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中的博弈理念_第1页
经济活动中的博弈理念_第2页
经济活动中的博弈理念_第3页
经济活动中的博弈理念_第4页
经济活动中的博弈理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活动中的博弈理念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控审计总监梁明煅第一章博弈论及其理解

普林斯顿大学高材生、爱迪生与一只梨形玻璃泡的容积计算。

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审计与自然科学一样,通过精密计算固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只有烦琐的计算与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有时,一种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以一种出人意表的方式让我们曲径通幽。根据我的理解,博弈论有助于我们有效地面对这些困难,有助于我们在审计过程中,秉承一定价值观下的灵活,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地适用法律法规以及理性地作出执业判断。一、博弈论就在你身边

游戏-----剪刀石头布----诞生博弈论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是这样的:在什么情况下0大于2,2大于5,5又大于0?

答案是:在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的时候

了解了博弈论以后,你不仅会知道玩这种游戏的最佳策略,而且还能增加赢的机会:最佳策略是随机地选择。但是因为人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所以比赛获胜的窍门,就在于发现并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农民与教授间关于钱规则博弈----非随机性和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博弈

事实上,博弈论就是从对“剪刀石头布”这样的游戏的研究中诞生并且仍然不断从中获取灵感的理论。它的英文名称直截了当地说就是

GameTheory(直译成中文就是“游戏理论”),其原因也就在这里。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了博弈不过是“对局”或“交手”的一个学名,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博弈,只不过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博弈

博弈,就是用这种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中严肃问题的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中,特别是有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博弈过程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常见现象

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由西方人创立的,但是归根究底,博弈过程本来不过就是一种日常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图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而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正如上述农民与教授间关于钱的游戏。

在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方面,我们古人早已经让西方人甘拜下风了。战国时期的孙膜早就已经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来赢得赛马和战役,三国时期的斗智斗勇,也是博弈论的有效运用。这几个完全中国化的概念,也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人的在博弈方面的智慧。

博弈论用途很广

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种种的数学工具,一般读者如何能掌握呢?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是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语)。另一方面,数学似乎成了博弈论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面对这条鸿沟,很多人的反应是耸耸肩膀走开,少数人会企图通过学习数学来越过。但是这两种反应都忽略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运用策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论首先是我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说到底,博弈论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简化问题,使问题的分析清晰明了也就够了。

另一方面,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于现实生活,那么它就既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这个讲座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运用,并且寻求用这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特别是审计决策。毋庸置疑,博弈论的力量在于它的普适性和数理精确性,它就如漂浮在海里的冰山一样,虽然只有1/8的部分露出来,但是它能为人欣赏和运用的,也正是这一部分。一方面,海面下的理论体系足以使书斋里的学者经年研究,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方面,露出水面的诸多形象生动的模型和策略,又可以使我们很简捷地获得新鲜活泼的思维工具,以最低的成本赢得加薪,获得爱情,提高自已的生活质量。在这些模型里,有警察抓小偷(囚徒困境),有两只公鸡掐架,有两只猪互相算计,有自相残杀的三个枪手,有两个猎人研究怎么打猎……因此,因为数学而对博弈论望而却步,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任它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饮,就已经足以让你解决很多很多问题了。本次讲座所介绍的一些基本模型,除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令人震撼的社会真实轨迹之外,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审计相关的难点。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行为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博弈论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的内容很多,为了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本讲座仅运用到博弈论中的均衡问题(具体地说是纳什均衡)。内部审计活动已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业务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审计相对方(包括政府机构中的税务、国资、财政、审计、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人、本单位中的会计行为相对人等)进行大量沟通,这就构成了审计实务中典型的博弈行为。因此,我们需要能动性地开展判断、选择审计行为。上述与审计行为相对方。我们可以称之为各行为人。各行为人存在目标的选择、运行成本的约束及相关态度、专业能力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对博弈均衡及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知道这些以后,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如何博弈的问题。本次讲座试图通过剖析部分案例,在审计方与相对方双方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就如何进一步通过职业判断与职业行为的选择来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二、纳什均衡1、纳什均衡有多重要?

