央本级支出结构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中国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在哪里?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中国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在哪里?丘成桐的建议——建立一套以东西文化为基础的世界文明透过科学和艺术使学生懂得欣赏自然与社会互动。由大学本身去决定社会需要什么,而非盲目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学术自由。没有学术自由,什么都办不了建立一个公平和合理的评审制鼓励激情和梦想三、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反思中国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在哪里?温家宝总理的建议:解放学生……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1.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2.统一的素养要求与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3.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矛盾4.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之间的矛盾2、回望历史,寻根朔源二、新中国的科技的曲折 “中国科技史的写作只提供了一张光荣榜,而没有一根耻辱柱。” ——董光璧 《中华读书报》记者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访谈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如何理解“历史”两个字?

王扬宗:这个项目做下来,我最切身的感受是:历史就是现在,我们还在不断重复,我们远未能走出历史。

张柏春:我想问一个问题:今天的我们有没有勇气和条件严肃地正视一个真实的历史——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如何回答,事关科学技术在我们国家的前途。 ——《中华读书报》2005年11月30日(一)不该发生的批判1、生物学批判(20世纪50年代开始)(1)对遗传学说的批判

“米丘林派与摩尔根派,两种思想方法:辩证的思想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两种观点:唯物的观点与唯心的观点;两种不同阶级的理论:一个是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理论,一个是为剥削阶级的资本主义政治服务的理论”[何定杰,1959](2)对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论的批判2、物理学批判(1)对量子力学批判

“它是腐朽、没落、垂死的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为反动政治服务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破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动思想。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这一学科阵地,坚持在自然科学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 ——北京师范大学量子力学小组(2)对相对论的批判

第5章爱因斯坦:从批判中重生的偶像

5.1 北京的批判运动

5.2 上海的批判运动

5.3 《爱因斯坦文集》的出版

5.4 《物理》杂志上的相对论“讨论”

5.5 重新评价爱因斯坦

[美]胡大年

相对论是“地地道道的主观主义和诡辩论,也就是唯心主义的相对主义”。

光速不变原理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终极社会,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可超越,西方科学是人类科学的极限”。

“围绕相对论的争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学术讨论的范围,始终充满了两种宇宙观的搏斗,同政治斗争的联系极为密切。” ——北京的“批判相对论学习班”3、化学批判

“共振论”和“中介学说”

“化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全部化学史充满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了解化学史上这种认识路线的长期复杂的斗争,有助于我们今天开展化学学科领域的革命大批判。”——《化学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激烈斗争》(《化学通报》1974年第3期)

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李政道(二)不该断缺的人才(三)不该回避的问题

从17世纪传教士向中国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吸收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但迄今为止,似乎我们还在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体制和文化,中国对世界现代科学发展的贡献仍然很不够。……这就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需要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比研究“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即“李约瑟难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张柏春

(四)不该辜负的希望

做科学工作的条件包括四项:才干(中国拥有千百万极聪明的青年)、纪律(中国人勤奋而有纪律)、决心(对科技重要性的全民认识)和经济支援。“中国在这个世纪已经具备了前三项条件,到了下一个世纪将四者具备。”——杨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1993年)

没有市场,就没有技术;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一个国家科技兴衰史,反映这个国家民主进程史。吾悲李鸿章之遇三、戴着枷锁的洋务运动1、满族本位下的改革1865年:奕䜣被免议政王之职“这天下,咱们不要了,送给汉人吧!”“汝事事与我为难,我革汝职。”——慈禧

“本朝君临汉土,汉人虽悉为臣仆,然究非同族,今虽用汉人为大臣,然不过羁縻而已。我子孙时时省记此意,不可轻授汉人以大权,但可使供奔走之役而已。各部院满大臣等宜时至大内敬谨阅看此碑,不可懈怠。”——康熙皇帝遗训全国总督8人,湘军将领出任者3人巡抚15人,湘军将领7人2、旧观念“围剿”下的改革风波1:算学亡国风波1867年:同文馆开设算学课引发高层争论冯桂芬:“一切西学皆自算学出。”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何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一人?”——倭仁

风波2:设厂开矿造船架电线风波“铜线之害不可枚举,臣仅就其最大者言之。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 ——陈彝1875的9月

“天朝的人民无法理解电报的工作原理,他们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如果在电报线附近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立即就会有人造谣,比如说其中一个传信的邪神玩忽职守,从电线里跑出来,迷路了,因此导致祸事发生,等等。这种谣言通常会引起骚乱,暴徒们将毫不犹豫地冲过来,砸毁机器。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1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纽约时报》1877年1876年:中国正式设立驻外使馆李慈铭:《使西纪程》“不知是何居心?”1900年刑部郎中左绍佐:“请戮郭嵩焘、丁日昌之尸以谢天下。”风波3:郭嵩焘出使风波斌椿《四月二十三日英国君主请赴宴舞宫饮宴》玉阶仙仗列千官,满砌名花七宝栏夜半金炉添兽碳,琼楼高处不胜寒1880年:刘铭传《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李鸿章《妥议铁路事宜折》“观该二臣筹划措置之迹,似为外国谋,非为我朝谋也……人臣从政,一旦欲变历代帝王及本朝列圣体国经野之法制,岂可轻易纵诞若此!”风波4:铁路修建的高层论战修铁路的五宗罪

