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设计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1.gif)
![《北京的春节》设计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2.gif)
![《北京的春节》设计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3.gif)
![《北京的春节》设计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4.gif)
![《北京的春节》设计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fe05c1257940e25fd0452da6e5bf899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即便是对热闹景象的描写,也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传达了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并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自主识记字词、运用已习得的方法解决词义,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有效提取信息,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的语言。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内容上不难理解。而详略得当的文章结构安排则是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要提高的习作技能,学生已具有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本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的运用及其好处,学生在理解上会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色味双全、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一边看一边回忆你在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片段《各地喜迎春节》。2.看完了视频,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中呢?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很热闹,有新衣服穿,有很多东西吃,可以放鞭炮,有压岁钱……)3.春节是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我们过春节有我们的特色,那你们想知道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去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影视课文《北京的春节》,让学生欣赏生动的画面,聆听动情的朗读,整体感知文意。2.看完影视课文,请同学们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结合课件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小组内相互交流看法。课件出示:初旬熬成蒜瓣翡翠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麦牙糖寺院逛庙会冻死寒鸦色味双全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3.小组交流完,教师课件出示难懂的词语(学生还有不明白的生字、字词,教师再作相应补充),如下:(可搭配相应图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腊月:农历十二月。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熟练。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截然不同:截然是指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3.请读得好的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4.交流汇报,老师相机出示: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三、自主学习,感受年味1.自由分组。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来阅读,喜欢同一节日的学生组成一组(学生可以走动)。2.出示问题,自由交流。课文是如何描写你们喜欢的节日的一些习俗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讨论完后,各组要作汇报。3.小组内交流。4.各组交流汇报。哪一组的学生先举手回答,教师就先讲哪一组讨论的节日,不一定按照课文的顺序,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相应的补充,引导学生明确北京的风俗习惯,体会过年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6.总结:先让学生总结北京的春节带给他们的感受,教师再作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北京显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四、品味体会,感受民俗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总体感受了北京的春节,你们觉得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有哪个呢?(除夕、元宵节)【课件出示两个节日及图片】2.认真读读第7、11、1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说后教师出示课件)(除夕真热闹。做年菜、穿新衣、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也有……还有……”)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在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元宵节的灯会又是全民同庆的狂欢。同学们齐读第7、11、12自然段,把除夕喜庆、热闹的气氛和元宵的灯多人多的情景朗读出来。(配纯音乐《新年好》,让学生的感情达到高潮)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各抄写三遍)。2.查找有关春节的诗词、童谣、春联。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1.播放影视课文《北京的春节》,观看影视课文,回顾春节的喜庆、热闹气氛。2.谁能说说除夕和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心情又怎样?(学生自由说)(预设一:除夕我们家的饭菜很丰富,我听到到处都是爆竹声。那晚我会穿上新衣,帮爸妈贴对联,也会像书本写的那样“守岁”,整夜不睡觉……)(预设二:元宵节,我们那里有木偶戏看或会在广场放电影,或请人来演戏剧,那天我们又可以大闹一天,大家都很忙但也很开心……)二、精读感悟,深入探究1.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引导学生从老舍的语句表达中找体味。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分析这些句子,老舍是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从而表达他对年文化的热爱。2.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课件出示)(1)北京韵味。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2)通俗明白。如“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3)幽默诙谐。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3.作者是怎样描述春节这一民俗的?你是从哪个方面理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如从腊八写到正月二十九,是从时间顺序来描写,而除夕、元宵写得特别详细,体现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课件出示: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有理地写春节的。(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二是有详有略。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除夕、元宵节)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这样写使我们对灯火通宵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4.小结:这种用时间顺序和有详有略的记事方法,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三、对比阅读,比较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梁实秋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斯妤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四、拓展延伸,激趣学习请同学列举有关春节的童谣、诗词、春联。课件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诗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元宵节诗选: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春联:和美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横批:新春大吉和顺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横批:国泰民安五、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听课评课记录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听评课记录4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听课评课记录:第13课《罗斯福新政》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听评课记录6
- 小学二年级上册除法口算
- 九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总结
- 五年级下册口算题
-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表
-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试卷(语数英物化史生等共11套)带答案解析
- DFX工艺设计方法介绍
- 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案例
- 混凝土试件台账
- 中英文财务报表空白模板(金融非金融完整版)
- 人机料法环测检查表
-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汽车 全国通用
- 妇产科护理学会阴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 商洛市商州区金矿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2年新高考I卷完形填空说课课件 高考英语复习备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