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_第1页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_第2页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_第3页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_第4页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2.“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D)。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3.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位皇帝是(A)A.北魏孝文帝B.辽太祖阿保机C.西夏元昊D.金太祖阿骨打4.“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C)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5.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A)。A.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B.与汉族贵族通婚C.负责推行均田令D.努力学习汉话6.“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B)。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戊戌变法D.明治维新7.“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C)。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8.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A)。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秦孝公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B)。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10.“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D)。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11.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13.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D)。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4.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A.民族融合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15.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B)。A.商鞅B.北魏孝文帝C.齐桓公D.成吉思汗1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B)。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统一度量衡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17.(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18.下列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合为目的的是(C)。A.商鞅变法B.伯里克利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0.“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A.迁都洛阳B.实行官吏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D.讲汉语2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2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杜会发展,主要表现在(B)。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2.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D)。A建立了统一的国家B创立了科举制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促进民族的融合23.《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D)。A.实行“三长制”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2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C)。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C.促进了民族融合D.抑制了佛教发展25.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作用的是(D)。A.管仲改革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26.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B)。A.呼韩邪单于B.北魏孝文帝C.辽太祖阿保机D.金太祖阿骨打27.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C)。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28.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A)。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④迁都长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9.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D)。A.商鞅变法B.靖康之变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30.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D)。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31.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D)。32.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C)。A.周平王迁都B.盘庚迁都C.北魏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33.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D)。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B.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34.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请你说出这位帝王是谁:(C)。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二、改正下列图中错误。见下边示意图。错误:订正:错误:长安订正:洛阳三、填空题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参考答案]夷洲;洛阳。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奖励耕战。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四、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