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_第1页
国际直接投资_第2页
国际直接投资_第3页
国际直接投资_第4页
国际直接投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含义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本书作者的定义:一个国家伙地区的投资者到国外直接开办企业,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活动。思考: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外国直接投资的类型(1)从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划分为: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混合型对外直接投资(2)从是否创办新企业来划分,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现有国外企业(3)从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划分为:独资、合资、合作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一、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一)国际直接投资总量巨大,迅速增长90年代前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基本维持在2000多亿美元。90年代后期迅速扩大,2000年高达1.2万亿美元。2001年有所下降,约为7600亿美元。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在前两年连续下跌41%和17%后,继续下滑18%,跌至5600亿美元。参考资料:2000年以来全球FDI先抑后扬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直接投资的流量每年大约在2000亿美元左右,到1995年就上升到3250亿美元,1997年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1998年达6440亿美元,1999年迅速发展到8650亿美元,2000年更是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达1.4万亿美元之巨。但是以后的三年一直处于下滑状况。2001年减少了47%,为8180亿美元,2002年又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减少17%,达到6790亿美元。2003年,又比2002年下降18%,仅为5600亿美元。进入2004年后,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三年的下滑趋势终于开始转变,2005年全球FDI增至897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9%,2006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长26%,达到11600亿美元。2008年全球FDI1.7万亿美元,2009年降至1.04亿美元。2010年增至1.1万亿美元,2011年继续大幅增长。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增长趋势。思考: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p224根本动因是什么?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的资源全球配置。(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对向流动趋势明显单向流动对向流动表现:发达国家之间直接投资增加,发展中国家之间直接投资也表现明显参考资料: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多,欠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少,按照新古典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国际资本应该从富裕国家流向贫穷国家,但事实上,国际资本主要流向富裕国家。为什么?原因在于,资本的收益率并非递减!生产过程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投入,还需要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后二者均具有外部效应。比如,高技术工人会提高彼此的生产率;知识存量越高,每一项新知识的收益越大,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增。这一边际收益递增往往足以弥补甚至超过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富国的资本回报率未必低于穷国。小罗伯特·E·卢卡斯

(三)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主要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增加,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还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比例不到6%。2001至2003年,这一比例稳定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参考资料:中国成为FDI的首选地之一中国加入WTO之后,流入中国的FDI呈现出新一轮增长趋势。2001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当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了近15%,达到468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52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2.5%,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利用外资占世界外资流入总量的8.1%,占发展中国家的32%,占亚洲的56%。2003年达到1150.70亿美元,2004年增至1534.79亿美元。2005年外资利用额为1672.12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势头愈来愈强劲。据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经有400多家公司来华投资了。(四)区域内相互投资扩大北美、西欧、亚太(五)国际直接投资部门结构的重大变化资源开发制造业金融服务业70年代,流入发达国家的外资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1.42,90年代则转变为1:4.57:5.31;特别是近几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软化”特征更明显,通讯服务业、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运输物流服务业等已成为优先考虑的重点部门(六)跨国并购成为重要的投资形式在西方,企业的兼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五次浪潮。从1974年~1992年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开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而是国际间的兼并了。思考:为什么偏好并购而不是新设投资?P229国际直接投资的成因跨国并购的特征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掀起了新的浪潮。并购活动主要是在欧美企业之间展开,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亚和拉美。并购行业主要是第三产业。16FDI理论体系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90年代后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垄断优势论60年代70年代技术地方化理论80年代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17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

(MonpolisticAdvantageTheory)

垄断优势理论即企业的特定优势或所有权优势,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在这以前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因此被认为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

18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基本观点一:“市场不完全”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该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所以,市场的不完全性要求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拥有特定的优势,才能克服在跨国经营中所遇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困难。

19(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即有少数卖主或买主能够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决定;(2)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3)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市场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20基本观点二:跨国公司存在垄断优势(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海默认为,美国企业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加上存在着市场的不完全性,美国企业在海外生产中就能维持并利用垄断优势。海默认为的厂商特有优势,主要是指大型跨国企业所具有的大规模资本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没有必要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没有特定优势,那么,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必须依靠特定优势,以克服国外劣势,在东道国取得竞争优势。21金德尔伯格列举了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可以分为三类:

1、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等,都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使企业产生垄断优势。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理技能、资本市场的优势条件和商誉等,都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使企业产生垄断优势。3、规模经济的存在给大规模企业带来垄断优势。包括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22知识优势产品差异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资本优势对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进一步论证23贡献:1、突破了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传统的理论是研究间接投资,海默提出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区别。2、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市场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开拓了新思路3、把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不足:1、只是进行经验分析,缺乏动态和实证分析2、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很好的阐述,没有办法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3、不能解释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24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LifeCycleTheory)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Vernon)对国际直接投资作出的理论解释.

