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4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景德镇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等国家、省、市有关文件。

4、《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景德镇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等相关规划。

5、江西省十五计划、景德镇市十五计划、浮梁县十五发展计划。

6、景德镇市、乐平市及浮梁县相关部门的规划设想。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进一步突出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打造“千年名镇”的新形象,并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来进行城市规划的编制。

2、加强环境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要素,塑造优美的生态化旅游城市,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3、结合规划管理要求,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体现弹性规划原则。

4、合理确定布局结构,科学安排近期、远期建设顺序,体现有序开发原则。

5、有效改造旧城,有机结合历史保护,有序搬迁现状居民点,改善居住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提供合乎标准的住房和充分的基础设施服务。

6、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体现城市高效服务原则。

第四条规划重点

1、进行城市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论证,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

2、明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结构。

3、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

4、确定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

第五条规划范围界定

市域:景德镇市行政区域,包括一个城区(珠山区)、一个郊区(昌江区)、一个市(乐平市)、一个郊县(浮梁县),总面积5,25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控制区: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包括现有城区、周边的吕蒙乡、竟成镇、鲇鱼山镇、洪源镇、罗家垦殖场、湘湖镇、浮梁镇、三龙乡、西郊垦殖场、丽阳乡、荷塘乡11个重点地区及其农业和生态用地的全部或部分,面积总计约580平方公里。另外在规划控制上,应当充分考虑到乐平市、浮梁县的城市建设用地。

中心城区:即景德镇市区,包括珠山区;昌江区的竟成镇、吕蒙乡、西郊垦殖场;浮梁镇的洪源镇、湘湖镇、罗家垦殖场部分地区。规划建设范围为160平方公里(具体规划范围见用地规划图),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8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2-2010年;

中期2010-2016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发展第七条景德镇的经济发展,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推向新水平。力争在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现状7,205元提高到54,000元,三次产业比为5:48:47,财政收入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

第八条国内生产总值到2005年(按2000年的价格计算)达到185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05年达到16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05年达到50亿元左右;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05年突破7,00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

第九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力度,积极鼓励下岗职工从事经营活动。加大对城市弱势人群的关怀与扶持,对贫困人口实行各项优惠政策。改革社会养老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区和住宅的建设,要充分重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到2020年恩格尔系数(即人民生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下降到30%,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条经济发展战略:以瓷立镇、以瓷兴市,以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为契机,坚定不移的走陶瓷振兴之路。重点发展陶瓷、汽车、机电、电力、化工、建材和食品七大支柱产业,办好景德镇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陶瓷科技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服务瓷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第三产业体系,将景德镇建设成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第十一条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瓷都的文化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挖掘瓷都历史的研究、旅游开发和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积极发展科普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使景德镇市的社会发展上升一个新的台阶,逐步与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千年瓷都的风貌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相一致。

第十二条城市建设战略步骤

1、近期(2002-2010年):大力促进城市开发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配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产业的技术更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协作基地的建设;加强城市各等级中心城的建设,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框架和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西省园林城市的目标。

2、远期(2010-2020年):全面推进经济的高速增长,全市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建成全国著名的陶瓷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协作基地,做大做强制造业;建成全国著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陶瓷外贸出口基地,实现与周边各城市的生产分工和协作;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多组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目标。

3、远景(2020年以后):迅速提高加工制造业发展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自开发水平,使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和化工产业及高科技陶瓷产业等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建成与城市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相适应的现代化人居环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三条城市性质:

中外著名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著名旅游城市;江西省重要工业城市。

第十四条城市职能:

世界陶瓷艺术文化展示及交流中心;全国陶瓷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及教育基地;“五山两湖”区域旅游中心;赣浙皖区域重要交通物流枢纽;江西省传统工业改造基地及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城市性质第十五条规划全市人口控制规模(包括户籍和暂住人口)2010年169.67万人,2016年185.52万人,2020年200.02万人。

第十六条中心城(景德镇市区)规划建成区总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2010年、2020年规模分别控制在50万人、80万人左右。

第十七条2010年规划建设范围将从2002年的40多平方公里增至14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达到160平方公里。规划市区城市可建设用地将从2002年的42平方公里,增至2010年的7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则为80平方公里,这是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可能达到的上限。第五章城市规模第十八条规划原则

1、利用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良好的天然植被条件以及独特的山水风光,建构市域乃至整个大区域的、集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体系。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生产力,依据不同城镇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全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市域土地进行综合控制与引导,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3、适度扩张中心城区用地范围,中心城区的规模扩大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对周边建设条件成熟或者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尤其是重点乡镇)的兼并,因此必须从城镇体系上加以调整,合理布局城乡结构,注重基本农田等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使城市生态达到良性循环。

4、加大蔬菜基地的建设,保证市区与郊区的良好的经济沟通,促进市域农业的发展。

第十九条空间布局

根据城镇体系划分标准,结合景德镇的实际地形地貌,景德镇市域城镇体系空间按照四级规划布局,形成以市区为核心,郊区为依托,重点城镇为动力,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结构多元、间隔分布的网络型城镇体系。

第二十条城镇职能

1、市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二级中心城区):

(1)中心城区在现状建成区基础上进行扩展,重点向东西方向发展。纳入东面湘湖镇的部分地区,西南方向的吕蒙乡和西北方向的洪源镇和罗家垦殖场的一部分,以及北部的浮梁镇。

(2)二级中心城区为乐平市区。

2、城市郊区(包括近郊范围和远郊范围):

(1)近郊范围包括有吕蒙乡、竟成镇、鲇鱼山镇、洪源镇、罗家垦殖场、湘湖镇、浮梁镇、三龙乡、西郊垦殖场、丽阳乡、荷塘乡11个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总计约580平方公里。

(2)远郊范围除了以上11个乡镇所管辖的所有面积之外,再加上寿安镇,整个远郊范围用地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

3、重点城镇:

市区、城市郊区以外重点城镇10个,分为两种模式发展。一种以旅游开发为发展动力,包括瑶里镇、鹅湖镇、高家镇;另一种依托地理优势,以当地资源开发为发展动力,包括涌山镇、众埠镇、乐河镇、经公桥镇、蛟潭镇、后港镇、镇桥镇。

4、一般乡镇(城镇):

一般城镇的建设分为两个部分。

(1)乐平市区的双田镇、洪岩镇、塔前镇、临港镇、浯口镇、洺口镇、鸬鹚乡、礼林镇、接渡镇、十里岗乡,以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生产为主。

(2)浮梁镇的金竹山、王港乡、庄湾乡、江村乡、西湖乡、黄坛乡、臧湾乡、峙滩乡、兴田乡、勒功乡,以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如种植商品茶)为主。

