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扇》介安堂本序跋、题辞论说王亚楠【摘要】《桃花扇》介安堂本中的多篇(首)序跋和题辞是这部名剧的接受史和批评史上最早的评论文字。它们的作者多数与孔尚任有较密切的关系,其内容本身不仅涉及该剧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和主题意旨,而且指出和肯定了该剧的整体构思、叙事艺术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因此这些文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和准确地接受和评价《桃花扇》。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19总页数】6关键词】《桃花扇》;介安堂本;序跋;题辞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桃花扇》初刻时,除了孔尚任自作的多篇文字和“借读者”的评点之外,还有多篇(首)其友人所作的序跋、题辞。除刻本所载、现在所见的这些序跋和题辞外,还有许多“投诗赠歌,充盈箧笥,美且不胜收矣”[1]7。对于这些诗篇,孔尚任说“俟录专集”,但最终应是未付诸实践,这些诗篇也从此佚失了。这些序跋和题辞包括顾彩所作序文(末署“梁溪梦鹤居士”)、黄元治等人的跋语、吴穆所作《后序》和田雯等人的题辞。它们是最早的评论《桃花扇》的文字,其作者与孔尚任多有密切交往,因此对于探求和揭示孔尚任的创作意图和《桃花扇》的主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值得深入、细致分析。《桃花扇》后来的所有刻本、排印本也都收入了这些序跋、题辞。现存《桃花扇》最早的刻本是康熙间介安堂本,也是距该剧成书最早的本子,应该最为接近成书时的内容,故本文以介安堂本中的序跋、题辞作为分析对象,依次论之。一、《桃花扇》介安堂本序跋论说介安堂本《桃花扇》仅有序文一篇,为孔尚任友人顾彩所撰;有跋语六篇,作者分别为黄元治、刘中柱、李柟、陈四如、刘凡、叶藩和吴穆。顾彩曾与孔尚任合作撰写《小忽雷》传奇,又曾改编《桃花扇》为《南桃花扇》,还曾受孔之所托传信与容美土司田氏,并在其地观看田氏的家班搬演《桃花扇》和《南桃花扇》。因此,两人密切而特殊的关系,使他的这篇序文更具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而李柟则是《桃花扇》首演的组织者,刘中柱曾在北京多次观看过《桃花扇》的演出,后来外任真定知府时也组织搬演过该剧,孔尚任还曾一同观赏。吴穆与孔尚任也有较多的交往,并曾为《小忽雷》撰写《后序》一篇。顾彩在序文中首先述说了自己对于明朝和弘光政权覆亡原因的认识,认为明末之时,“伟人欲扶世祚,而权不在己;宵人能覆鼎,而溺于宴安。搤腕时艰者,徒属之席帽青鞋之士;时露热血者,或反在优伶口技之中”,并感叹“斯乾坤何等时耶”[2]275。因为时代环境的限制,为免触犯清廷忌讳,顾彩的分析仅涉及明朝和弘光政权一方的尴尬处境和最终灭亡的原因。这当然是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更何况“伟人欲扶世祚,而权不在己;宵人能覆鼎餗,而溺于宴安”只是当时明朝朝内朝外错综复杂矛盾斗争的一个方面。具体到《桃花扇》的剧情,顾彩认为阮大铖自知错误、有悔过之心,“然而清流诸君子持之过急、绝之过严,使之流芳路塞、遗臭心甘。城门所殃,渐至荆棘铜驼而不顾”。[2]275这不是顾彩一人的标新立异的认识。《桃花扇》第三出《哄丁》的最后一条眉批评价复社文士在殴辱阮大铖后所说的话“张皇满溢”;第八出《闹榭》,对于陈贞慧和吴应箕特意张挂“复社会文,闲人免进”的灯笼,眉批指出:复社当年过于标榜,故为怨毒所归。”*参见《桃花扇》第八出《闹榭》眉批,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明末时,复社成员内部便曾就是否刊布《留都防乱公揭》产生激烈争论。夏允彝《幸存录》、夏完淳《续幸存录》也都对东林党人和复社文士有严肃的批评。不过,顾彩将《桃花扇》的情节坐实,认为弘光王朝覆灭,“祸虽不始于夷门,夷门亦有不得谢其责者”[2]275。就不仅苛责了侯方域,而且混淆了文艺作品和历史事实。至于所谓“气节伸而东汉亡,理学炽而南宋灭”,不能孤立来看,应联系上下文,此为顾彩由明亡而联想及于东汉、南宋,对两朝统治倾覆的一个简洁概括,省略了其中的逻辑推衍过程和史实细致分析。