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启修对中国法社会学发展的贡献,法社会学论文陈启修〔1886-1960〕,又名陈豹隐,字惺农,四川中江人。学界所认识的陈启修,既是一位经济学家,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更是作为幅[6].可见,(北京大学月刊〕在其开创办理之初,就被视为北京大学的学报,颇有研究高深学问之意。(北京大学月刊〕将文、理、法、工诸学科知识融为一刊,每期刊文并不多,基本上只发表北京大学教授和极个别优秀毕业生的学术论文。以1919年1月的创刊号为例,仅刊文14篇,法科文章共有三篇,华而不实两篇的作者是陈启修。(北京大学月刊〕存续到1922年,被北京大学新兴的四种季刊替代。在其存续期间,陈启修共在该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是在该刊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授之一。陈启修在北大及北大法科的学术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二、初识社会法学:自由法学与文化派法学.陈启修最早阐释对社会法学的理解,是在1919年。该年2月,陈氏在(北京大学月刊〕上发表(护法及弄法之法理学的意义〕一文,阐述了他的法学发展观。陈氏的法学发展观,带有一种进化论的兴味。他以为,一切学术的发达都要经过事功、事理、道义和人生价值四个发展时期,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无一例外。根据这种学术发展的四时期理论,他对法律学的发展做了一种进化论式的解释。法律学发达的第一时期,将法律作为一种方便之术。专重习惯,不尚成文,尊崇经历体验,蔑视道理,法律仅有维持事实之功而无创造事实之力.法律学的第一时期,只可称为法律术.法律学发达的第二时期,其特点是将习惯法变为成文法,法律术变为法律学,法律与事实相倚为重,法律维持事实,事实亦稳固法律,法律的解释,最注重严格的论理〔逻辑〕。法律学的第二时期,可称为形式法学时代。法律学发达的第三时期,则重在救第二期法律学的流弊。因形式法学时代过于注重严格的论理,视成文法为万能法律,最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三时期的法律主张成文法的自由解释,注重法律的本质.这一时期的法学,可称为自由法学时代[7].自由法学学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法德等国,常被视为社会法学派的一个重要支派。20世纪初期,自由法学讲传到日本,而留日法政学生又将其传到中国。民国初年,中国学界便出现了自由法学讲。先后介绍自由法学讲的有:1913年,上海(法政杂志〕刊载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教授石坂音四郎发表在日本(法学协会杂志〕的法学论文(何谓法律学〕的中译本[8];1913年,上海(独立周报〕刊载了日本学者中田薰的(法兰西自由法讲〕之中译本[9];1915年,上海(法政杂志〕再刊石坂音四郎发表于日本(法律新闻〕的(最新十五年间民法学讲之变迁〕的中译本[10].此间,陈启修正在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学习,对石坂氏的学讲以及日本法学界的动向不可能没有了解。由此可知,陈启修关于自由法学讲的理解,当来自日本法学界。不过,陈启修并不以为自由法学讲就完美无暇。自由法学讲确实能矫正形式法学的弊病,能够发挥其维持共同生活之本质,但是该学讲尚未注意人生之价值,谋共同幸福之增长也.他以为,文化派法学还要比自由法学讲更高层次一筹。文化派法学,谓法律当以人生价值为批判之基础,以人类文化之增进为归宿者也.陈氏以为,人生活动之基础在社会,社会之根本在个人,而现今之个人又皆处于国家主权之下.人类文化是一个高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概念。故而,专重人权,缺乏以言近期之法律侧重社会,也不合于近代思潮之干流国家本位和国权万能的思想,也是偏倚之见解.所谓文化法学派,是以人生价值为基础,既重社会之利益,复谋人格之发展,亦图国家正义之申张,以个人人格、社会利益及国家正义为本位者也[7].言下之意,文化法学派能够兼顾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的利益。从对文化法学派的解释中,不难发现陈启修对柯勒的法与文明理论的推崇。柯勒接受了黑格尔关于法是文明现象的观点,以为法对人类文明生活的进化中具有重大作用。法一方面维护已有的文明价值;另一方面促进新文明价值的实现。每种文明必然有相应的法律准则,法或法律准则始终与文明有关。法的内容不是永远恒久不变的,而是一时一地的,会随着文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刺激人们从事创造性劳动,企图制定消灭它们的法律是愚笨的。但社会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法律应谋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调和。由于他主张以社会学方式方法研究法律,主张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所以常被视为社会法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1]97.早在1908年,马德润就对柯勒的思想观点做过扼要介绍,不过仅限于法学之等于文明现象的程度[12].陈启修对柯勒法与文明理论的理解,要更深入一些。基于对法律学的以上理解,陈启修以为,1917年那些号称护法者的法学思想斤斤于护法之形式,而置护法之本质于脑后,不过处于形式法学时代的水平[7].清末民初,学界对法学派的认识往往不出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推理法学派和比拟法学派。即便偶有学者注意到根据社会学因考法律之原理的学派[13]和自由法学派,学界也未引起足够重视。陈启修则以为自由法学讲要比形式法学的进化程度更高层次。陈氏理解的形式法学具有过于注重严格的论理并视成文法为万能法律的特点,实指分析法学派。这是中国法学界较早对自由法学之地位做出的肯定判定。陈启修还进一步以为,法学将来还会从自由法学进至文化派法学.三、阐释学讲:自由法学派与社会法学派.1920年,陈启修对社会法学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该年1月,陈启修在讨论法律性质和法律变迁的问题时,再次谈到了对社会法学的认识。陈氏以为,法律不过是社会生活之集合的意思力,是为了到达共同生活之目的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强行的规则.其作用有二:一是谋社会生活主体之法律上之平等,二是谋社会生活之安固.一方面,法律既然是社会生活的规则,社会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法律的内容也必须随之变迁。