萨缪尔森说,要把一只鹦鹉培养成一个经济学家,只要告诉它两个词,供给与需求;

坎贝尔引申说,要把一只鹦鹉培养成一个现代经济学家,还要告诉它什么是纳什均衡。

在现代经济社会,需要“供给、需要、纳什均衡”。2、纳什均衡的关键点均衡可以说是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但是却并不复杂。

一、寻找占优策略

检查一下你是否存在占优策略,如果有,就选择占优策略。二、站在对手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如果你没有占优策略,那么从你对手角度考虑博弈。

如果对手有占优策略,预期他将按占优策略行动,你依此做出行动方案。纳什均衡:

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做的是最好的;

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做的是最好的。

三、获得双赢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与狼之间的博弈。一天晚上,狐狸踱步来到了水井旁,低头俯身看到井底水面上月亮的影子,以为那是一块大奶酷。饿得发昏的狐狸跨进一只吊桶下到了井底,把与之相连的另一只吊桶升到了井面。下得井来,它才明白这“奶醋”是吃不得的,自己己铸成大错,处境十分不利,长期下去就只有等死了。如果没有另一个饥饿的替死鬼来打这月亮的主意,把它从眼下窘迫的境地换出来,它怎能指望再活着回到地面上去呢?两天两夜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光顾水井。沮丧的狐狸正无计可施时,刚好一只口渴的狼途经此地。狐狸不禁喜上眉梢,抬起头对狼打着招呼道:“喂,伙计,我招待你一顿美餐你看怎么样?”

看到狼被吸引住了,狐狸就指着井底的月亮对狼说:“你看到这个了吗?这可是块十分好吃的干酷,这是神做出来的。假如国王病了,只要尝到这美味可口的食物都会胃口顿开。我已吃掉了这奶酷的一半,剩下这半也够你吃一顿的了。请你坐在我特意为你准备好的桶里下来吧。”零和博弈(一个参与者所得=另一参与者所失):狐狸尽量把故事编得天衣无缝,狼果然中了它的奸计,坐上井口的吊桶下到井里,而它的重量却使狐狸升到了井口。

这个故事中狐狸和狼,一只在上面,一只在下面,下面的这一只想上去,就得想办法让上面的一只下来。但是想办法通过调换位置以后,仍然是一只在上面,一只在下面。这里尽管狐狸和狼进行了斗智斗勇,但最终只能是一个赢一个输。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在零和博弈的结局中,一个参与者的所得恰是另一参与者的所失,参与者的收益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阶级斗争就是这样一种博弈,你剥削了我,我就革命抄你的家。一方得利,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受损。然而到了今天,除了权力斗争和军事冲突之外,现实中除了象股市这样的资本市场外,似乎一般很少出现类似狐狸与狼的这种“有你没我”的局面。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只有跟别人合作,才可以得到双赢的结果,不过,我们国家还得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行。

非零和博弈(包括负和博弈、正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是既有对抗又有合作的博弈,参与者的目标不完全对立。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做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与对手合作,其结局收益总和是可变的,参与者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负和博弈(一个参与者所得<另一参与者所失,损人不利己就是一种负和博弈):比如在上述寓言中,如果狐狸看到狼在井口,心想我在井里受罪,你也别想舒服,他不是欺骗狼坐在桶里下来,而是让狼跳下来,那么最终结局将是狼和狐狸都身陷井中不能自拔。这种两败俱伤的非零和博弈,我们称之为负和博弈。正和博弈(一个参与者所得>另一参与者所失):如果狼看到狐狸掉到了井里,动了恻隐之心,搬来一块石头放到上面的桶中,完全利用石头的重量把狐狸拉上来。或者相反,如果狐狸通过欺骗升到井口以后,又利用石头把狼也拉上来了,那这两种方式的结局就是两个参与者都到了井上面,那么双方进行的就是一种正和博弈。实际上,这种正和博弈的思维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用来解决很多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那些看似零和或者是负和的问题,如果转换一下自己的视角,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而且也并不一定必须牺牲某一方的利益。