而且,就表面而言,这一结论虽有失偏颇,但并非顾彩一人的认识,而是经历和目睹了明亡清兴残酷、剧烈的事变后,清初士人的一种有一定代表性的思考和结论。如王夫之就曾多次批评明朝士人的“气矜”“气激”“一往之意气”,并在其《宋论》中有如下说法:“世降道衰,有士气之说焉。谁为倡之?相率以趋而不知戒。于天下无裨也,于风俗无善也,反激以启祸于士,或死或辱,而辱且甚于死。”[3]251“战国之士气张,而来嬴政之坑;东汉之士气兢,而致奄人之害;南宋之士气嚣,而致蒙古之辱。”[3]253顾彩在序文中对孔尚任的创作动机缺乏准确和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孔尚任是“以承平圣裔、京国闲曹,忽然兴会所至,撰出《桃花扇》一书”[2]275。但实际是,孔尚任从未出仕时听闻秦光仪转述“弘光遗事”而起意,到“每拟作此传奇”“仅画其轮廓,实为饰其藻采”,再到田雯“每见必握手索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前后历十余年,《桃花扇》“凡三易稿而书成”[1]5。顾彩认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主要是为了排遣余暇、展示才华,如其所说:“徒以署冷官闲、窗明几净,胸有勃勃欲发之文章,而偶然借奇立传云尔。”[2]276他认为孔尚任“非不鉴于当日之局,而欲餔东林之余糟;亦非有甚慨于青盖黄旗之事,而为狡童离黍之悲也”[1]275-276,即既不是借明末历史以议论、讽刺现实政治,也不是为了表达亡国之悲。顾彩对孔尚任的创作动机的曲解,究竟是有意为之掩盖,还是真正缺乏深入体察、导致偏离重心,可以存疑。黄元治,字自先,号桃源逸史,安徽黟县人,曾两官滇黔,以大理通判,入为宗人府经历,迁户部郎中,后出为云南澄江知府。能诗工书,有法书行于世。黄元治肯定和赞赏孔尚任所运用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手法,谓:“兹独借管弦拍板,写其悲感缠绵之致;又从最不要紧几辈老名士、老白相、老青楼饮啸谈谐、祸患离合终始之迹,而寄国家兴亡、君子小人、成败死生之大故。贯穿往覆,挥洒淋漓;大旨要归,眼如注矢;凄音楚调,声似回澜。”*参见黄元治《桃花扇•跋》,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首。他又认为《桃花扇》记叙兴亡、离散之中,又深蕴哲理,所以“作史传观可,作内典观亦可”*同上。。刘中柱,字砥澜,号雨峰,江苏宝应人。由廪贡生授临淮教谕,迁国子监学正,转户部主事,晋郎中。后出为真定府知府。他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在京城观看《桃花扇》的上演,并作有长诗《观〈桃花扇传奇〉歌》。康熙四十五年(1706),孔尚任往恒山,往返途中都在刘中柱任知府的真定做过停留。孔尚任返程经过真定作停留时,观看了《桃花扇》的演出,时在九月中。刘中柱在跋语中称《桃花扇》刻画人物的艺术高超,使得“君臣将相、儿女友朋,无不人人活现”。*参见刘中柱《桃花扇•跋》,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首。他还认为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创作中所展现的艺术能力、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已经胜过了汤显祖和李渔,评价甚高。李柟,字木庵,兴化人。弘光朝大理寺丞李清之子。康熙十二年进士,康熙三十八年七月,由工部左侍郎调户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康熙三十九年六月,擢左都御史。《桃花扇》问世后的首演,就是由李柟组织金斗班排演的。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孔尚任刚被罢职,李柟还曾邀他一同观看《桃花扇》的演出。李柟肯定《桃花扇》中透露出的孔尚任对不同人物的态度和评价,称“其是非褒贬,虽自成一家言,实天下后世之公言,所谓游、夏不能赞一辞也”*参见李柟《桃花扇•跋》,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首。。实际还是将《桃花扇》视为“词史”或曰“曲史”。