第一,扰民;第二,夺民生计;第三,为敌缩地,便其运兵;第四,因雇洋匠导致白银外流;第五,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惊动山神、龙王的不祥之物,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难刘锡鸿《英轺私记·与波斯藩王论强弱》

“目前,我们大清政府正计划在朝廷上制造大火车,这种大火车不用煤,不用铁轨,却能一日行驶数万里。那位波斯人正在困惑时,刘锡鸿解释说:根据四书五经的教导,“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此行之最速,无待于煤火轮铁者也。”思考:清官员要给我们修筑的是什么样的铁路?

“事实证明,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它们长长地切开大地,破坏了正常的节律,转移了大地仁慈的力量,它们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了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

风波5:留美幼童风波1881年:朝廷下旨撤回留美幼童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詹兴洪亲笔画押

“当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 ——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留学生……这样的学生,再在美国久居下去,必将失去他们全部的爱国之心,纵然有朝一日学成回国,不但无益于国家,且将有害于社会;所以,为了国家利益,应当立刻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全部留美学生,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容闳在《自传》

慈禧颁旨:全数撤回留美学生。

到1881年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凄然回国”。

这“94名回国留学生,如今学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学19名,中学35名,共54名,即60%以上正在接受初等基础教育;33名大专学生中,只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后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詹天佑”。 ——田正平《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高宗鲁《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有一封留美幼童黄开甲写给美国巴特拉夫人的信,写信日期是1882年1月28日,地点在上海:

“上岸前,我们幻想有热烈的欢迎在等待我们,也会有熟悉的人潮,还有祖国伸出温暖的手臂来拥抱我们。可是天啊!全成泡影。倒是人潮汹涌,但却不见一个亲友。没有微笑来迎接我们这失望的一群。

“只有一个人上船来接我们——是管理我们信件的陆先生,……行程迟缓,使我们再度暴露在惊异、嘲笑的人群中。他们跟随着我们,取笑我们不合时宜的衣服。我们穿的是旧金山中国裁缝的杰作,很难为时髦的上海人看上眼的。“为防我们脱逃,一队中国水兵,押送我们去上海道台衙门后面的‘求知书院’。”

“经过四天的抱怨和不满,我们终于见到上海之最高官吏。三个人一列,由兵勇围绕着,我们又步行经过那些看热闹和奚落我们的群。”传教士的预言

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愈骄傲,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愈自卑。 ——利玛窦《中国札记》外交官的嘲讽

在1894年4月这一时期,中国确实处于一种睡眠状态中。他用并不继续存在的强大和微利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事实上,它剩下的只是为数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土,沉重的负担,以及一个虚无缥缈的假设——假设它仍然是中心帝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像个麻疯病人一样,极力避免同外国接触。当我更仔细地开始观察中国,并同总理衙门大臣们初次会谈以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满汉帝国竟是如此蒙昧无知、傲慢无理和与世隔绝,还粗暴地标出“不要摸我”的警告。 ——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当事人的困惑

窃谓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国家之耻,耗竭财力,毒害生民,无一人引为疚心。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颉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是甘心承人之害……而自塞其利源。不知其何心也。 ——郭嵩焘

“士大夫见外侮日迫,颇有发奋自强之议,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指为喜事。至稍涉洋务,则更有鄙夷不屑之见横亘胸中。不知外患如此其多,时艰如此其棘。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未有之奇业。若事事必据守成法,恐日即于危弱而终无以自强。” ——李鸿章《妥议铁路事宜折》当代人的评论——选择机会的自误

中国对现代世界认识的严重滞后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变革的难以估量的因素。一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完成向现代国家转化所必需的基本认识转变。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3、政府操控下的改革求富误入国进民退歧途官企弊端的标本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官商合办时期:无民间资本敢入股官督商办时期:民间资本占据主导国进民退时期:民间资本退出官企弊端标本二:汉阳铁厂选址错误技术失误官本官办“莅官所至,必有共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清史稿》官企弊端标本三:盛宣怀“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李鸿章铁路国有:“宣怀侵权违法,妄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清史稿》个人遗产:1349万两白银“1884年以后,不幸以盛宣怀为首的官僚紧紧掌握了官督商办企业(它们是中国工业化早期先锋),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官僚主义开始比企业家精神起着更重要作用。”

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垄断工业的利益与其作为独立第三方发挥仲裁作用的地位相冲突,使其既是裁判,又是球员,因此利用其裁判的权力,追求其球员的利益。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两条不同的现代企业道路和命运“政府若为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