竞争、合作、双赢:龟兔赛跑新编--------龟兔赛跑----地面上兔背龟,水面上龟背兔,共同到达目的地。从事财务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合作配合与责任分担,财务人要学新龟兔赛跑。温习:四、案例案例一:囚徒困境共同作案的犯罪嫌疑人甲和乙被带进警察局,警方对两人实行隔离关押和审讯,他们彼此无法知道对方是招供还是抵赖。警方怀疑他们作案,但手中并没有掌握确凿证据,于是明确地分别告知他们对他们犯罪事实的认定及相应的量刑,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供认。如果其中一方与警方合作,招供所做违法之事,而对方抵赖,招供方将不受重刑,无罪释放,另一方则会被判重刑10年;如果双方都与警方合作选择招供,将各被判刑5年,而如果双方均不认罪,因为警察找不到其他证明他们违法的证据,则两人都无罪释放。哪一种选择对犯罪嫌疑人更有利呢?他们面临的选择及其带来的后果组合,可以用下表的矩阵来表示。每个犯罪嫌疑人都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供认或抵赖。如果甲选择抵赖,那么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乙选择招供,那么甲将被加重惩罚,判刑10年,乙则无罪释放;如果乙也同样选择抵赖,那么两个人都将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很显然,第二种结果对于两个人都最有利。但是,因为两名嫌疑人不在同一间囚室里,合作难以顺利进行。因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想法,最理性的博弈结果,就是双方均选择招供。这种策略,我们可以称为优势策略。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优势策略,那么博弈将在所有参与人的优势策略基础上达到均衡,这种均衡称为优势策略均衡。在“囚徒困境”中“甲招供,乙招供”的优势策略均衡中,不论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优势策略都是他的最优选择。不管甲乙两人谁招供,都将得到减轻惩罚的结果。如果甲招供了,乙抵赖,甲将免于惩罚,如果乙也招供了,那么罪名各担一半,从甲的角度看来,也减轻了惩罚,甲乙互换位置,结果依然是一样。显然,这一策略一定是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某一特定策略时该参与人的优势策略。与优势策略相对应,劣势策略则是指在博弈中,不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人可能采取的对自己不利的策略。劣势策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的。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采用优势策略得到的最坏结果,不一定比采用其他策略得到的最佳结果要好,这是很多博弈论著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正确的理解是,你在采用优势策略时,无论对方采取任何策略,总能够显示出优势。由于“囚徒困境”的模型是如此有趣和简沽,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迅速成为谈论和研究博弈的模型。

在“囚徒困境”中,均衡点是建立在两个囚徒相互背叛的基础上的,并且两者的相互背叛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从宽惩罚),如果没有这一利益条件,这个严格优势策略也就不复存在了。"囚徒困境"是非零和博弈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模型,由它引申出了更多有趣的故事和理论。案件2:不背叛就会被淘汰

案例3:生活中的例子----夫妻争看电视

案例4:土地返还款涉税处理几个假设:

1、博弈主体的选择----理性人。

在日常财务活动中,一般会涉及到会计行为相对方等主体。限于时间关系,本次讲座选择常见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主体作为分析对象设计案例,并假设二者都是理性人。

2、博弈方的利益。

会计行为相对方的利益就是行为目标所在,不同的事项和不同的时间,行为目标会有很大变化。本次讲座案例先假设税务机关的利益目标为追求查税发现的问题最大化(今天先讲这一部分),以后演变为查税成本约束条件下发现的问题最大化(将来有机会时再行考虑),同时,基于业绩及形象的考虑,假设会计行为人的利益目标也为追求税务机关发现问题最小化。3、博弈方的策略。

假设税务机关的审计策略为在“全面稽查”和“抽样稽查”这两种税务稽查方式中作出选择,被查单位的策略为在“配合税务”和“不配合税务”(注意:不是对抗)这两种迎查态度上作出选择。