其核心观点是: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经历诞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弗农把这一事实概括为三个连续的时期: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还假设世界上存在三种国家:第一类是最发达国家,是新产品的创新国。第二类是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类是发展中国家。某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其生产产地的不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不同阶段,产品的技术特点,市场供求关系与卖方竞争状态相同,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25阶段Ⅰ:创新阶段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新产品创新拥有垄断技术,市场上没有替代品,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企业所考虑的是产品是否吸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并不是很关心。其次,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不完善,产品亦未定型,这要求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从需求来看,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生产主要集中在国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26阶段Ⅱ:成熟期

产品功能齐全,产品销售量上升,利润迅速增加,生产者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出现垄断竞争局面,但成功的仿制者不多,尚未构成对创新企业的威胁。为了继续占有市场,创新企业开始扩大国外市场,被迫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地区通常是同本国需求结构相似的发达国家,因其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和国内较为相似,且生产成本低于国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27阶段Ⅲ:标准化期

产品已开始实行标推化大批量生产,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完全丧失,不仅在发达国家已普及,而且扩散到发展中国家;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转让其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再将产品返销到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同时大规模减少或停止本国生产同类产品。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净出口国,母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净进口国。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28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1-t2:新产品阶段;t3-t5:产品成熟阶段;t5以后为标准化阶段。贸易从t1开始,像美国那样的产品创新国来说,t1-t4阶段为净出口,但从t4阶段开始成为净进口。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t1-t3阶段为净进口国,但在t3阶段成为净出口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t2-t5阶段为净进口国,但从t5阶段开始成为净出口国。净出口X>M净进口M>X发展中国家其他发达国

发明国Tt1t3t2t4t529寡占反应理论维农在修正产品周期理论时用到了寡占反映理论。它是1973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提出的。他通过对187家美国大公司进行研究以后,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着一种寡占反应行为模式。寡占:是指一个行业中有几家大企业占据统治地位,他们能决定市场供给与价格。寡占反应行为模式是指一些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其他企业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其目的是防止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保持彼此之间的竞争力的均衡。

30根据尼克博克的观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进攻性的投资:指首先在国外建立子公司的投资行为,其动因可以用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来解释;另一种是防御性投资:指同一行业其他寡头企业追随进攻性投资者而在相同的国外市场建立子公司的投资。其动因应该由寡占反应理论来解释。寡占反应理论3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贡献:

1、运用动态的分析技术解释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2、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指导意义。局限:1、针对于美国的跨国公司进行研究,结论具有局限性。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以特定时期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背景展开研究的,所以这一理论对非制造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2、缺乏实证分析。3、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三项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与跨国公司同时整体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32第四节内部化理论问题的提出:内部化理论仍然是建立在市场不完全假定之上的。该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承接了垄断优势理论的思想——为什么企业不将核心资产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出售(外部化),而一定要在企业内转让(内部化)代表人物: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J·Buckley)与卡森(MarkO·Casson)在1976年合作出版的专著《跨国公司的未来》中系统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在1981年出版的著作《跨国公司的内幕》中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33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部经济:如在很多场合,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够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得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而在另一些场合,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承担足够低档这种损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项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34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途径1、税收。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得该企业的私人承包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如,政府应该向造纸厂收税,其税额要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2、内部化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合并使得外部影响内部化,即原来两个厂商各自独立时产生的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现在变成了内部成本和内部收益。这时,企业为了犒劳最大化利润,必须考虑内部化以后的成本和收益关系。协调造纸厂和养鱼两项业务。3、界定产权产权,是界定财产的所有者,以及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财产的法律规则。清晰的产权是私人讨价还价的前提。35内部化理论的基本思想

市场是不完全的,各种交易障碍和机制的缺陷妨碍了许多交易及大量贸易利益的取得;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的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交易活动改在公司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把中间产品内部化),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部分地取代外部市场,借以克服市场交易障碍和机制的缺陷,降低交易成本,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361、中间产品满足企业生产服务需要的产品,比如半成品,零部件。更重要的中间产品是指知识产品,比如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管理经验\营销渠道\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最终产品是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比如电视。

2、中间产品(知识产品)的市场的不完全在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时,内部化理论将讨论重点放在知识资产等中间产品市场上,强调中间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知识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性是由于其特殊性决定的。3、交易成本是指协商签订契约以及契约签好后付诸实施所需要的成本。包括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谈判的成本、签订合同的成本、包括履行合同的成本等。