他虽然给予了《桃花扇》很高的评价,将其拔高到一个比较崇高的地位,但却有些忽视了《桃花扇》作为传奇的戏曲艺术的本质。陈四如,生平不详。他指出可以《桃花扇》来“诛乱臣贼子”,来“正世道人心”,还是将《桃花扇》视同史书。《桃花扇》首创每出出目下标明该出剧情发生的时间,本是为了表明“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但其中又有些标示的时间与该出所叙写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不尽相符。但陈四如还是感叹:“至于出下之编年纪月、出末之搜才系士,不书‘隐公即位’之笔,得再见矣。”*参见陈四如《桃花扇•跋》,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首。刘凡,字符叹,安徽寿州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官河阳知府,行取入为户部郎,有《清芳阁诗》。刘凡指出了《桃花扇》在艺术方面的许多特点,分别评价了桃花扇》的情事、意旨、说白、曲词和用典。如“奇而真”,即孔尚任在小识》中所说的“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4]3;“趣而正”,即孔尚任在《小引》中所说的:“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至于摹写须眉、点染景物,乃兼画苑矣。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笔行文,又《左》《国》《太史公》也。于以警世易俗,赞圣道而辅王化,最近且切。”[5]1“谐而趣”,即《凡例》中所说的:“说白则抑扬铿锵,语句整练;设科打诨,俱有别趣。宁不通俗,不肯伤雅,颇得风人之旨。”[6]12“丽而清”,即《凡例》中所说的:“曲名不取新奇,其套数皆时流谙习者,无烦探讨,入口成歌;而词必新警,不袭人牙后一字。”[6]11“密而淡”,即《凡例》中所说的:“词中使用典故,信手拈来,不露饾饤之痕。化腐为新,易板为活,点鬼垛尸必不取也。”[6]12刘凡注意和揭示了艺术创作及艺术风格中的辨证原则,以上五个并列词组各自内部的两个方面皆是相反相成的,使得各方面的特点和风格更加丰富多样。叶藩的跋语则主要指出了《桃花扇》的整体情调和氛围,并指出了《桃花扇》所能产生的强烈的接受效果:“慷慨悲歌,凄凉苦语,是何种文章!读之而不堕泪者,其心必石,其眼必肉。”*参见叶藩《桃花扇•跋》,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首。介安堂本另有吴穆作骈体《后序》。吴穆,号镜庵居士,或作静庵居士。孔尚任《燕台杂兴三十首》其十一曾咏其人,诗云:“醉倒胡床吴镜庵,卖文钱尽懒归南。旧人谁识通侯子?借我郎曹札一函。”[7]1799自注:“吴镜庵名穆,前恭顺侯之子,能诗,工四六。予游淮扬,其声始噪。寄家淮南,潦倒燕市,今秋乞予一札,往迎妻子。”[7]1799吴穆在《桃花扇•后序》中也说自己“仆本侯家,能不动隆替升沉之感”*同上。。吴穆《后序》末署“北平吴穆镜庵氏识”,共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自“过客衣冠”至“此《桃花扇》之所由作也”,主要论述孔尚任的创作意图。孔尚任感于南明弘光兴亡,为替古人抒愤,也为抒发自己的感慨,而创作《桃花扇》,“谱叙儿女私恩,表一段温柔佳话;纪述君臣公案,发千秋成败奇闻”*参见吴穆《桃花扇•后序》,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末。又因为史书不能通俗,而搜奇志怪之野史笔记不能使读者产生心理认同,所以孔尚任选择了戏曲这一艺术形式来寄寓褒贬。这是吴穆自己的认识,但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价值,指出了戏曲相对于正统史书、野史笔记的长处和妙用。第二部分,自“嗟乎!烈皇殉国,历在申年”至“挹彼丰标,似听足音于空谷;揭斯气节,允当砥柱于颓波。奇可传者,又其一也”。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四小段,每段都以“奇可传者,斯其一也”或“奇可传者,又其一也”结束。这一部分主要评述南明弘光之兴亡,分析原因,褒贬人物,涉及到《桃花扇》中除侯方域和李香君之外的其他人物角色。