双方的策略选择建立在税务机关预期税审发现的问题与税务投入、被查单位的配合程度成正比的一致预期上。具体内容:

自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91号)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工作。在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对于“土地出让金的返还款”的处理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对于土地出让金的返还或奖励,在账务处理上,似乎没有什么争议,那就是将其归属于政府补助性质,计入“营业外收入”,但税法要求冲减土地成本。这就导致处理上的巨大差异。请看下表:对矩阵----纳什均衡----有兴趣的学员,可以上网http://v.pps.tv/play_31K44U.html看电影----《美丽心灵》,该片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是以约翰˙纳什为原型拍摄的,以加深对矩阵的理解。第二章纳什均衡与审计职业判断及行为选择一、职业判断:

土地返还款涉及按会计准则处理还是运用税法处理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大家当然明白应当怎么开展会计和税务处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可能倾向于运用会计准则处理,因为对外披露需要,股东也需要按公允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但是税务机关更倾向于直接运用税法开展纳税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如上例,稍有不慎或对税务机关的强大行政能力抱有侥幸心理而开展不当的避税规划,企业不一定能拥有占优策略。企业与税务,围绕着到底采取什么方法,一场“职业判断”就展开了。企业与税务是这样,会计与各相对人也是这样。在职业判断中,完整地包含着形成一个判断的4个要素。(1)2个或2个以上的参与者,本例中的企业与税务机关。这是职业判断存在的必需条件。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只有会计准则或者仅有税法规定,就不存在职业判断了。在职业判断当中,充满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的智慧。各种可选项之间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职业判断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决策结果。(2)要有参与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人们(包括法人)之所以参与职业判断是因为受到了利益的吸引,预期将来所获得的利益或效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职业判断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

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等,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如人脉、信誉、学历、职位、方法选用、职权的行使等。在土地款返还案例中,资源或收益就是计税方法。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在那些对税收征纳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们眼里,哪一方法都不会成为资源。(3)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策略,指的是直接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法。日常经济生活中的策略选择,是先分析确定局势特征,找出关键因素,为达到目标进行手段选择。中国人常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这里,张良计和过墙梯都可以视为参与者的策略。上述案例中,税务机关和企业为了计税方法选用,都可以采取策略说服对方。

如果局中人(玩家)拥有有限个具体的策略可供选择,则称其有一个有限策略集合。例如,在单次的剪刀、石头、布游戏里,每个玩家都有一个有限策略集合{剪刀,石头,布}。

与此相对应,如果有无限个具体的策略可供选择,则称其有一个无限策略集合。例如,在一些拍卖会中,参与者在理论上就有个无限策略集合{$10,$20,$30,...}。另外,在两个人分蛋糕时,也有一个连续的无限策略集合(在蛋糕的0%至100%间的任一处切分)。(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选择最佳行动计划。职业判断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环境条件(尽管这个环境已过手脚)与既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仅仅一次或是多次选择策略并实施,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简单说来,审计人的职业判断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每个职业判断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可能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本次所选的案例4“计税方法选用”模型大致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双方同时采用会计准则处理征纳关系;(a)二是企业采用会计方法,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征收办法;(b)三是企业采用税法,税务机关同意采用会计准则计征;(c)四是同时采用税法处理征纳关系(d)。五是税企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干脆不在现行正常征纳办法上寻找办法;这种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它不符合在现有框架内开展职业判断的要求,不列入讨论范围,另起炉灶(e)双方同时采用会计准则处理征纳关系,则企业的效用为1,而税务的效用为1;这种妥协是有可能的,但是,企业面临涉嫌偷税的风险,不是最佳(a)如果企业采用会计方法,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征收办法,双方都有实现可能,则企业的效用可提高为3,税务机关的效用也可定为3;企业坚持用会计准则,税务机关坚持用税法,双方就因谈不拢,这才会引发我们职业判断(b)企业采用税法,税务机关同意采用会计准则计征,虽然双方都愿意,但是税务操作违法,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企业的效用为0,税务机关的效用也为0;(c)双方同时采用税法处理征纳关系,则企业的效用为5,而税务的效用为5(d),最佳。综合判断效果一览表根据上述假定,税企双方不同选择的结果及其收益组合如下表所示这样一个矩阵,可以一目了然地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表示出来。矩阵是开展职业判断当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多个参与人的策略和收益的最常用的工具,又被称为“收益矩阵”或“得益矩阵”。二、从终点出发研究问题:1、能够从终点出发研究问题。