第二十一条城镇等级规模

到2010年,市域总人口将达到185.52万,其中城镇人口100.8万;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达200.02万,城镇人口137.2万。

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分为6级:Ⅰ级人口50万以上、Ⅱ级人口20-50万、Ⅲ级人口10-20万、Ⅳ级人口5-10万、Ⅴ级人口3-5万、Ⅵ级人口3万以下。中心镇人口不小于3万,一般建制镇人口原则上不小于1万。

第二十二条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城镇职能结构分为4个等级:城市规划控制区、二级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建制镇。

第二十三条小城镇发展目标

加快以一、二级中心城区为龙头,郊区为依托,重点城镇为动力,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结构建设,形成以公路、电力、电讯相沟通的网络体系,将全市小城镇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实力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二十四条城市规划建设范围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在原有基础上,一方面进行用地整改,另一方面适当扩大规模,重点向东西方向发展。纳入东面湘湖镇的部分地区,西南方向的吕蒙乡和西北方向的洪源镇和罗家垦殖场的一部分,以及北部的浮梁镇。

规划期末城市外围轮廓构想为西以206国道为界,北至陶瓷高新科技开发园和浮梁组团的北面边界,东至浮梁组团东缘和昌江大道东延伸达湘湖镇段以南,南端以南外环为边界。规划建设范围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

第二十五条总体框架

景德镇城市总体布局形成“一城三区九大功能组团”的格局,一城即指景德镇城区,三区即指文博区、现代区、生态区。三区中文博区包括四个组团:历史文化街区组团(商业、旅游、居住)、东郊组团(工业、科教、居住)、湘湖组团(高教、居住)、浮梁组团(居住、旅游、休闲);现代区包括两个组团:南河组团(行政、文娱、居住)、吕蒙组团(高新科技产业园);生态区包括三个组团:昌南组团(公共服务、金融、居住)、洪源组团(商贸、物流、体育、会展)、罗家组团(航空港、陶瓷高新技术开发园)。各组团通过城市道路环线相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第二十六条城市轴线

1、东西发展轴:它是本次规划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轴线。沿此轴线向东西方向扩展并跨越昌江,使城市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规划城市新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风貌展示等用地,使城市的功能日臻丰富完善。

2、南北历史轴:此轴线作为景德镇城市历史形态变迁的一条主线,主要沿昌江两岸展开,体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由北向南的发展历程。这条轴线将主要围绕昌江两岸的景观建设而展开,实现城市规划对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扬。

第二十七条功能组团布局

1、历史文化街区组团

该组团紧临昌江西岸,景德镇早期城市形成于此,目前存留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遗迹,因此规划该地区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核心区,主要功能定位为商业、旅游、居住。用地上将竟成镇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组团内部以昌江大道为轴布置新兴居住用地,为保护御窑的特殊历史价值,其用地性质单独划为历史街区保护用地。以太白园为中心的布置商品贸易用地。

2、东郊组团

东郊组团的建设由于相对比较完善与独立,将主要依托现有的基础,发展以昌河、华意为主的机械制造行业,但在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建设上,要结合现有的增长的趋势,按照平均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做进一步的更新与扩张,城市可建设用地集中在黄泥头一带;内部分为以昌江广场为中心布置适量的商住用地,文教用地主要包括陶瓷学院和江西工艺美术学院,在602所一带布置一研发中心。

3、湘湖组团

该组团位于原湘湖镇境内,选址在东区黄泥头至湘湖镇之间规划进行高校园区的建设。在完善陶瓷学院新校区和建设景德镇学院新校区的同时,还应适当布置居住、商业、配套服务设施。

4、浮梁组团

作为城北区的浮梁县城,生态环境优美,城市路网结构清晰,距离城市中心近便,将形成一个以旅游、居住、休闲功能为主的城区,并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城区各项服务功能,随着相关城市交通的改善以及外向性经济的发展,浮梁片区将成为景德镇市建成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南河组团

该组团位于昌江南河交汇地带,考虑到该组团的良好区位、资源优势,规划定位为行政、文化、居住、商贸的功能。新市级行政中心搬迁至此。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规划有文化活动中心、景德镇剧院、白鹭大桥以及滨江风光带。

6、吕蒙组团

该区主要位于现今吕蒙乡境内,处于206国道和昌江之间。是景德镇市的新兴工业聚集地,用地主要由景德镇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成。该区现为景德镇市的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交错分布;新兴工业已在此处择地进行开发;现有的环境质量较好。因此,此处作为景德镇市新兴工业用地比较适宜。将延续景德镇市制瓷的优秀历史,把老城区的陶瓷企业搬迁至此,借助瓷都的品牌效应,再加上瓷都大道以及206国道的便捷交通,形成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内部主要有陶瓷工业园以及原有的焦化煤气厂。

7、昌南组团

为未来公共服务、金融贸易与居住为主要用地的新兴城区,具有不可多得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整个城市化进程中的结点所在。其建设用地将主要分布在山凹处,主要发展方向将向西北与西南两个方向做空间上的拓展,与未来的洪源组团及吕蒙组团进行衔接。

8、洪源组团

用地主要由洪源镇及吕蒙乡的石岭村构成,主要作为城市人口和经济新的增长基准点,以交通集散和物流运输功能为主,为配合浮梁县良好的自然生态风貌与旅游特色,将该组团规划为景德镇市旅游业发展的过渡区域,引导城市向西部近郊地带延伸;该组团功能定位为商贸、物流、体育、会展;内部分交通集散沿洪源立交桥布置,以新建的陶瓷大市场为中心的安排物流贸易用地。

9、罗家组团

位于罗家垦殖场一带,主要是陶瓷高技术产业园和罗家机场。该区用地条件较好,新规划布置的高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可利用门户区便捷的交通优势,又可以解决浮梁城区的人口就业问题,成为景德镇市扩大规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成为景德镇市未来城市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同时在此规划安排航空港用地。

第二十八条规划用地平衡6-1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及规划平衡表用地

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平方米/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H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护用地/967.3/12.09/11.89R居住用地11881481.827.9618.5227.6318.22C公共设施用地417875.19.8110.949.7010.76M工业用地11462278.926.9728.4926.6528.02W仓储用地200216.24.172.704.652.66T对外交通用地160185.33.772.323.722.28S道路广场用地348825.48.1910.328.0910.1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地200237.14.712.964.652.92G绿地360833.88.4710.418.3710.24

其中:公共绿地260593.76.127.436.057.3D特殊用地23099.15.411.245.351.22城市建设用地42498000100.00100.0098.8198.36<备注>:2002年现状总人口43万人(含浮梁城区2万人)。

2020年规划总人口80万人。

现状城市建成区包含浮梁城区: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160平方公里

其中含:

生态用地面积50.2平方公里

河湖水域面积12.7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预留用地17.1平方公里表6-2分期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1现状建设用地及局局部整改用地地42492远景发展预留用地地772.33中远期发展用地1091.54近期新增各类用地地1887.2合计总用地面积8000表6-2分期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1道路用地314.502绿地用地329.403商业用地169.804广场用地34.705行政用地82.406公建用地62.107商住用地16.808仓储用地9.009市政工程设施用地地46.9010居住用地558.1011工业用地170.3012公共活动用地93.20合计总新增建设用地1887.20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二十九条规划2020年居住用地总规模为1481.8公顷,占总用地的18.52%,人均居住用地为18.22平方米/人。

第三十条居住用地分为一、二、三类布置。一类住宅用地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的低层住宅用地;二类住宅用地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住宅用地为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主要包括规划期内必须改善的旧村。

第三十一条加快对三类居住用地特别是“城中村”的改造。按照国家及江西省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三十二条规划居住用地的容量控制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优化居住环境质量为目的,具体指标如下:表7-1居住用地容量控制指标表类别容积率建筑层数绿地率建筑密度间距一类居住用地(RR1)≤0.62-3≥40%≤20%1:1.5二类居住用地(RR2)一般多层2-3小小高层为15层以下≥30%≤30%1:1.1三类居住用地(RR3)≤2.0一般为多层和低层层,2-6层≥25≤38%1:0.9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三十三条公共设施用地总规模为875.1公顷,占总用地的10.94%,人均用地为10.76平方米/人。

第三十四条公共设施用地容量控制见下表:表8-1公共设施用地容量控制指标表类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度行政办公用地市级≤1.0≤30%≥35%18-28片区级1.0-1.8≤35%≥30%≤22商业金融用地市级2.0-2.5≤40%≥20%22-78片区级≤2.0≤35%≥25%15-24文化娱乐用地市级1.0-2.0≤30%≥30%15-24片区级0.8-1.2≤35%≥25%12-18居住区0.6-1.0≤50%≥25%10-15市场用地市级1.0-1.5≤40%≥20%≤18居住区级≤35%≥25%≤18医疗卫生用地市市级医疗卫生用地市级0.8-1.0≤30%≥35%≤33区级0.8-1.2≤32%≥30%≤24教育科研用地市级0.8-1.0≤30%≥35%≤24区级0.6-1.0≤32%≥35%≤18第三十五条行政办公用地

为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于昌江与南河交汇处韭菜园地区建设市级行政中心。

第三十六条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

规划于昌南大道、瓷都大道及周边地区布置市级大型商业中心及金融中心,安排综合商场、宾馆、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业用地,同时配套规划公用服务设施,形成景德镇市商务中心。其它各级服务业用地分别安排在各组团内。

第三十七条文化娱乐用地

市级文化活动中心安排在新建的白鹭大桥两端的韭菜园和西瓜洲地区。各城市组团布置小型综合文化娱乐中心,如游艺室、图书室、小型电影厅、录像厅等。综合文化娱乐中心各占地3.5~5.0公顷。

第三十八条体育用地

在靠近迎宾大道南侧修建市级大型体育中心。其它地区分散布置小型体育用地。

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用地

于曙光路规划疾病控制中心用地。2010年前在新区规划建设1,000床大型综合医院一处。

第四十条教育科研用地

完善现有陶瓷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在湘湖镇建设景德镇学院新校区。新区内适当布置中小学建设用地。于602所周边规划一所研发中心。

第四十一条市场用地

规划安排陶瓷贸易、个体服装、小商品批发、水果、蔬菜及综合批发市场等市级大型市场,靠近对外交通出入口布置。

农贸市场按综合市场规划,包括肉菜、小百货、小型书店、小型自选商场、修理店、粮油小商店等,设置于各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内,设置标准0.7~1处/万人,每处占地2,000~3,000平方米,在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具体按此要求布置。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第四十二条规划2020年工业用地总规模为2278.9公顷,占总用地的28.49%,人均用地为28.02平方米/人。仓储用地总规模为216.2公顷,占总用地的2.70%,人均用地为2.66平方米/人。

第四十三条规划工业用地容量控制具体指标如下:表9-1工业用地容量控制指标表类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一类工业用地(MM1)30-40%30-35%12-24m二类工业用地(MM2)20-40%25-30%6-12m三类工业用地(MM3)≤45%20-25%4-6m第四十四条工业用地布局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陶瓷高新科技开发园为龙头,结合原有工业,形成以陶瓷高新科技一体化的工业结构。

第四十五条仓储用地容量控制主要按仓库类型、用途等要素来确定。仓储用地布局根据仓储类型、用途、规模等,结合工业、对外交通、生活居住等用地的布局进行统一综合规划。仓储规划用地向货物流通中心方向发展,远期成为集储、运、销为一体的社会化公共设施。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四十六条公路规划措施

1、规划“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景德镇段。

2、规划206国道为一级公路,进一步完善对其进行改造的配套建设。

3、建设环城南路高速公路,疏散过境交通流量。

4、完成田乐公路一期工程。

5、建设浮梁湘湖-乐平高家的一级公路。

6、规划建设济南-广州的高速公路景德镇段。

第四十七条汽车客货运站规划

进一步完善现有汽车客运站的建设,于东郊组团规划新建一汽车客运站。在洪源组团配合物流中心规划大型的货运站场。

第四十八条铁路规划

1、规划建设九景衢铁路景德镇段。

2、取消黄泥头―小港咀窄轨铁路专线。保留黄泥头―青塘发电厂专用线。经市区的铁路两旁设置标准绿化隔离带。

3、增加景德镇-北京、景德镇-广州、景德镇-上海的车次。

4、改善铁路路基条件和通车设施,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形成夕发朝至、朝发夕至的,以中近程为主要客源的快速旅游列车。

5、改善景德镇火车站的接待设施。

第四十九条机场规划

1、将现有罗家4C级民航机场扩建达到4D级民航机场标准,陆续开通景德镇至南京、杭州、桂林、深圳、武汉、昆明、成都、厦门、沈阳等航线;2010年开通国内(含香港、澳门)30多条航线,年客运量达到100万次,年货运量可达100-200万吨,远期规划开通至东京、汉城、新加坡等国际航线。