每段的内容结构相同,都是首先指出应该施行的正确做法,而后叙述史实,说明南明君臣将相的实际作为偏不如此,无不荒唐、错误,南辕北辙,因此势必亡国灭家,最后描绘亡国的悲惨、凄凉景象。第一段写新朝初立、国仇未报,本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弘光帝却不理朝政、耽溺声色、荒淫无耻,以致正人、良将无人拥戴弘光,偏安之局,转瞬即逝。第二段写马、阮等权掌中枢、位极人臣,面对国势危殆、强敌进逼,不思忠心为国、图谋恢复,却一心中饱私囊、陷害忠良、卖官鬻爵。第三段写江北四镇因小衅而起大争,内部纷争不已,全不思合力对外、抵御强敌,史可法又懦弱无能,调停无效;左良玉则拥兵自重,苟且偷安。第四段写“三公子”“五秀才”等复社文士秉持公论、反对阉党,柳敬亭、苏昆生、丁继之、蔡益所、蓝瑛、卞玉京等数人也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各有自己的出彩之处。吴穆评价:“境实卑微,志坚岳渎;品虽高迈,位陋泥沙。挹彼丰标,似听足音于空谷;揭斯气节,允当砥柱于颓波。”*参见吴穆《桃花扇•后序》,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末。第三部分,自“呜呼!当是时也”至“悲夫”,主要概述剧中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第四部分,自“卦爻当剥”至“能不动隆替升沉之感”,指出《桃花扇》对于正邪双方明分褒贬、各予旌惩,可以警世易俗、化导人心。其中,所谓“纲常正气,泯灭于台阁簪缨;侠义高风,培养于渔樵脂粉”,表现了吴穆通达、特异的思想认识。最后一部分为散体,说明《桃花扇》的内容和结构,指出侯、李为“一部针线”。他认为《桃花扇》描写虽地位卑贱、但具有“义侠贞固”性情和行为的蓝瑛、蔡益所、丁继之、卞玉京等人,是为了对比、批判地位显达的马士英和阮大铖,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桃花扇》也有一定的意义。二、《桃花扇》介安堂本题辞论说《桃花扇》康熙介安堂本中的题辞,作者凡九人,分别为田雯、陈于王、王苹、唐肇、朱永龄、宋荦、吴陈琰、王特选和金埴,共有诗七十二首。其中,田雯的“索览”,促成了《桃花扇》的最终完成,而宋荦则与《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关系密切,他在任江苏巡抚期间曾多次组织搬演《桃花扇》,他自己及其友人、僚属的别集中收有多篇有关该剧的观剧、咏剧诗歌。田雯的题辞为六首七绝,又见于其《古欢堂集》卷三“七言绝”,目录中题作《题〈桃花扇传奇〉六首》,正文中题作《题〈桃花扇传奇〉绝句》。田雯的题辞主要评价了《桃花扇》中的情事和人物,基本没有涉及孔尚任的创作思想。第一首主要指出历史上南方诸王朝的兴亡盛衰触人情丝、使人频发感慨,而孔尚任则视野独特、别具巧思,将兴亡感慨寄托于离乱中女子的遭遇上。第二首讽刺和批判了阮大铖,写他在国家多故、时局危殆、情势紧急之时,还不忘填词作曲、供奉内廷。第三首批判了弘光帝,写弘光政权一载而亡,弘光帝昏庸无能、耽溺声色、不理朝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四首写侯方域,风流多情的侯方域在第一出《听稗》上场,面对金陵风光,感叹兴亡,最后说道:“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即无论朝代如何频繁更替,金陵春日景色年年如此。他却不曾料到自己很快也经历了一场完整的兴衰变幻,最后割断情丝、入道修真。第五首以陈圆圆作比,赞扬李香君的忠贞不渝,并顺带讽刺了陈圆圆曾经转嫁多人。第六首感慨物是人非,寇白门和郑妥娘等都已随历史烟云的消散而逝去。杨际昌《国朝诗话》云:“孔东塘尚任用侯方域、李香君事作《桃花扇传奇》,诗人题咏甚多。德州田司农雯云云,为得作者本意。”[8]2495陈于王,字健夫,顺天宛平人。孔尚任与其结识是在扬州治河之时。孔尚任《湖海集》卷五有《赠陈健夫》二首。孔尚任自淮扬返京后的十余年间,两人时相过从。孔尚任《长留集》卷一“五言古诗”有《题陈健夫〈小隐图〉,龚半千画》,可见其性情和形象。孔尚任《燕台杂兴四十首》其三十六云:“西山夕照满柴门,送老吟诗步履尊。二十年前游侠客,于今宅是浣花村。”[9]1777诗后有孔尚任自注:“宛平陈健夫名于王,侠士也,今卜居西城,闭户吟诗,如一野老。”