会计职业判断功能可以指导我们把制定决策的依据,从抽象的教条与会计准则上,转移到对对方的认识和理解上,把观察事物的角度,从自身的角度扩展为各个参与者的角度,学会从对手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分析和假设,转回来再决定自己的策略,让我们能够做出更聪明的决策依据。2、策略性地面对问题。冯·诺依曼是国际著名数学家,曾破译东、西方多部高级密码。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大胆提出,数字计算机的数制要抛弃十进制,采用二进制。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制造出计算机,出于这一贡献,他被誉为“计算机之父”。有人说,诺依曼帮助制造了当时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然后,他又证明了他的计算速度比这台计算机还快。这位天才数学家,打扑克时也时刻用比计算机还要快的大脑不停计算,运用“概率论”来指挥自己出牌。尽管如此,他仍然一度被牌友列为瘾大手臭的类人,打牌时十回九输。输到最后,他终于醒悟过来扑克牌游戏里面不仅仅是概率论的问题,他之所以输牌,就是由于他总是很诚实,而取胜之道更在于运用策略一方面要迷惑对方,另一方面要虚张声势,隐藏好自己的意图。

输牌的结果,人们事先可以控制,但是,社会科学行为一旦宣告失败,影响的可能是几代人,因此,包括会计行为在内的经济行为,有必要策略性地开展自己的财务行为指导会计行动。三、审计计行为选择的基本要求:1、审计行为应当与国家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相一致。要对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业务主体利益进行综合考量、要兼顾相关利益的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要增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保持经营行为筹划的可持续性,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并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和渠道中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切忌在损人利己的条件下赚取暂时的利益。

2、审计行为也应具有前瞻性。任何企业都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关注特定时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财务会计行为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而发展的,企业要有前瞻性,会计也必须个条件。财务会计从业者要关注产业发展方向,研究产业战略和结构;要对国家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的意图和力度进行适度分析和判断,并据以对企业产品进行市场规划和商业模式的调整提出从财务角度出发的见解。审计面对会计的这些问题,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要适当面对税收优惠空间。利用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开展纳税筹划活动也是一种理财行为。做为财务行为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客观存在的广泛差异性:

所从事的应税交易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体现在税收上有什么特征?纳税行为属于何种纳税主体?什么主体从事该项交易?纳税人的管理理念和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纳税人的资产配置结构和权益结构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取有哪些?应税交易在哪一税收管辖区内发生?应税交易发生在哪一纳税期间?纳税人以何种形式履行纳税义务等。。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结构性减税的政府行为,企业在结构性减税期间,我们应当适时充分利用该等差异,尤其是特定时期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政策。

我认为,作为内部审计方,我们面对现实。

4、应灵活运用纳税筹划手段。

国家税收立法过度强调了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税法体系以保障国家利益为前提,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不完全对等,导致纳税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正如前面说的“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利用审计行为和企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在这个被动过手脚的环境中实现你所服务企业的目标。这就是目前我们的现实。

税务筹划的基本手段是充分利用不同企业间、不同经济行为间所适用的不同税种、不同税率和减、免税政策,利用不同纳税义务人之间的税收转移;不同税种之间的税收转移;从高税率向低税率或无减免优惠向有减免优惠转移;不同纳税环节之间的税收转移;不同纳税期间的税收转移;不同征管方式的转移;从高税负的资产与负债结构转化为低税率的资产和负债结构。