2、增加景德镇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地的航班密度。

3、开通庐山-景德镇-黄山直升飞机空中游。

4、机场主端侧设计净空要求,空中走廊为北偏东40度60秒。

5、改善新建候机楼内接待设施,增加旅客候机室内的座位和服务项目。

6、加速机场和市内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以及运输工具的改进和完善。

第五十条水运规划

1、规划2010年前在昌江下游新建客、货运码头各一个。

2、整治昌江航道,综合利用昌江渠化工程,大力发展水上客货运输,建设好昌江上游浯溪口工程,确保昌江通航300吨级货船。

3、开通景德镇-鄱阳湖赣江水上客货运及水上旅游线。

4、加快码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五十一条规划原则

1、优化城市道路用地结构。

2、疏解过境交通,分散城市中心区流量。

3、完善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加强支路建设。

4、实行公交优先政策,控制摩托的出行量。

5、主次支路分级明确,机动、非机动、行人分离。

6、加强交通管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7、协调好近期远期道路修建的过渡衔接工作。第五十二条路网总体结构

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形成内、中、外三级环状道路与方格网状道路相结合的城市路网结构,路网重点实施建设“三环七纵十三横”。各组团之间由城市环路有机相连,使各功能组团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各个功能组团内部形成环状或方格网状的相对较为独立完善的交通系统。第五十三条环线设置

景德镇城市交通环线建设形成内、中、外三级环路。其中内环路为瓷都大道-昌江大道-广场北路-广场南路-曙光路;中环路为金岭大道-紫晶路-西山路-景德大道-景瑶公路-昌江大道东延伸段-景樟路-三贤大道;外环路为206国道-景婺黄(常)-南外环。第五十四条纵横道路建设

城市南北向干道建设7条,分别为206国道(景德镇段)、金岭大道-西山路、瓷都大道、广场南北路、通站路、林荫路-陶阳路-三宝路、景瑶公路。

城市东西向干道建设13条,分别为景婺黄高速公路(景德镇段)、唐英大道-三贤路、三河路-昌江大道-昌江大道东延伸段、迎宾大道、建设大道、昌南大道-珠山路-朝阳路、世纪大道-新厂路、通江路、曙光路、景德大道、工业园主干道、岚山路、南外环。第五十五条风景(景观)路建设

风景路的设置主要依靠城市的历史街道和沿江河道路,突出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旅游特色。建设沿河景德大道风光带、迎宾大道、生态路,做好昌江、南河、西河两侧道路的景观建设。强化陶瓷博览区和湖田古窑址处的景观道路建设。第五十六条路网密度

市区规划路网密度主干路为每平方公里1.2公里,次干路为每平方公里1.4公里,支路为每平方公里3公里。规划道路用地率为14.33%。老城区规划道路用地率达到15.68%。道路建设各项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第五十七条道路分级规划

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规划。

过境路:红线宽度68-108米,设计车速40千米/小时。

主干路:红线宽度40-50米,设计车速40-60千米/小时。

次干路:红线宽度25-40米,设计车速40千米/小时。

支路:红线宽度15-30米,设计车速30千米/小时。

步行路:红线宽度15-30米。第五十八条道路交叉口设施规划

道路交叉口设施规划包括立交规划和渠化路口规划。其中立交划分为非互通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两种型式。非互通式立交一般为跨线桥,其用地在道路红线范围内;互通式立交由于型式不同,用地面积有所差异,一般用地规模不超过10公顷。立交形式应力求标准化,就简避繁。平面交叉路口应按规定拓宽进口车道,并相应拓宽红线。各类交叉路口周围建筑应按规定后退红线。表11-1交叉口设计形式表立交型式通行方式通行能力(当量量小汽车/小时)用地规模(公顷顷)跨线桥非互通式4000~600002.0~2.5部分苜蓿叶形非互通式6000~800003.5~5.0部分定向型非互通式

2.5~3.0环形互通式5000~700002.5~3.0喇叭形互通式6000~800003.5~4.5苜蓿叶形互通式9000~1300007.0~9.0定向型互通式13000~1550008.5~12.55表11-2城市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及用地规模交叉口型式相交道道路等级T型灯控交叉口十字型灯控交叉口口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用地规模通行能力用地规模通行能力用地规模主干路与主干路3.3~3.70.504.4~5.00.65

主干路与次干路2.8~3.30.403.5~4.40.552.4~2.71.0~1.5次干路与次干路2.2~2.70.302.8~3.40.452.0~2.50.8~1.2注:通行能力单位:千量小汽车/小时;用地规模单位:公顷

第五十九条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

规划在城市出入口设置大型货运停车场,位于主要对外通道附近,解决城市对外联系方向上大型货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具体位置依据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控制。城市内部按规范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同时在支路及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上设置港湾式路侧停车带。公共停车场用地人均0.85平方米。2010年市区拟安排公用停车场(库)5处,车位1,200个;2020年将停车场增至10处,车位达7,000个。

第六十条公共加油站规划

根据用地布局和交通需求,合理布置公共加油站,服务半径按900米控制,同时考虑采用新能源的需要,逐步推广加气站,尽量与加油站结合布置。加油站进出口宜设在次干路上,并附设车辆等候加油的车道。公共加油站在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布置。

第六十一条货物流通中心规划

为使货物运输安全便捷,易于货运交通管理。景德镇市区货物运输应以社会化专业运输为主,同时结合市区货物特征合理选择货运车辆。大、中、小货车的合理车型比例为1:5:3。

第六十二条城市广场规划

规划城市公共广场11处,分布在市区的车站、码头,以及行政、居住、商业中心区等地。城市广场规划按人均0.2-0.5平方米的指标进行控制。

第六十三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1、公交规划目标

提高公交车总量,至规划期末,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标台。优化线网布局,提高线网覆盖率,使城区公交站点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合理设置各类公交场站,保证公交场站发展的用地需要。

2、公交发展原则

(1)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争取在城市形成规模的同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交网络,达到每万人拥有8辆公交标准车的水平。

(2)公交车辆以单机标准公交车(大巴)为主;小型客车(中巴)、出租车为辅。

(3)随城市规模的扩展,逐步形成快速公交走廊。

(4)建立中小巴系统,利用中小巴特有的灵活性,使之作为常规公共交通的一种辅助方式。

(5)建立完善的公交站场,在主要公交线路上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6)市内公交线路长度控制在15公里以内,站距控制在500米左右。

3、公共交通政策

限制摩托车发展,摩托车总量控制在现有水平以下并逐步取缔;合理有序发展小汽车,从“抑制拥有,鼓励使用”转向“鼓励拥有,抑制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占居民出行的比例,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出租车、私人小汽车为辅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强化居民交通法规意识,建立交通管理中心,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4、公交车辆规划

按每辆单机标准公交车年客运量40万人次估算,折合每日1000人/次左右。2020年景德镇市区公交车需求量按200辆标准规划配置。

5、公交停车场规划

规划建设综合车场,集行政管理机构、停车场、保养场等功能于一体,作为公交总公司或分公司所在地。由于综合车场兼首末站功能,其用地规模应综合考虑。

2020年市区规划首末站20处,枢纽站5处,保养厂2处,综合车场5处,总用地规模为20公顷。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第六十四条规划目标