[9]1777陈于王的题辞主要概述《桃花扇》的剧情,夹叙夹议,从中可见他对剧中众多人物的评价和态度。最后一首作:“曲中哀怨向谁论,别馆春风早杜门。闻道兰台声伎好,一回歌罢一消魂。”*参见陈于王《桃花扇•题辞》,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末。其中的“兰台”,当指李柟,因李柟曾分别在康熙三十九年的元宵和四月两次组织排演《桃花扇》,而其本人在康熙三十九年六月擢左都御史。则陈于王的题辞应作于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后。王苹(1659—1720)字秋史,山东历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授知县,以母老改成山卫教授,逾年乞终养归。王苹的题辞凡六首,又见载于其《二十四泉草堂集》卷五,题《题〈桃花扇乐府〉四绝句》。第一首领起全篇,第二首批评和讽刺阮大铖,称由于复社文士的排挤和斥责,阮大铖重兴党祸,而如今他也早已埋骨地下,只有他的《春灯谜》还不时唱演。第四首批评左良玉的平庸无能,第五首评价孔尚任的艺术虚构手法,说侯方域的几篇相关文字为孔尚任取用作《桃花扇》的素材,孔尚任在此基础上又做了虚构和润饰的处理。第五首写《桃花扇》谱写历史兴亡、社会盛衰、人世变幻,胜过类似主题的白居易的《琵琶行》。第六首称赞《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使汤显祖和徐渭都觉高山仰止,汤显祖还要崇奉不已,并谓传奇中的描绘儿女艳情之作,不如《桃花扇》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唐肇,生平不详,题辞署“岸堂从学人”。他的六首题辞主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慨兴亡变幻。朱永龄,生平不详。其题辞主要即景抒情,并批判了弘光帝的昏庸无能、耽溺声色、不问国事,以至于敌人进逼南京时,还在演舞教歌;肯定和赞扬了柳敬亭、苏昆生的侠义肝胆,和史可法的独力撑持、以身殉国。宋荦的题辞又见于其《西陂类稿》卷十七,题《观〈桃花扇传奇〉漫题六绝句(侯朝宗、李姬事)》,可见原诗为观剧而作,作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宋荦与侯方域、孔尚任均有密切的关系,宋荦曾多次在自己府衙或私宅中组织排演桃花扇》。第一首总说,肯定《桃花扇》描绘和点染侯、李的儿女之情,第二首咏李香君,第三、四两首咏侯方域,第五首合咏陈贞慧、吴应箕、柳敬亭、苏昆生和丁继之。第六首评价《桃花扇》的曲辞和音律的高妙之处不输洪升的《长生殿》,可与汤显祖的剧作比肩,即使剧作的主人公、自己的故人侯方域听到,也会想要再来世上,并旗亭对酒、泪洒衣裳。吴陈琰(1661?—?)字宝崖,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中御试制科第一,擢内廷纂修,后任山东茌平知县。《四库总目提要》著录《其旷园杂志》二卷,谓:“是书皆记见闻杂事,而涉神怪者十之七八。惟所记杨维垣伪题柩字,弃城夜遁,为劫盗所杀,非死于国事,及葬明庄烈帝始末,二事足备考证耳。”[10]1232吴陈琰题辞第十四首有小注:“予有《旷园杂志》,载思陵改葬始末,先生采入乐府中。”*参见吴陈琰《桃花扇•题辞》,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末。《桃花扇•考据》有一则为:“陈宝崖《旷园杂志》一条:甲申三月顺天府伪官李某葬崇祯帝。”*参见孔尚任《桃花扇•考据》,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末。可证。在剧作对应的就是闰二十出《闲话》中张瑶星讲述他在北京为李自成军占领后,安葬崇祯帝后的事。吴陈琰题辞前十八首主要咏叹《桃花扇》中众多的人物角色及相关剧情,有侯方域、李香君、阮大铖、弘光帝、寇白门、郑妥娘、卞玉京、左良玉、蓝瑛、杨龙友、丁继之、张瑶星、史可法等。第十九首记述宋荦府中《桃花扇》的演出,称每次上演,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受到感染而暗自伤神。最后一首认为应该视《桃花扇》为“曲史”,不能将之看作阮大铖的《春灯谜》一类单纯描写儿女之情的作品。王特选(1683—1760),字策轩,号试可,别号凫南,山东滕县人。康熙四十年(1701),补选秀才。