几个相关概念解释37第一、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初始投入大、风险大、耗费时间长、费用高,带有垄断的性质第二、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有限理性的买卖双方难以成交;第三、容易造成技术泄漏。知识产品的特殊性38跨国公司追求内部化的动因分析1、避免交易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2、降低交易成本。3、利用转移定价,获取财物上的利益。39内部化理论的评价贡献从市场内部化角度出发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何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的问题。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知识寡占或关税壁垒所致,而是由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导致市场失效和产品的特殊性质所致。不足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理论都是从跨国公司自身方面寻找对外投资的原因,缺乏对世界经济环境或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对横向的扩展无法解释。40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由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1976年提出和倡导。1981年出版《国际生产和跨国公司》,系统提出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过去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片面的解释,未能综合、全面地分析,因此需要用一种折衷理论将有关理论综合起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邓宁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择出三个解释变量及其相互联系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41邓宁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的,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三个变量: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特定优势(I)区位特定优势(L)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本观点

42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而外国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所有权。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资源获取能力,等等。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不是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投资,经过内部市场转让到国外子公司,以便取得更多的收益。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能够为外国企业在该国投资设厂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他说明国际企业为什么到这个国家投资而不倒其他国家的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市场需求、地理距离、心理距离(文化距离)、政府政策、政府间关系等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43邓宁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解释了企业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技术转移。国际经营方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技术授权√××44贡献综合吸收了其它理论关于跨国公司FDI决定因素的分析,从中归纳出三组变量,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FDI和许可证安排之间的选择,同时这三组变量的结合决定了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类型、行业及地理分布,这一系列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理论学说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因而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被誉为解释跨国公司行为的“通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45局限性首先,折衷理论将所有权、内部化、区位优势三种因素等量齐观,分析方法仍然是静态的,缺乏主次之分且无动态变化分析,这与形式多样、变化频繁的跨国投资实践是有较大差距的。其次,折衷理论实际上只是用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商品出口、以许可证转让技术这三种经济活动的选择行为的成因,而对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缺乏深入的探讨。最后,折衷理论的研究对象仍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很难解释那些并不具备独占性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无法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解释。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46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教授在70年代提出来的,小岛清认为,各国经济情况均有特点,所以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研究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因此,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符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所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所谓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是从国际分工原则出发,以比较成本、比较利润率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指导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47什么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思想:一国如果能以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商品,则具有比较优势。48比较优势分析:劳动力投入量摘1夸特草莓抓1条鱼玛丽垭1小时1小时鲁宾逊1.5小时3小时49机会成本

摘1夸特草莓的机会成本抓1条鱼的机会成本玛丽娅1条鱼1夸特草莓鲁宾逊0.5条鱼2夸特草莓50玛丽娅在打鱼上机会成本低,因此,有比较优势;鲁宾逊在摘草莓方面机会成本低,有比较优势。鲁宾逊虽然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在摘草莓上有比较优势。51分工前后的总产量

分工前分工后玛丽垭2条鱼+2夸特草莓4条鱼鲁宾逊1条鱼+2夸特草莓4夸特草莓52

工资/小时草莓鱼单位劳动力价格

单位劳动力价格

玛国£1/小时1小时/夸£11小时/条£1鲁国0.6esc/小时1.5小时/夸0.9esc.(£0.9)3小时/条1.8esc.(£1.8)

汇率1£=1esc53上述结果可以表示成:

a1jW1e<或>a2jW2

a1j

=国家1单位产品需投入劳动力W1=国家1的工资水平54草莓:鲁国:(1.5小时/夸)(esc0.6/小时)£/esc<玛国(1小时/夸)(£1/小时)

鲁£0.9<玛£1公式也可写成:

a1j/a2j<W2/(W1.e)

55比较优势问题假设你是一公司的CEO,同时也曾获得过打字冠军,你是选择在管理公司的同时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个不如你出色的专业打字员?为什么你不自己教孩子,而把他送到学校去学?中国每件产品都比其他国家生产的好,是否意味着必须生产所有商品?

56小岛理论的核心是: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又称边际产业,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对投资国来讲,投资应该从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投资;而这些投资在东道国来看,应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可使对方国家因为缺少资本、技术、经营技能等而未能显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或增强起来,可以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实现数量更多、获益更大的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57小岛清理论:把比较优势(成本)理论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在贸易方面:应根据比较成本,一国应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出口其产品,同时应该缩小有比较劣势的产业并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如果投资国趋于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使东道国原来因缺少资本、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