假如社会生活已变而犹墨守成法,不知变通,就陷入形式法学派的通弊。另一方面,法律虽然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其变化当以民意为标准,而民意往往时时刻刻变迁不定。法律必须具有安宁性,不能够今日一变,明日又一变,否则便踏于极端社会法学派之弊矣[14].结合陈启修在1919年提出的关于法律学四时期的理论,可知此处所理解的社会法学派,与自由法学派的含义有很多一样之处,甚至从自由法学派当中来。同年7月,陈启修在(北京大学月刊〕上发表(何谓法〕,在对法律性质的讨论中再次论及各派学讲的特点。从中可知,陈氏对社会法学的认识已经趋于明晰。根据陈氏的理解,关于法之本质的学讲,主要有六种:神意或天命讲,自然法讲,正义法讲,国民精神法讲或国民确信法讲,命令法讲,社会目的法讲[16].此处将社会目的法讲与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的观点相并列。就当前的资料来看,这在中国法学界尚属初次。陈启修以为,社会目的法讲发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纠正命令法讲的法律万能主义观点,救法律专制之流弊二是受实验主义的哲学之影响三是劳动阶级之自觉[16].陈氏理解的社会目的法讲,主张如下:此讲谓法为手段而非目的;故所贵乎法者不在其形式,而在其内容及作用。法者,社会共同生活之规则也,故尤当重其社会的作用及目的。社会者随时随地,发达进步者也。故法之内容,当然随社会为转移,而不必有绝对之真理。故法能够人类之智的努力,随时随地创造变更废止之。此讲之根本主张如是,故对于法之研究法,则取社会学的方式方法,而非难所谓法律学的方式方法,即注释的方式方法,对于法之适用,取不取论理的解释,而重自由的解释[16].陈启修以为,根据注重方面的不同,社会目的法讲可分为三派。一是心理学的,主张心理力为社会现象之真因,法的真正基础在于法律意识。二是社会连带的,主张法的基础在于社会的连带关系。社会生活需要协力和分工,含有一种连带的性质,所以必须有一种规则来加以维系。三是实际的理想主义的.该派以为,假如专重事实,则法将永无进步,假如专重理想,法又不能有实效,所以既要有法的理想,又要根据于社会之事实[16].能够发现,陈氏所讲的社会目的法讲实际上至少已经涵盖了沃尔德等人的心理法学、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以及施塔姆勒关于法的理想的观点。而这些观点,通常都被以为是西方式方法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陈启修也以为,社会目的法讲的详细主张有不少过激之处。一是过于重视法的内容。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而不同于其他社会规则,在于法有一定的形式和强迫力。假如专重社会学的方式方法而轻视法律学的方式方法,则不可谓当.二是过于重视自由解释,有失却法之安宁性之虞,殊与社会上发生法律以求安固之原理相背.这也是陈启修所讲的极端社会法学派的缺陷。陈启修称赞社会目的法学注重法之目的及作用,实为法学史上最大之发见.其学讲一出,法学大势,为之一变,其先社会而后个人之根本观念,可谓得理之正.社会目的法讲出现之后,关于法之本质的舆论,固然尚有纷歧,然法以社会利益为目的,则已成各讲共通之概念[16].依陈启修之意,社会目的法学大有异军突起,与分析法学、历史法学等固有法学派等量齐观,甚至取而代之的势头。这是中国学界较早以为该学讲是法学发展之趋势的论讲。清末民初,社会法学在中国已经萌芽,但当时的学界对社会法学知识仅有朦胧的认识。除了从日本法学界引进自由法学派的概念之外,学界再没有提出社会法学的相关概念。而陈启修不仅肯定了自由法学对法学发展的重大意义,还提出了文化派法学、社会目的法讲和社会法学派的概念。在陈启修的观念中,除了文化派法学是法学将来进化的方向而外,自由法学与社会目的法讲、社会法学派,其实具有类似的含义。此后,中国学界对于欧洲自由法学派及其他相关学讲的指称,逐步由民国初年的自由法讲转移到社会法学或社会法学派之类的概念上来。这是社会法学在中国初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上,在陈启修之后,紧接着就有李炘、吴经熊、陈霆锐、张志让等一批出色的法学者对社会法学派做了更为具体的阐释,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法学在中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启修对于社会法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以下为参考文献。[1]孙晓楼。法律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2]蔡元培。大学校长蔡孑民就职之演讲[J].东方杂志,1917,14〔4〕。[3]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17.[4]北京大学。研究所总章[N].北京大学日刊,1918-07-16.[5]蔡元培。月刊缘起[J].北京大学月刊,1919,1〔1〕。[6]北京大学。编辑略例[J].北京大学月刊,1919,1〔1〕。[7]陈启修。护法及弄法之法理学的意义[J].北京大学月刊,1919,1〔2〕。[8]石坂音四郎。何谓法律学[J].达人译。法政杂志,1912,2〔11〕。[9]中田薰。法兰西自由法讲[J].逐微译。独立周报,1913〔26〕。[10]石坂音四郎。最新十五年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带有时钟的收音机市场洞察报告
- 锻炼用固定自行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记号笔市场洞察报告
- 粽子销售合同范本正规范本2024年
- 国际贸易货物采购合同2024年
- 2024年商家联盟合作合同模板
- 广播广告合同格式
- 砂石运输合同协议范文2024年
- 工业制品购买合同文本
- 运载工具座椅用安全束带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 水塘租赁合同样本范本版
- 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 DB3306T 070-2024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棉面料
- 学习心理完整版本
- 低压电工安全技术培训课件
- (高清版)JTG 3363-201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 出口农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 2024地理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课堂互动与教学效果
- 地理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