景德镇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山在城中”,“城在绿中”,构筑“山、水、城、林”融合和谐的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利用景德镇城市四面青山、江河穿城、山水环抱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气候与土地条件,构筑和优化城市山水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大生态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最佳居住环境。

第六十五条用地布局结构

建设点、线、带、面、楔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以山地、丘陵、河道、园地、农田林网等防护隔离绿地组成绿楔,伸入城市内部。

1、点一一由街头绿化,居住小区、居住区及村级公园组成。

2、线一一由道路、河流两岸的绿化组成,用绿色通道把中心城区和各镇区连接起来。

3、带一一由工业区防护隔离绿地及较宽的道路绿化带组成。

4、面一一由市级、区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风景旅游区等组成。

5、楔一一由山地、河岸、园地、农田林网组成。

第六十六条绿地系统建设措施

1、在基建报建时严格执行省《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和市政府《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暂行规定》。绿地面积不足的要实行异地绿化补偿,收缴绿地补偿费。同时要切实加强绿化管护,巩固绿化成果。

2、搞好全市古树名木的调查建档、拍照、挂牌工作,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切实搞好管护。

3、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增建生物防火林带300公里,修建防火通道200公里,并逐步建成水泥硬底化通道,提高森林防火的能力。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重点是防治虫病,找出防治办法,进行综合治理。

4、提高林份质量,建设混交林和风景林,抓好主干公路和边境绿化形象工程建设。继续提高绿色通道的绿化质量水平。

5、改变粗放的“铲平”开发方式,尽可能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尤其应注意保护独立的山丘;并要下决心搞好石场复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6、各级公路、河道、铁路两侧按规定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此为骨架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林网完好率达到90%。

7、在搞好四旁绿化的基础上,远郊区所有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都要建设环城林和村镇片林,建设一批公园绿地,逐步提高环境质量。

8、市区绿化要与“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相结合,加快绿化隔离地区的植树进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森林公园、防护林和苗圃、花圃,扩建、新辟公园和街头绿地,搞好四旁绿化,加强居住区绿地和单位专用绿地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高水平的市区绿化系统。

9、在市区中心地区的四角保留楔形绿地,形成通风走廊。严格控制中心区周边地区的建设,逐步增加绿化比重,发展成为大面积片林。要尽快建设好环绕市区中心地区宽100米以上的绿化环带,主要是迎宾大道的绿化带建设。

10、建设市区公路、铁路、河湖水系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形成绿化网络。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精心绿化主要干道,形成乔、灌、花、草结合的花园式道路。

11、保持现有市区湖泊水面,补充清洁水源,加强河湖管理,进行绿化美化,提供娱乐、游憩场所。并进一步研究部分河道通航游览的可能性。其他河道凡有条件的也要综合开发风景资源,绿化美化环境。

12、严格控制各单位的绿化用地,旧城区不低于25%,旧城以外地区不低于30%。新建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区绿化用地不低于20%,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第二节城市景观第六十七条规划原则

1、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

2、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3、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场所与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十八条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以规划区各公园、广场节点为核心,沿街沿河绿化带为骨架,各组团内附属绿地为基础,滨水绿化景观为主的水乡生态绿化系统,构造蓝轴(水系)、绿轴(绿化带)相互交融的生态发展空间。

第六十九条园林景观规划

以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庭院(单位、厂区)绿化为重点,以增加绿化量、美化环境为目标,建设一批环境优美、景观别致、各具特色的风景线、风光带、休闲广场、街心花园、园林化小区、园林化单位等,加快景德镇市“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绿化的品位和档次,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第七十条一江两岸景观建设

一江两岸景观带的建设。景德镇市区河道长12.50公里,地处昌江中游,沿江设有客货码头7座。

昌江目前水体保存良好,几乎没有污染,沿江人民生活用水大多依靠昌江。无论从历史价值,环境资源还是城市景观等方面来看,昌江水系的保护与开发都值得重视。目前市内昌江两岸环境较差,有必要进行整治,为市民休憩,游客观赏以及城市景观塑造作出贡献。第十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七十一条保护原则

1、从景德镇城市布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着手保护和规划工作。

2、充分尊重历史环境,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3、充分研究分析景德镇特色,发掘和延续历史文化内涵,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和持久性。

5、要兼顾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居环境改善,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第七十二条保护思路

以保护景德镇地区珍贵的陶瓷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及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为重点;使新旧建筑、新的建设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要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要继续在城区和广大市域范围内增划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第七十三条保护空间格局

要从整体上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尤其要从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上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规划的总体构想是以昌江为一条主脉,联系老城内四个主要内环保护区域和老城周边四个外环保护区域。景德镇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空间格局分为:一条主脉(昌江);内环保护区(包括珠山明清御窑遗址保护区、湖田古窑遗址保护区、枫树山陶瓷文化博览区、三闾庙文物保护区)、外环保护区(包括浮梁旧城古文化保护区、瓷土矿保护区、瑶里历史文化保护区、乐平文物保护区)。控制范围分为三级(绝对保护范围、建筑控制区、环境协调区)。

第七十四条保护措施

1、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切实做好于保护中求发展的工作,杜绝乱拆乱建古建筑的现象发生。加强对“古码头遗址”的开发。三闾庙古码头及其对岸码头,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的节点来开发利用。

2、协调好城市新区建设与城市老区的关系,新区建设规划应体现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老城区改造要基本保持原有的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在这些地段合理进行土地置换,迁出人口,降低核心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3、对于历史悠久并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应以重点维护和保护。保护和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由珠山路直至朝阳路形成景德镇市东西走廊,其两侧的建筑布局和景观布局风格须充分体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4、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还要做好精神层面的保护,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市领导及全市人民的保护意识,共建城市。在保持古民居、古窑址、古建筑、街巷以及街区的同时,更要保留好能够体现城市历史特点的生活习俗。

5、景德镇保护规划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处理好与该城市密切相关的昌江、南河、西河的关系,利用沿河景观资源优势做好城市景观规划。注意保护高岭村及其周边的自然特色,做好高岭土发源地遗址以及其自然特色的保护工作。第十四章旅游专项规划第八十一条总体思路

根据《景德镇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景德镇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为:一个形象(中外瓷都——天下名镇)、两大特色(陶瓷文化和山水生态)、三大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地缘优势)、实现四化(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国际化)。

第八十二条开发模式

旅游景点的开发要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有机协调,景点的开发总是以具有艺术观赏价值、文物研究价值、历史追溯价值为主要前提,这些景点大多都是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开发商要和保护主管单位达成一致,在开发和旅游上合理运用资源和统一调配资金,保护单位的拨款可以用于对文物的修缮和环境的改善,另外旅游的一部分收入可划出来加强对文物的进一步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第八十三条旅游体系布局