财务行为人,要灵活运用各种纳税筹划的手段。不仅要考虑供应链简单化可能带来的整体税负变化,也要考虑到供应链复杂化可能带来的整体税负变化;既要考虑到国内纳税主体之间的纳税筹划手段,更要考虑利用国际纳税主体之间的纳税筹划手段。

企业纳税筹划是以纳税遵从为前提的。但在纳税管理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风险,这是我们在做纳税筹划所伴生的风险,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审计人员也一样。

四、预期的审计机关审计策略的选择:一、审计博弈均衡分析

1、审计目标为追求发现问题最大化。在不考虑审计成本的条件下,全面审计显然比抽样审计发现的问题多,因此审计机关会优先选择全面审计。由于审计机关在选择审计策略时并不考虑被审计单位迎审态度差别之影响,因此理性的被审计单位为了让审计机关尽可能地少发现问题,会选择不配合审计。基于审计发现问题越多,审计风险越小的考虑,上述博弈结果在当前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但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均衡结果。因为审计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艰巨挑战。2、审计目标为审计成本约束下发现问题最大化。在考虑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尽管全面审计发现的问题依然较抽样审计多,但全面审计花费的审计成本也较抽样审计成本高很多。审计机关不会轻易选择全面审计,它会权衡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并获得均衡。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发现的问题并不与审计成本成正比;相反,基于审计职业判断的抽样审计效率会更好,因此审计机关会优先选择抽样审计。由于被审计单位预期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依然会选择不配合审计。尽管这样的均衡使得审计效率得到提高,但依然不是最佳的结果,如果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的话,效果会更理想。3、审计目标及策略同时改变。即假设审计机关选挥追求审计成本约束下问题最大化的审计目标并同时采取行动改变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审计机关通过采取加大对不配合审计行为的惩罚力度及加大对配合审计行为的奖励力度等两方面措施,使得被审计单位预期收益发生改变。被审计单位认识到积极配合审计比不配合审计收益更高,被审计单位就会选择配合审计,进而会实现审计机关采取全面审计、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的最优均衡。在该均衡下,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不再是完全对立的双方,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此外,审计机关通过抽样审计虽然少发现了部分问题,但提高了审计效率,被审计单位通过自己合审计也获得了比不配合审计更高的收益。二、审计机关可能新策略。

1、审计机关会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本约束机制,这是政府开支成本约束的大势所趋。包括各级审计机关及各审计组,都将建立很强烈的成本意识,不会再片面地追求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最大化,而是要充分考虑审计经费成本、审计时间成本,追求成本成本控制下的审计效率最大化。

2、审计机关将充分发挥抽样审计方法或专项调查方式的作用。坚持全面审计的同时,更将坚持突出审计重点。审计机关将大力提倡采用抽样审计、专项审计等更加灵活机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形式,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审计资源不足与审计任务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3、审计机关将会加大对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的惩罚力度。通过赋予审计项目执行单位一定的处理处罚权力,采取向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及延去审计时间等方式,让不配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受到应有的惩罚,使被审计单位形成必须积极配合审计的理性预期。

4、审计机关将会加大对被审计单位密切配合审计工作行为的奖励力度。可能采取通报表扬等措施,充分调动被审计单位配合积极性,让积极配合审计成为被审计单位迎接审计的最理性选择。

一、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第三章若干应用二、定价策略做什么产品更能赢得市场?三、降价策略

四、个人行为选择----学会置身于事外第五章局限性与冒险一、局限性: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必定是不完全的,任何理论都包含了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命题。

例子:有两父子正在赶路,突然从一户人家跑出来一条大黑狗,冲着他们“汪汪”狂吠。儿子吓了一大跳,急忙躲到了父亲的身后。父亲告诉他说“你放心,它不会咬你的。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吠犬不咬人’那句话吗?”儿子听了这番话,仍然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角,用颤抖的声音说:“我倒是听说过这句话,但是,我不能肯定这条狗有没有听说过。”这番对话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儿子“以己度狗”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