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举,次年考授内阁中书。后任济南泺源书院教授,改任济州学正。雍正八年(1730),补任莱芜教谕,后擢东昌府教授。《颙园诗话》又云:“(王特选)曾题《桃花扇》剧本六绝,其三云云,其四云云,其五云云,其六云云,为于耐圃所倾赏。赵秋谷、冯大木、王秋史辈皆以诗交。”[8]3615-3616王特选的题辞六首,分咏弘光帝、史可法、阮大铖、马士英、李香君、柳敬亭和侯方域,褒贬分明。金埴(1663—1740)字远孙,一作苑孙或苑荪,又字小郯,号鳏鳏子、耸翁、浅人、壑门,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诸生。屡售不第,以教馆、作幕为生。金埴在《巾箱说》中对他的两首题辞的撰写有详细、生动的记载:予过岸堂,索观《桃花扇》本,至“香君寄扇”一折,借血点作桃花,红雨着于便面,真千古新奇之事。所谓“全秉巧心、独抒妙手”,关、马能不下拜耶!予一读一击节,东塘亦自读自击节。当是时也,不觉秋爽侵人,坠叶响于庭阶矣。忆洪君昉思谱《长生殿》成,以本示予,与予每醉辄歌之。今两家并盛行矣,因题二截句于《桃花扇》后云:“潭水深深柳乍垂,香君楼上好风吹。不知京兆当年笔,曾染桃花向画眉。”“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11]135其中“不知京兆当年笔,曾染桃花向画眉”,《桃花扇》介安堂本作“须知当日张郎笔,染就桃花才画眉”。*参见金埴《桃花扇•题辞》,出自《桃花扇》,康熙间介安堂刻本卷末。此两首诗,又见于金埴《壑门诗带》,题作《题阙里孔稼部东塘尚任〈桃花扇传奇〉卷后》。《巾箱说》中另有一则关于《桃花扇》的文字:阙里孔稼部东塘尚任手编《桃花扇》传奇,乃故明弘光朝君臣将相之实事。其中以东京才子侯朝宗方域、南京名妓李香君为一部针线,而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时长安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有纸贵之誉。康熙己卯秋夕,内侍索《桃花扇》本甚急,东塘缮稿不知流传何所,乃于张平州中丞家觅得一本,午夜进之直邸,遂入内府。总宪李公柟买优扮演,班名“金斗”,乃合肥相君家名部。一时翰部台垣群公咸集,让东塘独居上座,诸伶更番进觞,座客啧啧指顾,大有凌云之气。今四方之购是书者,其家染刷无虚日。勾栏部以《桃花扇》与《长生殿》并行,未有不习孔、洪两家之乐府者。[11]134-135这一则虽是记述《桃花扇》刊刻、传播的重要史料,但其中多袭取《桃花扇本末》中的词句。《桃花扇》介安堂刻本第二十四出《寄扇》出批中有这样的词句:“借血点作桃花,千古新奇之事。既新矣、奇矣,安得不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课件
- 《生物质碳化技术》课件
- 2025年宇宙生命之谜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员工管理篇】
-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之常用逻辑用语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职工管理十篇
- 2024春节放假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32篇)
- 《穴盘育苗技术》课件
- 针灸推拿学100512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 常用截面惯性矩与截面系数的计算
- 行车工考试试题
-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课件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肺病科主任年度述职汇报
- 2023年福建省晋江市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坑隐蔽工程验收证书
- 余热发电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免费)
- 希望点-列举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