1、大区域旅游城市群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景德镇要积极配合大区域旅游城市群布局这一趋势,组建周转能力强大的物流、人流中转中心。在中期规划中结合各条旅游线路修建高档次的宾馆、酒店。远期规划过程中,积极向国家和有关部委争取在景黄高速修建的基础上,穿过杭州延伸至上海,开通景、杭、沪都市旅游线路,另外考虑开通景德镇——三清山——武夷山的风景旅游线路,这些线路的出行距离均不超过8小时,发展的潜力极为明显。

2、市域范围的旅游体系布局

开通瑶里风景区——金竹山寨风景区——东埠古街——高岭古矿区——玉田湖风景区——红塔、古县衙旅游区——景德镇市区——翠平湖风景区——洪岩风景区旅游线路,修建市级公路,实行联营机制。

3、市区范围的旅游体系布局

景德镇市区内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珠山明清御窑遗址、龙珠阁、中国陶瓷博物馆、一江两岸风景带、枫树山陶瓷文化博览区、湖田古窑遗址、三闾庙古街区包括莲花塘、人民广场、中山北路仿古步行街、海慧游乐园等,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城市中环线内开设市区这几个主要古迹遗址的旅游直达线路。

第八十四条瓷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利用考古发掘和文物展示,建设御窑陶瓷博物馆,展示陶瓷历史断层,在地面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形成观赏性与参与性兼具的特色旅游线路,以整合旅游资源为依托,发挥文物古迹可利用性的功能作用。

结合陶瓷大市场、中小学陶瓷培训基地的建设,开发集陶瓷艺术品鉴赏、陶瓷文化教育、陶瓷精品购物、陶瓷制作工艺欣赏、陶瓷制作亲身体验、陶瓷名家现场报告等全方位、多功能的陶瓷旅游线路。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八十五条保护规划原则

1、保护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求,提高生活功能区环境质量,保护好自然与人文景观。

2、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实行全过程控制。

3、坚持扬长避短,合理资源配置原则,充分利用综合与系统分析技术,使之产生最佳环境效益。

4、坚持强化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使规划成为促进和落实“八项制度”的基础和先导。

第八十六条环保目标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生产,逐步治理老污染源,使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主要污染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中、远期进一步搞好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基本稳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使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将景德镇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第八十七条城市环境分区

1、一级环境保护区

把核心保护区、行政中心以及大学城定为一级环境保护区。该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的二级标准;区域噪音按《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1类标准。

2、二级环境保护区(I类)

把北环路居住生活区、老城区内部的生活小区、浮梁片区规划为二级环境保护区(Ⅰ类)。该区是城市重点环境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的二级标准;区域噪音按《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1类标准。

3、二级环境保护区(II类)

把西北门户区、西南科技园区、浮梁科技园规划为二级环境保护区(Ⅱ类)。该区重点是现状商业、居民混合区及规划的商业活动区,无污染工业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的二级标准;区域噪音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

4、三级环境保护区

把焦化煤气厂、昌河汽车城、高新区(吕蒙)一带规划为三级环境保护区。该区现状已经是重度污染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在采取一定措施后,预测未来仍将有一定污染,是环境保护重点治理控制地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的二级标准;区域噪声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

第八十八条环境控制目标

1、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的二级标准执行。

2、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水体水域控制城镇功能区类型水质目标昌江河支流杨村河河杨村河(北河)发发源地(跑马马降、鸡冠石石)-峙滩杨村入入昌江河处浮梁县渔业用水区Ⅱ昌江河支流西河黄坛三县尖-三闾闾庙入昌江河河处浮梁县渔业用水区Ⅲ昌江河支流东河谣里白石塔五谷尖尖-鹅湖镇饮用用取水口下游游200米处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昌江河支流东河鹅湖镇饮用取水口口下游200米处-东港桥入昌昌江河处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Ⅲ昌江河支流南河南河与婺源交界的的三花尖南麓麓入境处-黄泥头水厂厂取水口下游游200米处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Ⅲ昌江河支流南河黄泥头水厂取水口口下游200米处-西瓜洲入昌昌江河处昌江区景观用水区Ⅲ昌江兴田镇埠(与祁门门县交界)入入境处-峙滩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昌江峙滩-朝天门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Ⅲ昌江朝天门-浮梁县水水厂取水口上上游1000米处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Ⅲ昌江浮梁县水厂取水口口上游1000米处-瓷都大桥下下游100米处珠山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昌江瓷都大桥下游1000米处-渡峰坑珠山区景观用水区Ⅲ昌江渡峰坑-鱼山水闸闸珠山区工业Ⅳ昌江鱼山水匣-昌江河河鱼山、丽阳阳出境处昌江区景观用水区Ⅲ玉田水库南河上游入玉田水水库处-玉田水库出出口浮梁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乐安河支流官庄河河历居山小河口-历历居山小河口口-氵名口入乐乐安河处乐平市景观用水区Ⅲ乐安河支流车溪涌山共库入境处--浯口镇西湖湖桥东南鸡公公山下入乐安安河处乐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乐安河支流番番溪科山下东麓-鸣山山入乐安河处处乐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乐安河支流长乐十里岗乡-氵名口口出口滩入乐乐安河处乐平市渔业用水区Ⅲ乐安河支流建节众埠镇入口处-众众埠镇尚濂咀咀入乐安河处处乐平市景观用水区Ⅲ乐安河支流安殷洄田乡港背村入口口处-方家滩乐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Ⅲ乐安河支流安殷方家滩-翥山渡入入乐安河处乐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乐安河氵名口入境口-虎山上上游1000米乐平市渔业用水区Ⅲ乐安河虎山上游10000米-虎山下游1000米乐平市渔业用水区Ⅱ乐安河虎山下游10000米-接渡大桥上上游1000米乐平市渔业用水区Ⅲ乐安河接渡大桥上游10000米-韩家渡大桥乐平市景观用水区Ⅲ乐安河韩家渡大桥-乐安安河出境处乐平市渔业用水区Ⅲ共库乐平-婺源、浮梁交界处处乐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Ⅱ3、环境噪声质量目标

按景德镇市城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执行,城市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第八十九条环卫设施布局

1、尽快完善垃圾中转站的布点,按1.5平方公里规划一处,中转站用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设置在主次干道。

2、垃圾收集站(点),居民区按300米半径设置1个,占地面积30平方米,逐步实行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粪库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现有粪库4座,规划在西南区新建粪库1座,2020年内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合理分布公厕,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每400米设置一个,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加快现有破旧公厕改造,至2010年水冲式公厕达到80%,2020年达到100%,粪便机械化清运率达到100%。

