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七大秘诀_第1页
有效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七大秘诀_第2页
有效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七大秘诀_第3页
有效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七大秘诀_第4页
有效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七大秘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的七大秘诀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各地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业迅猛发展,规模由小到大,范围由点到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万头猪场早已不新鲜,五万头、十万头以上猪场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规模化的养猪业给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是随之也给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养猪场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目前,我国养猪业的规模日益增大,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支柱产业。然而养猪业不仅仅给我国的经济水平带来提高,同时给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日益加重。由于我国对如养猪场类似的畜禽养殖场监督管理不力、污染治理力度不够、农业与养殖业脱节等,致使大量畜禽粪便随意流失,既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又成为次级河流和饮用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这些污染源会对养殖场周围的空气、地下水、土壤产生污染,使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恶化。国家研究相应对策,效果并不理想为遏制近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各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应对。同时国家也研究了许多处理技术和方法,如:粪便的干处理、堆肥处理、固液分离处理。饲料化处理、佛石吸附恶臭气等处理技术以及干燥法、热喷法和沼气法处理等等,这些技术在治理猪粪尿污染上虽然都有一定效果,但一般尚需要较高的投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单一处理方法就能达到人们所要求的理想效果。因此,想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污染处理效果,就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实行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治理,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此,畜牧小编总结了一些比较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大家分忧解难。一、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养殖规模与布局合理规划,科学选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污染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猪粪尿的污染,另一个是空气的污染。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猪场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在规划上,猪场应当建到远离城市、工业区、游览区和人口密集区的远郊农业生产腹地。在选址上,猪场要远离村庄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有些国家明确规定,猪场应距居民区2km以上;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及时利用。根据周围农田对污水的消纳能力,确定养殖规模发展畜牧业生产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在考虑近期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要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和载畜量,按可持步发展战略确定适宜的生产规模,切忌盲目追求规模,贪大求洋,造成先污染再治理的劳民伤财的被动局面。目前,猪场粪污直接用于农田,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猪场的建设规模要与周围农田的粪污消纳能力相适应,按一般施肥量(每667m2每茬10kg氮和磷)计算,一个万头猪场年排出的氮和磷,需至少333.33公顷年种两茬作物的农田进行消纳,如果是种植牧草和蔬菜,多次对割,消纳的粪污量可成倍增加。因此牧场之间的距离,要按照消纳粪污的土地面积和种植的品种来确定和布局。此外,猪场粪水与养鱼生产结合,综合利用,也可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和牧渔结合,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设计,减少污水的排放在现代化猪场建设中,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既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对于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否则,只有采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与发展。大中型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在生产工艺上,既要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又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比如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水资源相对反乏,在规模猪场建设上可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设计,将猪粪便单独收集,不采用水冲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冲洗用水,继而减少污水的排放总量。二、减少猪场排污量的营养措施畜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猪的粪、尿和臭气以及动物机体内有害物质的残留,究其根源来自于饲料。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在生态饲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性能,并同时将畜牧业的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l添加合成氨基酸,减少氮的排泄量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50%左右。有试验证明:猪饲料的利用率提高0.1%,养分的排泄量可下降3。3%;选择消化率高的日粮可减少营养物质排泄5%;猪日粮中的粗蛋白每降低1%,氮和氨气的排泄量分别降低9%和8.6%,如果将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由18%降低到15%,即可将氮的排泄量降低25%。欧洲饲料添加剂基金会指出,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25%。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节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殖,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2.2添加植酸酶,减少磷的排泄量猪排出的磷主要因为植物来源的饲料中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因此,植酸磷在体内几乎完全不被吸收,所以必须添加大量的无机磷,以满足猪生长所需。未被消化利用的磷则通过粪尿排出体外,严重污染了环境。而当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时,植酸磷可被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从而被吸收。以有效磷为基础配置日粮或者选择有效磷含量高的原料,可以降低磷的排出,猪日粮中每降低0.05%的有效磷,磷的排泄量可降低8%;通过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提高谷物和油料作物饼粕中植酸磷的利用效率,也可减少磷的排泄量。有试验表明,在猪日粮中使用200〜1000单位的植酸酶可以减少磷的排出量25%〜50%,这被看作是降低磷排泄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合理有效地使用饲料添加剂,减少微量元素污染除氮和磷的污染外,一些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超量使用也对猪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构成极大威胁,如: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高铜制剂和砷制剂等。在猪的饲养标准中规定,每1kg饲粮中铜含量为410-610-6,而在实际应用中为追求高增重,铜的含量高达15010-6〜20010-6,有的养猪场面(户)以猪粪便颜色是否发黑来判定饲料好坏,而一些饲料生产厂家为迎合这种心态,也在饲料中添加高钢。试验表明,在饲粮中添加15010-6〜20010-6铜对仔猪生长效果显著,对中猪仍有较好效果,而在大猪则没有明显效果。铜对猪前期的促生长作用是肯定的。但如果超量使用,却会对环境污染和人畜安全带来严重后果,超剂量的铜很容易在猪肝、紧中富集。给人畜健康带来直接危害。仔猪和生长猪对铜的消化率分别只有18%〜25%和10%〜20%,可见,大量的铜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在猪饲粮中,除在生长前或适当增加钢的含量外,在生长后期按饲养标准添加钢即可保证猪的正常生长,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砷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据张子仪研究员按照美国FAD允许使用的砷制剂用量测算,一个万头猪场连续使用含砷制剂的药物添加剂,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粪便,5〜8年后可向猪场周围排放出近1000kg的砷。使用除臭剂,减少臭气和有害气的污染一种丝兰属植物,它的提取物的两种活性成分,一种可与氨气结合,另一种可与硫化氢气体结合,因而能有效地控制臭味,同时也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污染。另据报道,在日粮中加活性碳、沙皂素等除臭剂,可明显减少粪中硫化氢等到臭气的产生,减少粪中氨气量40%〜50%。因此使用除臭剂是配制生态饲料必需的添加剂之一。总结规模化、集约化禽畜养殖业虽然能够让我国的经济水平上升到很高的台阶,但是在提升经济水平的同时也给我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