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气候特征_第1页
第02章-气候特征_第2页
第02章-气候特征_第3页
第02章-气候特征_第4页
第02章-气候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气候特征与水热结构内容提纲季风环流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对三大气候区分异的影响气候特征与水热结构2.1季风环流2.1.1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东亚季风最典型。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显著。中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气候都有很大影响。2.1季风环流2.1.2影响中国季风的因素1.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行星风带位置的季节转换3.青藏高原的影响2.1.2影响中国季风的因素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1)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

北半球:夏季都向北移动;冬季都向南移动→冬季西风带南缘的地带,在夏季可变成东风带,冬夏盛行风发生180°的转变。2)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冬季:我国主要在西风带影响下,西伯利亚高压,盛行偏北风

夏季:西风带北移,我国在大陆低压控制下,副高也北移,盛行偏南风。2.1.2影响中国季风的因素青藏高原的影响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2.2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2.1.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1)面积大,东西3000km,南北1500km,占中国陆地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2)高度大:平均海拔4500m,占对流层高度1/3(3)中低纬度:25°N-40°N,处于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的过渡区域2.2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2.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屏障作用分支作用:冬半年,对西风带发生分支;冬季风发生分支2.2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2.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屏障作用分支作用:夏半年,对西南季风发生分支屏障(阻碍)作用西南暖湿气流受阻,高原边缘降水丰富太平洋暖湿气流受阻,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冷空气积压,维持干冷2.2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2.3.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2.3青藏高原隆起对三大气候区分异的影响中国三大自然区演变趋向2.3青藏高原隆起对三大气候区分异的影响高原隆升前,季风没有出现,气候中国各地基本一致,气候适宜,动物向大型化发展。青藏高原上升后:

夏季,青藏高原受热,使得高原表面空气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暖湿气流来补充,带来丰沛的降水。(火炉效应)

冬季,高原气温降低,使其上方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引起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冰块效应)2.4气候基本特征与水热结构2.4气候基本特征与水热结构思考中国气候(特征)的意义(影响)?1)区域自然环境;2)工农业生产;3)区域与社会发展;4)……5)……附录: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总结)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一)气候基本特点(二)季风特征

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三)水热条件特点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半部属于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属于干旱气候,西南部为高度超过3000m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我国从赤道带,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三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

温度自南向北降低

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全国平均:648mm以旱轴为中心:向东南50~4

000mm(80倍)向西北50~400mm(8倍)三条重要等值线:800mm400mm250mm

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方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3~4月准静止锋跃迁至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绵阴雨。6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梅雨。7月中旬以后,锋面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自此以后,雨带移至北方,具有过境锋性质,形成北方的夏末秋初雨季,不具有连阴雨特点。7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台风侵袭,降水相当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

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华北为“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及华南为“冬春旱夏秋雨型”,青藏高原西部为“夏雨集中型”,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为“全年多雨型”,东北东部地区为“夏秋雨型”,西北内陆为“全年干旱型”。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中国年降水量变率

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降水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降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中国干燥度等值线

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干燥度干燥度:<1,湿润1~1.25,半湿润1.25~4,半干旱>4,干旱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

地处温带地区的我国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太阳辐射的高值期重合,使这里的夏季具有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单季作物的种植线比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普遍偏北。例如,水稻生长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棉花种植可以达到新疆北纬45°,是世界水稻、棉花分布的最北位置。(一)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二)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形成著名的回归干旱带。在这一地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气候湿润,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0℃积温4

000~4

200℃为一熟带和二熟带的分界线;≥0℃积温5

900~6

100℃为二熟带与三熟带的分界线。(三)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日平均温≥0℃的积温分布

日平均温≥10℃的积温分布

≥10℃积温3

600~4

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10℃积温5

000~5

500℃可成为双季稻三熟地区。(五)冬季气温偏低

全国山地县约占68.7%,山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40%,山区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90%,山区草场占全国草场面积的54%。山区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

东北北部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