4、市区垃圾近期仍采用卫生填埋法,远期以焚烧法为主。工业废弃物的处置首先应加强综合利用。对工业危险废物和医院的废弃物应设置专门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5、垃圾处理场应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场的卫生防护带为500~800米,垃圾焚烧场的卫生防护带为300~500米。规划对市区4个区的垃圾填埋采用统一集中处理的方法,以利于卫生管理,防止污染源的扩大。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第九十条用水量预测

规划2020年景德镇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800升/日,则总用水量为64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为100%。

第九十一条水源规划

规划以昌江、南河为城市主要水源,辅以人工水利工程。划定昌江上游为城市主要水源保护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管理。

第九十二条城市供水设施规划

城市现状有3座水厂,2001年日供水能力为20.4万吨/日,在建的第四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万吨/日(见表20-1)。表20-1厂名取水方式水厂供水能力(万万吨/日)观音阁水厂昌江地表水6.5洋湖水厂昌江地表水11.8黄泥头水厂南河地表水2.1合计

20.4规划增建两处水厂,其中西区水厂位于西市区南部,湘湖水厂位于湘湖镇东南角,设计供水能力分别为15万吨/日和10万吨/日,届时城市日供水能力达65.4万吨/日。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第九十三条污水量预测

取2020年综合污水排除率为80%,则城市污水总量为51.2万立方米/日。

第九十四条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区部分区域可保留合流制排水形式,通过截流管输送至污水厂处理排放。新区可分期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排放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先解决污水处理排放问题,再完善雨水灌渠。

第九十五条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取污水处理率为60%,则规划污水处理规模为30.72万立方米/日。

根据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集中处理为主把市区划分为3个污水排除与处理区,建设污水处理厂3处,分别位于城市西北、西南与南部,规划其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12万立方米/日、12万立方米/日和8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规模到2020年应达到32万立方米/日。

第九十六条污水管线布置

2020年市区城市污水管普及率达到90%,沿昌江、南河建设截流干管,沿城市主要街道铺设污水干管。

第九十七条逐步完善雨水排除系统

城区旧沟除少数经整修可继续利用外,部分合流旧沟结合危旧房改建和道路拓宽改造为雨、污分流管道。重点解决低洼地区的严重积水问题,增设6到10处雨水泵站,确保雨水顺利排放。更新改造排水能力低的雨水管,疏挖下游排水河道。2020年市区雨水管道服务面积率达到90%以上。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第九十八条电力负荷预测

预测2020年全市负荷应达到55万千瓦;全市用电量22.3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2787千瓦时。

第九十九条电源规划

2010年电源总供电能力应达到江西省电力设计院编制的《2010年景德镇供电区110千伏及以上电网规划》(卷册检索号:36-X2821G-A-01)中所预测的目标,即可满足全市用电需要。2020年电源总供电能力应达到50万千瓦以上,缺少电力应尽量从省网电得到满足,并应积极开发水电事业。

第一00条电网规划

1、景德镇电压等级分为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380伏/220伏。

2、2020年建成1座500千伏变电站。

3、逐步形成220千伏主干输电网,2020年就建成5座220千伏变电站。

4、加强110千伏主干送电网建设,2010年建成5座变电站,2020年建成10座变电站。

5、完善35千伏主干配电网,近期应加紧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使其尽快形成环路。

6、加强农网建设,提高农村用电水平。

第一O一条变电站建设

1、充分预留变电站站址,站型应朝大容量,少占地方向发展。

2、220千伏变电站沿规划建成区两侧高压走廊附近布置,部分深入城区中心,110千伏变电站可深入城区中心。规划增设7处110千伏变电站。

3、建站选址可采用三种方式:结合旧址改造和调整规划布置;大型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和大型企业单位宜采用110千伏直接供电;部分地区可考虑地下式变电站。

第一O二条走廊规划和高压线路

1、走廊:结合带形组团式城市结构,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大型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树立先有走廊后有线路的概念。走廊应少占城市建设用地,并满足城市景观要求。

2、高压线路:线路敷设考虑安全实用,节约用地和承受能力,长远规划,远近结合,线路应尽可能在规划走廊内敷设。第十九章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一O三条电信规模预测

1、电话网络规模:2020年全市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0%,其中城区达50%。全市电话用户达到32万户,全市交换机容量为40万门。

2、长话网规模:到2020年,长话电线数达到4万条,交换机容量达到4万路端。

3、移动电话规模预测:移动电话网是实现通信个人化的必要途径,是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大力发展。预测2020年普及率达到60%,用户达48万户,交换机容量达到60万线。

4、数据通信网规模:加快数据通信发展速度,采用高科技数据通信方式,2020年数据用户应达到16万个。

第一O四条微波通信和微波通道

以昌江为界,规划东西两个收发讯区,集中安排全市主要无线电收发讯站点,并划定保护范围,防止电磁干扰,城区内应尽少采用直接传播方式,尽量利用收发讯区中心转站转播。

第一O五条有线电视网

加快景德镇有线电视网建设,实现全市有线电视联网及统一管理。规划到2020年将网络发展到全市,总用户达到20万户以上。

第一O六条电信设备用地规划

全市规划邮电信息枢纽中心1座,位于西市区,作为全市邮电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心;到2020年电信枢纽达到1座;综合电信楼(汇接局+端局)达到2座;一般电信局楼10个。

第一O七条邮政业务规模预测

根据2001年人均14件,年函件量为540.3万件的现状,预测2020年人均15件,年函件量为1350万件。

第一O八条邮政系统规划

形成邮电局、邮电支局和邮电所三级邮政局系统,提供优质高效,极其方便的邮政服务。到2020年逐步建成邮电支局80座,邮政所35处,邮政所服务半径小于1000m。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第一O九条燃气需求量预测

预测2020年居民,公建和工业用户液化石油气耗量为10万吨/年。预测2010年及2020年煤气用量分别达到1000万立方米/年和2500万立方米/年。

第一一O条燃气系统建设

加快区域气化站的建设,作好近、远期管网的衔接,保证近期建设管网符合远期使用天然气要求。在新区扩大燃气管道服务范围,大力发展管道供气用户。市区边缘区及老市区等不便敷设煤气管道的用户可适当发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近期以煤气及液化石油气为主,远期考虑天然气的引入。第二十一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消防工程第一一一条消防规划要求

满足城市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消防站规划、城市消防给水、消防通信规划的基本要求。

第一一二条消防队伍建设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走全社会办消防的路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组织,以适应消防工作的需要。到2010年,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的中心镇、开发区、工业区均要建立民办消防队。现在企业专职消防队,要保持人员的稳定,逐年更新器材,加强装备建设。全市重点单位、街道、乡镇要逐步建立义务消防队,形成公安队、企专队、义务队为一体的消防保障体系。

第一一三条规划措施

根据《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消防站的布局就应以接到报警五分钟内消防车可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的规定,根据景德镇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布局,除现状消防中队之外,至2020年消防站应达到16处,每处用地1-1.3公顷。第二节防洪工程第一一四条防洪标准

城市主要工矿企业、仓库、机关、学校等重要部门要能抗御20-50年一遇洪水,一般地区最低要能抗御10-20年一遇洪水;2010年以后,按中等以上的现代化都市要求,能全面抗御50-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奋斗目标。

第一一五条规划措施

1、强化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能,制订科学防洪方案,明确任务,范围、做到城市防洪和农村一起抓,重点抓城市防洪,落实《防洪保安资金征收管理办法》,足额征收防洪保安资金,用于防洪非工程措施和建设防洪工程。

2、进一步完善“昌江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建立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水遥测先进技术功能,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水文情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水文预报的预见期和精度。提前对突发性洪水的预报,使之尽量减少经济损失,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提前3小时作出一次洪水预报能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0%左右,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防洪减灾措施。

3、科学地调度鱼山闸坝,完善调度方案和操作体系,避免调度失当,抬高洪水位造成更大损失。鱼山闸孔启闭应由市防总直接下达指令调度。

4、水行政部门要加强执行《水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管理力度,每年汛期来临前要全面进行一次整顿疏障大检查,凡是违章建筑物,有碍泄洪能力的一律请有关建设部门负责拆除。

5、加强过河建筑物设计标准的审查和管理,凡是涉河的建筑和设施必须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方可开工建设,设计洪水标准不得低于50年一遇,重点工矿企业建设选址,须经过洪水影响评价和分析论证,其址抗洪能力不得低于20年一遇。

6、为能抗御特大洪水的侵袭,拟在昌江中上游建造大型水利工程。根据《饶河流域规划》,宜选择浯溪口水利工程为昌江防洪骨干工程,工程总库容526立方米,防洪库容317.5立方米。通过库堤结合,综合运用,调峰错峰,科学调度,可将城市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的水平,大大减轻市区洪涝灾害。同时,可为景德镇市提供水资源保障。

7、为使城市能抗御50年一遇大洪水,在兴建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同时,还需在昌江、西河和南河市区段修建防洪墙和防洪堤。根据50年一遇洪水淹没图,需在市区西河两岸低洼段,昌江右岸韭菜园至吕蒙桥下游杨家港段以及南河皖赣铁路桥至卫生洁具厂段修筑防洪堤。昌江左岸建材厂至南河皖赣铁路桥修筑防洪堤,在昌江大桥上游城市段修建防洪墙。在考虑浯溪口水库调洪作用下各河段抗御50年一遇洪水,堤顶高程见下表。目前各防洪堤(墙)顶高程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待浯溪口水库建成后各防洪堤(墙)可抗御50年一遇洪水,达到中等城市防洪标准要求。防洪河段堤顶高程单位:米河名河堤50米一遇洪水堤顶高高程20年一遇洪水堤顶高高程西河西河口至罗家垦殖殖场35.20——337.0033.40——335.00南河皖赣铁路桥至卫生生洁具厂33.60——337.2032.00——336.30昌江韭菜园至杨家港33.50——331.0031.90——229.60昌江建材厂一南河口一一皖赣铁路桥桥35.50——333.6033.70——332.00(注:文内水位高均为吴淞基面。吴淞基面-674米=黄河基面)

8、整治城市湖塘,在河、漫、滩开扩地段筑围堤,或者挖深,形成一个较大水面,叫围堤式池塘;还可以整治原有雨水池塘,开出水口,变死水为活水。这样可以调节气候,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城市;可蓄积雨水,作为地面水的排放水体。还可利用修建福利设施,增加城市文化休息的活动场所。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第一一六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资料表明,境内地震烈度为不大于5度。

第一一七条防震减灾措施

1、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采用组团式结构,用林地公园及耕地将各组团分开,提高城市的总体抗震能力。规划区西部东江河网地带多保持农田耕地,少布置高层建筑物及重要的市政构筑物。

2、对潜在震害严重的旧城区采用拓宽打通道路、开辟新道路、改建危旧房屋、降低建筑密度等规划措施,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3、对城市主要道桥、高层建筑物、重要公用设施、政府机关、主要医疗单位等按抗震设施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

4、在进行城市规划布局时,注意设置绿地等空地,可作为震灾发生时的临时救护场地和灾民的暂时栖身之所。第四节人防工程第一一八条指导思想

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方针,坚持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国家投资与社会、集体与个体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人民防空工程建成布局合理,类别齐全,功能配套的网络式城市防护工程体系的目标要求,使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第一一九条规划将城市人防工程划分为人员掩蔽工程、指挥通信工程、防空专业对工程、其他配套工程四个部分。

第一二O条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1、采用片区式城市结构,片区间用绿地或林地分开,增加城市防空、防火及人员隐蔽能力。

2、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改善城市道路系统,保证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畅通无阻,便于战时人员疏散和人防物资的输送。

3、对大量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的仓库、工厂,规划安置在出事情况下不影响城市的地方。

第一二一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1、建设防空地下室,平时可用作商场、娱乐、车库、仓库,战时可作为人员掩蔽、物资贮存。

2、可结合医院、电站、绿地、广场等设施的改造,建设地下医院、电站、车间、仓库等设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抗毁能力。

3、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环境特点,修建地下街、地下过街道、地铁、过江隧道及地下共同管沟。

4、协调城市的整体功能,使城市地上、地下形成一个有机空间网络,成为一个综合体。

第一二二条建设沿江防灾减灾绿带

规划将防洪堤与沿江绿带(昌江、南河、西河)相结合,形成沿江生态走廊,该走廊可作为防灾、抢险的场所和通道。

第一二三条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的规划布置

1、一级避灾据点:一级避灾据点,是灾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按照人口密度和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内。由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居住区级公园、广场、街旁游园及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

2、二级避灾据点:二级避灾据点应分片选取,与一级避灾据点有机结合,并以城市周边的大型市级公园为主,城市近郊区由于空地较多,避灾点也可灵活选取,以求在灾害发生时,将城内居民安全、迅速地转移至宽敞的环境。第二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一二四条近期规划原则

在景德镇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景德镇市“十五”计划,依托老城市,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性,并考虑城市远期发展,保持与总体规划结构布局的衔接性和一致性。重点理顺道路等级体系,完善道路系统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开发一片,利用一片,使其滚动发展,用有限的资金,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第一二五条近期建设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